可上天入海的仿飛魚無人航行器

2021-01-14 網易

  目前,無人機的種類繁多用途廣泛,但大多數都是在天空中執行任務。靈感源於動物的仿生無人機近幾年也層出不窮,比如像賓夕法尼亞大學的GRASP實驗室研製的蜜蜂無人機群、德國科技公司Festo推出的仿生蜻蜓無人機等。

  仿生飛魚水下無人航行器可自主轉換於空中與水裡

  近日,據外媒報導,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研製出仿飛魚的水下無人航行器FlyingFish, 它能夠在天空和水下兩種界面進行暢遊。據雷鋒網了解,這項發明的靈感來源於飛魚,因其可暢遊水裡也能躍至海面飛行的特性,這款水下無人航行器的研製受到它的啟發。

  

  「飛魚」概念機目前只作為一項獨立研究和開發的提案,工程樣機已開發成功 。仿生飛魚航行器樣機的主體由泡沫塑料和碳纖維材料構成,重約340克,推進系統為小型電機結合前置螺旋槳,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48千米。

  仿生「飛魚」航行器的螺旋槳設計與飛魚的魚尾鰭功能相似,它可以根據航行環境的不同來調整螺旋槳的轉速。從而自主地在水下與空中兩種環境順利轉換。當它從水裡暢遊準備轉換為空中無人機模式時,研究人員注意到,飛魚在水下加速到足以令它突破水氣界面的速度,然後躍至海面,在水氣界面轉換時仍會繼續提高動能以達到飛行的速度,從而令無人航行器像傳統固定翼飛機一樣運行。

  儘管仿飛魚水下航行器原型機還未安裝環境感知相關負載,但依據其概念,這款水下無人航行器在執行遠距離水域或多個水域連續水下任務時,可升空高速飛行至目標水域後,進入水下收集環境數據或執行情報監視偵察,再出水升空傳回數據,較傳統無人潛航器更高效。

  實驗室研發人員之一Joe Moore表示,「研發飛魚無人機最大的挑戰就在於利用一個單獨的電機螺旋槳組合來實現無人機從水域到空域的轉換,我們成功了。」

  同時,另一位技術人員Will Setzler則說道,「飛魚無人機有著廣闊的前景,未來,我們期待著它能夠執行更多新的任務。」

  根據這樣的功能及屬性,仿飛魚水下航行器未來可能會搭載多種傳感器,進行水下、水面、空中等多種領域的監測和偵察。

  在研製仿生飛魚水下航行器之前,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也曾經研發過兩款無人機,具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積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利用3D列印技術的空中無人機以及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驅動的「蜻蜓」概念無人機。

  3D列印空中無人機可用於高風險任務中

  在此之前,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曾研製出一款利用3D列印技術的空中無人機。它被稱為「耐腐蝕空中隱蔽無人航海系統」,這款無人機能夠潛入水下長達數月而不會腐爛或者損壞。當它一旦收到任務指令,便第一時間從水下升至水面,開始飛行和執行多種任務。

  

  在研發過程中,如何防止無人機在海水出現腐爛現象,這是研發團隊面臨的挑戰之一。為了找出解決辦法,研發團隊在測試中先將3D列印無人機CRACUNS的敏感部件密封進一種感壓力容器內,然後將暴露在外表的嘛達使用保護塗料進行防水處理。最後,研究人員將無人機在海水中浸沒了兩個月後,發現其毫無腐爛跡象,也依然能夠滿負荷運行。

  據雷鋒網了解,這款3D列印無人機是由3D列印部件和防水塗料組成,其優點在於製造成本較低且工序方便,因此便於大規模生產。並可以在高風險的任務中作為一次性的使用工具。除了軍事用途之外,它也可應用於非軍事用途,比如可幫助研究機構監控海洋等。

  這臺3D列印無人機尚處於原型階段,根據資料顯示,它目前只能從水下發射到空中,其他功能仍在進一步完善,研究人員的下一個目標是令它能夠在完成空中任務之後繼續返回水下執行任務。

  專為探索土星而打造的雙四旋翼無人機「蜻蜓」

  霍普金斯大學的應用物理實驗室研究小組一直在專注對土星月球Enceladus和Titan的研究。其中,Titan低重力、濃厚但無風的大氣環境使得它成為了展開飛行探索性任務的完美對象。

  雙四旋翼無人機「蜻蜓」項目的首席研究員Elizabeth Turtle指出,這種實驗是他們在實驗室無法進行的,因為涉及到時間尺度問題,而Titan富含有有機分子和液態水的表面卻能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尺度。此項目就是為了研究Titan生命前化學而設計的。

  

  由於Titan的雲層過於厚重,所以上面能夠吸收的太陽能效率比較低,為此,研究人員改用了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MMRTG)為飛行器提供能源。據了解,MMRTG能讓這架雙四旋翼無人機在白天持續飛行一個小時,它將在夜晚期間進行充電。

  蜻蜓無人機的空氣流動可以讓它增加收集樣本和測量的種類。在時長1個小時的飛行中,飛行器大概能飛10到20公裡。這意味著蜻蜓在為期兩年的任務中能夠探測到非常廣泛的範圍。

  而NASA現階段正在對這些項目進行評估然後選出將能繼在新前線項目繼續下去的項目。雷鋒網獲悉,這個機構計劃在今年年底宣布一個或多個將可能會繼續獲得投資的項目,最終決定將在2019年年中公布,2025年則將正式執行。

  近年來,霍普金斯大學在無人機的研製方面針對不同的研究目的展開了不同方向的探索,並取得了一定成果。雖然目前「蜻蜓」無人機和3D列印無人機尚處於繼續完善的階段,離落地尚存一段距離,但這也彰顯了人類在無人機科研領域中又跨出了新的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跟著它們上天探火星,入海探深淵!
    跟著它們上天探火星,入海探深淵!>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看看兩個大傢伙它們威武霸氣上天下海無所不能
  • 2020,我們攀山、上天、入海……
    12月8日,珠峰最新高程公布珠峰「新身高」數據可用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2020珠峰高程測量活動從今年的4月30日啟動中間過程可謂一波三折:第一次衝頂因北坳冰壁有流雪風險而下撤第二次因受氣旋風暴影響,再次下撤第三次向頂峰發起突擊克服了大風、降雪等障礙用了足足9個小時在5月27日11時終於登頂成功2020,不只有新高度中國「上天入海
  • 飛得最遠的魚——飛魚
    飛魚是40多種魚類的統稱,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地中海都能見到滑翔的飛魚群,加勒比海東端的珊瑚島巴貝多就以盛產飛魚而聞名於世。飛魚屬於暖水性魚類,以浮遊生物為食,喜好群居生活,海中的遊泳速度約為每小時35公裡。飛魚的胸鰭緊貼可至魚尾。
  • ...上天入海」夏令營攜手山東電視體育頻道帶你乘風破浪、翼展...
    夏令營來啦「上天入海」夏令營手冊山東體育頻道發展有限公司「上天入海」暑期夏令營
  • 無人水下航行器革命性改變水下戰爭形態
    9月底,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開始分頭為美國海軍設計「殺人鯨」超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XLUUV),以期方案勝出贏得最終的超級大訂單;10月底,美國海軍作戰司令部表示,美國海軍將依靠無人水下航行器
  • 飛鳥與飛魚的愛情故事:放棄做自己,是最痛苦的事
    如果你們一開始就不適合,如同飛鳥和飛魚一般,為什麼不讓對方回到屬於自己的世界? 有隻飛鳥在海上飛翔,有一天,它看見飛魚跳出海面,姿態優美就像飛行一般。飛鳥突然覺得,飛魚飛越海面的模樣真是帥呆了。就在那一瞬間,飛鳥覺得自己戀愛了,飛鳥多麼想與飛魚一起,共同在天空翱翔,可是沒料到飛魚跳出海面一下下,就又回到海裡去了。
  • 「上天入海」大國重器集中亮相工博會
    以「創新科技,報國為民」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集中向公眾展示了近80項創新成果,其中不乏上天入海的大國重器,體現出「四個面向」的執著追求。今年6月底完成全球組網的北鬥三號導航衛星,在本屆工博會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展區亮相。正在天上運行的35顆北鬥三號衛星中,有12顆出自該研究院。
  • 科學家開發新系統 使用無人駕駛船發射自主水下航行器
    儘管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確實能使海洋數據的收集過程變得更加容易,但是發射東西仍然很麻煩。這就是科學家開發一種新系統的原因,該系統使用無人水面艇來部署自主水下航行器。通常,自動水下航行器是從一艘大型船隻發射的。
  • 海上無人系統——水面/水下航行器:新能力和新任務
    近期改進型 「海狐-眼鏡蛇」,是一種成本低安全性高的EOD工具,可用於處理多種水雷,包括未爆炸的軍火(歷史殘骸)、漂移或系泊的水雷、淺水區的反著陸障礙等。「海狐-眼鏡蛇」的整流罩是可分離的,安裝有爆炸裝藥,可以通過遠距離射頻編碼指令引爆,可安裝在「海狐I「艦艇前面。
  • 《寶可夢劍盾》巨翅飛魚怎麼樣 巨翅飛魚屬性資料圖鑑
    導 讀 巨翅飛魚是《寶可夢:劍/盾》目前單打比較熱門的寶可夢,巨翅飛魚悠然地暢遊在大海中,身上一般會依附著鐵炮魚
  • 《精靈寶可夢劍盾》小球飛魚怎麼進化 小球飛魚進化方法介紹
    導 讀 《精靈寶可夢:劍/盾》小球飛魚進化方法介紹。
  • 國外AI仿生無人機問世,可仿壁虎貼牆可仿鳥無電飛行!
    國外技術團隊就研發出兩種黑科技無人機,一款可仿壁虎貼牆,一款可仿鳥類無電飛行。近日,加拿大謝布魯克大學研發團隊就成功研發出了一款新型無人機,既可以垂直起飛降落,也可以像「壁虎」一樣貼牆面飛行,並將其命名為「S-MAD」。據悉,S-MAD外表有微型凸起的刺狀物,可以像「壁虎」一樣依附在牆面上。這款無人機搭載的傳感器可令其在探測在牆壁時,產生反向推力垂直降落在牆壁上。
  • 《精靈寶可夢劍盾》巨翅飛魚怎麼配招 巨翅飛魚配招推薦
    導 讀 精靈寶可夢劍盾巨翅飛魚該怎麼配招呢,快來和小編一起了解吧!
  • 扎頭繩變「金鍊條」,青企科技制「繩」助大國重器「上天入海」
    做女士扎頭繩、做衣服鬆緊帶或者綁物品……青島有家企業卻把繩子做出了不一樣的深度和高度,「蛟龍號」入海,「天問一號」上天,繩子化身大國重器上天入海的「金項鍊」,助力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浪潮起,企業群起而上追趕時代風口,可謂誰與爭鋒。
  • 青島造功能繩索隨大國重器「上天入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原標題:都有青島一根繩青島造功能繩索隨「天問一號」「蛟龍號」上天入海這件大國重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來源隨大國重器「上天入海」2020年7月23日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電視機前的張旭明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在這一國家重大科研工程中,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並提供特種彈性繩索,用於著陸器耐衝擊試驗。
  • 上天、入海、科幻!「全國科普日」特別直播活動圓滿結束
    在「上天」場,北航飛機系副教授戴玉婷,北鬥導航系統科學家徐穎,行星科學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分別就「人類航空最高成就在「入海」場,蛟龍號潛水器試航員劉燁瑤,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張勁碩,通信博士、科普大V張弛,人大附中教師、科普大V李永樂,分別就「深潛科技」、「海洋生物」、「海洋通信和海洋監測」、「公海資源開發」做了全面介紹。
  • 青島科技活動周 |「上天入海」的科普講座
    8月23日上午,在2020青島科技活動周主會場、位於市北區四流南路80號紡織谷內的青島人工智慧國際客廳內,隨「嫦娥五號」遨遊月球,隨「蛟龍號」下潛神秘的馬裡亞納海溝,「上天入海」的兩場科普講座讓家長孩子們受益匪淺
  • 扎頭繩起家「中國繩王」隨大國重器「上天入海」
    作為一個近百年的老牌企業,海麗雅也曾面對過眾多困苦艱難的時刻,以女士扎頭繩起家的它,歷經多次變革,如今蛻變成助力中國成功「上天入海」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是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從扎頭繩起家轉型成「中國繩王」1922年伊始,女士扎頭繩還只能從外國洋行購買。懷著愛國情懷,濟南百貨商店董事長段巨川赴青島籌建了第一家協成花邊廠,生產屬於國人自己的扎頭繩。
  • 漁民撈到中國航行器?美媒又來挑事:幫助中國潛艇穿越南海印度洋
    據美媒消息,印度尼西亞漁民在捕獲了這艘無人航行器後,便將其移交給了當地警方,警方後續轉交給了印度尼西亞軍隊。印尼媒體隨即對此進行了跟進報導,並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這架無人航行器的「鼻子」似乎有某種傳感器陣列,它的長度不到7.4英尺,這還不算從後端伸出的長天線或傳感器。這艘無人水下航行器(UUV)的照片顯示,它具有魚雷形的主體,並帶有一對朝向中心安裝的機翼和垂直尾翼。
  • 新型鋁電池只「喝」海水,可使無人水下航行器續航能力增加10倍
    無人水下航行器(Unpiloted Underwater Vehicles, UUVs)是一種主要以水面艦船或潛艇為平臺,能長時間潛入水下航行,獨立完成特定任務的智能化裝置。UUVs上裝有各種傳感器、專用設備甚至武器,是現代海軍執行海事任務的必備利器,也是民間用於水下搜救、海底勘察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