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300水下機器人可在300米深處作業,能夠應對強大的水流

2020-12-04 戰武哨所

RTSYS是國防、商業和民用領域uuv(無人水下航行器)、auv(水下導航器)和水聲系統的領先開發商,它與無人系統技術公司(unmanned systems Technology,簡稱「UST」)合作,展示其在這一領域的專業知識。「銀色」簡介突出了他們的技術如何用於聲學監測和反潛戰。

彗星300是一個先進的和多功能的自動導航儀,設計適合的要求,國防,商業和研究應用。 這種單兵攜帶式水下無人駕駛飛機設計用於從一艘小船上發射和回收,它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單元,作為一個有浮標和水面艦艇的網絡的一部分,或者作為一個多達10個彗星的300個AUV群的一部分

強大的彗星300水下機器人可以在300米深處作業,由於最高速度超過10節,它能夠應對惡劣的天氣和強大的水流。根據有效載荷和速度的不同,它具有長達20小時的持續任務續航能力。不同任務應用的各種傳感器和有效載荷可以部署在彗星300水下機器人上,包括側掃聲納、海底剖面儀、磁強計、攝像機和水監測儀器。

SEMA是一種可回收的水下目標UUV,專為反潛作戰訓練而設計。快速和輕便,目標可以很容易地從船或汽艇上發射。該系統可以根據選定的航路點(基於緯度、經度、速度或深度)或導航可配置區段(基於航向、速度、深度或超時)進行自主操作編程。它也可以通過無線電或聲音信號遠程控制。

SEMA-ASW目標驅動器這個可攜式平臺易於部署和恢復,能夠在特定深度設置自動啟動,並為恢復確定GPS坐標。可以啟用自動恢復模式,以確保即使在系統發生故障的情況下,您的重要培訓資產也能安全返還。一旦恢復,加密的數據可以下載,SEMA可以充電,重新編程,並準備重新部署,一切都只需一個小時。

垂直線陣列是一種快速部署,易於使用的系統,用於測量和表徵有人駕駛和水下無人駕駛船舶和潛艇的聲學特徵。堅固耐用的結構設計,以承受苛刻的海洋環境,它足夠輕,只需一個操作員處理。

VERTHY系統由三個主要部件組成:一個輕便的垂直線陣列天線、一個固定在水面浮標上的數據記錄器和處理器,以及一個用於實時軌跡控制和數據顯示的堅固耐用的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

SIERA聲納系統SIERA是一種可攜式水下系統,用於在uuv、auv和其他水下平臺上對水聲系統(如船體安裝聲納、吊放聲吶和可變深度聲納)進行特徵描述和校準。

快速部署和恢復的系統可以從USV或其他船隻上拖走,由一個帶有B&K 8106水聽器的輕型拖體和一個水密外殼中的海王星聲納D/11/BB換能器、一個採集和CAG生成單元以及一個基於筆記本電腦的配置和處理系統組成。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進行海底300米出艙作業 潛水員將承壓750噸
    如果能夠順利完成,意味著我國在深海潛水方面步入國際先進行列,更重要的,意味著我國具備了自主能力,能夠完成我國領海範圍內的海底工程建設維護和資源勘探,這對我國海洋經濟的自主發展具有重要DE意義。同時由於是潛水員自行在海底行動,能完成機械無法替代的各種精細動作,因此在失事潛艇救援、海底施工作業、水下資源勘探等等方面有重要應用價值。
  • 300米海底出潛首成功 飽和深潛的中國突破
    較之於空氣潛水,飽和潛水員可以在更深的大海深處進行潛水作業,拓展人類活動的空間。按照國際慣例,潛水作業深度超過120米、時間超過1小時,一般採用飽和潛水。   飽和潛水時,人體直接暴露於較深的海洋環境中,技術難點在於潛水員下潛時不斷增大和上浮過程中不斷降低的海水壓力,對人體血管造成巨大衝擊。潛水深度每超過10米,壓力就增加1個大氣壓。
  • 三沙發現神秘海洋藍洞:深度超300米
    原標題:三沙發現神秘海洋藍洞:深度超三百米,傳說為「南海之眼」近日,經過專家的現場探查確認,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海洋藍洞為「三沙永樂龍洞」(SanshaYongleBlueHole),其被證實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藍洞,位於三沙市西沙群島永樂環礁晉卿島與石嶼的礁盤中,深達300.89米,地址坐標為北緯16°31′30″、東經111°46′05″。
  •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一起來見識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一起來見識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 眾所周知,地球表面幾乎四分之三被海洋覆蓋。海洋遠比陸地遼闊和深邃,蘊藏著難以想像的礦物、能源、蛋白質、生物基因等難以想像的資源。海洋還有著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更是生命起源的搖籃。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正是水下機器人的使命。
  • 300米深海潛入釋疑:什麼是深海飽和潛水?
    原標題:300米深海潛入釋疑:什麼是深海飽和潛水?   新華社電(記者 林紅梅 樊曦)1月12日,北緯20度18分、東經115度09分的南中國海海域。5時09分,搭載著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胡建、管猛、董猛3名潛水員的潛水鐘,從300米水深的海底回到工作母船的甲板上,完成與生活艙的對接,3名潛水員返回到生活艙裡休息。現場總指揮郭傑宣布,3名潛水員圓滿完成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海底出潛探摸作業,巡迴深度達到313.5米。這是300米深的海底首次迎來了中國人的身姿,中國由此具備了人工潛入300米深的海底「龍宮」探寶的能力。
  • 我國首次成功潛下300米深海 6名潛水員需減壓11天
    潛水鐘被下放到海裡潛水員遊出,探摸海底潛水員在生活艙完成減壓後才能出艙1月12日0時,搭乘3名潛水員的潛水鐘入水向300米目標衝刺  閩南網1月13日訊 昨日清晨,我國6名潛水員分成兩批進入潛水鐘到達水下300米出艙作業,下潛實際深度達到313.5米,300米飽和潛水試驗成功。
  • 可「潛水」6000米,全球最大功率超級水下機器人來啦
    據悉,這也是全球下潛最深、功率最大、性能最高的作業級電驅動水下機器人,可下潛6000米深海底,整機功率高達400千瓦。這位潛水「高手」,長約3.3米,寬1.8米,高1.9米,自身重量僅4噸。不過,「人小能量大」,能輕鬆提起等同自身重量的物品。
  • 中國潛水員首次海底300米出艙作業 11點結束加壓
    今天上午11點左右,如果海上氣象條件允許,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將利用我國自行建造的"深潛號"飽和潛水母船進行我國首次潛水員出艙到海底300米作業。從前天下午1點,6名飽和潛水員開始進艙加壓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43個小時了。  在這43個小時裡,這些潛水員的身體狀態怎麼樣?在海底300米那樣一個極度深寒的地方,他們如何保持體溫和體力?
  • 「深潛號」潛水母船潛水員水下300米出艙作業
    今天上午,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將利用我國自行建造的「深潛號」飽和潛水母船,進行我國首次潛水員出艙的海底300米作業。預計明天的海上氣象適合潛水員出艙作業,深潛號將接受多重技術考驗。相對而言,明天海上氣象比較適合潛水員出艙作業。沈灝告訴記者,最近的海上氣象是比較差的,冷空氣很強,南海風浪又比較大,過兩天南海將有冷空氣和低壓的共同作用,風浪可能會更大,所以我們想利用明天的氣象來作業。沈灝表示,11日的首次出艙作業將面臨技術上的多重考驗,目前已經做好了多種預案。
  • 「奮鬥者號」坐底海洋深處10909米!
    載人深潛器的研發難度相較於之前的無人水下機器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水下機器人不用擔心乘員安全問題,不需要載人艙和複雜的生命維持系統;此外由於機器人內部與海洋環境聯通,內外壓力平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深海巨大壓強的考驗,它所需要考慮的更多還是深海低溫高壓條件下如何做到電氣設備的密封和防水。 無數新課題、新挑戰擺在了科研人員的面前。
  • 與水下機器人彰顯中國實力
    更為重要的是,它的鑽深可以達到甚至超過15000米,能夠覆蓋南海97%以上的油氣作業面積。水下機器人「遊進」海博會海洋總面積佔地球表面積的70%,探索廣袤的海洋世界,離不開水下機器人的助力。海博會上,一大批新型水下機器人逐一登場,成為新亮點。
  • 襄陽使用水下機器人救援,填補了湖北水下消防搜救空白
    楚天都市報11月5日訊(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蘇曉傑)昨日,湖北襄陽市消防支隊在保康縣寺坪鎮天子湖水庫,啟用了水下搜救機器人開展水域模擬救援訓練。在湖北省消防系統中,襄陽消防支隊是首家啟用水下搜救機器人參與救援的單位,填補了湖北省水下消防搜救的空白。
  • 鉛山水下地形勘察公司施工公司【東海潛水作業隊】
    作為主要的潛水工具,MZ-300型輕潛裝具是重要的,它具有安全可靠、供氣調節靈敏、呼吸舒暢、佩戴舒適、通訊清晰、視野開闊、水下活動方便等X點,它是進行潛水工程的理想潛水裝具。有了裝具,下面就是潛水衣,乾式潛水衣為上裝、褲子和靴子連成一體的半乾式潛水服,後背裝有水密拉鏈,穿著方便,密封性能好,在潛水服內還可穿著保暖衣服,故保暖性能X良,尤其適合水溫較低的各種潛水工程作業。
  • 奮鬥者號坐底海洋深處
    載人深潛器的研發難度相較於之前的無人水下機器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水下機器人不用擔心乘員安全問題,不需要載人艙和複雜的生命維持系統;此外由於機器人內部與海洋環境聯通,內外壓力平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深海巨大壓強的考驗,它所需要考慮的更多還是深海低溫高壓條件下如何做到電氣設備的密封和防水。  無數新課題、新挑戰擺在了科研人員的面前。
  • 仿生鯊魚、水下搜救機器人將亮相服貿會
    攝影/新京報記者 張璐水下機器人替代蛙人,協助打撈落水者在位於經開區的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區,一個水下機器人(智能纜控無人潛航器)正在大水箱裡「搜尋」。機器人通過攝像頭的實時監測以及聲吶掃描,可以成功確認水下目標物的具體位置。聲吶可以掃描前方300米以內的水域。
  • 知識窗▏對水下機器人(ROV),你知道多少?
    水下機器人是一種可在水下移動、具有視覺和感知系統,通過遙控或自主操作方式使用機械手或其它工具,代替或輔助人去完成某些水下作業的裝置。 水下機器人為服務類機器人,具有60多年的發展歷程。
  • 水下機器人:聽令,向著蔚藍更藍處進發
    水下機器人是能在水中浮遊、具有視覺和感知系統、通過操控或自主操作的方式使用機械手及其其他水下作業,代替人或輔助人去完成某些水下作業的自動化裝置。依據其控制方式可分為: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 (ROV)、和無纜自主式水下機器人 (AUV)。
  • 新加坡研發「魔鬼魚」機器人 可在水下快速遊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4日報導,近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款水下機器人,因其形態仿真故命名為「魔鬼魚」(Manta Ray)。該機器人身長35釐米,通體黑色,由一整片PVC材料製作而成,在水下能像魔鬼魚一樣暢遊無阻10小時,運動速度可達每秒0.7米。
  • ...威飛年產300套海洋水下生產系統項目:填補國內海洋深水能源開發...
    東營區第二站,全市重點項目觀摩團來到威飛年產300套海洋水下生產系統項目現場,聽取項目情況介紹,詳細了解企業科技研發、技術攻關及生產製造等情況。(記者:文/張利波 圖/周廣學 於中平)威飛年產300套海洋水下生產系統項目該項目是中海油首個水下油氣生產系統國產化攻關項目、省重大建設項目、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攻關項目。
  • 中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6名潛水員成功出艙
    中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6名潛水員成功出艙 (1/3)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