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改進界面接觸,實現17%高效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2020-08-27 材料material


電荷注入不平衡是制約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PeLEDs)效率的主要問題之一。通過對多空穴傳輸層的器件結構進行了設計,成功地實現了高效的PeLEDs器件。然而,在一個典型的溶液法製備的PeLEDs中,多層HTL很容易被下一層的油墨重新溶解,這不僅嚴重惡化了HTLs的電性能,而且影響了頂層鈣鈦礦薄膜的質量。


來自蘇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這一現象,通過在HTLs和鈣鈦礦層之間插入一層薄的原子層沉積氧化鋁(Al2O3)層,成功的改善了界面接觸,從而獲得具有增強特性和平衡電荷注入的鈣鈦礦薄膜。另外,由於適當的折射率(r),Al2O3層的存在也有利於PeLEDs的出光耦合。結果表明,所製備的綠色PeLEDs具有良好的重複性和17.0%的外量子效率,比不添加Al2O3的器件提高約60%。該工作為提高鈣鈦礦型光電器件中電荷傳輸層與鈣鈦礦之間的界面接觸提供了一條很有前途的途徑。相關論文以題目為「High Efficiency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Improved Interfacial Contact」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期刊上。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0c07514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由於其獨特的光電特性,是一種很有前途的發光二極體材料。在過去的幾年裡在器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典型的PeLEDs中,器件通常由電極、電子傳輸層(ETL)、發射層(EML)和空穴傳輸層(HTL)組成。良好的能量水平校準是提高電荷注入效率的關鍵。切相關,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有效的方法來增強電荷傳輸層與EML之間的界面接觸。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在鈣鈦礦薄膜和電荷傳輸層之間形成一個更可控、質量更高的界面層。在這裡,作者開發了一種通過在中間插入原子層沉積處理過的氧化鋁層來提高界面質量的方法。得到了很大改善的界面接觸,同時也增強了鈣鈦礦前驅體在其上的潤溼性,從而促進了高質量鈣鈦礦薄膜的形成。

圖1.(a)底層再溶解示意圖。(b)ITO / TFB / PVK的AFM高度和線掃描。 AFM圖像的掃描區域為5μm×5μm。(c)ITO / TFB / PVK / Al2O3的AFM高度和線掃描(n = 50)。 AFM圖像的掃描區域為5μm×5μm。


圖2.(a)用不同循環Al2O3層覆蓋的TFB / PVK的水接觸角。(b)TFB / PVK / Al2O3(n = 0、30、50和70)上鈣鈦礦薄膜的SEM圖像和(c)AFM圖像。SEM圖像的比例尺為200 nm。AFM圖像的掃描區域為10μm×10μm。


圖3.(a)沉積在TFB / PVK / Al2O3上的鈣鈦礦薄膜的PL強度(n = 0、30、50和70)。(b)沉積在TFB / PVK / Al2O3上的鈣鈦礦膜的PL強度與時間的關係(n = 0、30、50和70)。(c)具有不同循環Al2O3層的器件在514 nm波長處的模擬光通量。


圖4.(a)具有ITO / TFB / PVK / Al2O3/鈣鈦礦/ TPBi /LiF / Al結構(n = 50)的器件的截面SEM圖像。(b)PeLED器件結構的能量圖。(c)具有n = 0、30、50和70的器件的J-V-L曲線。(d)具有或不具有Al2O3(n = 50)層的器件的EQE-J曲線。(e)n = 0、30、50和70的器件的EQE分布。(f)不使用(W / O)或使用Al2O3(n = 50)的器件的工作時間,其亮度衰減。


(文:愛新覺羅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InfoMat前沿信息:外量子效率高達19.1%的高效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通過氟化物界面上沉積鈣鈦礦來製備高效發光二極體的新方法,在範霍夫奇點外過度摻雜石墨烯的新途徑,通過納米氣泡控制納米流體傳輸的新技術;本期「
  • ...自然▪通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團隊在鈣鈦礦材料基礎上先後創造性地實現了其在信息顯示、太陽電池、信息存儲、X射線探測和信息通訊等領域的應用,先後在Nature(《自然》)、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Nature Energy(《自然•能源》)、Nature
  • 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2020-06-09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西北工大黃維院士團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團隊在鈣鈦礦材料基礎上先後創造性地實現了其在信息顯示、太陽電池、信息存儲、X射線探測和信息通訊等領域的應用,先後在Nature(《自然》)、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Nature Energy
  • 南科大副教授王愷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下簡稱「電子系」)副教授王愷課題組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先後在信息材料和光學領域高水平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CS Energy Letters,Communications
  • 浙江大學狄大衛:有機與鈣鈦礦發光器件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在現場,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9 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獲獎者狄大衛通過《探索下一代發光二極體》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在光電子器件領域的突破性研究,包括對有機分子發光過程的深入研究和鈣鈦礦 LED 的探索。
  • Light: 黃維&王建浦|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的器件效率提升迅速,成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然而,由於鈣鈦礦材料較大的折射率,導致大量的光子被限制在器件內部,阻礙了PeLED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傳統的無機發光二極體通常在單晶襯底上通過外延法生長製備,難以獲得大面積柔性器件。近年來快速商業化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能夠通過溶液法、蒸鍍法製備大面積柔性器件,但有機材料本身的激子特性使其難以在大電流下實現高亮度和高效率。
  • 《Adv Mater》高效又穩定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更重要的是,PeLEDs顯示出顯著增強的操作穩定性,實現了3600分鐘的半衰期。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PeLEDs)穩定性差是阻礙其商業化的關鍵問題。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表明,FAPbI3在運行過程中的降解與離子遷移有直接關係,在FAPbI3中加入Cs+和Rb+二元鹼離子可以抑制離子遷移,顯著提高PeLEDs的使用壽命。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製備具有高穩定性鈣鈦礦藍光電致發光二極體
    近年來,得益於其低成本、光譜易調諧、高載流子遷移率及高螢光量子效率等優勢,基於鈣鈦礦材料的發光二極體(PeLED)由於高發光效率成為國際研究熱點。目前,綠光、紅光及紅外光波段Pe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EQE)均超過20%。相比來說,藍光PeLED研究卻進展緩慢,成果寥寥。作為白光三原色之一,與綠光和紅光相比,藍光二極體已被證明是最具挑戰性的。
  • 蘇州大學:一種高效率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本文研究開發了一種共軛聚合物-量子點雜化本體異質結層,在優化薄膜表面形貌,改善活性層與傳輸層之間的接觸,以及將表面轉變為疏水層方面起重要作用,製備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效率處於報導的前列。蘇州大學馬萬裡團隊為實現這一目標,研究開發了一種共軛聚合物-量子點雜化本體異質結層,混合層充當傳輸層與活性層的中間橋梁,建立能級(量子點/聚合物-量子點/傳輸層)以實現有效的空穴傳輸與電子阻隔,理論上可增強電荷採集,並在CsPbI3與FAPbI3體系中均證明其可行性。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誕生!外部量子效率創紀錄達21.6%!
    博科園:本文光學與光子學類林雪平大學一個實驗室已經生產出高效的鈣鈦礦近紅外(NIR)發光二極體。外部量子效率達21.6%,這是一個記錄。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鈣鈦礦是由其晶體結構決定的一組材料,在過去10年中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最初用於太陽能電池,但新研究也用於發光二極體,具有良好的發光性能,易於製造。博科園-科學科普:迄今為止,基於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的外部量子效率(以光形式發射的載流子比例)一直受到製造過程中材料中出現的缺陷限制,這些缺陷對載流子起著陷阱的作用,從而造成能量損失。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得益於鈣鈦礦材料設計、器件結構優化和發光機理的深刻認識,自2014年首次觀察到室溫下的鈣鈦礦電致發光現象以來,綠光、紅光和近紅外光鈣鈦礦電致發光二極體(PeLED)的外量子效率(EQE)目前均已突破20 %。然而,作為三基色之一的藍光PeLED卻發展較為緩慢,嚴重製約了全彩色PeLED的發展。
  • 印刷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圖形表示的印刷過程為鈣鈦礦LED。微電子利用各種功能材料,其性能使它們適合於特定的應用。相比之下,像氮化鎵這樣的複合半導體被用來在發光二極體(led)這樣的光電元件中發光。不同種類的材料製造工藝也不同。混合鈣鈦礦材料通過將半導體晶體的有機和無機成分排列成特定的結構實現了簡化。通過改變它們的成分,它們可以用來製造各種微電子元件。
  • 中國科學家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南京10月13日電(記者眭黎曦)記者13日從南京工業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和該校王建浦教授團隊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較國際同行提升近一半,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正刊發表。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中青在線訊(通訊員 楊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由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雜誌。
  •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新型多量子阱鈣鈦礦材料——基於壘寬調控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因可低成本的製備成大面積柔性器件,色純度高,顏色可調等特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
  • 【材料】分子鏈長對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穩定性的重要性
    鈣鈦礦由於其出色的光電性能是目前炙手可熱的研究材料,其應用範圍十分廣泛,當中就包含鈣鈦礦發光二極體,近日,香港中文大學趙鈮教授團隊和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陶書霞教授團隊通過對鈣鈦礦表面進行鈍化處理,使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達到了在玻璃基底上創紀錄的高輻射度和使用壽命。
  • AMI:高穩定性銀納米線基可拉伸觸敏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
    近年來,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得到了蓬勃發展。其在剛性基板上表現良好,然而,可伸展的觸摸響應型鈣鈦礦型LED很少被開發,並且由於鈣鈦礦型LED的內在不穩定性,不能形變,且其生產仍然具有挑戰性。下一個重要方向是與可拉伸組件集成,以實現可拉伸、響應的器件。
  • 我國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孫競)  由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與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團隊繼2016年提出鈣鈦礦維度調控創造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效率記錄後,近日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近紅外鈣鈦礦
  • 鄭大溶液法製備出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新聞—科學網
    日前,從鄭州大學傳來消息,該校物理工程學院在新型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國際上首次用全溶液法製備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相關成果以「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