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開發出低劑量X射線成像技術 可減小對人體組織的傷害

2020-11-25 SZNEWS

深圳大學日前傳來喜訊:該校二維材料光電科技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範滇元院士團隊的劉小鋼教授、王瑀助理教授等與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福州大學楊黃浩教授團隊等合作攻關,研究發現了一類全無機鈣鈦礦納米晶閃爍體,製成了成本低廉、穩定性強的超靈敏X射線平板探測器,並開發出低劑量高分辨的新型X射線成像技術。研究論文「All-Inorganic Perovskite Nanocrystal Scintillators」近日發表於《Nature》正刊上。

近年來,鈣鈦礦納米晶作為一類新型的發光材料,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光電探測等領域備受關注。在該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員首先通過較低的液相合成溫度,獲得了發光效率很高、發光顏色可調諧的全無機鈣鈦礦納米晶(CsPbX3),發現它對X射線具有非常高效的輻射發光響應,因此認為可以將這種多色鈣鈦礦納米晶作為新型的閃爍體材料,用來進行X光的探測。據介紹,閃爍體是一類吸收高能粒子或射線後能夠發光的材料,可用於輻射探測和安全防護。全無機鈣鈦礦納米晶作為閃爍體材料,能夠克服常規閃爍體材料合成溫度較高、難以在柔性基底上大面積製備、成本昂貴、發光效率有限、輻射發光波長不易精細控制等問題。

據了解,該類全無機鈣鈦礦納米晶閃爍體的發現,為大面積製備柔性閃爍體薄膜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並且極大地提高了X射線檢測和成像靈敏度,降低X射線在醫學診斷和安全檢查等方面的輻射使用劑量,使得基於X射線技術的應用更加安全,能夠為X射線技術帶來嶄新的應用場景。這類新型閃爍體材料在醫學診斷、國防、安檢、半導體工業、高能物理研究等高、精、尖技術領域均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讀特記者 馬璇)

相關焦點

  • 黑白X射線變彩色 醫學彩色成像讓醫學診斷向新技術邁進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phys.org 2018年7月12日消息,紐西蘭科學家首次使用了採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粒子跟蹤技術改造的MARS光譜X射線掃描儀對人類進行了3D彩色X光檢查。
  • 【新技術】透視大腦!新型X射線顯微鏡技術全腦高解析度快速成像
    繪製出大腦所有神經元及其之間的連接,建立精確的大腦圖譜,一直以來是神經科學領域「戰略高地」。這種高解析度的單細胞水平的圖譜可在闡明大腦功能中實現「精準定位」。
  • 成都X射線安檢儀對身體傷害多大?
    生產安檢儀的安徽啟路達光電科技宣稱,這種「弱光子」人體安檢設備採用的高科技技術,目前國際上只有兩三家公司能做到。相比於傳統的人工安檢,具有效率高、方便、快捷的特點。但在百度上搜索「弱光子」,除了該安檢儀的相關信息,我們找不到關於「弱光子」的任何解釋。啟路達公司的工作人員向南都記者承認,所謂的弱光子透視技術,確實是使用 X 射線。
  • 革新底層傳感技術,新一代硬核晶片助力X射線影像突破像素極限
    然而,超過安全劑量的X射線對人形成傷害不言而喻,長期需要與X射線打交道的拍片醫生,更是容易成為X射線傷害的重點人群。想要降低拍片時X射線源釋放的放射劑量,那麼就需要讓接受X射線的平板探測器靈敏度提高,實現低劑量X射線就能成像。
  • 「醫學圖像處理」X-ray成像之X射線的產生
    它包括:周圍有薄鎢靶的鉬圓盤鉬杆,它是不良的熱導體,可防止熱量傳遞到金屬軸承閥杆和轉子之間的銀潤滑軸承,對傳熱沒有影響,但在低阻力時允許非常快速的旋轉,以減輕傳熱轉子發黑,易於傳熱$Heat (J) = kVe x mAs$ 或者 $Heat (J) = w x kVp x mAs$kVe: 有效kVw: 通過X射線管的電壓波形。
  • 科學家:正在開發量子X射線顯微鏡
    通過利用X射線的量子特性,NSLS-II的研究人員將能夠在不犧牲解析度的情況下對更敏感的生物分子成像。 X射線具有很高的穿透力,可以為成像研究提供卓越的解析度,這種強大的光會損壞某些生物樣本,例如植物細胞、病毒和細菌。而低劑量X射線可以保留這些樣品,但成像解析度降低。
  • 低劑量的輻射有利於具有癌變能力的細胞生長...
    2019年7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威康桑格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低劑量輻射對小鼠食道的影響。科學家們發現,相當於三次CT掃描的低劑量、被認為是安全的輻射會使得能夠致癌的細胞在健康組織中比正常細胞具有競爭優勢。
  • 當LIGA技術與光柵法X射線 相襯成像相遇
    自20世紀80年代德國卡爾斯魯厄原子核研究所為製造微噴嘴創立LIGA技術以來,對其感興趣的國家日益增多,德、日、美相繼投人巨資進行開發研究。該技術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三維微細加工方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成都機場人體安檢儀被指有X射線輻射或影響健康
    馬建華告訴南都記者,在目前的人體影像設備當中,主流的分為三種類別。一種是通過X射線等穿透性射線,從人體外部穿透人體組織成像,比如目前的DR、CT;一種是向人體內注射示蹤劑,然後通過特殊外部設備捕捉示蹤劑發出的光子成像,比如醫學上同樣應用廣泛的PET;再有一種成像設備是MR,它通過強磁體改變人體內的氫原子分布來成像。除此之外,現有的醫療科技並沒有太多的其他方法來進行穿透性成像。
  • 中科大X射線成像研究獲突破
    9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由該校研究員吳自玉領導的科研小組,日前在X射線成像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克服了醫學X射線CT技術相位襯度成像方法的障礙,形成了操作簡便、輻射劑量低的X射線相位CT新技術,
  • 陳黎明教授聯合中科院專家首次實現超分辨的X射線鬼成像
    X光透射成像/CT作為非侵入式的診斷方式,是目前醫學領域最重要的臨床檢測手段,也在此次新冠肺炎的疫情抗擊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於電離效應X射線對於蛋白質、細胞等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輻射損傷,據國際放射學會研究報告,每年X射線的醫學診斷就會導致相當數量的癌症和白血病患者,因此如何降低診斷所需的劑量至關重要。
  • 【朗鐸科普】手持式X射線螢光光譜儀輻射大嗎?對人體有傷害嗎?
    對人體傷害可以參照關於X射線設備儀器的輻射安全標準。在我國國家標準GB 15208。GB15208:1-2005《微劑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第1部分:通用技術要求》中,對微劑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提出的輻射安全指標是:設備的單次檢查劑量不應大於5μGy;在距設備外表面5cm的任意處(包括設備的入口、出口處),X射線洩漏劑量率應小於5μGy/h。
  • 深圳先進院等在低劑量光聲成像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中心劉成波研究員團隊、醫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梁棟研究員團隊,與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鄭傳勝教授團隊合作,提出了基於卷積神經網絡的低劑量光聲成像方法,該方法有望推動光聲成像技術進一步臨床轉化。
  • 自供電的X射線檢測器有望改變醫學成像技術現狀
    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和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發了一個新的X射線檢測器原型,可顯著減少輻射暴露和相關的健康風險,有望改變醫學成像技術的現狀,同時也提高了安全掃描儀和研究應用方面成像的解析度。
  • 超低噪聲X射線CMOS圖像傳感器,為天文學和醫學成像實現突破
    X射線CMOS圖像傳感器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總部位於英國的vivaMOS日前正與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成像領域專家進行合作,開發用於光學天文學和醫學成像領域的超低噪聲CMOS圖像傳感器
  • 科學(普)有道:X射線
    硬X射線和軟X射線x射線的能量範圍從100 eV到100 keV(小於0.2-0.1 nm波長)。硬x射線是光子能量大於5-10 keV的x射線。軟x射線是能量較低的x射線。硬x射線的波長相當於一個原子的直徑。硬x射線有足夠的能量穿透物質,而軟x射線被空氣吸收或穿透水到大約1微米的深度。
  • 新X射線檢測技術:成本低、成像好、更環保
    近日,《自然通訊》雜誌報導,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教授Biwu Ma團隊,開發了基於環保材料的X射線閃爍體,可用於製造環保、成本低廉的柔性X射線探測器。Ma教授說:「低成本、性能出色的易制型閃爍材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的研究為這方面的工作鋪平了道路。」新型X射線閃爍體可以將X射線的輻射轉化為可見光。
  • 低劑量螺旋CT是篩查肺癌的重要手段,輻射量低,可發現大部分肺癌
    1990年Naidich首次提出了低劑量的概念: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降低管電流來降低輻射,同時保證圖像診斷要求,其輻射劑量約是普通CT的1/5,約1毫西弗(mSv,射線劑量單位)。低劑量肺CT並不是通過新的機器來做,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技術,而是通過改變了普通CT機器(一般是64排CT)的參數,通過降低CT電壓和毫安秒,從而降低了患者的照射輻射劑量,但是相應的,也損失了一部分清晰度,所以他主要用於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
  • 集成電路CT精準成像的「源頭」:Excillum高亮度液態靶X射線源
    傳統上我們接觸比較多的是醫療CT,它是基於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與透過率不同,拍下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的圖像,發現體內某些部位的細小病變。除醫療方面的應用,CT也在無損檢測和逆向工程中發揮重大的作用。工業CT技術對氣孔、夾雜、針孔、縮孔、分層等各種常見缺陷具有很高的探測靈敏度,並能精確地測定這些缺陷的尺寸,給出其在零件中的部位。
  • 科學家開發出雷射驅動X射線成像的數值能力
    X射線圖像由內華達大學,裡諾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的田田宏志領導的一組科學家證明,數值建模可以使用雷射產生的X射線準確地再現X射線圖像。雷射小組產生的X射線源可能是從軟組織到重金屬物體的無損工業成像和醫學成像的替代來源,科學家團隊通過使用緊密聚焦的雷射束和多個目標的chi脈衝放大實驗,發現了它們材料。由NSF資助的工作發表在《等離子物理與受控聚變》上。在本文中,他們提出了用於快速電子和X射線源表徵以及寬帶X射線射線照相的數值模型的實驗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