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諾獎】明天的物理獎會給誰?不如先看看過去的贏家都是誰

2021-02-13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我發現,本世紀以來,獲獎領域基本可以粗略歸為四大領域:粒子物理、原子分子光物理、凝聚態物理和天體物理。每年的頒獎兼顧到不同領域,相鄰年不授予同一領域。這一點增加了引力波直接探測與黑洞物理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可能性。

下面我們按照這四個領域,梳理一下諸位得獎人的獲獎工作:

(1)原子分子光物理

2001年得主Eric A. Cornell與Carl E. Wieman作為合作者,以及Wolfgang Ketterle,各自用雷射冷卻實現了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並研究了凝聚體的性質。

2005年得主Roy Glauber提出光學相干的量子理論,John Hall 和Theodor Hänsch分別發展了雷射精密光譜學,特別是光梳。

2009年得主高錕對用於光通信的光纖中的光傳輸作出突破性貢獻,Willard S. Boyle 和George E. Smith發明了成像半導體迴路,即CCD傳感器。

2012年得主Serge Haroche 束縛並用原子操控光子的量子態,David J. Wineland束縛並用光子操控帶電離子的量子態。

(2)天體物理

2002年得主Raymond Davis Jr. 探測到來自太陽的中微子,Masatoshi Koshiba探測到來自超新星爆發的中微子,Riccardo Giaccon探測到來自宇宙天體的X射線。

2006年得主John C. Mather 領導了COBE衛星對微波背景輻射的精密測量,George F. Smoot測量了輻射譜偏離黑體輻射譜的漲落。

2011年得主Saul Perlmutter, 以及Brian P. Schmidt 和Adam G. Riess一組合作者,通過觀察遠處超新星發現宇宙的加速膨脹。

(3)凝聚態物理

2003年得主Vitaly L. Ginzburg與已故的Lev Landau提出一個關於超導電性的唯象理論,Alexei A. Abrikosov用它研究了磁場中的所謂第二類超導體的性質,Anthony J. Leggett提出了氦-3超流的理論。

2007年得主Albert Fert 和Peter Grünberg 分別發現了巨磁阻。

2010年得主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從石墨中獲得單原子層,即二維材料石墨烯。

2014年得主赤崎勇和天野浩,以及中村修二,分別發明了藍光發光二極體。

2016年得主David J. Thouless與J. Michael Kosterlitz發現了拓撲相變,David J. Thouless又發現量子霍爾效應紅的拓撲,F. Duncan M. Haldane提出反鐵磁中的拓撲和無磁場的量子霍爾效應。

(4)粒子物理

2004年得主David J. Gross和Frank Wilczek 作為合作者,以及H. David Politzer,分別提出強相互作用的漸進自由理論。

2008年得主Yoichiro Nambu 提出粒子物理中的自發對稱破缺的機制。  

2013年得主François Englert 與已故的Robert Brout作為合作者,以及Peter W. Higgs,分別提出基本粒子獲得質量的機制,這被最近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實驗所證實。  

2015年得主梶田隆章發現了大氣中微子的振蕩,Arthur B. McDonald證實了太陽中微子的振蕩。與天體物理也相關。

讓我們明天看看誰會加入這個行列!

作者名片

排版:曉嵐

參考文獻:

[1] A. W. Levinovitz, N. Ringertz, Noble Prize The first hundred years, World Scientific, 2001.

[2] A. Pais, Inward Bound, Oxford, 1994.

[3] nobelprize.org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來自果殼網

轉載請聯繫授權: sns@guokr.com

投稿請聯繫scientificguokr@163.com

科研最新進展,學術最新動態

頂級學者的思考和見解

期待明天的物理學獎!

【拓展閱讀】 2016年諾獎物理學獎: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

相關焦點

  • 2017諾獎物理獎得主:發現引力波 一場40年的「打賭」
    2017諾獎物理獎兩位得主講述:  發現引力波  一場四十年的「打賭」  從去年開始位居《科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榜首,到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領域,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由於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邊界
  • 諾獎前瞻:物理獎存在內外循環?今年誰可能獲獎?
    雖然現在有的科學獎的獎金已經超過諾獎,但是諾獎的至高地位依然牢固。當然,為了繼續保持諾獎的權威地位,諾獎委員會也要能堅持做出正確選擇。但是當時,2012年諾獎的提名期已經過去。所以最快要等到2013年才能獲獎。確實,2013年諾獎授予提出這個機制的理論家(除了已經去世的Brout)。我曾經猜測,為了避免2012和2013兩個相鄰的年份都授予粒子物理,將相隔4年本該輪到的粒子換成了原分光。
  • 投票 | 誰能獲得2017諾貝爾化學獎?
    ,但這並不妨礙科學家們把諾獎季當作是一場盛大的科學派對,把預測諾獎得主當作是派對的重要助興節目。明日,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就將揭曉獲獎者的名單了。哪些科學家可能獲獎呢?鋰電池是這個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事物。沒有鋰電池,手機和電腦就不會得到那麼廣泛的應用。
  • 2017諾獎得主理察•泰勒:股市中贏家的詛咒
    要聞 2017諾獎得主理察•泰勒:股市中贏家的詛咒 2017年10月15日 15:31:11
  • 諾獎大預測: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會頒給誰?
    諾貝爾化學獎不「化學」根據維基百科列出的1900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的名單,統計發現,其中有17次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生物學方面的成就。比如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在冷凍電子顯微鏡術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三位生物物理學家。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在「進化控制」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三位生物學家。因此諾貝爾化學獎曾被不少科學家戲謔稱為「諾貝爾理科綜合獎」。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誰更有戲?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誰更有戲?2017-09-26 20:20:18 科技日報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誰更有戲?碳納米管、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基因編輯技術發現者被「看好」  北京時間10月2日起,諾貝爾獎委員會將陸續宣布獲得2017年各分類獎項的得主。獲獎預測是多年來的「傳統」節目,各類分析平臺、權威機構及個人博客都在為自己「選中」的名單列舉獲獎理由。
  • 諾貝爾獎明天開始陸續公布,今年的和平獎將成「新冠和平獎」?
    /截圖自諾貝爾獎官網看點2:獎金將提高至1000萬瑞典克朗過去幾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獎金都為900萬瑞典克朗。但今年,每個獎項的諾獎得主獎金將增加100萬瑞典克朗,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59.5萬元)。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不到諾獎揭曉的一刻,沒有人敢拍胸脯說:我的名單一定準確,因為諾獎預測真的很難。 預測諾獎的難點之一在於:諾貝爾基金會有嚴格的規定,所有諾貝爾獎的提名信息,包括提名人和被提名人在50年都不能公開。圖|nobelprize.org以2019年的諾獎得主為例,大眾想得知諾獎背後的邏輯,到底這些得主打敗了哪些人,又是誰將所有人送到了諾獎的擂臺上,只能靜待到2069年。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羅傑·彭羅斯是科學界的一個名人,也是奇人。他同時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諾獎專欄|2020年生理或醫學誰獲獎? 為什麼獲獎?
    我們一如既往通過|諾獎專欄|為各位報導誰獲獎?為什麼獲獎? 及獲獎者有趣的故事。我們關注獲獎者在接到獲獎電話那一時刻的交談是如何?他們最想說什麼?感謝誰呢?要說完全出乎獲獎者意料之外,似乎有些過謙。但今年輪到自己了,肯定喜出望外或誠惶誠恐。實際上,2020級諾獎"新班同學"在各自業界早已拿獎拿到手酸了。
  • 2020年諾貝爾獎頒發還有一個多月,誰能脫穎而出
    楊振寧和莫言在一場活動上說過相似的話,莫言先說,楊振寧先生的物理獎充滿了深奧的概念,我也希望下輩子能學習物理。同時莫言說;文學方面因為沒有門檻,根據生活經驗是大家都能懂的,而且作品打動了一部分人,就會被那一部分人認可。 同樣的話,詩人北島也講過,北島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過是18個人的意思。
  • 諾獎不如美國,是教育體制問題?錯!我國諾獎爆發只是時間的問題
    近日正是諾獎頒發的時間,美國佔據了2020諾獎的半壁江山,生理學獎有2人,物理學家有一人。在這種情況下,以前的老調又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拿出來重彈:為什麼我國諾獎不如美國?我國就只會應試教育,培養不出來真正的科學家!我國的教育體制絕對有問題!等等等等,非要藉此把我國的教育貶低的一無是處。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
  •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諾貝爾獎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一個獎項,它包含有文學、物理、醫學、經濟、化學等5個獎項。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分別斬獲諾貝爾物理學、醫學、文學等3大獎項。
  • 繼莫言後|2020年諾貝爾獎頒發還有一個多月,誰能脫穎而出
    楊振寧和莫言在一場活動上說過相似的話,莫言先說,楊振寧先生的物理獎充滿了深奧的概念,我也希望下輩子能學習物理。同時莫言說;文學方面因為沒有門檻,根據生活經驗是大家都能懂的,而且作品打動了一部分人,就會被那一部分人認可。
  • 今晚諾貝爾文學獎將頒出 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
    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新世紀的頭20年來,中國人對諾貝爾獎作家的閱讀情況如何?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哪些作家在國人閱讀中漸漸「過氣」?以豆瓣網所提供數據,我們統計了20年來諾獎作家的作品在大陸的出版、閱讀情況。這些數據基本可以反映中國圖書市場和國人的閱讀中,對諾獎作品對興趣及發展趨勢。
  • 五問諾貝爾獎為什麼,拒領諾獎的大咖都有誰?
    原創:文章首發於牛虻公眾號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利祿忘不了!拒領諾獎的大咖是真清高還是假清高,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諾貝爾獎是世界範圍內非常權威的一個獎項,如果獲得諾貝爾獎,可謂名利雙收。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馬悅然透露了當年諾貝爾獎的內幕,沈從文與諾獎已經很近,近到了他和諾獎的淵源可能與老舍相似。只是他的命裡和老舌、巴金一樣。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預言」黑洞得獎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施鬱教授評價。據悉,彭羅斯也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會是誰?
    那麼,明天的諾貝爾化學獎會花落誰家呢?相對於生理學或醫學獎,化學獎更不按照常理出牌,預測難度更大。物理獎較容易預測,熱點即可(引力波機會較大);生理學也容易預測(見2016年《生物學通報》論文《進入21世紀以來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分析及未來獎項預測》,2016年細胞自噬、2017年晝夜節律均在其中),研究內容得到學界公認即可(獲獎者已獲得大量其他重大榮譽)。
  • 楊振寧算在我國諾獎得主裡面?別為了一個諾獎,臉都不要了
    2020年諾貝爾獎主要獎項已經公布,美國有2人獲得生理學和醫學獎,1人獲得物理學家,1人獲得化學家,1人獲得文學家,共5人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獎項,成為最大贏家。放眼整個諾貝爾獎生涯,美國一樣是最大的贏家,有超過377人獲獎,領跑全球。反觀我國,目前只獲得了1項生理學獎,1項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