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洲英才風採錄」攻克高端海工裝備核心技術,記招商局海洋裝備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徐立新

2020-07-10 匯集南通

本報記者劉海瀅

「東洲英才風採錄」攻克高端海工裝備核心技術,記招商局海洋裝備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徐立新


最近,招商工業海門基地高端海工裝備技術分別獲得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這些創新成果無不凝聚了招商局海洋裝備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徐立新和他研發團隊的心血。


「東洲英才風採錄」攻克高端海工裝備核心技術,記招商局海洋裝備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徐立新


徐立新博士從事高性能船舶和深海能源工程領域研究30多年,是國際海洋工程師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副會長,中國無人船試驗場技術委員會、中國船級社技術委員會海洋工程分委會,以及工信部、科技部和招商局集團技術專家委員會成員。


徐立新曾在世界頂級船級社以及業界享有盛譽的海洋工程技術公司工作近20年。報效祖國、振興中國海工裝備產業一直是他的夢想。2017年初,招商局集團決定在招商工業海門基地籌建海工研發中心,缺少領銜人物,經人舉薦,招商局集團找到了徐立新。共同的志向使徐立新很快加入了招商,來到招商工業海門基地,擔任海工裝備研究中心總經理。


2017年3月1日,招商工業海門基地研發中心正式啟動,作為研究中心總經理的徐立新是中心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正式員工。有30多年海工裝備研究經驗的徐立新知道,海工裝備技術涉及多個門類,研發中心需要吸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他的當務之急是廣攬人才。他充分發揮在海外多年從事技術研發積累的人脈關係,尋覓人才,面試海內外人才,經過半年的努力,第一批15名專業技術人才陸續到崗到位。


企業研發中心是實戰型的研發中心,圍繞高端海工產品,徐立新很快鎖定了第一個研發產品——半潛鑽井平臺的設計與建造。儘管聯合了國際知名的設計所,但面對初期極有限的人力,徐立新在關鍵性能指標上都是躬身親為。在項目啟動初期的多方技術討論會上,多次力排眾議,並大膽嘗新,建議採用行業領先的R6等級錨鏈(與該平臺並行研發)系泊定位,確保目標平臺關鍵參數的先進性和總體性能的領先性。目前,第一艘半潛式鑽井平臺已經生產成功,即將交付。


一個成熟的研究中心,除了研發客戶所需的產品外,更為重要的是把脈產業發展趨勢,不斷開發高端新產品,引領市場發展。徐立新和他的研究團隊按照這一目標,不斷創新。海上油氣開發裝備中的立管是國內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徐立新憑藉其在水下油氣裝備技術的豐富積累,聯合國內高分子材料的專家,創新地提出研製深海全非金屬柔性立管,現已處於樣品試製階段。該產品的最終開發成功,將較好地解決一直困擾業界的耐腐蝕、耐酸等技術問題,且可完全打破國外公司在相關市場的絕對壟斷,是中國海洋油氣關鍵設備國產化的突破,也將是未來中國深海採礦、深海可燃冰開採實現商業開發的必不可少的利器。


來源 | 海門日報

相關焦點

  • 煙臺海工裝備揚帆出海
    海風催發著煙臺這座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骨幹城市的綠意,更吹響了煙臺進軍海工裝備製造業強市的「衝鋒號」。走在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的1號碼頭,3座填補了我國海洋漁業高端裝備空白的海洋牧場平臺靜靜矗立在岸邊,正等待下水駛往作業海域。目前,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7座海洋牧場平臺,在建14座。在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建造的浮式生產儲油卸油平臺現場,工人正在給一個個分段鋼板「穿」上一層深灰色底漆。
  • 海工裝備巨頭雲集 青島崛起世界級海工裝備製造基地(圖)
    承建完成的俄羅斯亞馬爾(YAMAL)LNG建造項目是中國首個自主設計建造的液化天然氣核心裝備,也是中國首次對外輸出LNG核心工藝模塊,亞馬爾(YAMAL)LNG項目位於俄羅斯境內的北極圈內,是全球首例極地天然氣勘探開發、液化、運輸、銷售一體化項目,中海油青島海工承攬下了其中36個核心工藝模塊、總重約18萬噸的工作量,這是該公司近年來攬獲的最大金額海外訂單。
  • 煙臺壯大海工裝備製造業 為海洋經濟注入新動能
    (資料圖) 王嬌妮 攝中新網煙臺6月9日電 (王嬌妮)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中柏京魯船業……在山東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煙臺海工裝備製造業成為亮點,該市作為中國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培育起大批優秀海工企業。
  • 我國首個海工裝備基礎科學中心落戶中國海大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日前,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多場多體多尺度耦合及其對海工裝備性能與安全的影響機制」(簡稱海工裝備基礎科學中心)正式獲批實施
  • 天津港保稅區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水淡化及氫能產業
    ,加速將海洋裝備產品類別向自主高端智能方向發展  ■ 在海水淡化方面,保稅區將積極構建自主可持續發展的海水淡化產業鏈,結合正在編制的「十四五」規劃,加強研究與戰略謀劃,依託海淡所核心科研平臺,加快申報建設國家海水資源利用技術創新中心  ■ 在氫能產業方面,保稅區重點從項目引進、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示範應用推廣、鼓勵創新研發、設立產業基金、營造產業氛圍、組織產業聯盟七個方面全方位支持氫能產業發展
  • 山東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 助力...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30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並回答記者提問。「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山東省海洋產業體系的新興戰略產業,產業規模走向1000億元層級。」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介紹,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採、加工、儲運、管理、後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處於海洋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
  • ...黑科技」:無人遙控潛水器,海洋牧場,漂浮城市,揭秘中國海工實力
    參展企業橫跨海洋油氣、海工、航運、科技、生態等多個領域,聚焦海洋資源開發和海工裝備、船舶及港口航運、海洋新興產業、深海(海底)觀測等前沿領域。展會吸引了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中船工業、中船重工、中國交建、招商局、中集集團、華為、光啟技術等企業。
  • 海工裝備製造逆勢而上 聚焦中國海工裝備展
    2014中國國際海洋工程技術與裝備展覽會,簡稱「中國海工裝備展」(China Maritime—International Oce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 Equipment Exhibition)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
  • 2017國際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裝備展在廈門舉行 最強海洋裝備及工程...
    央廣網廈門11月4日消息(記者 馬寧)11月3日至5日,國際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裝備展覽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海工展是我國商務部唯一批准的境內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類展會,是中國乃至亞洲,唯一專注於潛水救撈、水下作業的專業展會,是在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倡議下,配合國家智慧海洋建設,服務於海洋工程行業的專業展示
  • 「蛟龍深潛」的產業期待——院士連問浙江海工裝備
    「現在沿海的造船工業同步發展,我們為什麼不引導他們向高端發展?」  院士一連幾個問號,振聾發聵。海工裝備製造的「短腿」,還在於技術和產業的脫節。很多海洋裝備的好產品,都還躺在實驗室裡,而這也讓金翔龍備感可惜。「通過863高技術研究,我國已發展出各種各樣的海底裝備,這些裝備到現在為止,沒有找到廠家生產。」  「有些研究,就放在浙江。」
  • 全球最大海工製造商呼之欲出?
    本報資料室供圖繼「南北船」宣布戰略性重組之後,日前招商局集團、中集集團和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國際」)的船舶海工資產擬進行整合。若整合完成後,3家央企的船舶海工業務將由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工業)統一運營,組建一個擁有12家船廠的中國第三大修造船集團,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海工裝備製造商。
  • 「獨家」利好來了!首個央企海工資產平臺籌劃中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按照工信部的規劃,包括振華重工、中遠船務(啟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在內的7家企業,入圍國家首批海工白名單,領頭推進海工裝備產業發展。不過,這個還未公開的資產整合平臺,具體規模究竟多少,推進進度又是如何?
  • 南通崇川舉辦海工產業招商研討會 3個項目籤約落戶
    揚子晚報訊(記者 郭小川)4月27日,南通市崇川區舉辦海洋裝備工程與技術招商研討會。這場以「海洋工程、崇川啟航」為主題的招商活動,旨在促進當地船舶海工產業發展,實現資源、技術、人才和產業導入,實現支柱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產業優化。當天,3個船舶海工領域的合作項目籤約落戶崇川區。
  • 14場專業活動促進產業鏈供需對接 船舶海工展吸引5000餘人觀展
    在展會現場的活動演示區,圍繞智能船舶、海洋環保裝備製造等話題,14場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活動、配套供需對接活動相繼舉辦。公司、俊泰行(北京)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以「傳感器在物聯網的助推力」「高端船載紅外熱像光電系統」等先進技術為主題進行推介;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振華重工海工高端裝備核心配套件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通過驗收
    11月21日,由振華重工南通傳動牽頭聯合4家上下遊企業申報的「海洋工程高端裝備核心配套件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2016年,南通市首批入選國家海洋局和財政部「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海洋工程高端裝備核心配套件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作為示範城市子項目參與申報並獲得立項。
  • 南通市船舶海工產業「智慧」蝶變
    順時應勢,南通加快沿江船舶海工這一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主動向高技術船舶、大型海工裝備、特種船舶、豪華郵輪等高端產業邁進,轉型升級蹄疾步穩。西起如皋長青沙、東至啟東圓陀角長江入海口,在166公裡長的南通長江岸線,形成了沿江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帶,喜報頻傳:中遠川崎、中集太平洋等重點企業斬獲23000TEU超大型貨櫃船等訂單,中國首艘油電混合、豪華雙體客船「大灣區一號」輪等先後交付。
  • 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在浙江成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金潔 楊眉 張律 記者曹吉根)「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的成立,對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一個計量技術服務的好模板。」4月26日,浙江杭州舉行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成立大會,通過了《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章程》。
  • 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在南沙舉行
    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蘇紀蘭、陳十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潘德爐,以及聯合國環境署首席科學家劉健等在內的數十位海洋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沙,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構建現代海洋產業結構體系、發展海洋經濟出謀獻策,共同謀劃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發展的新篇章。廣州市副市長王東、南沙區常務副區長謝明出席論壇開幕式。
  • 首屆中國(煙臺)海工裝備國際研討會在煙召開
    中國山東網煙臺6月7日訊 (通訊員 鄭義) 昨日下午,第一屆中國(煙臺)海工裝備國際研討會在煙臺開幕。科技部副部長張建國,烏克蘭教育科學部副部長馬克西姆·斯特裡哈,省政協副主席劉均剛在開幕式上致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永霞主持開幕式,副市長王曉軍出席。
  • 攻克石墨烯潤滑油技術難點,「華墨」想為中國製造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為防止國外品牌對中國進行產品封鎖,國內亟需攻克高端裝備潤滑油技術。 36氪近期接觸到的「華墨」,正是一款針對當前行業痛點問題的石墨烯潤滑油產品。 而無錫烯創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其核心研發團隊多年技術積累,與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共同研發出了「華墨」石墨烯改性二元複方超油劑及系列特種潤滑材料。該產品利用公司獨創的石墨烯改性二元複方組合材料,實現了石墨烯晶體在潤滑油中的均勻分布,達到了超耐磨與潤滑兼具的效果,同時具備減少油耗,減震降噪,並提升發動機動力等功能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