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博等:隱喻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基於中英文財經新聞的比較分析

2020-12-04 澎湃新聞

徐天博等:隱喻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基於中英文財經新聞的比較分析

2020-08-15 0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引子

財經媒體在報導中國經濟的同時也塑造了中國的國家形象,這一塑造往往通過隱喻修辭進行。本研究以英國《金融時報》和《第一財經日報》為對象,選取三個重大國際經濟事件,對比分析這兩家主流財經媒體在中國經濟報導中的隱喻修辭,並闡釋其異同背後的跨文化因素。

(本文轉自:《國際傳播》2020年第2期)

作者簡介:

徐天博,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唐敏瑤,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新聞學博士;

嚴康,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

本期責任編輯:王向陽

原標題:《徐天博等:隱喻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基於中英文財經新聞的比較分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概念隱喻視角下國際政治事件的網絡新聞標題
    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針對某一領域報導的新聞標題的隱喻進行研究,如浙江大學博士吳恩鋒的《基於經濟報導標題語料庫的概念隱喻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董方鋒的《中國媒體體育報導中的戰爭研究》,這類研究均是通過對該領域新聞標題的研究,或是採用概念隱喻理論框架,或是整合多視角進行研究,從而分析隱喻的特點,解釋其產生的原因。 二是中英文報紙新聞標題中的隱喻對比研究。
  • 儀式的隱喻:新聞發布活動的另一種視角
    而對於傳播活動(行為)的解釋,則基於社會向度(社會控制)與文化向度(意義體系)兩個維度展開。本文即擬嘗試根據胡翼青教授所提出的這一闡釋框架,對十八屆、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這一政治傳播與新聞發布行為,基於傳播的儀式觀,即「儀式的隱喻」,進行對傳播活動在社會與文化向度上意義闡釋的實踐研究。
  • 國家形象與個體人格:新聞報導對我國運動員形象的建構研究——以...
    本研究基於新媒體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以我國運動員的媒介形象建構為研究對象,選擇我國最權威、影響力最大的網絡媒體人民網的2016年里約奧運會報導為研究樣本。使用紮根理論和內容分析法做分析,研究我國運動員的媒介形象建構。研究發現,我國運動員的媒介形象有著勵志堅毅、個性鮮明、魅力十足、實力與顏值兼備的特點;媒體對運動員的形象建構存在有明星化、娛樂化的傾向。
  • 中國財經媒體對「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框架分析
    本文試圖探究中國財經媒體在「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中如何通過選擇新聞框架進行議題建構,傳統財經媒體和財經新媒體關於「中美貿易戰」新聞報導框架的各自特徵。本文試圖通過研究分析和發現當前關於「中美貿易戰」新聞報導存在的問題,為今後相關報導提供參考借鑑。
  • 《中餐廳》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與國家形象的建構
    本文從主題功能、形象建構、傳播效果三個方面對《中餐廳》進行分析,肯定其對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與建構良性的中國文化形象所做出的有益探索,為節目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關鍵詞:《中餐廳》;文化傳播;國家形象建構節目《中餐廳》由五位明星合夥經營一家中餐廳,主要通過展現餐廳的整體經營情況,將中國的美食、人情與傳統文化等以真實的體驗傳遞給法國受眾,同時以視聽語言傳遞給國內受眾。
  • 美國主流期刊如何構建中國國家形象——以2016年上半年《經濟學人...
    從內容傾向上說,《經濟學人》的報導基本遵循了新聞的客觀性原則,特別是許多經濟和社會生活類報導,比較有深度地反映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現象、新問題,但對於中國的政治性話題,如「意識形態」、「全國兩會」、「反腐」、「新聞宣傳」、「審查制度」等仍然持有偏見,大多數負面報導都取材於國內的政治生活。《時代周刊》的負面報導比重較大,其中大多數也是政治新聞。
  • 高職院校工作室教學模式中的師生關係:多重隱喻分析
    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師生關係則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利益導向的功利取向師生關係、主體流動性及人文性矛盾下的弱情感關係、界限模糊的權責劃分關係」等問題。甚至可以說,非對等性才是師生互動關係的現實表達,這種非對等性師生關係的偏正結構表現為協調、訓導、非對稱博弈和順從四種基本類型。因此,根據陳向明對教師作用的隱喻分析,從幾種典型的教師身份隱喻出發,建構師生關係的分析框架。
  • 「刻意隱喻理論」:隱喻研究的最新進展
    「刻意隱喻理論」:隱喻研究的最新進展 2017年08月29日 07:5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建麗 字號 內容摘要:刻意隱喻理論以隱喻使用所激活的元語言屬性為出發點
  • 重視翻譯在國家形象建構中的作用
    重視翻譯在國家形象建構中的作用 2020-08-07 1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首份中英文雙語手機報正式開通!
    (攝影:中國日報網站 鄭華衛)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008年2月26日,中國日報社總編輯朱靈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建宙在北京共同宣布,中國第一份中英文雙語手機報「手機報-China Daily」正式開通!「手機報-China Daily」由中國日報報業集團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共同打造,通過無線傳輸方式將中英文雙語資訊,以彩信的方式直接送達用戶手機。
  • ...中國社交媒體中的海外華人形象——基於爬蟲技術獲取大數據的分析
    本文基於爬蟲(python)編程技術抓取中國網際網路媒體平臺的大量數據,對疫情防控期間海外華人媒介形象進行學理分析,描述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社交媒體中海外華人的多元形象,分析海外華人遭遇的負面認知及原因,並探討海外華人負面形象的修復機制。
  • 《流感》:病毒的隱喻與危機中的共同體
    在致死的病毒面前所有人都平等,然而電影裡的人已經分成了三個世界:一個是東南亞的世界,那裡疾病蔓延,人們生活困苦,不得不跨國打黑工謀生;一個是韓國的世界,高樓聳立,井然有序,但因病毒而陷入恐慌,因此也暴露出來秩序之下的陰暗;除此之外還有美國的世界,在電影中僅僅以少數駐韓美軍的形象出現,他們擁有韓國軍隊的最終指揮權,並強硬要求射殺感染者以防疫情蔓延至其他國家。
  •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隱喻美學分析
    摘 要: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由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該片獲獎無數,導演李安憑藉此片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導演,本文將以此電影為研究對象,對其隱喻美學進行分析。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從命名中的隱喻美學﹑圖像中的隱喻美學﹑影像敘事中的隱喻美學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 概念隱喻多層觀:概念隱喻的新進展
    觟vecses)指出,概念隱喻所關涉的概念結構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層級的,並基於此構建了「概念隱喻多層觀」(multi-level view of conceptual metaphor)。首先,跳出隱喻概念結構單層觀,區分概念結構的不同圖式程度。傳統概念隱喻均基於單一概念(如認知域),而忽略隱喻概念化中概念結構的不同圖式性程度。概念隱喻多層觀認為,意象圖式、認知域、框架、心理空間都被概念化者用於組織和構建我們的經驗。在隱喻概念化中,意象圖式隱喻性地建構圖式性程度最高的概念,而心理空間隱喻性地建構圖式性程度最低的概念。
  • 「玩轉」日常話語中的隱喻與轉喻
    作為一種修辭格,隱喻是對兩個不同事物之間關係的構建,把作為本體的一個事物表述為作為喻體的另外一個事物。本體和喻體從形式上通過比喻詞連接起來,從內容上通過二者之間的相似性讓這種聯繫可以理解。比如「整個宇宙就是一片黑暗森林」,就是用「黑暗森林」來表述「宇宙」,判斷詞「是」進行連接,未知難測是二者的相似性。由於相似性合理新穎,並且喻體生動形象,「黑暗森林」這樣一個巧妙的隱喻就建立了起來。
  • 這些在不同國家和文化生活中出現的隱喻,你知道多少?
    隱喻是編織成語言這幅錯綜複雜的織錦的重要部分,沒有隱喻,語言就好比是一塊枯燥乏味的素色麻布。除去讓語言更為生動和形象,隱喻還起到了功能性的作用。在它們的幫助下,我們可以理解本不熟悉的複雜概念,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通過語言與彼此聯繫,甚至能夠幫助我們塑造我們的思維、了解我們身處的世界。
  • 被「標識」的國家:撤僑話語中的國家認同與家國想像
    陳薇,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傳播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閾下中國國家形象在西方主流媒體的百年傳播研究」(項目編號:19ZDA322)階段性研究成果。共同體是一個「溫馨」的地方,一個溫暖而又舒適的場所。
  • 多模態視野下的國家媒介形象:概念與特徵
    伴隨這一轉向,非語言符號資源作為國家形象建構的主要中介在話語傳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與國家媒介形象相關的研究也因此愈發多樣。雖然這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國家形象研究的「多模態轉向」,然而目前多數研究仍以案例分析為主,而理論層面的審視與思考仍待深入。 重新界定國家媒介形象概念由於國家形象的界定與分類無一致的標準,故需要先釐清國家媒介形象在國家形象譜系中的位置。
  • 推特上的中國形象,越來越壞了嗎?清華研究團隊揭曉內幕
    那麼,自然而來一個問題:如何用數據來理解國際社會中的「中國形象」? 此前的國家形象研究,大多數基於新聞媒體數據,以新聞報導的框架作為國家形象的體現。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研究者們開始直接從社交媒體平臺中的公眾言論分析國家形象。 然而,他們往往只關注到了,國家形象相關的總體議題分布或總體情感分布。
  • 東北財經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實力比較,4組數據對比,立見分曉
    究其原因,是我國經濟體量大,經濟發展對財經人才的需求依然強勁。在財經類院校中,有「兩財一貿」之說,也有「五財一貿」之論,不管是何種說法,這幾所院校都包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東北財經大學。這6所高校作為中國財經業內的「巨擘」,畢業生就業前景美好,大多供職於國家財政、稅務、金融、銀行、審計等財經系統,深受考生喜愛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