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IPs談分子印跡技術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

2021-01-09 健康一線視頻網

作者:小泥沙

分子印跡技術起源於生物免疫學,是一種依賴於抗原與抗體特異性識別原理製備聚合物(MIPs)以實現分子精準識別的技術。MIPs是一種能夠對特定的目標分子及其結構類似物特異性識別和分離的高分子聚合物,它不僅對目標分子具有與生物抗體類似的高選擇性,而且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和機械強度,因此廣泛地應用於環境分析、食品分析、藥物分析等領域。

分子印跡以目標分子為模板分子,選擇匹配的功能單體通過共價、非共價等與模板分子鍵合,形成單體-模板複合物。複合物在合適的交聯劑、引發劑等條件下反應形成高度交聯的聚合物。聚合物在洗去模板分子後,即可得到與模板分子空間結構相似、對目標分子能特異性結合的立體識別位點的吸附劑。該吸附劑可憑"記憶"選擇吸附複雜基質中的特定分子,達到對目標分子的分離富集。

根據模板分子與功能單體間的鍵合作用,目前主要有共價法、非共價法,準共價法和金屬離子印跡方法。

共價印跡法是指模板分子與功能單體以共價鍵結合,其結構穩定,特異性高。但製備過程繁瑣,模板分子難以洗脫下來,回收利用時也難達到熱力學平衡,所以關於共價型分子印跡聚合比較少利用。非共價印跡法與共價印跡法相比,模板分子與功能單體主要以氫鍵、疏水作用、範德華力等非共價鍵結合,其中氫鍵應用最為廣泛。其合成簡單,操作靈活,氫鍵作用形成較弱,結合、解離速率快,模板易洗脫,吸附迅速,適用性強。但因結合位點作用強度不均容易造成非特異性吸附,從而降低選擇性。準共價印跡法是共價法與非共價法兩種方法的結合,即模板分子與功能單體以共價鍵合,吸附識別以非共價作用力結合,所以既有共價法結合位點均一、選擇性強又有非共價法吸附結合迅速、適用廣泛的優點。金屬離子印跡法主要依賴螯合、絡合等金屬配位作用,以不飽和軌道的金屬在配位層接受O、S、N等配位原子的孤對電子形成分子印跡,配合物的穩定性決定了印跡過程是屬於共價型還是非共價型。

以MIPs 材料為基礎的各種樣品前處理新方法已逐漸應用於分析化學各領域中,如基於MIPs的手性分析、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磁性固相萃取、傳感器和酶聯免疫分析等。分子印跡的核心在於模板分子的識別與分離,MIPs 材料的空腔位點可對特定的模板分子進行可逆性的識別和分離,通過高選擇性消除幹擾是其最重要的特徵。因此MIPs 與液相色譜、氣相色譜、毛細管電泳聯用可大大簡化分析過程,避免基質幹擾效應,從而顯著改善實驗效果。當前,對純對映體及消旋體的生物活性和毒性研究熱點促進了手性分子分離技術的發展。與傳統色譜法相比,分子印跡技術避免了手性固定相價格高昂,極易汙染,手性流動相選擇小,手性衍生化操作繁瑣易產生副產物,適應性差等的缺點。固相萃取是MIPs最廣泛的應用,相應的研究報導較多。如以甲基丙烯酸(MAA)、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2,2-偶氮二異丁 腈(AIBN)和文拉法辛(VEN)作為致孔劑溶劑、單體、交聯劑、引發劑和模板,通過非共價沉澱聚合法製備MIPs 並用於抑鬱症患者血漿樣本中VEN及其代謝產物的UHPLC-MS/MS分析。將固相微萃取和MIPs技術相結合,如MIPs單體/塗層/管內/溶膠凝膠-SPME等,可製備出高機械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的材料用於臨床樣品分析。分子印跡傳感器則具有選擇性強、靈敏度高、價格便宜等優點。表面印跡聚合是在固相表面形成結合位點,該技術製備的聚合物吸附容量大,吸附、解吸迅速,傳質快,很好地彌補了傳統印跡製備方法的缺陷。由於MIPs表現出的接近天然抗體對抗原的高度親和性和專一性,因此以MIPs替代生物抗體用於藥物的免疫分析也是MIPs的一個重要應用方向。

目前,雖然MIPs還有諸如交叉反應、傳質係數低、重複性較差、製作成本高等缺點,但MIPs的發展前景較好,相信以後將更廣泛地應用於臨床藥物分析工作之中。MIPs在臨床藥物分析的發展方向可能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如合成具有更高選擇性、高容量的MIPs材料;對水溶液中成分的直接檢測,尤其是對蛋白質、細菌、激素、毒素等大分子的檢測;以及商業化MIPs材料(如試劑盒、固相萃取柱等)的開發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玉琴. 分子印跡技術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誌, 2017(30):102-102..

[2] 謝靜,王甜甜,熊靜,丁立生,梁健,周璐煒,青琳森.分子印跡聚合物的製備及其在臨床藥物分析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19,39(04):407-411.

相關焦點

  • ...基於四唑修飾光敏性水凝膠的靈敏、快速響應的單細胞免疫印跡技術
    單細胞免疫印跡技術(scWestern),採用可擴展開放式的微孔陣列凝膠晶片,通過重力作用驅動細胞沉降落孔,經化學裂解細胞並整合SDS-PAGE電泳分離細胞裂解釋放的蛋白質,後以短時間紫外線激發(~60s)激活光敏性凝膠,凝膠與蛋白質交聯而固定蛋白質固定於凝膠內。
  • 專家漫談|熱分析技術在藥物質量控制以及藥物研究中的一些應用
    目前來說,在我們藥品檢驗工作中採用熱分析法對藥物進行質量控制的應用主要有:原料藥熔點的測定、化學對照品的純度測定、藥物水分的測定等,應用的項目與品種並不多。中國藥典2015年版並未收錄具體的需要用熱分析儀來做質量控制的品種,2020年版是否有品種收錄目前還未知曉。
  • 化學發光底物魯米諾應用於蛋白印跡WB
    魯米諾luminol,也叫發光氨,可以檢測處極少量的過氧化氫,通常作為過氧化物酶的底物用於各類生化檢測,靈敏度非常高且易於自動化,其中蛋白質印跡WB實驗就經常使用魯米諾製成的ECL發光液。在蛋白質印跡法(Western Blot)即蛋白質免疫印跡試驗,使用的ECL發光液就是由魯米諾製作而成的。魯米諾發光免疫分析通常是Western Blot的最後一步,加入1:1的溶液A和溶液B,覆蓋pvdf膜,可以通過發光來觀察實驗結果。這裡的發光液A和B分別就是由魯米諾和過氧化氫製成的溶液。
  • 李攻科:食品與藥品安全分析中樣品前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本屆展會以「科技驅動,創見未來」為主題,攜手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地區的500多家參展企業,共同展示來自分析測試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和創新產品。   在中國(廣州)分析測試論壇上,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的李攻科教授做了題為《食品與藥品安全分析中樣品前處理技術研究進展》的報告。
  • 新型樣品前處理技術及其在環境和食品中分析中的應用
    樣品前處理技術近年來越來越重要,大部分儀器在進行測定之前都要進行樣品前處理,在分析測試中,樣品前處理佔大部分時間。與其他技術相比,新型樣品前處理技術有以下幾個優點:能同時定量分析多種有害組分,而不是單一組分;對環境不造成二次汙染,符合綠色化學;能處理海量樣本,高通量分析;準確、重複性好,不同實驗室數據可比;成本合理。
  • iCMS2018第九屆質譜網絡會議圓滿結束 食品分析與藥物分析會場
    本屆質譜網絡會議為期5天(12月3日-7日),共有近50位質譜專家及企業技術人員分享了質譜新技術在生命科學、食品、環境、藥物分析等領域的研究進展。會議也的得到了廣大網友、質譜領域工作者的熱情關注,參會人次超萬次,創歷史新高。在會議期間,聽眾也與報告主講人通過問答的形式積極互動,就質譜的相關技術和應用等問題交流討論。
  • 分子印跡與蛋白識別
    分子印跡是模擬抗體和酶的專一識別性能的重要仿生識別技術。分子印跡材料在滿足人工抗體選擇性和特異性要求的同時, 還可以彌補天然抗體物理化學穩定性差、製備複雜、價格昂貴、篩選困難等缺陷, 並已經廣泛應用於分離、樣品處理和傳感等領域。然而, 其中的成功案例主要以小分子為主, 蛋白質分子印跡的發展相對滯後。
  • 2010年微納尺度分離和分析技術學術會議召開
    建立在晶片系統中的生化分析具有自動化、即時現場檢測、快速等特點,其中很多都應用到了微流控技術。由於微流控晶片分析中所需的樣品、試劑量少,集成度高,使其在各類晶片分析中都成為一項重要的技術。但是在晶片分析微型化的進程中,遇到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信號的讀出技術,很多晶片使用本身體積很小,但是由於檢測儀器的體積過大而限制了其微型化的相關應用。隨著材料科學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很多具有優良性能的材料以及基於這類材料的新型檢測方法。這些方法與微流控技術的結合,將會使微流控晶片的檢測效率更加提高。
  • 分子印跡領域取得重要研究突破
    分子印跡是製備具有類似抗體或酶專一性仿生識別材料的重要技術,在生物傳感、親和分離和疾病診斷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蛋白質等生物分子的普適、高效印跡製備是分子印跡領域中的重要挑戰,傳統方法難以同時滿足不同大小的生物分子的印跡,更無法對印跡過程進行精確控制。    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劉震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長期硼親和材料的研究,提出硼親和可控定向表面印跡法。
  • 微流控晶片技術在蛋白質藥物質控中的應用前景
    隨著生物技術藥物的發展,生物製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目前經批准的生物技術藥物主要為重組蛋白質藥物與單克隆抗體,該類藥物的開發已成為當今生物技術及製藥工業中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顯示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由於該類藥物的結構複雜,用量很小,且生物體內有大量相似物質的幹擾,其為質量控制和檢測增加了難度。
  • 基於微流控技術的機體/器官晶片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
    來自日本東海大學(Tokai University)和東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kyo)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詳細闡述了微流體系統、器官晶片、身體晶片技術的背景和研究現狀,同時指出了它們在模擬器官、組織功能和藥物開發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相關文章發表在《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 iCMS2019第十屆質譜網絡會議第二天 質譜新技術及藥物分析應用進展...
    本屆質譜網絡會議為期5天(12月2-6日),共設中國質譜學會40周年、美國華人質譜學會、質譜新技術新方法、質譜在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領域中的應用、質譜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質譜在地球科學及能源領域應用、質譜在環境分析中的應用、質譜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質譜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共10個專場。
  • 高效液相色譜法及其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
    下面介紹高效液相色譜法的有關知識,新的方法和技術以及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  一、分類  高效液相色譜法按分離機理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吸附色譜法(adsorptionchromatography)以吸附劑為固定相的色譜方法稱為吸附色譜法。使用最多的吸附色譜固定相是矽膠,流動相一般使用一種或多種有機溶劑的混合溶劑。
  • 小分子、大分子藥物生物分析及表徵技術進展
    結構確認、生物分析、表徵和質量控制方法等的研究是藥物研發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這些研究必須儘可能準確、靈敏且具有選擇性。在過去30年裡,液相色譜和串聯質譜(LC-MS-MS)技術一直是許多小分子藥物分析的首選方法。在此期間,分析技術的高速發展為靈敏、可靠方法的開發提供了支持。
  • 納米晶體技術在藥物製劑和遞送中的應用
    本文介紹了納米晶體的特點即:增加的表面體積比導致藥物溶解速度和飽和溶解度顯著提高。並對藥物納米晶體製備不同技術和方法的全面綜述。此外還將較納米和微米級藥物晶體在藥物領域的應用,討論目前市場上的納米晶體藥物及其局限性。
  • 全自動蛋白質印跡定量分析系統採購項目中標結果公告
    北京國際貿易公司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症中心的委託,就「全自動蛋白質印跡定量分析系統採購項目」項目(項目編號:0686-1941C3562539Z )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0686-1941C3562539Z
  • 攜手並進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在京成立
    會議以「前沿交叉,創新引領」為主題,吸引近200位藥學及交叉學科權威專家與藥物分析同行參與出席。會議同期進行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選舉工作,藥物分析技術分會在京宣布正式成立。  為進一步積聚全國藥物分析領域的智慧,凝聚學科發展共識,凝練學科發展方向,有力地促進我國藥物分析學科的健康發展,促進學科科研和教學水平提升,促進學科人才隊伍的發展壯大,促進我國藥物分析最新成果和優質資源的開放共享,促進我國藥物分析技術的轉化應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國家藥典委員會的支持下,經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常務理事會批准,成立藥物分析技術分會, 分會秘書處設在清華大學
  • 如何在MIPS平臺上使用Yocto設備定製的嵌入式系統Linux
    我將獲取QT軟體層,添加路徑至我的配置文件中。同時,為我的軟體應用程式編寫一個定製的元數據,描述對QT的依賴性。Bitbake將理解及解析配置文件,並使用QT和我的定製軟體,創建一個core-image-sato分布。有了這些配置文件和元數據,就有了嵌入式Linux發行版,且其支持基於軟體UI的QT。
  • 生物晶片入門(一):生物晶片及應用簡介(生物晶片,基因,藥物,晶片技術)
    由於用該技術可以將極其大量的探針同時固定於支持物上,所以一次可以對大量的生物分子進行檢測分析,從而解決了傳統核酸印跡雜交(Southern Blotting 和Northern Blotting等)技術複雜、自動化程度低、檢測目的分子數量少、低通量(low through-put)等不足。
  • 科學網—DNA分子印跡精準「捕獲」抗性基因
    在模擬汙染物和實際汙水實驗中,南京工業大學環境學院教師袁青彬驚喜地發現,利用DNA分子印跡負載到氮化碳光催化材料表面,能夠更好地降解抗性基因。 針對水汙染中大量存在的抗性細菌及抗性基因,袁青彬和萊斯大學教授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合作,利用分子印跡能夠選擇性識別汙染物的特徵,開發了基於DNA分子印跡的抗性基因選擇性光降解技術,實現了99.9%的抗性基因降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