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微」知著 交叉引領——走進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羅毅可能最有體會。羅毅喜歡在朋友圈分享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的「喜報」:重量級進展、高水平文章、各種獎項。近兩年可謂捷報頻傳,幾乎每個月都有好消息。2019年更是標誌性的一年,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共發表10篇《科學》《自然》《細胞》論文,且各領域都有好工作出現,呈全面爆發之勢。
-
科技部基礎司組織召開武漢光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2018年3月22日到23日,科技部基礎司組織專家,分別在武漢和合肥組織召開了武漢光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建設運行實施方案論證會。研究中心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及組建單位相關領導和研究中心的代表參加了會議。
-
2019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博後項目申請通知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為吸引新近畢業的優秀博士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根據《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博士後配套支持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申請學科涵蓋光與冷原子物理、單分子物理與化學、低維物理與化學、納米材料與化學、納米催化與能量轉化、分子與細胞生物物理、神經環路與腦認知、分子醫學、Bio-X交叉科學和理論與計算科學等各類學科。2申請資格全球範圍內知名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年齡不超過35周歲。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濱湖科學城將打造四個「新高地」,即打造成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圍繞科技創新新高地、現代城市建設新高地和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要建設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臺、產業創新平臺、「雙一流」大學和學科「2+8+N+3」多類型、多層次的創新體系。
-
...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分子醫學研究部」 2019年度...
2019年12月26-27日,「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分子醫學研究部」 2019年度學術年會在我校召開。26日上午,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在中科大生命學院531會議室召開。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添「重磅」創新平臺
11月4日,記者從建設部門獲悉,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物質科學交叉前沿研究中心施工總承包啟動招標,意味著這個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前沿科學創新平臺即將開工,計劃交由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負責建設。
-
走進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探索微觀世界的「國家隊」——走進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成立13年間,成果12次入選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
合肥,逐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科學中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處在國家創新體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解碼合肥的創新之路,2017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註定有著裡程碑的意義。
-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公布:量子信息、核聚變能國際領先
視覺中國 圖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王英儉在會上介紹,科學中心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框架體系,建成國際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研發機構群,集聚國際一流的人才隊伍,產生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成果和產業創新成果,在量子信息、核聚變能等方向保持國際領先地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在若干領域實現從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
安徽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培育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批覆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規劃該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合,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重點科研機構為基礎,兩年多來,合肥國家科學中心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湧現。
-
合肥何以擊敗武漢南京和北京上海並列為國家大科學中心
我國目前先後批建了三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是:上海張江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市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北京是一個區,唯獨合肥是全市域建設國家科學中心,可見國家定位之高。以黑馬的身份成為三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呢,在我看來是偶然也是必然。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讓我們來捋一捋合肥的科研實力,就知道為什麼是必然了。其一、合肥有國家最早和最高等級的國家實驗室。1984年中國正式建立合肥同步輻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批兩個國家實驗室,1991年又增加蘭州重離子加速器、2000年增加瀋陽金屬材料兩個國家實驗室。目前建成國家實驗室就這四個,可謂稀缺。
-
安徽合肥:非副省級城市,緣何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憑什麼?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助於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顯著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強化原始創新能力。從中國的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城市分布而言,京滬是直轄市和一線城市,深圳是經濟特區和一線城市,京滬深三座城市都是中國最頂級的城市,而合肥市雖是安徽省的省會,卻連副省級城市都沒有混上。
-
合肥建設五大研究院 打造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片區」
據合肥晚報報導,2017年1月,合肥繼上海張江之後獲批成為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三年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領域,堅持「尖端引領、集中布局」原則,發揮「基礎研究領先、應用研發見長」優勢,聚焦重點、精準發力,科學中心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尖端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態勢逐步增強。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地球和空間前沿研究基地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合肥7月16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安徽省發改委獲悉,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項目日前啟動建設。該項目將建設38個功能實驗室,在深地、深空和氣候環境變化等領域開展探測和研究,目標是建成引領我國地球和空間科學發展的前沿與應用研究基地。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建設的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南京勝算如何?
他表示,中科院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集聚人才、智力、技術力量,大力支持湖北建設武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科院都這樣表態了,說明武漢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穩了。具體合作方面,武漢野心十足,計劃兩手抓,一個建設武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還要建設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
國家發改委:大力推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表示,今年我國將完善區域創新布局,大力推動懷柔、張江、合肥、大灣區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同時,推動優勢科研力量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發展,進一步提高集中度、顯示度和國際影響力,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合肥國家科學中心籌建國際最先進低能區同步輻射光源
新華社合肥11月10日電(記者 徐海濤)記者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悉,在成功建設運行我國第一臺專用同步輻射光源的基礎上,該中心正籌建國際上最先進的低能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日前,該光源預研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並正式啟動。
-
合肥入選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強 高定位建設國家科學中心
開建第四個大科學裝置2018年12月14日,國家大科學裝置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在合肥啟動建設,該裝置也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建設內容之一,將建成國際磁約束聚變領域參數最高、功能最完備的綜合性研究平臺。
-
6個國家實驗室(籌)正式獲批組建國家研究中心
>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盧 柯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中國科學院6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6個國家研究中心的主管部門需要抓緊制定國家研究中心建設運行實施方案,開展建設工作,並會同各國家研究中心所在地政府在政策、資金及條件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這6個國家研究中心此前均為試點國家實驗室(籌)。今年8月,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委聯合印發《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
-
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建設有序推進
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建設有序推進記者從市重點局獲悉,合肥先進計算中心項目施工有序推進,目前運維樓樁基支護完成,準備墊層澆築及筏板鋼筋綁紮,同時,配電房基礎施工、超算中心鋼結構、玻璃吊裝均已完成。合肥先進計算中心位於合肥高新區,東至大龍山路,西至規劃支路,北臨已建君正公司廠區,南臨規劃中科曙光基地,基本建設部分總建築面積3997平方米,地上面積3645平方米,地下面積352平方米。包含超算中心、運維樓、配電房等土建、裝飾、室外整體、綠化工程等,項目周邊皆為高科技企業。平面設計上,項目以科學城上位規劃為依託,以園區內超級計算機所在的景觀水體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