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促炎還是抗炎,免疫細胞的編程選擇

2020-12-08 騰訊網

文/陳根

巨噬細胞是健康肺中最豐富的免疫細胞,根據巨噬細胞存在的不同位置,可分為存在於肺泡和氣道中的肺泡巨噬細胞(AM)和存在於肺實質中的間質巨噬細胞(IM),其中,間質巨噬細胞對維持肺穩態至關重要。

事實上,在肺部,巨噬細胞的失調是細菌和病毒感染炎症的主要原因,並且是急性肺損傷(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發病機制中的關鍵因素,包括其涉及細胞因子風暴。因此,對於巨噬細胞的調控至關重要。

近日,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自然免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詳細報告了巨噬細胞的編程,該研究發現巨噬細胞的編程不僅僅是由免疫系統驅動,也由巨噬細胞所在的環境驅動的。這項研究為巨噬細胞的調控帶來了更多認識,對未來的巨噬細胞穩態研究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

首先,巨噬細胞是白細胞,它們從免疫系統獲得信號,並專門用於增加或減少炎症。當巨噬細胞被編程為促炎時,它們有助於增加炎症,這有利於抵抗感染但也確保炎症在最初的免疫反應後自然消退並促進組織修復;當它們被編程為抗炎時,它們有助於減少炎症,防止免疫反應變得過度和危險,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在研究中,研究特別關注了肺損傷動物模型中的巨噬細胞編程。研究人員表示,巨噬細胞的編程不僅僅是由免疫系統驅動的,還受到巨噬細胞所居住的環境的驅動。此外,實驗證明了肺內皮細胞,也稱血管中的細胞,在具有強大組織修復和抗炎功能的巨噬細胞編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具體來說,研究小組分析了由血管細胞釋放的作為化學信號的蛋白質,然後進行了實驗,檢查這些信號是否會影響巨噬細胞的功能,結果發現,一種名為Rspondin3的蛋白質在炎症損傷期間會大量釋放,並在巨噬細胞編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當研究人員從血管內皮細胞中移除負責Rspondin3的基因時,我們觀察到巨噬細胞並不能減緩炎症。相反,肺部會受到更嚴重的損傷。在隨後的炎症性肺損傷的多種模型中,得出了一致的結果,這提示血管在指導巨噬細胞的編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這給新冠肺炎康復後一小部分患者會出現嚴重的肺損傷,表現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

可能是這些病人有潛在的、可能未被診斷的血管健康狀況不佳,因此,血管未能向巨噬細胞發送適當的信號,並阻止炎症。一旦細菌或病毒被消滅,就缺乏足夠的自動制動系統來減緩炎症,這將導致身體不受控制的免疫系統對脆弱的組織和器官(如肺)造成更大的損害。

當然,儘管該研究集中在肺部,但其研究結果也可能與其他器官的疾病有關,如心臟,腸道,大腦和肝臟,這項研究對未來的巨噬細胞穩態研究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而如何維持促炎和抗炎之間的必要平衡,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關焦點

  • 陳根:新型免疫細胞,可以逆轉老年痴呆?
    文/陳根 對於數百萬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人來說,長期以來,神經系統疾病的破壞性影響都被認為是不可逆轉的,比如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
  • 陳根:研究發現新型免疫細胞,如何拯救不可逆的老年痴呆?
    文/陳根對於數百萬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人來說,長期以來,神經系統疾病的破壞性影響都被認為是不可逆轉的,比如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的一項發現,為退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如ALS和多發性硬化症)以及創傷性腦和脊柱損傷和中風引起的損傷恢復提供了希望——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新型免疫細胞
  • 陳根:T細胞機械力,如何發力癌症免疫治療
    文/陳根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人們在抗癌方面最強大的工具之一。基於T細胞的癌症免疫療法在臨床上取得的巨大成功驗證了這一點。儘管免疫治療比化療和放療更有效,但遺憾的是,它只能治癒約20%的患者;其餘80%的患者則對這種治療無效。
  • 陳根:T細胞機械力,如何發力癌症免疫治療
    文/陳根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人們在抗癌方面最強大的工具之一。基於T細胞的癌症免疫療法在臨床上取得的巨大成功驗證了這一點。儘管免疫治療比化療和放療更有效,但遺憾的是,它只能治癒約20%的患者;其餘80%的患者則對這種治療無效。
  • 陳根:免疫系統的NKT細胞,抗癌抗腫瘤的戰略意義
    文/陳根免疫系統是身體的衛士,是機體執行免疫應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統,免疫系統具有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與機體其他系統相互協調.共同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系統由免疫細胞、免疫器官、免疫物質組成。免疫細胞在體內的分布與分工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研究發現IGF2R調控「質子改道」賦予巨噬細胞抗炎潛能
    低氧處理的間充質幹細胞藉以IGF2,預編程巨噬細胞的氧化磷酸化代謝傾向性並決定其抗炎特性,有效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此基礎上,營養與健康所博士王雪楓等發現,IGF2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作用與對巨噬細胞的調控與劑量密切相關——低劑量IGF2促進抗炎巨噬細胞的形成從而緩解疾病,高劑量IGF2有利於促炎巨噬細胞的形成而加重疾病。
  • 巨噬細胞重編程可減少炎症,促進組織修復
    (圖片來源於pixabay.com)巨噬細胞可以從免疫系統獲得信號,特異性地增加或減少炎症:當巨噬細胞被設定為促炎時,有助於增加炎症幫助對抗感染;當它們被設定為抗炎時,則有助於減少炎症。巨噬細胞的調控程序不僅能讓身體抵禦感染,還能確保炎症在最初的免疫反應後自然消退,促進組織修復。
  • 陳根:從1986至今,NKT細胞的抗癌新思路
    文/陳根免疫系統是身體的衛士,是機體執行免疫應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統,免疫系統具有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與機體其他系統相互協調.共同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是防衛病原體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發現並清除異物、外來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內環境波動的因素,並維持人體內環境的健康。
  • 營養與健康所等發現IGF2R調控「質子改道」賦予巨噬細胞抗炎潛能
    低氧處理的間充質幹細胞藉以IGF2,預編程巨噬細胞的氧化磷酸化代謝傾向性並決定其抗炎特性,有效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鑑於IGF2與IGF2R的親和力高於其與IGF1R的親和力,IGF2雙向調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性可能與其差異性激活IGF1R和IGF2R有關,為此,研究人員構建了髓系細胞條件性敲除IGF1R或IGF2R的小鼠,並證明IGF2對抗炎巨噬細胞的調控依賴於IGF2R,而其對促炎巨噬細胞的調節則主要依賴於IGF1R。
  • 陳根:運動有益身體健康,運動助力免疫抗癌
    文/陳根運動具有廣泛的全身作用,而運動對健康的益處也早已眾所周知。另一方面,有研究發現,運動的癌症患者比不運動的預後更好。然而,這一抗癌過程具體如何發揮作用,在生物學機制方面仍然未知。一種合理的解釋是,鍛鍊身體可以激活免疫系統,從而增強人體預防和抑制癌細胞生長的能力。近日,一項由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發表於《eLife》的報告解釋了運動對免疫的影響,揭開了運動抵抗癌症的聯繫。
  • B細胞「重編程」「變身」T細胞
    南都訊 記者陽廣霞 通訊員黃博純 腫瘤細胞因為逃離T細胞的識別,讓免疫系統處於「睡眠」狀態。愛滋病病毒也不斷殺滅T細胞,摧毀人體免疫系統。如何更有效獲得T細胞?2月13日凌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的團隊,在免疫學頂級刊物Nature Immunology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他們的創新性成果:通過體內「重編程」,可以將B細胞直接轉化為有生理功能的T細胞,這項研究或為愛滋病、腫瘤等治療提供新手段。    T細胞體外改造及培養成本高    很早前,科學家們就發現喚醒、激活T細胞是對抗腫瘤的重要方法。
  • 「一線」藥物抗炎的背後:Treg細胞不可或缺!
    糖皮質激素(GC)具有抗炎、抗過敏、抗毒、抗休克等作用,是臨床上的常用藥物,更是多種急、慢性炎症治療的一線用藥。但是,其抗炎作用背後的機制仍未明確。該研究發現,Foxp3+調節性T(Treg)細胞是體內不可或缺的GC靶細胞,其通過Dex-miR-342-Rictor軸起作用。
  • 陳根:從免疫不持久到免疫可持久,新冠抗體能在人體留多久?
    文/陳根2020年6月,medRxiv上一項尚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顯示,康復患者的抗體在感染後的數月內出現了顯著下降,在當時就引發了學界的關注和廣泛討論。就這一免疫持久性課題,全球範圍內的研究人員都展開了多項研究,其中最主要的幾項研究包括美國研究人員展開的一項研究。根據該項研究提供的數據,這些患者獲得保護屏障的概率很高,而且抗體帶來的免疫保護至少可以持續7個月。該項研究將很快在醫學期刊《免疫》雜誌上發表。
  • T細胞機械力,如何發力癌症免疫治療
    T細胞機械力,如何發力癌症免疫治療 2020-12-02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陳根:傷口癒合水凝膠,觸發免疫減少疤痕
    文/陳根無疤痕一直是傷口修復的理想狀態。通常,當皮膚受傷時,身體會迅速形成疤痕組織,以防止傷口感染、疼痛和脫水和迅速修補受傷的皮膚。但同時,疤痕也會在皮膚上留下難看的印記,頭髮和汗腺將不再生長。然而,MAP水凝膠就像一個支架,由微凝膠構建塊組成,讓皮膚細胞在傷口上生長,癒合得更徹底。最終凝膠會安全溶解,留下健康的皮膚。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堪稱醫藥界網紅的免疫腫瘤療法是他們的一個重要選擇。免疫腫瘤治療並不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通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抗擊腫瘤,在一些瘤種治療上已顯示出長期生存獲益的特點,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目前在國際上已成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
  • 陳根:小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治療之路在何方?
    文/陳根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罹患阿爾茨海默症的人數也在逐年增長。但無論是第一種特徵還是第二種特徵,小膠質細胞都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小膠質細胞由血液中的單核細胞演化而來,是中樞神經系統內特殊的免疫細胞,也是神經炎症的主要調節因素之一,在生理學上對宿主防禦和組織修復至關重要。
  • 免疫太強也是罪過!細胞療法的另一種應用:誘導免疫耐受
    本文梳理當前細胞療法治療自身免疫病的方方面面,討論不同類型細胞治療的優缺點,並探索這些耐受性治療的新方向和未來前景。   1  免疫失衡:癌症與自身免疫病一般而言,健康的免疫系統應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促炎反應和抗炎反應相互作用,共同維持免疫穩態。
  • 藍莓花青素對RAW 264.7細胞的抗炎活性研究及其機理初探
    中文摘要:目的:以園藍為研究材料,鑑定園藍花青素提取物(GBBAEs)中的功能性成分的結構,建立脂多糖(LPS)誘導的體外炎症模型,並評價其抗炎作用和初步機制。創新點:首次探究了藍莓花青素對建立的LPS誘導體外炎症模型的營養幹預作用,並初步探究了發揮抗炎機制的作用通路。方法:將RAW 264.7細胞分為對照組(不作處理)和實驗組(1 µg/ml LPS刺激建模)。
  • Mesoblast(MESO.US)宣布其抗炎細胞療法remestemcel-L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不及預期
    抗炎細胞療法remestemcel-L是一種同種異體間充質幹細胞(MSC),來源於不相關供體骨髓中分離的MSC並進行培養擴增製備而成。remestemcel-L具有免疫調節作用,通過下調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增加抗炎細胞因子的產生、並能將自然產生的抗炎細胞招募到相關組織中,來對抗與多種疾病相關的炎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