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送人類遺傳信息出境被科技部罰 華大基因:整改後已恢復國際...

2020-12-05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林子)將人血清偽裝成狗血違規運送出境、將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出境……10月25日,記者於科技部官網看見6條涉及人類遺傳資源的行政處罰,處罰對象包括華大基因、藥明康德、艾德生物這三家上市公司或旗下子公司。

對此,華大基因向新京報記者回應稱,公司在2015年收到該行政處罰後,第一時間整改,科技部已批准華大基因恢復開展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工作。

記者聯繫另兩家上市公司,截至發稿時暫未獲得回復。

查閱三家公司2017年報或招股書可發現,華大基因非中國大陸營收佔比為23.83%,艾德生物海外營收佔比為9.43%。而藥明康德招股書顯示,2016年公司非中國銷售金額佔比為81.97%。

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陝西省政協委員吉萬全告訴新京報記者,無論是人類還是動植物的遺傳信息流出國外,都有可能對我國產生不利影響,「我國的野生大豆基因曾流傳至美國,美國從中找出高產量等基因,而我們未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北京譽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松對上述觀點表示認可,同時告誡稱,基因之爭不僅針對人類遺傳信息,也包括境內生物物種,是否能流出境外需要嚴格管控。

藥明康德將人血偽裝成狗血違規出境

在本次被處罰的6家企業中,藥明康德因未經許可將5165份人類遺傳資源(人血清)作為犬類血漿違規出境,被科技部進行警告,沒收並毀該項目中人類遺傳資源材料,科技部暫停受理藥明康德涉及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的國際合作和出境活動的申請,整改驗收合格後,再予以恢復。

華大基因處罰決定書顯示,華大基因與華山醫院未經許可與英國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華大科技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科技部要求華大基因立即停止該研究工作的執行,停止國際合作,整改驗收合格後再展開。

艾德生物未經許可接收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30管樣本,擬用於試劑盒研發相關活動,科技部對艾德生活進行警告,沒收並銷毀違規利用的人類遺傳資源材料。

10月25日,華大基因回復新京報記者稱,公司在2015年收到該行政處罰後,高度重視此事並第一時間快速推進了整改工作,對相關合作的資質要求、合作流程、效果評價均進行了重新規範和全面整改。經對整改報告進行核查並現場驗收後,科技部已批准華大基因恢復開展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工作。華大基因將秉承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一貫要求,審慎開展相關國際合作工作。

同日,新京報記者撥打艾德生物證券部電話,接線人員表示證券部同事已經外出,自己不屬於該部門,暫不了解情況。

記者撥打藥明康德今年半年報顯示的證券部電話,提示音稱電話為空號,記者向禮賓部工作人員提供的郵箱發送採訪函,截至發稿時暫未得到回覆。

艾德生物去年海外營收同比大漲136.99%

翻閱上述三家公司財報不難發現,國際視野在其中佔據了較為重要的地位。

藥明康德在介紹公司是指出,公司是一家涵蓋新藥研發全產業鏈的全球性醫藥研發服務企業,擁有包括國內上海、蘇州、天津、武漢、常州及美國費城、聖保羅、亞特蘭大、聖地牙哥、德國慕尼黑等在內的全球26

個研發基地/分支機構。公司為國際及國內領先的製藥公司提供服務,與其建立深入的合作關係。

藥明康德招股書顯示,2016年公司非中國銷售金額佔比為81.97%。今年上半年報顯示,藥明康德境外資產28.50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為17.58%。

不過藥明康德也提醒稱,公司於境外新設或收購了多家企業以推進其境外業務的發展,公司境外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較大,如果境外業務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產業政策或者政治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將可能給公司境外業務的正常開展和持續發展帶來潛在不利影響。

艾德生物則在2017年報中表示,國際市場方面,繼續加大市場開發力度,提高國際經銷商與公司之間的粘性,加強與腫瘤專家、終端、藥企的交流合作,參與專家組織的有關項目,促成中外專家的互動和交流;提供快速有效的產品培訓,在重點市場開辦產品培訓班,為重要客戶提供現場產品培訓和技術支持等。擴大歐洲物流中心的服務與輻射,積極參加國際會議,進一步樹立艾德生物品牌,服務於企業的國際化戰略。

2017年年報顯示,艾德生物主營業務中,海外業務營收達到3116.1億元,營收同比大漲136.99%,佔總營業收入比重為9.43%。

而華大基因在2017年報中表示,公司會繼續大力推廣國產測序平臺,促進多個隊列聯盟合作的開展;以產品和交付能力建設為核心,引領公司全球藥廠業務差異化發展;通過投資和併購歐美體外診斷行業中的優秀初創公司和成熟企業,有效整合公司在測序儀製造、體外診斷方案、全球分銷網絡的先行優勢以及投資合作對象在細分領域的技術先發優勢;構建非洲新市場藍圖,積極參與政府援建、國際組織合作扶持項目;進一步加強海外臨床實驗室本地化合作。

華大基因2017年報顯示,公司在中國大陸實現營業收入15.96億元,佔比76.17%,非大陸業務佔比23.83%。其中,歐洲、非洲及中東的營收佔比最高,佔公司總體營收的9.46%。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回應違規傳遞人類遺傳資源出境:已恢復國際合作
    深交所此舉主要源於,科技部網站近日公布了六項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處罰。六張罰單早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已向涉事單位開出,涉及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未經許可將5165份人類遺傳資源(人血清)作為犬血漿違規出境、開展超出審批範圍的科研活動等。
  • 人類遺傳信息違規出境處罰公開 基因大數據安全性拷問
    10月26日,深交所向華大基因下發問詢函,要求說明科技部行政處罰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影響,公司採取的整改措施及效果;並說明「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項目是否與外方機構或個人存在合作,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等。10月25日下午,華大基因就此次受罰信息公開,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回應稱,其在2015年收到行政處罰後,已經第一時間推進了整改工作。
  • 華大基因等6公司領科技部罰單背後:人類遺傳信息如何保護?
    科技部對華大基因控股公司華大科技等公司開出的六張罰單,再度引起了公眾對中國人類遺傳資源流失的擔憂。「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對自己種族的遺傳資源放任自流。」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主任田保國曾公開表示。前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何大澄對第一財經表示,現在人類遺傳信息比較容易採集,人類遺傳信息外流對國內用戶生命安全影響有限。
  • 14萬孕婦基因外流?華大基因:自媒體惡意煽動製造恐慌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10月24日,科技部網站公布一則處罰決定,再次將華大基因等公司推到輿論風口浪尖。 原來,數日前網上曾出現一篇題為「恐怖!14萬孕婦基因違規外流」的相關文章,該文援引科技部的相關行政處罰信息,並結合新華社10月初的一篇《14萬中國孕婦基因組測序和分析完成》,猜測「華大基因恐已違規將14萬孕婦基因傳遞出境」。
  • 知名藥企創始人被捕,或因偷運人類基因惹的禍?|華大基因|金斯瑞|...
    鎮江海關並未明確,但有業內輿論認為,極有可能與金斯瑞所從事的基因序列研究有關,章方良被捕事件或涉及人類遺傳資源違規利用。對於上述疑問,健康界向金斯瑞詢問「這次調查的原因是不是跟人類遺傳資源有關係?」金瑞斯回應:「截止目前,調查機關並未給出具體調查的信息與結論,公司並沒有收到任何官方信息表明公司是否是被調查的主體。」
  • 崔永元手撕華大基因董事長背後: 疑將中國人遺傳基因數據傳至境外
    「鬥士」崔永元又把矛頭對準了華大基因,當然並非無緣無故。   日前,崔永元微博「小崔讀書匯」轉發了有關華大基因14萬孕婦基因數據洩露的文章,再度引起輿論熱潮。  令人震驚的是,華大基因確實曾經將部分(中國人)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此舉遭到了科技部的處罰。
  • 華大基因被指外洩國人遺傳數據 CEO怒斥:把我們往賣國賊寫
    14萬孕婦基因組已流出國外,細思極恐!》一文「包含惡意捏造的事實,公然散播研究項目的不實信息,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對公眾具有極大的誤導性」。此前,金微在其自媒體文中以科技部在10月24日的一組處罰通告為由,將華大基因在2015年被處罰事宜和不久前對外公布的一項「14萬中國孕婦大基因數據的研究」進行關聯,暗指華大基因可能大量外洩中國人遺傳資源數據,引發國內不少媒體和公眾揣測。
  • 金斯瑞原董事長疑涉走私人類遺傳資源
    涉嫌走私 多家知名藥企已受罰 目前還沒有官方信息明確「禁止的貨物」到底是什麼,業界推測是人類遺傳資源,或與科技部辦公廳主導的「關於開展全國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許可管理專項檢查」有關。
  • 美生化機構連續20年竊取中國基因信息,華春瑩連發三問道破野心
    2018年10月24日,科技部官網掛出一批行政處罰決定書,知名跨國藥企阿斯利康上榜。處罰理由為違規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人類遺傳資源和開展超出審批範圍的科研活動。2015年國家文件指出要求,只要是從中國病人採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於全血、血清、血漿、組織、唾液、尿液、頭髮等樣本都屬於遺傳資源。因此,所有有外方參與的臨床試驗都必須在遺傳辦審批後才能啟動,無論是否出口出境。當時曾激起了醫藥行業劇烈反應,被認為拖慢了新藥上市進程。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本文共3459字閱讀完約3分鐘金融投資報記者 陳美近日,一則「華大基因編輯58個嬰兒」的消息突然在社交平臺上瘋傳。12月7日晚間,針對該消息,華大基因緊急聲明,稱不存在「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2   「華大基因已低調許多」   既然華大基因在基因檢測這一領域有如此能耐,那麼目前這家公司怎麼樣了?   金融投資報記者聯繫到了成都一位在三甲醫院從事基因檢測的工作人員趙先生(化名)。   金融投資報記者搜索發現,華大基因確有一則「遭科技部罕見處罰,又陷14萬孕婦基因外洩風波」的報導。
  • 守護14億人的遺傳密碼,規範基因編輯:「國家寶藏」管理升格
    《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甚至大膽預言,因為生物技術與人工智慧的進展,一百年內,人類就可以向「神人」邁進。去年11月,一對基因編輯嬰兒成了輿論焦點。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有消息傳出,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據稱,因基因經過修改,這對雙胞胎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中國人基因信息安全嗎?專家:「基因武器」說太過誇張
    [環球時報記者 張娛]中國人的基因信息安全嗎?10月下旬,在科技部網站發布6條針對人類遺傳資源違規轉運、出境的處罰信息後,輿論中出現很多擔憂聲。《環球時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數名基因領域的專家。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陳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科技部公布的處罰案例只是違規採集、收集、買賣和出口中國遺傳資源的冰山一角。多名專家表示,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基因領域研究的增加,一些竊取中國人基因樣本的事件開始上演。還有一些公司偷偷將中國人的基因樣本帶出海外,從中牟利。
  • 吳國雄: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出境海關管理制度及違法行為之法律責任
    吳國雄:1998年6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由科學技術部、衛生部制定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現行有效 下稱《暫行辦法》)規定,人類遺傳資源是指含有人體基因組、基因及其產物的器官、組織、細胞、血液、製備物、重組脫氧核糖核酸(DNA)構建體等遺傳材料及相關的信息資料。
  • 繼證監局後 華大基因又被深交所問詢
    違規關聯交易? ■新快報記者 塗波 4月4日晚,華大基因收到深圳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以下簡稱《決定書》),被指「三個不規範」,包括「訂單型收 入確認依賴的系統存在漏洞」、「部分項目型收入核算與會計政策不一致」及「規範運作程度不高」。其中,部分項目型收入核算與會計政策不一致,使得該公司2017年多計收入1327.94萬元、淨利潤1244.94萬元。
  • 華大基因涉「洩密門?為美國丹麥科研者提供14萬國人基因數據
    二審法院認定《華大基因被罰!14萬孕婦基因已流到國外,細思極恐》一文內容並無明顯不當。根據案件涉及的證據顯示,華大基因的「14萬孕婦基因數據」研究項目確實存在外傳基因數據、危害國家安全的嫌疑。但是華大基因不但沒有反思,反而在項目重要信息上公開撒謊。從企業業績等角度來看,華大已經在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價。
  • 基因業務屢遭質疑 董事長被監視居住 金斯瑞生物怎麼了
    經過調查後,存在拘留、逮捕及無事釋放,解除監視居住等情形。業內分析金斯瑞生物被調查的原因與其基因合成業務有關。據了解,金斯瑞生物以為客戶提供基因合成的服務起家。2004年,金斯瑞生物在南京建立了研發基地。在基因合成技術平臺上,金斯瑞生物打造了一站式生命科學CRO(合同研發)服務業務平臺、完整的抗體藥物開發平臺、工業酶表達系統生物技術平臺以及CAR-T細胞療法平臺。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谷歌解僱48名員工,Facebook被罰50萬,小米發布MIX3
    信息專員辦公室(ICO)周四表示,至少有100萬英國用戶的個人信息已被Facebook收集,隨後面臨風險。ICO表示,未經Facebook用戶同意,第三方開發人員可以訪問2007年至2014年期間處理的相關數據。
  • 華大基因,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基因測序
    華大基因成立於1999年,致力於在人類健康服務事業和科技應用領域的發展。華大基因堅持「以任務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1%,承擔其中絕大部分工作)、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10%)、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炎黃一號」)、水稻基因組計劃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基因組研究工作,彰顯了世界領先的測序能力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也奠定了中國在基因組學研究領域中的國際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