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爬坡輪組選購:直接告訴你買什麼型號,都是赤裸裸的耍流氓

2021-01-08 單車基械匠

更多單車類視頻,可以搜索:單車基械匠

感謝各位車友對趙工的支持~和對我信任,

另外對黃踩菜和小飛崽cium的車友先道個歉,答應你的推薦爬坡輪組一直都沒有找到下手的位置去做。

首先我說一下一直不知道怎麼下手的原因,可能對於車友們的選擇爬坡輪組也是一種啟發吧。

首先,最關心的價位問題,在選購任何配件的時候,我們都是摸著錢包消費,爬坡輪兒這個概念其實多少也有點看臉黨的意思,現在隨便在淘寶上搜索一下,從幾百到幾萬的輪組,是個低框,就敢寫上我是爬坡輪組,所以從價格來考慮,跨度從幾百到幾萬,在購買的時候,你得先有一個自己接受的範圍再去選擇。

然後另外兩個,一個是重量,另外一個是剛性,先說重量吧,說到爬坡輪兒,重量一定是避不開的一個話題,從最早開始玩車那會,1600g上下就稱的上是爬坡輪兒,到現在,不到1500g以下,都不好意思說是自己的輪組是爬坡輪組。1400g上下的輪組比比皆是,當然如果再牽扯到上邊的價格,就又會進入一個三個概念相交的死循環,錢不夠,又想要重量輕,又想要剛性高,那就是不可能的,不過說不定能撿個漏也說不定,不過二手就不討論了,畢竟二手在每個人的心目中地位不同。

另外價格高,又重量輕,剛性不好的輪組我也用過,比如token的一個超輕輪組,對於我這樣的體重,就真的不行,不用搖車就已經很軟,能感覺輪組整個在顫抖啊,4000多的價位,不到1300g的重量,確實都很不錯,但是大體重的還是算了,這樣的輪組就不要考慮了。

因為今天聊爬坡輪組沒有具體的數據,我就只從我使用過的輪組的使用感受去談,既然現在大家普遍認可的爬坡輪組的兩個指標是框高和重量,就先從這兩個聊一下。同樣的重量,高框碳刀和低框鋁輪,第一使用感受就是在爬坡的初始階段上,低框輪給你的衝擊感比較強烈,因為從蹬踏的頓挫感上就會很明顯,有一種每次一發力都有往前頂的感覺,相對於高框輪組這種感覺會比較弱。

另外從輪組的設計上,我再說一個我的體會,曾經使用過一款花鼓,用過campagnolo輪組的朋友一定對2:1不會陌生,熟悉shimano的朋友,對偏心圈也一定會有所了解,這兩個設計,都是為了讓兩側輻條儘量的張力值達到均衡。Cp家的辦法是,加大非驅動的中心偏移量,通俗點就是驅動側輻條不是太平面了嗎?本來解決辦法是讓驅動側錐形大一點,非驅動側錐形小一點,儘量去平衡,比如現在很多輪組就是這種設計思路,但是這樣側向剛性就會被削弱很多,之後又扯出來一個新東西,比如現在山地車已經搞到了142mm的花鼓,就是說車架後開檔已經到了142mm,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輪組的強度和剛性陡然提升的,當然別的好處還有很多,想更詳細了解的可以百度一下。好吧,我們再回到剛才cp輪組的問題上,它是讓驅動側不變,然後非驅動錐度加大,然後去掉非驅動側一半的輻條,來達到兩邊輻條張力的平衡。OK,然後shimano的做法是儘量讓兩邊的輻條數量不變,然後改變兩邊編制出來的錐度,以達到兩邊輻條儘量張力相同的效果。

為什麼說這個呢?因為如果兩邊輻條一樣多,而非驅動側張力又很弱,那麼你的輪組的側向剛性就會很差,尤其在站立搖車時,非驅動側的剛性會進一步削弱。今天不談數據,就談感受。嚴重的時候都可以聽到後輪在咯吱咯吱的響。

所以在只談重量不談剛性和設計也是白搭~不過這兩樣都佔了的輪組,價格也是飆升。

其實說這麼多我也有點無從下手,因為就從市面上那些暢銷輪組去說,評測太多了,而且也幾乎是一面倒的局勢,用過都說好,但是是不是真的好,用了才知道,加上每個人的車況不一樣,不是換個輪子就飛天了,有時候換個好輪胎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所以我覺得還是學會從設計上去判斷會好一點。

說到這裡又想起一個東西,那就是馬維克的碳纖維整流罩的設計,我個人覺得這個設計不錯,我覺得碳刀的設計最大的需求就是破風,氣動效果。輻條傳達你發出的力帶動輪組轉動,輻條長了肯定形變大,短了傳遞比較直接,但是高寬碳刀拉在內部框體上,雖然傳動直接了,但是相對於外側重量來說,力矩其實更小了,反倒是底框的力矩更大,這個就是為什麼底框發力感覺更直接的原因。而整流罩這個東西,既然輻條傳動的力矩加大,又有了高速下的氣動外形,所以我覺得還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價格也會便宜不少,可以在綜合路況下得到一個較好的平衡。不過重量相對來說都不會太低哦。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也是想到哪裡說到哪裡,沒有打草稿,感覺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魚,大家還是從輪組的各個方面,根據自己的預算來選擇最合適的輪組最為恰當,用過的都說好,就是作為一個參考就好,最終決定權還是在您。

在沒有實驗數據的情況況下,只靠騎一下別人的車來感受,外界因素太多,一丟丟的腎上腺激素就能把你刺激的覺得這個輪組騎上就能上天也是有可能的。

好吧,就這樣吧,回頭想起來什麼再在以後的節目裡做補充。

相關焦點

  • 爬坡豈能輸在這?12款爬坡公路車推薦
    很多騎友看完上一篇怎麼選擇坡公路車的文章後,紛紛私信小編到底要選擇什麼樣的爬坡公路車那麼本篇文章就來介紹12款兼顧輕量,並且部分融合氣動設計的爬坡公路車。
  • 先不考慮錢,今年新發布的頂級輕量爬坡公路車,你最想買哪一臺?
    如果你喜歡爬坡或者爬坡線路佔據更多的騎行裡程,車輕能幫你省心很多,所以你可能需要一輛輕便的爬坡型公路車。它們一般具有超薄管和超輕組件,以及更強的五通和剛性,有效減少踩踏輸出的損失。 而如今,氣動性也成為爬坡公路車關注的焦點之一,氣動管形取代圓管形,全隱藏走線取代外露走線。
  • 2020頂級輕量爬坡公路車,你最喜歡哪一款?
    如果你喜歡爬坡或者爬坡線路佔據更多的騎行裡程,車輕能幫你省心很多,所以你可能需要一輛輕便的爬坡型公路車。它們一般具有超薄管和超輕組件,以及更強的五通和剛性,有效減少踩踏輸出的損失。 而如今,氣動性也成為爬坡公路車關注的焦點之一,氣動管形取代圓管形,全隱藏走線取代外露走線。
  • 都是2萬左右的公路小妖精,你選誰?
    這不今天小編精心收集了一些綜合型公路車款,讓大家一次看個夠!其實,2萬元左右的公路車,已經具有較高的配置水平。通常會使用高質量的碳纖維車架/前叉、禧瑪諾中高端套件:105 R7000、Ultegra R8000以及性能中上的輪組。該級別的公路車用來進行高強度的訓練,或是參加高水平的業餘比賽,都可以!這個價位你也可以選擇組車,這完全看自己的需求 。
  • 最速爬坡公路車如何選?
    氣動在今年閃電發布新款Sworks Tarmac sl7公路車之後,掀起了一大部分自行車製造商開始研發生產輕量與氣動相結合的自行車風潮。這種形式也會隨著計算機建模,自行車氣動傳感器和其他高級測試技術的興起而發展。
  • 你的車一定能爬坡?看完這幾點勸你再想想
    如果在你每次爬坡過程中,都會看到很多公路車騎手快速地從氣喘如牛的你身邊快速掠過,並且不帶一絲勞累神色。你是否會不禁對正在騎行的山地車,或者新買不久的公路車搖頭興嘆,並想著自己換車後想要的是剛從身邊經過的那幫騎友的爬坡狀態,而不是現在這種同樣被吃「辣堡」的局面,隨後你會開始質疑這輛車,是否升級不夠,還是設定不對。並不!
  • 碟剎公路升級攻略 7款碟剎碳纖維輪組推薦
    在各廠商的大力推行下,碟剎公路車在路上的能見度越來越高。但由於碟剎公路車零件市場還不成熟,絕大部分碟剎公路車用戶都會選擇購置整車。但畢竟不是人人都有能力一步到位購置頂配整車,那麼輪組作為常見的升級選項,售後市場還是非常大的。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幾款碟剎碳纖維輪組。
  • 沒錢也要發燒 屌絲公路自行車入門攻略
    一萬郭德綱都能攢飛機了,我還來找您。至於大神後面說的什麼UT,R3,閃電,3T什麼什麼的,屌絲表示完全聽不懂。看來大神不靠譜,張口一萬預算,這就等於人家想買個地獄狂蛇我卻給人家推薦G9X+自定義外殼啊(雖然我確實幹過這事人家最後也買了G9X),不過摸摸錢包,咱還是老老實實自行成材吧。在幾個自行車論壇潛水數月後,終於對公路自行車有了一點初步的了解。一輛現代公路自行車,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 碳纖公路輪組 , 不能說的秘密
    其實對於公路輪組來說,輪圈最重要的是安全,安全問題不解決,說其他的都是扯淡;而輪圈的安全則基本上是由所選的材料以及製造工藝起決定性作用。輪圈的選材決定了剛性和強度是否可以做到最好,同時也決定了是否可以承受足夠的高溫,確保正確使用不出現燒框。
  • 四千元級別新選擇 VSPRINT C50碳纖維輪組
    品牌:VSPRINT型號:VSPRINT C50塗裝:12K碳紋 黑白LOGO框高:50mm外寬:26mm內寬:18mm輻條:SAPIM CX-RAY輻條帽:SAPIM花鼓:DT 350直頭重量:前724g、後891g、總重1615g 不含胎墊快拆
  • 山地車推大輪徑、碟剎公路車普及……2021自行車流行趨勢來了
    一個簡單的概念:公路車是在「鋪設路面」騎行的,山地車是在「較差路面或是非鋪設路面」騎行的。針對兩種不同的路況和騎行需求,公路車和山地車在車身、輪胎、重量、配件等方面都不同,這裡不做展開。在國內市場,山地車多以入門級為主,主要用於通勤、騎遊領域。
  • FFWD推出「小蠻腰」異型公路輪組DARC
    在輪組廠商大肆流行「胖圈」輪組的時候,FFWD另行其道推出了「小蠻腰」身材的異型公路輪組DARC。該品牌聲稱側邊雙弧型設計的這款氣動輪組,能有效減少正向和側向的風阻。DARC是一款45mm框高、19mm內寬和27mm外寬的氣動輪組,可搭配25mm寬真空胎墊和氣嘴使用真空胎,可兼容23mm-40mm寬度的外胎。前12 x 100mm、後12 x 142mm的這款筒軸碟剎輪組,整組重量為1695克,其中前輪795克,後輪900克。該輪組限重120公斤。
  • 三刀,四刀輪組已經過時,FFWD獵鷹計劃推出「雙刀」輪組
    而FFWD獵鷹空氣動力學輪組以此概念命名也正是如此。FFWD表示:他們的獵鷹計劃就是要創造這個星球上最快的車輪。而他們的計劃就是使用兩個輻條來製作一隻輪子,每個輻條都具有完整的NACA機翼形狀。不僅如此,在連接位置上還有漸變的輪框高度,當接近下一個輪輻時,其高度也會從90mm高度降到48mm。
  • DT SwissERC1100 ZIPP 202Firecrest 兩對小眾高端碟剎輪組對比
    吧主寫這篇兩對輪組介紹的原動力,想法是非常簡單的,純粹是分享,而且無論是ERC 1100還是ZIPP 202 FIrecrest disc,這兩對輪組放眼全國,也都是非常小眾的輪組器材,使用者極少,而且價格不菲,作為同時擁有過兩對輪組,都騎行過一段裡程數的騎士,更加深了我寫一些評測的想法。
  • 2020年公路自行車發展方向:專有配件越來越多,塗裝越來越簡單
    從根本上來說,風阻在騎行中確實是一個最需要克服的因素,遠比你更換一個大雞腿或者是減輕100g來的有效果。即使你不參加比賽,減少風阻總是好的,可以讓你騎的更快。但是,直到前兩年,氣動公路車在設計上依然還有不少妥協的地方,雖然在慢慢變好,但是不可否認這些問題一直都存在。
  • ZIPP 3Zero山地碳纖維輪組是如何製成的?
    3Zero輪組在正式發布之前,已經研發了很多年,為什麼呢?因為ZIPP想要得到他們想要的質量,想要得到車手們想要的性能,而且最終還要確保這樣的產品能夠生產出來。每次修改輪組編法時,他們不僅要考慮新編法對輪組的性能有什麼影響,還要考慮輪組的張力會不會發生變化。然後是輪組彈力,如果他們想要調整輪組的彈力,也要觀察這會如何影響輪組張力。
  • 【漲知識】平把公路車 更平易近人
    平把公路車偏休閒騎乘,由於把手較寬,操控穩定,會讓騎乘者感覺比較有安全感。在騎乘姿勢上,腰椎的角度較直挺,適合不想低趴、或趴不下去的車友。上班通勤、鍛鍊身體、外出騎行都是不錯的選擇!  市面上的平把公路車,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健康型平把公路車。像是Giant今年新推出的Fastroad,屬於強調運動健身型(相對於競技型公路車)的平把公路車,較舒適、容易操控;另一種是直接將彎把公路車改為平把保留更多公路車的特性。
  • 程瀟被企鵝追著咬,當看清企鵝「下嘴」的地方,赤裸裸的耍流氓
    ,當看清企鵝下嘴的地方,網友表示:赤裸裸的耍流氓。 這些企鵝是非常會咬的,先咬了程瀟的腿,然後又咬了程瀟的膝蓋,最後咬了程瀟的屁股,看到企鵝循序漸進咬的地方後,不少網友表覺得這完全就是仗著自己是萌寵在這裡赤裸裸的耍流氓
  • Specialized MY18 新品發布,看看有沒有你的夢中情人!
    作為本次MY18試騎會重磅新品——大改款的爬坡車系Tarmac,其頂級型號Tarmac SL6車架以733g的重量走在目前各大品牌輕量化設計的前頭。  ▲新款Tarmac頭管轉向角度從1 1/8″改進為1 1/2″,此外,前叉的偏移量變得更大,整車的車架幾何變得更為激進;改款最大的地方當屬後上叉與立管之間的斷背處理,在常見的動力學公路車中我們常會見到這樣的設計,現今爬坡型公路車也日益趨向採用類似的處理方式
  • Fulcrum推出Speed Cmptzn碟剎公路輪組 升級陶瓷培林
    近日,Fulcrum將旗下的Fulcrum DB公路輪組進行了升級,加入了超低滾阻的陶瓷培林後,命名為Speed Cmptzn推向市場。輪組採用黑色標籤,低調內斂,分別有40mm和55mm框高可選。Fulcrum Speed Cmptzn輪組的研發少不了科菲迪斯車隊的幫助,特別是維維亞尼(Elia Viviani)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在加入了陶瓷培林後,這款輪組比原先的標準版輪組要節省3.5瓦的功率,這是不小的邊際效益提升。除此之外,更換陶瓷培林後,輪組的整體重量也略有減少,降低了約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