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Ⅰ.前言
Ⅰ·1 寫本篇文章的原動力
Ⅰ·2 兩對輪組的身世簡介
Ⅱ.物理參數對比
Ⅱ·1 輪圈
Ⅱ·2 輻條
Ⅱ·3 花鼓
Ⅱ·4 重量
Ⅱ·5 價格
Ⅲ.騎乘感受
Ⅳ.結語
Ⅰ.前言
Ⅰ·1 寫本篇文章的原動力
吧主寫這篇兩對輪組介紹的原動力,想法是非常簡單的,純粹是分享,而且無論是ERC 1100還是ZIPP 202 FIrecrest disc,這兩對輪組放眼全國,也都是非常小眾的輪組器材,使用者極少,而且價格不菲,作為同時擁有過兩對輪組,都騎行過一段裡程數的騎士,更加深了我寫一些評測的想法。
Ⅰ·2 我對兩對輪組品牌的看法
先聊老輪,DT ERC 1100 我是購於2019年4月份,首先來說我對DT這個牌子的印象非常好,而DT輪組也在CANYON成品市售整車裡能佔到大多數部分,搭配起來非常舒服。在自行車圈子裡,DT是非常嚴謹規矩的瑞士大品牌,以行星棘輪花鼓和變徑輻條工藝聞名於世,大量的其他品牌輪組用的都是DT的花鼓和輻條,可見其市場份額之大
DT ERC 1100算是自家耐力公路的頂級系列輪組,ERC 是Endurace Road Carbon的縮寫,1100這個數字意味著DT自家的頂級,對比PRC和ARC,樓主這裡還是更喜歡追求舒適性和耐用性的ERC。當時價格不錯,果斷就入手了。
再說新輪,ZIPP 202 Firecrest,購於2020年7月。ZIPP在圈內知名度算是非常高了,各種黑科技,高爾夫球面的圈極具辨識度,而且ZIPP目前也是CANYON-SRAM,Movistar兩隻車隊官方器材贊助商,所以Canyon配上ZIPP也是非常和諧。
ZIPP Firecrest(國內俗稱火鳥,火雞)在自家輪組定位為次頂級,相比起設計更極端,更追求極致性能的NSW系列,Firecrest還要更加考慮耐用性設計,202 firecrest碟剎,官方的設計取向,甚至給他定位到了CX,gravel等路面更惡劣的路況,證明ZIPP官方對202 Firecrest的耐用性和抗造性非常有自信,吧主這裡也是看到其耐用度,所以才會考慮購買。
Firecrset沒改版的時候,一直是六釘鎖規格,而更貴的NSW,一是使用彎頭輻條,而且牛逼哄哄Cognition花鼓組非常金貴,需要時長保養,這點和樓主的日常使用相違背,吧主一直執迷於中鎖強於六釘,直拉強於彎頭,執念於心結,就一直沒有下定決心來購買ZIPP。
而恰逢firecrest於今年5月份開始大規模改革,吧主聽聞消息,一直也是想嘗試下zipp,,就趕緊提前預定了,還能有個預訂優惠,結果沒想到NSW是換湯不換藥,FIRECREST改的很厲害,雖然也使用了彎頭輻條,但是想到花鼓組畢竟重新進行了設計,心理上還算是勉強過得去吧。
Ⅱ.物理參數對比
Ⅱ·1 輪圈
計量單位:ZIPP NSW :10分 Lightweight:10分 DT PRC 1100 25Y:9分
先說DT的圈,19mm內寬,27mm外寬,框高47mm,屬於中等胖圈,兼容真空,自帶真空墊帶,ERC1100是水印貼標在輪圈上的,1100底下的符號代表著ERC適用的顛簸路況,總的來說很規矩。
DT吹自己的輪圈通過同樣是瑞士公司Swiss Side(據說跟F1有關?)的風洞驗證,在輪組氣嘴位置上都貼著高大上的DT SWISS AERODYNAMICS BY SWISS SIDE的貼紙等。
但是,具吧主多年的玩車經驗觀察,拋開這些表面花裡花哨的外飾,這個輪圈跟其他大品牌碳纖維輪組來對比,確實沒什麼亮眼之處,而且具不可靠消息,這個圈也是廈門某廠商代工而成的,這種胖圈也不是多麼複雜的工藝和設計,所以吧主最後給他打分為6分。
再說ZIPP的圈,作為經典的Firecrest系列,繼續沿用21mm內寬,28.9mm外寬,32mm框高的設計,屬於典型的超胖圈,說是增加穩定性和舒適性考慮,兼容真空胎,自帶真空胎墊,沒什麼可多說的,保留辨識度極高的ABLCSawtooth車圈(俗稱月球表面,高爾夫球面),美國ZIPP印第安納波利斯工廠手工原產,其他的跟上一代區別不大,然後說是改了新的塗裝和貼紙方式,其實都是貼紙,都可以慢慢揭下來。但是仔細觀察車圈的話,還是有一種蜜汁粗糙感,這也是ZIPP一直被人詬病的,這麼貴的輪組,設計細節都不如很多臺產輪組,或者國內的輪組細節做工那麼精細。總的來說樓主給其打8分。
Ⅱ·2 輻條
計量單位:Lightweight 一體直連碳條:10分
ERC 1100輻條:DT Aerolite 2/3
DT本身就是個靠輻條和花鼓聞名於世的牌子,其他大品牌輪組經常能看到直接使用DT的花鼓和輻條的,對於其自家品牌的輪組,更不能含糊,ERC 1100上的48根輻條(前輪24根2x直拉,後輪24根2x直拉),每一根,均是特製的Aerolite 2/3輻條。這根輻條跟普通的比,有何區別呢?
眾所眾知,現在目前主流的高端扁輻條,一般都是在兩端處進行小規模變徑,中段部分進行打扁處理,而普通的Aerolite輻條,也不例外,其本身定位就已經是DT自家的頂級扁輻條,也是DT輻條中最輕量的輻條,而Aerolite 2/3,正如其名,在普通頂級的輻條的基礎上,由輻條-從車圈側往花鼓延伸的2/3處,再進行直觀的大規模的變徑。這樣設計按照DT自己的說法是,這樣做不僅加大了輻條強度,還能有更好的減震效果(舒適性)。同時能滿足高強度的非鋪裝路面騎行,而吧主實際使用了1萬多km,各種爛路,坑路也都走過,目前沒發現輻條有鬆動,或者斷裂的情況。這個工藝,恕吧主孤陋寡聞,目前我是沒見過第二個做到這種程度的。在配合上DT自家的Pro Lock hidden aluminum 內置輻條帽技術,整體看來更為簡潔。
居樓主考證,這個名為Aerolite 2/3的輻條,DT目前只給自家的ERC 1100 和 ERC 1400兩對輪組使用,享受特殊待遇,由於其輻條的特殊性,每一根Aerolite 2/3的輻條,均在DT的瑞士總部鍛造而出。確實無愧於瑞士精工的名號。
總體來說,可以給ERC 1100的Aerolite 2/3輻條打10分
ZIPP 202 Firecrest輻條:Spaim CX-Sprint(前24根2x,後24根2x)
目前拋開LW那種一體直連的碳輻條來說,能和DT輻條相提媲美的也就是比利時輻條大廠Spaim了,其經典的CX-Ray和CX-sprint輻條,各大自編技師和廠商非常喜愛,而ZIPP跟Spaim也算是深度合作,由於其自己不做輻條,所以成品輪組上,無論是Firecrest還是NSW系列,其成品輪組的輻條一直是Spaim提供。
CX-Sprint 輻條,在Spaim定位為次頂級扁輻條,官方給出的數據是,重量相較於CX-Ray要更重一些,優點是剛性略強於CX-Ray。
總的來說中規中矩,次頂級輪組使用次頂級輻條,配合Spaim自家的銅條帽,搭配也還算是比較合理。沒什麼可多說的。可以打7分。
Ⅱ·3 花鼓
計量單位:ZIPP Cognition花鼓:9分 CK R45 花鼓:9分
DT 180 with SINC bearing:10分
ERC 1100花鼓:DT 240 Dicut with SINC bearing
DT的花鼓組沒什麼可過多介紹的,Ratchet System(俗稱行星棘輪)技術已經開發超過20多年了,大量的品牌輪組花鼓內核均採用DT結構,DT的零售花鼓也深受廣大車友的追捧,穩定性,功能性,效率性達到完美和諧,有口皆碑。
而DT給自家輪組的花鼓配置,更加出色。在普通240花鼓的基礎上改變其外殼造型,新造型名為:Dicut系列。纖細的外殼來降低風阻,標準的T頭直拉形花鼓,標配36T棘輪。得益於DT 輪組的市場佔有率,各種花鼓/塔基的修補件也是一應俱全。
而1100系列的花鼓內部更加奢侈,搭載了同樣是瑞士品牌的SINC的陶瓷軸承(其實普通的鋼軸承已經非常耐用了),進一步減少內部損耗和阻力(其實我覺得沒啥用,吹毛求疵而已,本身輪組就是低轉速,低負載,一般人也騎不出來區別)。
總的來說非常不錯,但是240畢竟不是自家的頂級,由於180 的存在,240稍顯遜色,故可以給ERC 1100 的花鼓組打9分。
ZIPP 202 Firecrest花鼓:ZIPP ZR1 DB
畢竟ZIPP不是專門做花鼓的廠商,除了NSW系列的cognition磁離合花鼓外,其他系列的花鼓單獨拿出來跟DT比的話,感覺還是遜色不少的
ZIPP ZR1花鼓,2020年5月首次發布,碟剎圈剎的花鼓均採用彎頭輻條設計,按照官網說法是在德國設計(哪裡製造就不知道了),使用不鏽鋼卡閘軸承,提供更好的耐用度和防水性,具體沒說太多。外形的話,簡單粗暴,標準的千金結構,6千金片,66齒棘輪,咬合更快速,缺點是會增大滾動阻力。
總的來說比較一般,吧主給它打6分
Ⅱ·4 重量
DT ERC 1100 官網標稱1513g 框高47mm ,跟大部分成品50mm框高碟剎輪組來說,因為各種特殊設計,所有沉一點是可以接受的,打分5 ,
參考單位lightweight meilenstein disc evo:1380g 9分 Bontrager xxx 4 disc 1450g:7分
ZIPP 202 Firecrest 官網標稱1558g,框高32mm
參考單位Roval Alpineist Clx :1280g 10分 Bora WTO 33 disc 1485g:5分
打分2,ZIPP:重量是什麼,能吃嗎?
Ⅱ·5 價格(輪組不談價格有點耍流氓了,簡單說幾句吧....)
DT ERC 1100 國內實際成交價:11000+ 打分:10
作為大品牌的頂級旗艦輪組,這個價格還算是非常公道的。
ZIPP 202 Firecrest 國內實際成交價:15000+ 打分:1
同樣作為國際大品牌,就因為是美產輪組,由於不可描述的原因,導致它一個定位是次頂級的產品,賣的比其他品牌頂級都貴。
Ⅲ.騎乘感受
這裡只說感受,談不上科學性和嚴謹性...
DT ERC 1100+馬牌GP5000 TL 28C騎行10000km
ZIPP 202 Firecrest+世文 Pro One 28c 騎行2000km
騎士(吧主)參數數據
身高:180cm,體重69kg,FTP 220w左右,峰值功率1050w,一般騎行愛好者水平
最大的感受就是:沒感覺出來太大區別...
硬要所區別的話.. 1.搖車的響應和加速感:從150w到300w-400w之間的1-2s內的加速或搖車,202明顯感覺要比ERC 1100要更加敏捷,踩踏力的響應也更為直接,這點上複合我的預期,ERC 1100明顯鈍了一些,推測是跟輻條拉力有關係,ZIPP輻條感覺拉的比ERC 1100的更緊一些。
2.舒適度:兩個輪組在經過某些坑窪路面時,例如天津市和平區濱江道之類的路,或者過鐵軌之道,等,給我身體反饋的減震效果,體驗感是沒有很大區別的。
3氣動效果:理論上框更高的ERC1100氣動性會更加明顯一些,但是經過我多次騎行測試,恕我這個菜腿直言,這兩對輪我平路騎不出來太大區別,只是感覺35km+的速度下橋時,ERC1100明顯比202滑行的更快一些,202下坡時總感覺不如ERC1100不順暢,慣性不夠大,也有可能是樓主的心理作用。
Ⅳ.結語
先放兩張圖,大家看的更直觀一些。
最後樓主得出的幾個結論是:
1樓主腿太菜,腿力還達不到能踩出兩對輪組的區別,也許交給職業大腿來細小的差距能被無限放大。
2喜歡哪對輪就買哪對,別太糾結價格和性能差距,因為喜歡本身就是非常感性的,而一個普通愛好者想把這種器材去量化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很多人原以為,作為兩個風格迥異,框高差距很大的輪組,應該有非常大的使用感受差距才對,但是樓主騎了這麼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區別不大...我確實不能昧著良心說,哦豁,ERC1100平路巡航就是比202就是省力,節省了xxx功率等,202爬坡和搖車就是完爆1100之類的語言。這裡吧主確實也不想太花時間去進行功率級別的評測,畢竟需要控制的變量太多了。
拋開這些玄學理論,營銷與廣告不談。我很喜歡這兩對輪的一個共性,那就是都很結實耐用,省心。ERC1100的耐用度已經被樓主證實,至於202 Firecrest能不能像官網宣稱的那麼皮實,還有待樓主騎個1年半載來評測了,性能再好,壽命短,需要勤維護,這也不符合我的騎行理念,主要是我也懶得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