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ocol】 酵母單/雙雜交顯色實驗,X-gal還是X-α-gal ?

2021-02-19 BioLABs實驗室

【BioLABs protocol】酵母雙雜交技術原理及實驗步驟

【Protocol】酵母單雜交原理及實驗方法


X-Gal與X-α-gal有什麼不同?二者可以互相替換嗎?

X-Gal是E.coli β-半乳糖苷酶(LacZ)的反應底物,而X-α-gal是酵母α-半乳糖苷酶(MEL1)的反應底物。X-α-gal用作酵母雙雜交系統中藍白篩選的篩選標記。二者不可以互相替換。

X-α-Gal檢測酵母MEL1基因的激活。MEL1是GAL4酵母雙雜交系統的一個報告基因,編碼分泌型的α-半乳糖苷酶。該酶可水解無色的X-α-Gal底物並最終產生藍色產物。表達α-半乳糖苷酶的酵母菌落在含有X-α-Gal的培養基上顯藍色,即陽性的雙雜交作用。X-α-Gal可在培養基上直接檢測酵母雙雜交相互作用,利用此底物可以省去雙雜交體系中的β-半乳糖苷酶溶液和filter-lift assays;

X-Gal用於檢測β-半乳糖苷酶(LacZ)的活性。由於β-半乳糖苷酶不能分泌,需裂解酵母細胞後通過加入β-半乳糖苷酶溶液和filter-lift assays才能進行顯色。因此操作流程相對繁瑣。

攜帶MEL1基因的酵母菌株:Y2HGold、Y190、AH109、Y187、PG69-2A

1. X-α-gal 使用方法

一、塗布於預製平板:

1)溶解24 mg X-α-gal於6 mL DMF,終濃度為4 mg/ mL。

2)塗布200 μL(15 cm) 或者100 μL(10 cm)X-α-gal 儲存液於預製平板上;

3)置於37℃培養箱至液體被吸收(由於DMF揮發性低,最長可放4小時);
4) 將轉化細菌或酵母塗於平板上,於37℃或30℃培養直至藍色菌落出現。


二、直接加入瓊脂中:

1)溶解60 mg X-α-gal於3 mL DMF,終濃度為20 mg/ mL。

2)將已滅菌瓊脂培養基冷卻至50-55 ℃;

3)向上述培養基中加入20 mg/ mL X-α-Gal,比例為每升培養基中加入1 mL X-α-Gal溶液。

2. X-gal使用方法(filter-lift assays)

試劑準備

       16.1 g/L      Na2HPO4 · 7H2O  

         5.50 g/L      NaH2PO4· H2O     

         0.75 g/L      KCl                        

         0.246 g/L    MgSO4· 7H2O       

       調節pH 7.0,高溫高壓滅菌。可室溫保存。

         100 mL       Z buffer

         1.67 mL     X-gal 儲液

         0.27 mL      β-mercaptoethanol

實驗流程

1. 生長2-4天的新鮮單菌落; 用鉛筆在濾紙上畫 8×8 的方格,每個方格放置一個新鮮培養的單菌落並記錄下編號;

2. 配製 Z buffer/X-gal 反應液;

3. 在乾淨平皿中鋪一張濾紙,用 Z buffer/X-gal 反應液(2.5-5 mL)將濾紙浸溼;

4. 用鑷子另取一張無菌、乾燥的濾紙,鋪在劃線培養的酵母菌表面,用鑷子輕輕滾壓,使菌轉移到濾紙表面(注:在濾紙上做好方位標記,以便識別菌種編號);

5. 當濾紙全部溼潤,用鑷子將鋪有菌落的濾紙放入液氮中速凍 30 sec,液氮需沒過菌落;

6. 取出濾紙,放置於一乾淨平皿中使其室溫解凍;

7. 用鑷子將解凍的濾紙輕輕疊放在浸有反應液的濾紙上(有菌的表面朝上),保證兩層濾紙間沒有氣泡;30°C,培養8 h,觀察X-gal染色情況。菌落變為藍色的為陽性,超過 8 h 變藍,很有能是假陽性。

注意事項:

1. x-gal注意遮光保存。

2. 液氮冰凍菌的時候可以試試反覆凍融,這樣會使細胞破碎的更加完全一些,便於染色液的滲透。

相關焦點

  • 【酵母單/雙雜交】 酵母顯色實驗,X-gal還是X-α-gal ?
    X-Gal是E.coli β-半乳糖苷酶(LacZ)的反應底物,而X-α-gal是酵母α-半乳糖苷酶(MEL1)的反應底物。X-α-gal用作酵母雙雜交系統中藍白篩選的篩選標記。二者不可以互相替換。X-α-Gal檢測酵母MEL1基因的激活。MEL1是GAL4酵母雙雜交系統的一個報告基因,編碼分泌型的α-半乳糖苷酶。
  • 知無不「研」|一文讀懂酵母單/雙雜交點對點驗證
    ⑷ 酵母雙雜交系統可採用不同組織、器官、細胞類型和分化時期材料構建cDNA文庫, 能分析細胞漿、細胞核及膜結合蛋白等多種不同亞細胞部位及功能的蛋白。二、酵母單/雙雜交簡介1、酵母單雜交 酵母單雜交技術是在酵母雙雜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研究核酸-蛋白相互作用的工具,被廣泛用於研究真核細胞內基因的表達調控,如鑑別DNA結合位點發現潛在的結合蛋白基因、分析DNA結合結構域信息等。
  • 知無不「研」|一文讀懂酵母單/雙雜交點對點驗證
    一、前言 酵母雙雜交由Fields和Song在1989年提出. 他的產生是基於對真核細胞轉錄因子特別是酵母轉錄因子GAL4性質的研究。酵母雙雜交就是基因轉錄所需的轉錄因子的兩個結構域在兩個互作蛋白的吸引下位置靠近,誘導了基因的表達。
  • 骨組織β-gal免疫染色實驗技術方法
    ß-gal Staining:Reagents: Total Volume200.0 ml  X-galStaining:   25mg/ml x-gal stock dissolved in di-methyl formamide2.0 ml  potassium
  • 案例還原酵母雙雜交實驗步驟(文庫構建到文庫篩選)
    一、 試劑、耗材(略)二、儀器設備(略)三、試劑及配製 (略)四、酵母雙雜交文庫構建實驗流程1、 Trizol法RNA的提取RNA電泳圖如下:`六、文庫菌保存和文庫篩選凍存於-80℃冰箱內,可以保存2年以上,文庫質粒可以直接用於酵母文庫篩選,pGADT7 酵母雙雜交文庫菌的抗性為氨苄抗性(50 ug/mL)備註:1.
  • 酵母雙雜交實驗常見疑難解答
    問:如果誘餌蛋白對酵母細胞是有毒的,該怎麼辦?答:在有些情況下,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不好的菌珠可以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得很好。重懸克隆於1ml的SD/–Trp,接著將重懸液平鋪於5 個100-mm的SD/–Trp平板。在30℃下溫浴,直至平板上的克隆互相粘在一起。
  • TYPE-MOON的成功無法複製,Gal業界立於危牆之下
    只考慮話題性的話,難不成下次找新島夕還是說和泉萬夜?如果還是打算在國G這條路上走下去的話,還是得培養出自己的編劇出來吧。2.太過追求獨特性部分國產gal在宣發時曾經用「黑深殘」來標籤自己,但是黑深殘就算在gal這片小眾市場裡也是小眾愛好,「十二神器」玩過的有幾個呢,而且以國產遊戲的尺度,黑深殘也很難實現。
  • 關於酵母雙雜交系統,你一定需要知道這些!!
    我我..我能想到什麼,我只能想到絕望啊~當時模模糊糊地就寫了一個『酵母雙雜交』,事情已過多年,試劑君的印象還是很深(可見被考研殘害了多久)。雖然之後,我的研究並沒有用到這一門技術,但是卻對它印象很深,還特地去查過一些資料,現在就寫在這裡放送給大家啦。
  • 上海聯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酵母雙雜交簡介
    對真核生物調控轉錄起始過程的認識是酵母雙雜交系統建立的基礎。人們研究發現細胞起始基因轉錄需要有反式轉錄激活因子的參與。大多轉錄激活因子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獨立的結構域構成, DNA結合結構域(DNA binding domain, 簡稱為DB)和轉錄激活結構域(activation domain, 簡稱為AD)。
  • 偷偷告訴你三個找protocol的網站……
    上篇文章有朋友留言說要小張把酵母雙雜交和EMSA的protocol發到他的郵箱,幸虧小張會分身術,還有18個秘書,要不然怎麼能及時發過去呢
  • 國內首個X射線高壓衍射實驗室解決方案驗證實驗成功完成
    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同步輻射光源高壓科學線站及x射線光學領域的多位專家指導下,北京眾星聯恆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多方交流合作,逐步解決了高壓衍射實驗中的技術難點,取得了很好的初步實驗數據。項目專家和用戶對實驗結果表示高度認可,接下來即將全面實施基於金剛石對頂砧(dac)的x射線高壓衍射實驗室驗證實驗。
  • 第三節 分子雜交
    儘管取得了上述重大進展,但分子雜交技術在臨床實用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必須提高檢測單拷貝基因的敏感性,用非放射性物質代替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探針以及簡化實驗操作和縮短雜交時間,這樣,就需要在以下三方面著手研究:第一,完善非放射性標記探針;第二,靶序列和探針的擴增以及信號的放大;第三,發展簡單的雜交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DNA探針實驗做到簡便、快速、低廉和安全。
  • 【物化】發色團結構動力學和溶劑效應共同控制的動態雙開關單線態裂變通道:單線態預裂變能量學分析
    那麼,溶劑如何影響光激發前發色團的初始結構、電子性質和能量以及如何控制單線態裂變通道呢?近日,山東大學步宇翔團隊通過從頭算分子動力學(AIMD)模擬取樣研究了結構動力學和溶劑效應如何共同控制單線態裂變,通過預裂變能量學統計分析,提出了動態雙開關單線態裂變通道。
  • 第三節 分子雜交 - 專區 - 生物谷
    儘管取得了上述重大進展,但分子雜交技術在臨床實用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必須提高檢測單拷貝基因的敏感性,用非放射性物質代替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探針以及簡化實驗操作和縮短雜交時間,這樣,就需要在以下三方面著手研究:第一,完善非放射性標記探針;第二,靶序列和探針的擴增以及信號的放大;第三,發展簡單的雜交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DNA探針實驗做到簡便、快速、低廉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