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X射線高壓衍射實驗室解決方案驗證實驗成功完成

2020-11-25 儀器信息網

      日前國內首個x射線高壓衍射實驗室解決方案驗證實驗取得進展。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同步輻射光源高壓科學線站及x射線光學領域的多位專家指導下,北京眾星聯恆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多方交流合作,逐步解決了高壓衍射實驗中的技術難點,取得了很好的初步實驗數據。項目專家和用戶對實驗結果表示高度認可,接下來即將全面實施基於金剛石對頂砧(dac)的x射線高壓衍射實驗室驗證實驗


      長期以來,由於對x光源、探測器以及實驗技術等方面的苛刻要求,基於dac的x射線高壓衍射實驗只能在同步輻射實現。但同步輻射有限的機時根本無法滿足龐大的用戶需求。不能在實驗室進行基於dac的x射線高壓衍射實驗,一直是廣大高壓科研群高壓衍射實驗室體的一大痛點。


    作為一家以技術服務為立身之本的公司,北京眾星聯恆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為廣大科研用戶提供專業的x射線產品及解決方案。早在2014年,我司就開始關注並參與高壓衍射技術的學習和探索。經過數年的學習和積累,通過多方交流合作,在近期初步實現了驗證實驗。


     本次驗證實驗方案中,我們採用德國incoatec公司的單能(cu-kα)微焦斑x射線源,對mcc粉末樣品進行了無dac的透射式衍射驗證實驗。以銅片作為beam-stop阻擋直通光,ip板為探測器件,曝光5min,獲得了較為清晰的衍射環(如下圖)。實驗中經過聚焦的x光的光斑約為250μm左右,即直徑為250μm的光斑內的樣品參與了衍射。此光束尺寸已經可以和較低壓力加載要求的dac封墊開口尺寸匹配,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驗證實驗。

    

    接下來,我司還將繼續圍繞基於dac的x射線高壓衍射實驗,挖掘和探索單能微焦斑x射線源(incoatec)、超快x射線診斷(femtox, top-unistar)、混合光子技術探測器(x-spectrum、advacam)等高端科研產品的各種能力和可能性。為早日實現實驗室靜態、動態x射線高壓衍射解決方案貢獻自己的力量。具體地,擬開展如下實驗:


      (1)利用ag和mo -kα微焦斑x射線源的短波x射線,弱化dac臺面對x射線吸收影響的同時,壓縮倒易空間,在有限的角度窗口範圍內,獲得更多的衍射信息。目前,已經獲得的實驗數據如下:

          

    利用mo靶(左)和ag靶(右)單能微焦斑x射線源採集到的dac加載下的lab6樣品的衍射圖。曝光時間300s,探測器為ip板,樣品和ip板距離為200mm。

   


     利用ag靶單能微焦斑x射線源採集到的dac加載下的顏料紅170(pigment red 170)樣品的衍射圖。曝光時間1200s,探測器為ip板。


  (2)利用雷射驅動的飛秒x射線脈衝輻射,探索原位壓力加載下的雷射泵浦-飛秒x射線探測的多原位條件衍射實驗。


 

       更多實驗結果,眾星聯恆將持續進行跟蹤報導,敬請關注更多國內首個x射線高壓衍射實驗室解決方案動態發展。

 

產品聚焦:

       incoatecx微焦點x射線源iμs

       iμs包含了一根30 w微焦點封閉管,而該封閉管則擁有高亮度和高性能的2維聚焦型或準直型quazar多層光學器件(最新型的montel光學器件)。其性能不但超過了傳統的5.4 kw旋轉陽極光源,還像封閉管系統一樣易於操作。該光源可用於cu輻射和mo輻射。該iμs還具有其他許多優點:無需水冷,無活動零件,不經維護即有很長壽命,極其穩定,易於更換,且購置成本低於普通封閉管。其所採用的發生器單元可輕鬆安裝到19英寸的架子上,且能隨一套準直器系統和配件(如校準電動機或射束分析工具)一同交付。全套系統無輻射危險,且經過真空測試。

       該iμs採用了緊湊型設計,這一點會吸引許多學術和工業研究機構升級其現有的x射線分析儀器,以便擁有最前沿的性能。

       更多產品信息:了解更多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同步輻射X射線光源在高壓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除了高壓專用的 HPCAT 和 GeoCARS之外,還有其他11個光束線都結合了高壓技術,可以開展靜高壓實驗研究工作(帶圈標記的線站);(b)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同步輻射裝置高壓實驗站,X 射線束由右向左入射;(c)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 NSLS的 X17C高壓實驗站,X射線束由左向右入射3 同步輻射 X 射線衍射技術在高壓狀態方程研究中的應用
  • 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研製成功
    光陰極X射線管 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供圖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近日,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該光陰極X射線管出射X射線強度可調,能量範圍寬(1keV~100keV),脈衝寬度窄(可達皮秒量級),該技術成功打破其他國家技術壟斷。傳統的X射線管採用熱陰極方式發射電子,電子再被高壓電場加速轟擊金屬靶產生X射線。由於熱陰極X射線管能耗高、電子束流強度與脈衝寬度調製困難,在某些特殊應用領域受到了極大限制。
  • 【中國科學報】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研製成功
    【中國科學報】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研製成功 2020-09-01 中國科學報 張行勇 【字體 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供圖  近日,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 科學網—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研製成功
    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供圖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近日,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該光陰極X射線管出射X射線強度可調,能量範圍寬(1keV~100keV),脈衝寬度窄(可達皮秒量級),該技術成功打破其他國家技術壟斷。 傳統的X射線管採用熱陰極方式發射電子,電子再被高壓電場加速轟擊金屬靶產生X射線。由於熱陰極X射線管能耗高、電子束流強度與脈衝寬度調製困難,在某些特殊應用領域受到了極大限制。
  • 上海光源與用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非相干X射線衍射成像
    目前X射線晶體衍射結構分析手段只能對具有周期性結構的晶體實現原子級的三維顯微結構分析,而X射線相干衍射成像可以實現對非周期性結構物體具有原子級空間分辨能力,然而這種方法卻需要全相干X射線照明,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 西安光機所成功研製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近日,西安光機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該光陰極X射線管出射X射線強度可調,能量範圍寬(1keV~100keV),脈衝寬度窄(可達皮秒量級),該技術成功打破其它國家技術壟斷。傳統的X射線管採用熱陰極方式發射電子,電子再被高壓電場加速轟擊金屬靶產生X射線。
  • 藏文科普 | X射線衍射:當物理遇見生物
    實際上,如果沒有X射線的幫助,就沒有現代生物學的發展,人類的醫藥健康水平也要倒退幾十年。X射線究竟是如何發揮如此重要作用的呢?這種缺它不可的關鍵技術就是X射線衍射。  自從倫琴於1895年發現了X射線之後,這種性質未知的神秘射線便成了科學界的新寵兒,吸引了眾多科學家投身這方面的研究。
  • X射線看到的固態氫結構
    在實驗室複製這些條件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就連低溫下氫的高壓相結構也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吉誠[2]等人在《自然》雜誌上發文,報導了在前所未有的壓力下探測氫結構的實驗,結果揭示了一種六邊形緊密排列的分子結構。 氫原子由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組成,雖然它很簡單,但是氫的高壓相卻豐富且複雜。
  • X射線的魔力|與諾貝爾獎的不解之緣
    11901年,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發,倫琴因發現X射線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895年10月,德國物理學家倫琴(WilhelmKonrad Rontgen)也發現了幹板底片「跑光」現象,他決心查個水落石出。倫琴吃住在實驗室,一連做了7個星期的秘密實驗。11月8日,倫琴用克魯克斯陰極射線管做實驗,他用黑紙把管嚴密地包起來,只留下一條窄縫。
  • 馬鹿茸的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鑑定
    方法:採用粉末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鑑定法。結果:通過應用粉末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鑑定法對3個馬鹿茸和1個花鹿茸中藥材進行分析鑑定,獲得了馬鹿茸的對照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及特徵標記峰值。結論:表明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鑑定法可用於中藥材馬鹿茸的鑑定。
  • X射線衍射方法測量殘餘應力的原理與方法
    2、X射線衍射法測量殘餘應力的發展X射線衍射法是一種無損性的測試方法,因此,對於測試脆性和不透明材料的殘餘應力是最常用的方法。20世紀初,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X射線來測定晶體的應力。後來日本成功設計出的X射線應力測定儀,對於殘餘應力測試技術的發展作了巨大貢獻。
  • 光學「鑷子」與X射線結合,可分析液體中的晶體!
    利用相干x射線衍射技術,科學家可以高精度地測量納米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應變。然而,進行這樣的測量需要精確控制微小晶體相對於入射x射線的位置和角度。傳統上,這意味著將晶體粘在表面上,從而使晶體變形,而改變其結構,並可能影響反應活性。阿貢傑出研究員琳達楊(Linda Young)表示:用光學鑷子,可以捕捉到溶液中單個粒子的原始狀態,並觀察它的結構演變。
  • X射線晶體衍射、核磁共振和冷凍電鏡
    結構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主流學科之一,對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的深入研究不僅可以解決一系列重大的基礎科學問題,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生命現象本質,而且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將極大地促進基於生物大分子結構的新藥研究及開發。
  • 小課堂 | X射線衍射技術入門——XRD是如何工作的?
    X射線衍射(簡稱XRD)是一種分析技術,可提供有關晶體材料的結構和相ID的信息。XRD可用於識別單晶並揭示其結構。XRD在地質行業中非常好用,因為它可以用於識別混合物中存在的晶體,例如巖石中的礦物。對於具有可變分子式和結構的礦物(例如粘土),XRD是識別它們並確定其在樣品中比例的最佳方法。
  • 小課堂|X射線衍射技術入門——XRD是如何工作的?
    X射線衍射(XRD)背後的科學在XRD分析過程中,將X射線束射向樣品,並根據出射方向測量散射強度。按照慣例,入射光束方向和出射光束方向之間的角度稱為2θ或2-theta。這些限制意味著XRD分析始終需要在實驗室中進行。我們的工程師採用獨特的透射幾何方法使XRD得到發展,使X射線光束穿過樣品。
  • 原位X射線衍射技術在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目前最重要且常用的是原位X射線衍射結構表徵技術,即在樣品上加載溫度場、電場、力場、磁場等外場,或在樣品發生電催化、電化學、光催化等反應時採集X射線衍射信號,該技術可以應用在粉末衍射儀、單晶衍射儀、高分辨衍射儀、和二維衍射儀上,通過數據分析,就可以得到材料結構信息與溫度、力、電、磁等的關係,就可以得到電化學、電催化等反應的實時結構變化。
  •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上海合肥北京,張江國家實驗室方案初定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12月25日從上海科技、智慧財產權工作情況通報會上獲悉,我國首個國家實驗室花落合肥、上海、北京三地——在合肥啟動建設量子與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總部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張行勇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該光陰極X射線管出射X射線強度可調,能量範圍寬(1keV~100keV),脈衝寬度窄(可達皮秒量級),該技術成功打破其他國家技術壟斷。傳統的X射線管採用熱陰極方式發射電子,電子再被高壓電場加速轟擊金屬靶產生X射線。由於熱陰極X射線管能耗高、電子束流強度與脈衝寬度調製困難,在某些特殊應用領域受到了極大限制。
  • 南京大學成功發射「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
    剛剛,2020年7月25日,由南京大學自主研發的「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搭載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入軌。「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由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領銜聯合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中國航天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08所、八院805所下屬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我國空間科學與空間探測領域的優秀團隊,歷時五年研製成功。
  • 我國自主研發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出射X射線強度可調,能量範圍寬(1keV~100keV),脈衝寬度窄(可達皮秒量級),該技術成功打破其它國家技術壟斷。  X射線通信,顧名思義,就是將X射線作為載波,將信息通過調製加載至X射線脈衝上並向外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