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科普 | X射線衍射:當物理遇見生物

2020-11-24 網易新聞

2020-11-14 23:21:20 來源: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舉報

  

  

  

  

  撰文/葉盛(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在生命科學領域,X射線不僅僅是探查生物體內部結構的工具,甚至還能夠揭示分子和原子層次的生命信息。實際上,如果沒有X射線的幫助,就沒有現代生物學的發展,人類的醫藥健康水平也要倒退幾十年。X射線究竟是如何發揮如此重要作用的呢?這種缺它不可的關鍵技術就是X射線衍射。

  自從倫琴於1895年發現了X射線之後,這種性質未知的神秘射線便成了科學界的新寵兒,吸引了眾多科學家投身這方面的研究。其中就包括英國物理學家威廉·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和他的兒子威廉·勞倫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1912年,剛剛上研究生一年級的小布拉格深入研究了X射線照射晶體的衍射現象,提出了描述該過程的布拉格方程。1915年,年僅25歲的小布拉格和他的父親由於在X射線衍射理論方面的貢獻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諾獎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父子檔。

  

  1905年布拉格一家的合影

  (左一為小布拉格,左四為老布拉格)

  1938年,小布拉格被提名為劍橋大學卡文迪許教授,負責管理在物理學領域赫赫有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當時,英國效仿美國,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推行國家實驗室模式,分流了大量的經費和人員。面對不利局面,小布拉格決定在卡文迪許實驗室開展更多其他學科與物理學的交叉科學研究,其中就包括生命科學。就這樣,X射線衍射技術終於與生命科學走到了一起。

  在小布拉格的領導下,卡文迪許實驗室由馬克斯·佩魯茲(Max Perutz)和約翰·肯德魯(John Kendrew)在1947年成立了分子生物學分部,開展了蛋白質X射線晶體學的研究。經過不懈努力,解決了眾多技術難題之後,肯德魯於1958年解析得到了肌紅蛋白的三維結構,佩魯茲於次年解析得到了血紅蛋白的三維結構。兩人因此分享了196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如今,全球蛋白質資料庫(Protein Data Bank)中已經存入了超過14萬個蛋白質結構,並且這一數字仍舊在快速增長。得益於這些蛋白質結構信息,我們才切切實實地「看」到了蛋白質長什麼樣子,從而可以在分子乃至原子的水平上分析蛋白質的作用機制,理解生命這臺自動化機器的運作原理。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疾病相關蛋白質的結構,就可以根據結構進行有針對性的藥物小分子設計,讓藥物與蛋白質具有更強的相互作用,從而獲得最佳的藥效。這一方法不同於之前幾十年誤打誤撞式的藥物研發,被稱為基於結構的理性藥物設計。

  

  蛋白質結構圖

  《知識就是力量(漢藏文)》簡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提高藏族群眾科學素質服務,特別是向廣大藏族青少年播種科學種子,啟迪科學智慧,點燃科學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個X射線高壓衍射實驗室解決方案驗證實驗成功完成
    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同步輻射光源高壓科學線站及x射線光學領域的多位專家指導下,北京眾星聯恆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多方交流合作,逐步解決了高壓衍射實驗中的技術難點,取得了很好的初步實驗數據。項目專家和用戶對實驗結果表示高度認可,接下來即將全面實施基於金剛石對頂砧(dac)的x射線高壓衍射實驗室驗證實驗。
  • 原位X射線衍射技術在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目前最重要且常用的是原位X射線衍射結構表徵技術,即在樣品上加載溫度場、電場、力場、磁場等外場,或在樣品發生電催化、電化學、光催化等反應時採集X射線衍射信號,該技術可以應用在粉末衍射儀、單晶衍射儀、高分辨衍射儀、和二維衍射儀上,通過數據分析,就可以得到材料結構信息與溫度、力、電、磁等的關係,就可以得到電化學、電催化等反應的實時結構變化。
  • 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
    閒話不多說了,下面看看我們今天的知識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X射線和Y射線與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等屬於同一範疇,都是電磁波,其區別只是在于波長不同以及產生方法不同,因此,X射線和r射線具有電磁波的共性,同時也具有不同於可見光和無線電波等其他電磁輻射的特性。(註:介紹兩種射線優缺點,它們的波長也就是能量的大小。)
  • 馬鹿茸的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鑑定
    方法:採用粉末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鑑定法。結果:通過應用粉末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鑑定法對3個馬鹿茸和1個花鹿茸中藥材進行分析鑑定,獲得了馬鹿茸的對照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及特徵標記峰值。結論:表明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鑑定法可用於中藥材馬鹿茸的鑑定。
  • 為什麼說X射線是開啟現代生物學的鑰匙?
    撰文/葉盛(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說起X射線,你肯定首先會想到它是一種穿透力強大的隱形射線但是,當X射線遇見生命科學,會產生什麼樣的奇妙組合呢?X射線衍射:當物理遇見生物在生命科學領域,X射線不僅僅是探查生物體內部結構的工具,甚至還能夠揭示分子和原子層次的生命信息。
  • x射線衍射對焊縫的評估
    本文應用X射線應力儀測量了航空材料試樣焊縫區表面殘餘應力的線分布。 問題:焊接殘餘應力 某大學需要開發適用於普通航空航天材料的攪拌摩擦焊的改進參數。
  • 《晶態聚合物結構和X射線衍射(第二版)》出版
    一本較全面反映X射線在聚合物各領域應用的科學專著《晶態聚合物結構和X射線衍射(第二版)》近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與讀者見面。隨著高分子科學與技術新理論、新方法和新儀器的創新發展及應讀者的要求,作者在2003年出版的《晶態聚合物結構和X射線衍射(第一版)》的基礎上,對該書進行了修改和補充,並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良彬教授,撰寫了第十五章同步輻射X射線散射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的應用,使該書的內容更加充實。
  • X射線晶體衍射、核磁共振和冷凍電鏡
    ——施一公目前常用的解析蛋白質結構的方法主要有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核磁共振技術和冷凍電鏡技術。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晶體向來以其規律性和對稱性而備受推崇,直到17世紀才漸漸被科學地研究。從1895年威廉·倫琴(Wilhelm Rntgen)發現X射線,到1912年單晶X射線衍射技術提出並開發,再到1958年肌紅蛋白作為首個運用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解析出來的蛋白質結構,該技術已經成為解析蛋白質結構中最重要、最有力的工具。
  • 光學「鑷子」與X射線結合,可分析液體中的晶體!
    利用相干x射線衍射技術,科學家可以高精度地測量納米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應變。然而,進行這樣的測量需要精確控制微小晶體相對於入射x射線的位置和角度。傳統上,這意味著將晶體粘在表面上,從而使晶體變形,而改變其結構,並可能影響反應活性。阿貢傑出研究員琳達楊(Linda Young)表示:用光學鑷子,可以捕捉到溶液中單個粒子的原始狀態,並觀察它的結構演變。
  • 發明能產生強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基於非線性康普頓散射的產生強烈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康普頓效應類似於打網球,電子起球拍的作用,光子起球的作用。從快速電子拍中反射出來的光子獲得額外能量。它甚至不能飛得更快——速度限制禁止這樣做。
  • 上海光源與用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非相干X射線衍射成像
    目前X射線晶體衍射結構分析手段只能對具有周期性結構的晶體實現原子級的三維顯微結構分析,而X射線相干衍射成像可以實現對非周期性結構物體具有原子級空間分辨能力,然而這種方法卻需要全相干X射線照明,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 首次: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設備獲得分子分裂的光電子衍射成像
    來自法蘭克福大學(又稱歌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研究表明,X射線光電子衍射——一種X射線吸收照射分子結構的時候發射出的光電子發射,可以在X射線誘導O2分子裂變時利用影像來增加(原子)核間(的)距離。通過測量兩個光子序貫K殼層在裂變時離子的離子化時光電子發射的分子框架模式,依據測量的動能釋放來對數據進行排序,研究人員可以解決在一個X射線脈衝時大約1.2 a.u的分子鍵合能的延伸率。
  • 小課堂 | X射線衍射技術入門——XRD是如何工作的?
    X射線衍射(簡稱XRD)是一種分析技術,可提供有關晶體材料的結構和相ID的信息。XRD可用於識別單晶並揭示其結構。XRD在地質行業中非常好用,因為它可以用於識別混合物中存在的晶體,例如巖石中的礦物。對於具有可變分子式和結構的礦物(例如粘土),XRD是識別它們並確定其在樣品中比例的最佳方法。
  • 小課堂|X射線衍射技術入門——XRD是如何工作的?
    X射線衍射(簡稱XRD)是一種分析技術,可提供有關晶體材料的結構和相ID的信息。XRD可用於識別單晶並揭示其結構。XRD在地質行業中非常好用,因為它可以用於識別混合物中存在的晶體,例如巖石中的礦物。對於具有可變分子式和結構的礦物(例如粘土),XRD是識別它們並確定其在樣品中比例的最佳方法。
  • X射線的魔力|與諾貝爾獎的不解之緣
    倫琴用X射線拍攝的手的照片1895年12月28日,倫琴向德國維爾茲堡物理和醫學學會遞交了第一篇研究通訊《一種新射線——初步報告》。倫琴在他的通訊中把這一新射線稱為X射線(數學上經常使用的未知數符號X),因為他當時無法確定這一新射線的本質。倫琴的這一發現立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1896年1月4日柏林物理學會成立50周年紀念展覽會上展出了X射線照片。
  • X射線衍射方法測量殘餘應力的原理與方法
    2、X射線衍射法測量殘餘應力的發展X射線衍射法是一種無損性的測試方法,因此,對於測試脆性和不透明材料的殘餘應力是最常用的方法。20世紀初,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X射線來測定晶體的應力。後來日本成功設計出的X射線應力測定儀,對於殘餘應力測試技術的發展作了巨大貢獻。
  • 環保工程師基礎知識輔導:X射線衍射原理
    1913年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在勞厄發現的基礎上,不僅成功地測定了NaCl、KCl等的晶體結構,並提出了作為晶體衍射基礎的著名公式──布拉格方程:2d sinθ=nλ  式中λ為X射線的波長,n為任何正整數。
  • 《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9》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國際發展態勢分析
    ,已成為破解生物、物理、化學及材料等眾多科學前沿重大難題的科研利器,為實驗科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革命性技術。XFEL的出現使得泵浦-探針實驗、X射線相干散射成像實驗、X射線衍射成像實驗成為可能,也使得化學、物理、材料、生物學研究從拍攝分子照片的時代跨越到了錄製分子電影的時代,將帶來相關科學和技術領域的一系列重大變革。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建設和應用對我國基礎科學、前沿技術和工業領域的發展具有戰略性重要意義。
  • 藏文科普 | 肉食者不鄙
    藏文科普專區更多內容已在「知識就是力量」微博「藏文小科普」話題建立專區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移步關注哦《知識就是力量(漢藏文)》簡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提高藏族群眾科學素質服務,特別是向廣大藏族青少年播種科學種子,啟迪科學智慧,點燃科學夢想。
  • 基於探測星系異常X射線輻射的暗物質新理論
    英仙座星系群的x射線圖像,距離地球約2.4億光年。星系和星系團發出的x射線輻射仍然給天體物理學家帶來了許多難題。特別是可能為神秘暗物質的性質提供線索。圖片版權:Photo courtesy of NASA根據共同理論暗物質必須存在,否則恆星就不會像事實上那樣繼續圍繞星系中心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