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看不見摸不著,這個年輕人的奇思妙想改變了世界

2021-01-09 通信深海

01

電磁波的發現

「成功了,這就是電磁波!」

滋......滋......滋.....,一束微弱而美麗的藍色電火花在兩個銅球間之間穿梭躍動,伴隨著一個年輕人興奮地喊聲。

這個年輕人就是赫茲,彼時的他正在為發現了電磁波而興奮不已。

赫茲

這看似平常的一瞬,卻奠定了他在電磁學的地位,多年以後,頻率的單位 (Hz )也以他為名,他的實驗成果甚至為人類的通信方式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在此之前,英國人麥克斯韋曾經提出了大名鼎鼎的麥克斯韋方程組,並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可是,電磁波這東西畢竟是看不見摸不著,當時是沒有多少人相信的。

赫茲對此興趣濃厚,詳細研究了麥克斯韋的理論,並立志通過實驗的方式來證明電磁波的存在。

依照麥克斯韋理論,變化的電流能輻射電磁波。於是赫茲根據電容器經由電火花會產生電流振蕩的原理,設計了一套電磁波發生器。

赫茲將兩個大的銅球作為電容,並通過銅棒連接在相隔很近的兩個小銅球上。兩個小銅球連出兩根導線,接到一個感應線圈和一個電源之上。

赫茲的實驗裝備

通電之後,兩個小銅球之間就會產生電火花,電荷便經由電火花在兩個大銅球之間來回穿梭,每秒能達到數百萬次。這樣就形成了變化的電流,會如麥克斯韋的預言的那樣,會源源不斷地往外輻射電磁波嗎?

為了接收可能存在的電磁波,赫茲設計了一個圓形導線,開了個缺口,同樣焊上了兩個離的很近的小銅球。這就相當於一個原始的天線了。

赫茲把這個接收器放在了離電磁波生成器10米遠的地方,如果真有電磁波的話,導線接收之後將會產生電流,並在這兩個小銅球之間也產生電火花。

赫茲實驗的原理

他關掉燈,並拉上了所有的窗簾,形成了一個暗室,目不轉睛地觀察著接收器上的兩個小銅球。結果本文開頭的一幕發生了,他發現檢波器上確實有小火花產生。

電磁波就這樣被發現了!

赫茲後來又通過多次試驗,成功測出了電磁波的波長,再把波長乘以電流變化的頻率,得出了電磁波傳播的速度,數值恰好是30萬公裡/秒,也就是光速。

至此,麥克斯韋那驚人的預言得到了證實:電磁波不僅存在,而且無處不在,我們司空見慣的可見光就是電磁波的一種。

02

電磁波的秘密

1. 原子的秘密

其實,赫茲也是站在居然的肩膀上。

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學者提出,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是不可再細分的原子。雖然這個說法不是那麼準確,但這樣的思想卻是現代科學的起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繞原子核高速運轉的電子組成的,其中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等量的負電。我們把帶正電或者負電的粒子稱為電荷。

電荷異性相吸,原子核能帶多份正電,而每個電子只能帶一份負電,這樣每個原子都是由一個原子核加上在各自軌道上圍繞著原子核高速運轉多個電子組成的。

原子核的正電和電子帶的負電中和起來,就像正數和負數加起來等於零一樣,原子核跟電子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對外不表現電性的原子。

原子模型圖

這個系統像極了我們熟知的太陽系,太陽相當於原子核,繞著太陽轉的八大行星就相當於是繞著原子核轉的8個電子。

太陽系

2. 電流的磁效應

電是自然中最基礎的現象之一,其蘊含的巨大能量就這樣沉默地被囚禁在原子之內。

然而事情總有例外。有一類叫做金屬的物質,最外層軌道上的電子數很少,因為離原子核太遠,受到的引力也小,這些電子就能夠從原子的外層脫離出來,成為自由電子,在整條金屬線中自由穿梭。

導體中的自由電子

如果給金屬線的一段端的加上一個強大的帶正電的物體,這些帶負電的自由電子就會因為被正電吸引,齊刷刷地奔向帶正電的物體,像精子爭奪卵子一樣爭先恐後地向前運動,於是這些定向移動的電子就形成了電流。

電荷之所以能在沒有接觸的情況下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是因為它們的周邊散布著一種被稱為「電場」的神秘物質。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沒有氣味也沒有重量,卻像一雙無形的手一樣,沿著電力線的軌跡發力,把正電荷負電拖拽到一起,把同樣性質的電荷推地遠遠的。

電場

當電流產生時,這些散步在電荷周圍的電場也開始了定向運動。根據相對論效應,運動的物質會導致時空的扭曲,於是科學家就檢測到了另外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並且沒有重量和氣味的物質:磁場。

這種電生磁的現象叫做電流的磁效應。

電流的磁效應

上圖展示了電流的磁效應,導線通電之後,周圍產生的磁場使磁針發生了偏轉。

3. 磁場也能產生電場

磁場這種物質我們從小就已經很熟悉了,拆卸喇叭裡的磁鐵玩也曾經是蜉蝣君小時候最大的樂趣。

磁鐵似乎有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隔空發力把鐵吸引過去,現在這種力量的來源已經呼之欲出:

這就是磁場的作用。磁場沿著磁力線發力,對磁場中的鐵或者另一塊磁鐵施加力的作用。

磁場

剛才說到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實驗證明,變化的磁場也能產生電場。

磁生電是法拉第發現的。

其原理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力線運動時,在導體上就會產生電場和電流。這個現象被叫作電磁感應現象。

電場和磁場這一對好基友就這樣電生磁,磁生電,你生我,我生你,循環往復,相互依存,互為因果,不分彼此,於是統稱為電磁場。

4. 電磁波的產生

電磁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特殊形式。電荷在其周圍產生電場,這個電場又以力作用於其他電荷。磁體和電流在其周圍產生磁場,而這個磁場又以力作用於其他磁體和內部有電流的物體。

電磁場也具有能量和動量,是傳遞電磁力的媒介,它瀰漫於整個空間。

根據麥克斯韋的預言:電磁場就這樣在電生磁,磁生電的過程中以光速在空間上不斷傳播開來,像潮水一樣一波一波地向前湧動,形成了電磁波。

電磁波

上圖中紅色的線表示電場,藍色的線表示磁場,橫軸表示電磁波的傳播方向。可以看出,電磁波在電池和磁場不斷變化中向前傳播,方向同時跟電場和磁場的方向垂直。

03

無線通信的奇蹟

赫茲發現了電磁波,但他還沒有來得及思考這種神秘力量背後的價值,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這位才華橫溢的科學巨星驟然隕落,年僅37歲。

接下來,一個來自義大利的年輕人接過了赫茲點燃的烽火。

這個年輕人僅20歲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無線電發報機,隨後還發明了定向天線和雷達等設備。而且他從來沒有受過正統的教育,幾乎完全靠的是自學。

後來,他還成為了第一個以工程獎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發明家。

他,被譽為「無線通信之父」。

他,就是馬可尼。

看下面這照片,一臉深情地擺弄著他的發明,簡直是英氣逼人。

馬可尼

1874年,馬可尼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個貴族家庭裡,是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

一次偶然,馬可尼接觸到了赫茲著名的電火花實驗。

那一刻,他的頭腦就完全被這奇妙事物完全佔據了,並敏銳地感覺到了這裡面蘊藏著巨大商業的價值。

他想到:赫茲既然能在幾米外測出電磁波,那麼只要有足夠靈敏的檢波器,也一定能在更遠的地方測出電磁波。那是否能用這個電磁波傳遞有用的信息,並在遠處復現這些信息呢?

自此,他進行了一次次的實驗,電磁波傳輸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從0.3、1.2擴充到3.7公裡。

後來,馬可尼的跨海實驗成功,將無線電通信距離擴大到了15公裡。

在1897年7月,他開始著手將自己的這些無線電研究商業化,並且在英國倫敦成立了無線電報通信公司。

此時的電報採用摩爾斯電碼。這是一種早期的數字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於現代只使用0和1兩種狀態的二進位編碼,它的編碼包括五種: 點、劃、點和劃之間的停頓、每個詞之間中等的停頓以及句子之間長的停頓。

這是最早的對字母的編碼表。

莫爾斯電碼

在20世紀初,僅27歲的馬可尼再次創造新的奇蹟。電磁波攜帶的莫爾斯電碼順利越過大西洋,從英國到達美國,足足穿越了近3千公裡!

馬可尼的無線電報機

馬可尼的一生,見證了無線通信的發展史。在他20歲發明無線電報的時候,無線通信事業還處在搖籃之中;而當他滿載榮譽離開的時候,無線通信已經讓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68年,為紀念馬可尼對無線通信的貢獻,並且感謝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於1962年協助香港發展超短波廣播, 香港政府把一條路命名為「馬可尼道」 以作紀念。

今天,我們繼續沿著馬可尼開拓的道路,正在向5G飛奔而去。

相關焦點

  • 奇思妙想學生發明了「雨衣頭盔」
    奇思妙想學生發明了「雨衣頭盔」 深圳這段時間的天氣 真的是又雨又風又太陽 上一秒豔陽高照 下一秒傾盆大雨
  • 自由創作中誕生的的奇思妙想
    孩子的世界太神奇了!奇思妙想在自由的發展中誕生......來看看孩子們自由運用材料創作的作品吧!只是,千萬別以成人的固有的眼光來進行評判哦!否則,你會無法了解到孩子真正的想法,無法理解從孩子們腦海中與手中,誕生的是怎樣的作品。
  • 奇思妙想:長安引力有何與眾不同
    其中,長安引力作為長安汽車寄予厚望的重磅車型,更是採用了許多奇思妙想的設計,在國產緊湊級SUV產品線中顯得十分搶眼。長安引力大膽前衛的外觀設計無疑將改變人們的成見。 首先,長安引力在前臉部分的設計上別出心裁地引入了數學工具,以多元函數建模計算出了150個造型、角度各異的菱形,並將之拼接出了張力十足的無邊框進氣格柵。
  • 華科的奇思妙想——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前沿青年團隊的調查報告
    9月初,在華中科技大學生科院一間逼仄的辦公室,從事人工智慧生物學研究的80後博導薛宇指揮幾個年輕人正幹得起勁,他說現在離自己的科研目標越來越近了。但4年前,這個科研項目差點夭折。當時他申報科研項目失利,遭遇資金困擾,潦倒之際幸運地入圍學校一個神秘團隊——學術前沿青年團隊,一下子獲得300萬元科研資金的支持。薛宇坦言,自己沒留過學,之所以幸運入圍,應該是校方認可他們的科研潛力。
  • 「奇思妙想」短視頻大賽即將開啟,讓我們打開科學的奇幻之旅
    你也曾在生活中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奇思妙想嗎?生活是科學萌發與生長的土壤,科學是生活量變與質變的催化劑,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理論、遙不可及的技術,也許就來源於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那些看似平平無奇的事物、容易忽略的現象,其中說不定大有文章、奧妙無窮!
  • 奇思妙想大比拼!這場創業大賽總決賽「金點子」頻出
    在「半潛船」上360度全景欣賞水下世界、用異型膠囊替代塑料包裝、操控機器人進行心內科手術……這裡,是「金點子」激情碰撞的舞臺;這裡,是奇思妙想的盛會。12月12日,「奇思妙想浙江行」2019創業大賽總決賽在杭州舉行。
  • 四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習作,我的奇思妙想——時空記憶球
    所以本單元的習作,也是要我們來完成這樣一篇類例的習作,我的奇思妙想。這篇作文,雖然是奇思妙想,但並不等於幻想,是要立足於一定的現實基礎上的。從既有的現實中,去觀察和發現存在的不足,不便之處,通過我們的發明創造,讓這個不足和限制,得到補足和改進,這也是本篇作文的題旨。
  • 探索世界不只是科學家的事,此時此刻的你也可以改變未來
    網際網路改變了人們的購物、出行、社交、獲取信息的方式,如今,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力還在持續發酵。這次,它將激發創客們的奇思妙想,挑戰人們想像力的邊際。暖哄哄"從需求的提煉到產品的設計都非常深入的邀請了消費者參與其中,甚至連「暖哄哄」這個品牌名本身都來自消費者的創意。「暖你哄你」的暖哄哄,正是消費者、創客、伊利品牌一起實現的美好生活夢想。普通人也可以改變世界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Y-Milk未來牛奶特意製作了一段極具創意的視頻,這一腦洞感滿滿的H5一出現,馬上造成刷屏現象,為什麼?
  • 我愛科學,快看恆口示範區小學生的奇思妙想作品
    一張張方格紙上爬滿了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和一些奇思妙想的設計,展現了孩子們對科技的熱愛和嚮往;一隻只神奇的畫筆、繽紛的色彩,在卡紙上描繪著各式各樣的現代科學技術、航天技術、未來世界的奇思妙想……,讓參觀的同學和老師讚不絕口。在閉幕式上,學校對本次科技節湧現出來的優秀而富有才氣的30名同學和優秀集體予以表彰。
  • 讓世界感受海南文化韻味!這些奇思妙想的作品令人讚嘆→
    榮獲鳳凰獎·銅獎作品名稱:《黎錦旗袍》,榮獲鳳凰獎·銅獎作者:吳虹設計理念:作品集傳統與時尚,把海南獨特環保的原生態純植物染色織錦與旗袍完美融合,把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黎錦,從一個「文物」、一項 「個人技藝」、一種「民族服飾」的身份變成具有中國傳統美的高端藝術品、藏品。
  • 發揮奇思妙想濟南七中舉行DNA大賽
    為讓學生將抽象知識形象化,濟南七中生物組發揮奇思妙想,組織學生利用日常用品動手製作DNA結構模型,並將這變成了一場製作大賽。
  • 南京禮道 | 跟著這些奇思妙想的古生物文創,一起來逛逛這個博物館吧!
    南京禮道 | 跟著這些奇思妙想的古生物文創,一起來逛逛這個博物館吧!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專業博物館之一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億萬年前的古無脊椎動物、古植物和微體古生物化石為你展開宏大浩瀚的史前景色。南京禮道·南京特色文旅商品徵集活動也有這些「古生物」的參加哦!
  • 奇思妙想|假如地球自轉速度提高兩倍(第2期)
    如果最初時地球不存在自轉,那麼地球公轉線速度F和地球赤道自轉線速度f是相等的。經過一番計算,小學渣發現最初時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為0.37小時。而在距今5.43億年前,太陽才捕獲地球。從地球最初自轉一周0.37小時,經過5.43億年,地球自轉一周為24小時,減慢了23.63小時。
  • 走出電磁波認知的誤區
    也就是說,電磁波不需要媒質也能傳播,如人類與宇宙空間中的衛星、飛船等的聯繫就是靠電磁波這一唯一的途徑來實現信息交流的。  誤區之二:電磁波的頻率從零到無窮大  頻率是「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頻率特徵是電磁波的主要參數之一。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電磁波的頻率不可能為零。「頻率為零」的電磁波是振不動、蕩不起的,也不會產生電磁波。
  • 演繹inSite | 實驗室裡的奇思妙想
    感謝這個時代,讓我們在有生之年,可能見證無數次跨越「科學、科技、產業」的文明進展,見證無數次「夢想成真」。所有人都知道科學是未來,所有人也都相信科技會創造奇蹟。但當我們說起科學與科技,最先會想到什麼呢?
  • 冰王的奇思妙想
    冰王的奇思妙想「 冰王」圖德出生在冬天十分寒冷的波士頓,在當地的冬天,人們有一種特殊的習俗,將冬天湖水中的冰塊儲存在地下室的冰庫裡面,到夏天來臨時,便可以用冰塊製作各種各樣的冰凍飲料和冰淇淋,幫助人們度過炎熱的夏天。這其實是與常識相悖的,一般人認為冰塊保存不了這麼長時間,但圖德敏銳地意識到,如果讓冰塊遠離太陽照射,儲存在陰暗的地下室裡,冰塊完全可以保存到初春。
  • 孩子們奇思妙想的小發明
    孩子們奇思妙想的小發明科幻cosplay表演同學們異彩紛呈的科技小製作  校園科技活動月來啦!別看這每學期各學校都會舉辦的慣例活動,但卻是同學們參與度最高,玩得最嗨的時候。智能防近視提示器、水果發電機、太陽能無人駕駛車、智能無人愛心送餐車、智能分揀流水線、隱蔽存錢盒……今年校園中最受熱捧的都是實用性強的科技創作,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學校的科技節,看看同學們有哪些奇思妙想。
  • ...分享你的奇思妙想!|新冠病毒的複製和神藥Remdesivir的作用機理
    分享你的奇思妙想!生命以負熵為生充電計劃_光陰不虛度,宅家齊充電!在這個特殊時期,中國青輔協推出科技輔導員充電計劃。為足不出戶的科技輔導員搜集整理科技專家講座,科學動手做活動,科普活動案例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宅在家裡玩科學!分享你的奇思妙想!」
  • 5本玄幻網絡小說,地球異變,諸天穿越,你想要的奇思妙想,這裡都有
    奇妙之旅,今天咱們5本玄幻網絡小說,地球異變,諸天穿越,你想要的奇思妙想,這裡都有。突然間穿越,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他的心中充滿未知與害怕。就在他發現自己身無分文且飢腸轆轆準備吃霸王餐之時,遲到的任務終於送達,但是沒有金手指開掛,還要在金庸先生的江湖武俠小說中名動天下,這不是坑人嗎?
  • 小發明裡藏著大創意 奇思妙想「玩轉」創新科技
    橋梁道路智能管理、智能分揀機器人、漂浮式晾曬海帶平臺、車載式城市霧霾清理裝置,學生們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變為一個個奇思妙想,通過展板和模型展示著自己的創意。縱觀本次比賽,記者在現場發現,大部分參賽和入圍項目都來源於青少年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並沒有很多那種高精尖不是這個年紀的學生能做出的東西來參加比賽,小選手們真正做到了用小原理解決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