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Mr Ng:海外華人如何拼寫姓名?

2021-01-15 騰訊網

[摘要]姓名的拼寫雖然貌似微不足道,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波瀾壯闊的華人遷徙史。無論是用自家方言、官話還是外語拼寫姓名,世界各地的華人都用姓名留下了歷史和語言研究不可多得的活史料。

香港影星周潤發的英文名叫什麼?說出來可能不少人得大跌眼鏡,發哥英文名不是Zhou Run-fa,而是Chow Yun-fat。

什麼?發哥叫fat?難道發哥中年發福了決定用這個名字?他不怕影響他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形象嗎?

實際上,fat乃是發的粵語讀音,發哥從出生到現在身份證件上印的都是fat。不管他是皮包骨頭還是大腹便便,fat的標籤都會伴隨他終身的。至於會不會造成不良聯想,既然發哥自己都不在意,那我們更不必杞人憂天了。

發哥叫fat可不是真因為他很胖。

跟大陸人名拉丁化轉寫幾乎千篇一律全都用漢語拼音不同,大陸外的華人在姓名的拉丁拼寫上就豐富得多,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可怕的Mr Ng

如果問洋人見了哪位華人最害怕,你是不是想說李小龍、甄子丹等功夫高手?或是毛澤東、鄧小平等政治家?其實讓洋人害怕完全不用很累很麻煩,只要有個好爹,給你傳下個好姓就行了。你是Mr Ng的話,不管什麼洋人見了你都聞風喪膽。

Mr Ng的可怕之處在于洋人根本不知如何讀。要是碰上Mr Ng奉上名片必然抓耳撓腮半晌也不敢出聲。不問吧,怕一開口錯得十萬八千裡被扣上種族歧視的大帽子,問了吧,別人告訴了你也未必讀得像,況且那麼長的印度姓都能讀得溜,被兩個字母的姓難住,面子上實在是掛不住。最終,多數老外會很無奈地讀出個Mr Ing。不消說,肯定和真實讀音差得遠了。

Mr Ng驚嚇洋人也就罷了,就算是對華人也毫不留情。作為華人,你總該知道對方的姓用漢字怎麼寫吧。那麼問題來了,Mr Ng到底姓什麼?這個可就是個大問題了,Mr Ng既有吳先生又有黃先生,雙方旗鼓相當,讓人無所適從,畢竟如果寫錯那面子就丟大了。不光如此,Mr Ng還有一定可能是伍先生、阮先生。到底是什麼先生,只能自求多福了。

莫非除了問本人以外,就再沒其他辦法了?其實,你還可以通過Mr Ng是從哪裡來的來猜測他到底姓什麼,不說一定保險但是猜個七七八八問題還是不大的。

來自香港的吳先生

香港TVB演員吳卓羲就是一位Mr Ng。

吳姓的Mr Ng大多數家鄉在粵語區,現在叫Mr Ng的吳先生多數來自於說粵語的香港。

香港本來以粵語圍頭話和客家話為主,英國通過鴉片戰爭攫取香港初,香港講廣州粵語的人還不多,也因此香港在英語中稱作Hong Kong,和廣州音相差較大。但是隨著香港的迅速發展和大陸連番動亂,大量移民湧入。由於移民主體來源於廣東省的粵語區,在家鄉口音各自不同的情況下,省城廣州的方言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移民們的交際語言。後來香港雖有大量其他來源的移民,但他們後代大多很快融入以廣州話為主的香港社會,並未對香港語言環境造成重大影響。這也就是為何香港人姓名的拼寫多以廣州話為基準。

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行政體系內部主要使用英語。所有用漢字書寫的人名地名都必須有對應的英語名稱。在這種情況下,香港並沒有像大陸制定漢語拼音那樣制定一套規律的可以完整反映粵語的拼寫方案,而是採取了約定俗成的方法。在實踐使用中慢慢形成了一套成形的粵語拼音。

由於本質上是個野路子的拼音,所以這套粵語拼音的規律性極差,一個聲母韻母幾種拼法,幾個聲母韻母又都拼寫一樣真是司空見慣。李就有Lee、Li、Lei等好幾個寫法,梁也有Leung、Leong等寫法,但是廣州話中能分的盧和羅又常常都作Lo。

不過從另一方面說,這套拼音卻保留了很多百多年前廣州話的面貌,譬如分平翹,錫寫作sek,石寫作shek。有不少人以粵語不分平翹說北方話的翹舌音是受北方民族影響產生的,在粵語拼音面前可就不攻自破了。

最最有意思的是,1949年後大量大陸人通過種種途徑進入香港,其中不少人並非粵籍,所以很多人姓名的拼寫頗有混搭風格,如前段時間去世的天津籍著名武打影星午馬本名馮宏源,寫作Fung Wang-yuen,為廣州音,但是藝名午馬卻寫官話音Wu Ma而非廣州音Ng Maa。午馬先生本為北方人,用官話音本也不足為奇。至於為何本名本土化了而藝名卻用北方音,想來可能部分原因正是為了避免成為可怕的Mr Ng吧。

出身江浙富商家庭的董建華特首,家人姓名拼寫也頗帶海派風格。

1949年後移民香港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是江浙人,隨著大陸解放,江浙滬地區大量富戶避居香港,由於江浙人初抵港時主要聚居於港島北角一帶,北角一度號稱「小上海」。江浙地區向來文化昌盛,移民香港的江浙人又頗多富裕階層,所以這群移民在香港的社會地位比較高,當中出了不少官宦巨賈。江浙人的姓名拼寫相當有特色,如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英文名寫作Tung Chee-hwa。Tung是粵音/官音,Chee是上海音,hwa又是官話音。真不知董特首在用英語介紹自己名字的時候會不會時常腦子轉不過彎來。他弟弟董建成是Tung Chee-chen,chen到底是什麼實在難猜,大約也只能歸為是上海口音的北方話吧。

來自東南亞的黃先生

姓黃的Mr Ng則主要來自東南亞,尤其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華人移民南洋歷史相當悠久,時代跨度長達數百年,早期移民新馬的華人多和當地土著有所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土著化,這類華人男性稱作「峇峇」(baba),女性叫作「娘惹」(nyonya),合稱「峇峇娘惹」。「峇峇娘惹」日常語言本多轉用馬來語等當地語言。19世紀以降的新移民則往往依祖籍來源不同聚居。如吉隆坡華人多為粵籍,詩巫華人多為福州籍,檳城多為閩南籍等。這種聚居的狀態有利於華人保留各自方言,因此新馬華人姓名拼寫多樣性極高,譬如女星楊紫瓊英文名為Yeoh Choo-kheng,正和閩南音相應。政界人物翁詩傑原籍海南,英文作Ong Tee Keat,詩讀Tee恐怕全國除了海南島以外也沒什麼地方這樣了。倪可敏則作Nga Kor Ming,一望便知應為福州人士。

據說有望成為下一任奧委會主席的黃思綿先生,出生於汕頭,也是位Mr Ng。

新馬新一代華人不少日常生活中已經慣用普通話和漢語拼音,因此經常出現姓仍然是老拼寫,名卻用了漢語拼音。也難怪,名字當然是與時俱進的,現在就連大陸不少人大名都叫安娜、威廉之類的洋名呢,新馬華人名字用了漢語拼音實在無可厚非。只是姓上一家人用兩個姓實在是難看,所以姓氏拼寫往往保留。

美國的臺山人

美國以其強大的吸引力吸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包括大量華人。在美國華人移民史上,臺山人頗為值得一提。隨著19世紀美國西岸的淘金熱,大批臺山籍的苦力背景離鄉,撇下妻女前往美國。有說法認為這些早期的淘金移民中多達一半左右是臺山籍。這些臺山男人起初只打算在美國暫居一段時間,等到賺夠錢就回國,可最終不少人卻在美國定居了下來。

臺山人在美國華人中地位舉足輕重,不少知名的美國華人祖籍即為臺山,近期最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愛出風頭的前任駐華大使駱家輝,正是第三代臺山移民。

駱家輝(Gary Locke),美國華人姓的拼寫往往特別屈就英語習慣。

臺山話和廣州話雖然同為粵語,但是差異並不小,所以臺山人的姓名往往也相當出人意料,如果純粹用廣州話推測的話往往鬧出笑話。如早期華人鐵路大亨陳宜禧英文名作Chin Gee Hee,紀錄片導演曾奕田把自己的姓拼為Dong,均為臺山話的讀音。

行要更名,坐得改姓

以上種種,不管是用什麼話,終究還是用某種中國話的讀音來寫自己的姓。中國人講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氏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作為強調隨機應變, 好死不如賴活著的華人,姓在特殊情況下也不是不能改。

東南亞國家華人普遍比本地人富裕卻不掌握政權,因此經常招致排華浪潮。這其中,泰國和印尼先後出臺過試圖同化華人的政策,導致兩地華人被迫改姓。

1965年前,印尼華人的姓氏拼寫普遍採用漢語方言發音,只不過由於印尼曾經是荷蘭殖民地的關係,在正字法上具備較多荷蘭語特徵,譬如粵籍的陳姓在新馬是Chan,印尼就是Tjan,閩南籍的林在新馬是Lim,印尼則為Liem,如著名印尼羽毛球選手林水鏡就是Liem Swie King。但是1965年蘇哈託推行反華法案,強迫華人放棄漢姓,改用印尼化的姓。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被迫改姓的華人也不會隨便亂找個姓。很多情況下華人會把本姓的音塞進新姓裡,如林姓華人可能就會改成Limputra、Taslim、Halim、Linus等等。更絕的做法是把姓翻譯成外語,仍以林姓為例,可能就改姓成Wanandi,其中Wana正是古爪哇語「樹林」的意思。近年有移民海外的華人為了避免遭遇歧視而把自己的王姓翻譯成King的,這樣看來反倒是拾印尼華人的牙慧了。

泰國華人的移民史同樣非常悠久,早在宋元時期中國商人就在泰國活動。泰國吞武裡大帝鄭信即為華人移民之子。在清朝中後期下南洋的風潮中,大批潮州人遷居泰國。在東南亞各國華人中,泰國華人混得最好,華人不但在經濟上有很高的地位,還進入政界,以致有泰國國會開會可直接用潮州話的說法。

泰國拉瑪六世國王當政期間要求華人改用泰姓。泰國華人在這種情況下也幹了和印尼華人差不多的事,有將本姓融入新姓的,也有翻譯的。只是比較有意思的是,泰國華人很會攀龍附鳳,學到了泰國貴族往往姓很長的精髓,自創的新姓經常遠遠長於一般泰人。倒也和泰國上層往往有些華人血統的情況挺應景了。

泰國政治家阿披實姓เวชชาชีวะ,漢姓本為袁,泰姓是泰王賜姓。

如果說印尼和泰國華人改姓是形勢比人強的無奈之舉,南太平洋華人則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一不當心就改了姓。

認識薩摩亞等南太平洋島國朋友的人都知道,這些島國盛產Mr Ah XX。雖然這些阿某先生大多長得威武雄壯,臉也和中國人差了老遠,但是他們可都是地地道道的華人後裔,而且為數不少,據統計多達四分之一的薩摩亞人擁有華人血統。

中國人中阿姓本來已經是很稀有的姓氏了,別提阿某這種複姓了。那這些叫Mr Ah XX的到底是什麼來路呢?

中國名字姓在前名在後,但是歐洲主要國家如英法等順序和中國都是反的,姓在後名在前。當年前往南太平洋的華人勞工文化程度不高,更別說識外文了。這樣在姓名登記的時候,又碰上了馬大哈的登記官,於是本來的名字就成了姓了。

南方閩粵地區普遍有叫人「阿」加上名中的一個字作為愛稱的習慣。這些Ah XX想來也本也是勞工之間互相稱呼的親切說法,如Ah Hoi大概是阿海,Ah Kuoi應該是阿貴,而Ah Sam則有可能是阿三,只是此阿三非彼阿三了。

薩摩亞華裔政客Muagututagata Peter Ah Him,是位跆拳道愛好者。

姓名的拼寫雖然貌似微不足道,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波瀾壯闊的華人遷徙史。無論是用自家方言、官話還是外語拼寫姓名,世界各地的華人都用姓名留下了歷史和語言研究不可多得的活史料。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南洋的華人的姓名英文翻譯那麼奇怪?方言拼寫的姓氏和名字
    方言拼寫的姓氏和名字乃是東南來亞華人在地文化的一大特徵,隱約提醒著華人社群,即便在「五族共和」的現狀,仍不要忘了自己家鄉的文化。東南亞有2500萬華人,佔全球海外華人人口的一半。他們多是福建和廣東兩省的後裔,多在清末民初時期移居東南亞。東南亞華人以移工和商人居多,分布在東南亞各大城鎮,與當地主體民族和外來族群混居。
  • 盤點華人英文姓名拼寫的種種門道
    據中國僑網轉引美國《僑報》報導,經常有在美定居多年的華人爆料,中文姓名裡有不少常見的漢語拼音用英文發音很難,甚至常鬧笑話,也有一些常用姓名拼音能找到相應的英文單詞,但寓意卻「雷點」多多。有的跟方言發音有關,有的跟歷史變遷有關。稍有不慎就會讀錯,即使是華人也不例外。
  • 華人中文姓名英文發音常鬧笑話 老美「雷點」多
    華人中文姓名英文發音常鬧笑話 老美「雷點」多   中新網5月12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在美國學習生活,取不取英文名一直是讓眾多華人新移民糾結的問題。
  • 中國人口普查,海外華人需要參加嗎?
    但不少身在海外的華人對此存在許多疑惑:海外華人需不需要參與普查,哪些華人需要註銷中國戶口等等。接下來,小編帶你一探究竟。 01 海外華人要不要參與普查?
  • 姓名拼寫和漢語拼音相同的外國球星,除了卡卡還有誰?
    絕大部分外國球星的英文名拼寫和中文拼音是不同的,比如梅西的英文名是Messi,而他的中文名拼音是meixi。只有少數球星的英文名拼寫恰好和拼音相同,下面簡單盤點一下。卡卡談到這個話題,最先想到的就是巴西球星卡卡。
  • 海外華人黑幫還能黑多久?中外警方開始聯合打擊
    6月13日,阿根廷安全國秘(左)、安全部長(中)在介紹阿中警方聯合打擊華人黑幫「貔貅」的行動時表示「非常滿意」。【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華人黑幫曾讓不少海外華人深受其害,有的破財消災,有的家破人亡。祖籍福建、在阿根廷打拼20多年的林建武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些黑幫盯著華人超市,不論是誰開的,等下班或是深更半夜,給我們的超市裡塞恐嚇紙條,一般寫的都是『拿五萬美元來,不然要你死、燒你店』之類的話。收到這種紙條,你就得趕緊和他們聯繫、交錢,否則他們就會上門來,要麼噴催淚瓦斯,要麼直接開槍殺人或放火燒店。最近,還有拿槍專門打人腿和腳的。可是這麼多錢,很多商戶根本拿不出來。」
  • 全球海外到底有多少華人?華人最多的十個國家!
    如果您對移民感興趣,可在公眾號後臺或文末留言,直接回復「意向國+稱呼+電話」,【環旅】諮詢熱線:18616295888說起海外華人據統計,海外華僑華人人數已達6000多萬,分布在世界198個國家和地區。先說說印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有約17500多個島嶼組成的世界最大群島國家,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人口居世界第四位,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事實上,印尼是公認的華人最多的國家。據統計,印尼大約有5%的人口是華人,數量超過1000萬人,其中90%以上已加入印尼籍。印尼華人大多來自於中國的南方省份,如福建、海南、廣東。
  • 知乎如何成長為海外華人用戶最常訪問國內網站
    【天極網IT新聞頻道】知乎,國內最專業的問答社區,普通問題找百度,專業問題上知乎似乎已經成為了大部分人的常態,但知乎是如何成長為海外華人用戶最常訪問的國內網站的呢?今天筆者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 用拼音拼寫人名,你能做對幾個?
    那麼,用漢語拼音拼寫人名 ,究竟有什麼講究呢?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人的人名,不僅可以拼寫漢族人名,也可以拼寫少數民族人名。根據國家標準GB/T 28039-2011《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規定,漢族的姓名用普通話拼寫,少數民族的姓名按照民族語讀音拼寫。
  • 專訪哈佛大學宋怡明:世界歷史大框架下的海外華人
    孔飛力認為,海外華僑有史以來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擁有很豐富的文化資源,他們將這些資源帶到海外,在與海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逐漸協調和適應,他提出了「歷史資本」的概念,這是孔飛力的很重要的觀點。我認為,在研究海外華人移民問題的時候,必須把中國國內的華僑華人研究與海外華人研究結合起來分析,以尋找二者的共同點和規律。
  • 海外華人怎麼評價《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IMAX海報中國首部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2月5日以IMAX 3D格式登陸北美33家IMAX影院,創下國產影片北美IMAX票房新紀錄並在海外華人中引發強烈反響。IMAX今日發布了在紐約時代廣場AMC EMPIRE 25 IMAX影院對海外觀眾的映後採訪,許多觀眾觀影后都非常激動並對影片水準給予高度肯定,一位學習電影的華人女孩表示:「作為電影專業的學生,能夠想像主創團隊一定克服了很多艱難來製作這部影片,對於他們的努力和勇氣感到十分敬畏。」
  • 從「浮動地獄」到立碑表彰,海外華人如何熬過至暗時刻
    何路曼 翻拍  這裡,見證了他們在海外的動蕩歲月,  這裡,講述了他們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1980年,一個叫「紐約唐人街歷史計劃」的組織決定留住華人華僑在海外留下的回憶,於是有了美國華人博物館。  博物館裡,記錄了這樣一位老移民在美國的辛酸史。
  • 在日郵寄海外包裹填英文電子寄件單 華人:不合理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月8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據日本郵局規定,從2021年1月1日起,從日本向海外發送的包裹都必須在手機上填寫電子表格,而電子表格只能用英文填寫。這項規定預計將給旅日華人寄包裹帶來影響,已經有華人投訴郵局此舉「太不合理」。
  • 在日郵寄海外包裹須填英文電子寄件單 華人:不合理
    中新網1月8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據日本郵局規定,從2021年1月1日起,從日本向海外發送的包裹都必須在手機上填寫電子表格,而電子表格只能用英文填寫。這項規定預計將給旅日華人寄包裹帶來影響,已經有華人投訴郵局此舉「太不合理」。
  • 日媒:在日郵寄海外包裹須填英文電子寄件單 華人:不合理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據日本郵局規定,從2021年1月1日起,從日本向海外發送的包裹都必須在手機上填寫電子表格,而電子表格只能用英文填寫。這項規定預計將給旅日華人寄包裹帶來影響,已經有華人投訴郵局此舉「太不合理」。
  • ...中國社交媒體中的海外華人形象——基於爬蟲技術獲取大數據的分析
    海外華人跨境生活在祖(籍)國和住在國兩個社會,既雙重融入和參與兩個社會的發展,也可能在兩個社會遭遇雙重的隔膜和誤解,此次疫情更是凸顯了海外華人遭受到的雙重歧視與排斥。本文基於爬蟲(python)編程技術抓取中國網際網路媒體平臺的大量數據,對疫情防控期間海外華人媒介形象進行學理分析,描述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社交媒體中海外華人的多元形象,分析海外華人遭遇的負面認知及原因,並探討海外華人負面形象的修復機制。
  • 華人應提高網絡信息甄別能力 切勿偏聽偏信
    消息的始發者是誰已無法考證,但在該信息的前面有一條附言:「留學生們!請進來看一下,幫忙轉起來!」目的很顯然,始發者無外乎是想擴大信息的傳播量,讓更多的不知情者迅速轉發,以達到個人的某種目的。  消息稱,公派來羅馬音樂學院的一位老師,在火車上被幾個義大利人誤認為小偷而打傷,被送往醫院。這位教師在跟義大利警察交涉後不能得到答覆,轉而尋求中國駐意使館的幫助。
  • 休斯頓中國人活動中心:海外華人之家
    休斯頓中國人活動中心:海外華人之家   中國僑網6月8日電 成立於1995
  • 海外華僑華人過中式聖誕節:火雞與火鍋相遇(圖)
    海外華僑華人過中式聖誕節:火雞與火鍋相遇(圖) 2013年12月20日 13:3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身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參與其中,「中式聖誕」給西方「洋節」帶來了新的樂趣。  華社活動慶聖誕  16日下午,紐約布魯克林八大道,由華人健康協會與加健保險合辦舉行了一場「聖誕節派送玩具」活動,吸引了數百華裔小朋友和家長,領到芭比娃娃、籃球、小汽車等玩具的小朋友們個個歡天喜地,大喊「聖誕節快樂!」
  • [華人世界]海外尋寶覓珍:機遇與挑戰 (上)
    進入[華人世界]>>    CCTV.com消息(華人世界1月21日播出):華人世界,世界華人的家園,歡迎收看今天的節目。現在在海內外的華人中,尤其在收藏愛好者當中,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就是海外中國文物以及與之相關的尋寶和文物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