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解讀:「分組回憶法」,如何有效地從大腦提取記憶?

2021-01-09 倚龍的情感俱樂部

大家好,歡迎來到「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的解讀。

今天這一講,我們要講的是認知心理學家安道爾託爾文(Endel Tulving)對「記憶力」的研究。

首先,說一個小插曲:今天的主人公託爾文之所以會研究「記憶力」,竟然是因為他缺乏科研經費和科研設備,這迫使他只能放棄自己原來的研究,轉而研究了「記憶力」。

而且,由於沒有資金和設備,託爾文只能用筆和紙,作為實驗工具。

儘管如此,託爾文還是逆襲了。

一、「分組回憶法」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託爾文的「分組回憶法」。

「分組回憶法」的緣起是託爾文對一個班的學生做的一個記憶實驗,實驗的步驟是這樣的:

1.給一個班的學生念20個日常單詞;

2.讓學生儘可能地回憶、默寫出這些單詞,次序不限;

3.對於沒有回憶出來的單詞,根據這些單詞的屬性,給學生線索,比如「有沒有一個關於動物的單詞?」

4.聽了這個線索後,學生通常就能回憶出這個單詞了。

之後,託爾文又做了一系列類似的實驗,並得到了以下3個結論:

1.人們在記憶時,總是會將不同的信息,按照它們的意義進行分組;

2.分組分得越好,回憶起這些信息的效果也越好;

3.回憶的時候,給的線索和分組的線索越貼切,回憶得就越快。

二、「分組回憶法」的例子

這樣說有點抽象,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具體的例子,再來過一遍這個「分組回憶法」:

比如,要記憶下面這16個單詞:

汽車、蛋撻、鏟子、貓、蘋果、老鼠、船、梯子、扳手、飛機、漢堡、鳥、蛋糕、蝙蝠、自行車、螺絲刀。

這些單詞混在一起,很難記憶。但是,如果能根據它們的屬性,對它們進行比較清晰的分組,那麼記憶的難度就會低很多:

動物:貓、鳥、老鼠、蝙蝠;

食物:蛋撻、蛋糕、蘋果、漢堡;

交通工具:汽車、飛機、自行車、船;

工具:梯子、扳手、鏟子、螺絲刀。

像上面這樣,按照動物、食物、交通工具、工具分組,就很清晰,也很好記。

因為通過分組,我們的記憶壓力,從回憶全部16個單詞,變成了回憶每組中的4個單詞,範圍就小了很多。

並且每組中的這4個單詞,都有一個共同的屬性,而這個共同的屬性(比如動物),又為回憶提供了線索,可以幫助更容易地回憶出某個單詞。

三、「分組」是關鍵

所以,「分組」是關鍵。

試想一下,對於上面16個單詞,如果我們沒有按照動物、食物、交通工具、工具進行分組,而是用顏色,比如黑色、黃色、銀色、白色等,或者用觸感,比如軟的、硬的、熱的、冰的等,進行分組,可能就會很混亂了。

所以,對於分組,有兩方面需要注意和加強:

一方面,要全方位地審視這些信息,找到這些信息之間最大的差異、最大的共同點,有助於清晰地分組;

另一方面,每組的共同屬性要和信息有很強的關聯性,這樣才能以共同屬性為線索,回憶起這個信息。

四、總結

今天,我們重點講了認知心理學家託爾文的「分組回憶法」。

簡單來說,「分組回憶法」就類似於索引,類似於圖書館的圖書歸類。

也就是說,我們在記憶信息時,可以先把信息進行分組歸類,把信息存放到大腦中的某一個「書架」中。

這樣,需要回憶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可以去這個「書架」裡找了,就大大縮小了搜索的範圍,提高了回憶的效率。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分組回憶法」的原理是很簡單的,但最難的是怎麼分組,分組的依據是什麼,應該怎麼樣分組,才能更快地幫助回憶。

所以,我們必須要訓練自己的辨別力、概括力。

我們可以經常對某一個事物進行拆解和分析,探究它的屬性和本質,慢慢地,你就會擁有一雙透視的眼睛,幫助你快速有效地分組了。

相關焦點

  • 有效知識來自記憶中的提取
    人腦記憶在於儲存和提取,有研究認為,腦儲存會越變越強,難在把信息提取到意識中,人能提取的記憶量很少。感覺記住的其實是能提取出來的,頻繁提取就記得牢,常用就可強化,否則,就是遺忘的記憶。洋河溼地遺忘不僅能過濾掉次要信息,還能讓人聚集重要的事情,特別是在經歷一番困難的回憶後,大腦的記憶迴路就強化一次
  • 其實只是「記憶提取失敗」
    這種說法,很容易讓我們想起心理學經常接觸到的一個詞——選擇性遺忘。無可否認,人類的大腦是「聰明」的,它知道什麼應該「記住」,什麼應該「忘記」,於是「有選擇地忘記」成為了我們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尤其對於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來說,這個技能可以極大地減輕他們的痛苦。有趣的是,在最新的「治癒系研究」中發現,人類這種特殊的遺忘機制與人工智慧領域裡的「正則化」概念不謀而合。
  • 記憶提取練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如果我們換一種角度,把目光轉移到把信息拿出我們的大腦會怎麼樣呢?記憶提取練習是一種把信息從記憶中拿出來的學習策略。提取練習的概念非常簡單。在學界,「提取練習」被認為是對保持長期記憶最有效的方法。通過刻意回想學過的內容,記憶會得到加深、理解會得到強化、知識結構也會得到改善。認知科學家、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心理系哈羅德·帕施勒教授的研究認為提取練習不僅僅能夠提供一次額外的練習機會,還能比其他任何一種學習方式產生更好的效果。
  • 如何學習:揭秘大腦學習原理,探尋記憶存儲真相
    本書作者本尼迪克特o凱裡是享有殊榮的《紐約時報》科學專題記者,在《如何學習》一書中,他匯集了從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數十年科研成果中篩選出的精品,讓你看到大腦汲取知識的真正途徑,讓你了解這臺奇妙學習機器的運作原理,以及學習科學領域最前沿的科學學習方法,從大腦的學習機制講起,一路探尋記憶的真相、環境的影響、靈感和頓悟的產生以及潛意識的奧秘,提煉出10種顛覆常識的學習方法,告訴你何時學、在哪學
  • 科學學習,增強大腦記憶的方法
    我們通過學習,使相關信息在大腦中存儲起來,那麼的記憶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在腦間蒸發,消失殆盡呢? 「遺忘式學習」理論的第一條法則便是:任何記憶都具備兩種能力,即存儲能力與提取能力。存儲能力就是指記憶存儲的能力,只會越變越強,永遠不會減弱。每個擁有健全大腦的人的存儲能力都是相同的。
  • 揭開記憶之謎,人腦存在「特殊」的記憶區域嗎?
    最初,心理學家用記憶痕跡的衰退來解釋遺忘現象。他們認為學習知識的活動使大腦的某些部位產生了變化,留下了各種痕跡,即所謂的「記憶痕跡」。不同的記憶痕跡留在大腦皮層中不同部位的不同神經中樞。如果學習活動之後仍不停地練習,記憶痕跡便被保持下來;若學習後長期不再練習 ,記憶痕跡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逝,出現所謂遺忘現象。
  • 科學學習,你了解大腦是「如何記憶」的嗎?
    大腦是非常神秘的人體器官,對大腦的研究一直是備受關注的,那麼大腦到底是怎樣工作的,我們了解這些科學,對於我們有效的學習,科學的學習,準確記憶,記憶輸出都至關重要。第一,大腦是如何存儲記憶的呢?大腦中,記憶系統的核心部位有三個:內嗅皮層、海馬體和新皮層。我們把大腦的記憶系統假想成一個具有自我思想的電腦。
  • 大腦不是容器,而是一條記憶流水線;重啟用戶記憶的大門,創造利於...
    記憶心理學原理大腦不是容器,而是一條記憶流水線;重啟用戶記憶的大門,創造利於用戶體驗的記憶鍊金術!2、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思考的?3、想讓大腦輕鬆記憶,最關鍵的是引起注意力,讓大腦反覆思考工作記憶中的信息就是在當下的意識裡所能覺察的信息,例如你現在所看到的文字和圖表,你的聯想和思考,就是工作記憶裡的內容;而長期記憶是隱藏在潛意識裡,你暫時察覺不到,卻能夠提取出來的信息;例如,日本首都的名字是什麼?
  • 你的大腦如何儲存記憶?
    記憶使我們每個人都很獨特,也使我們的生活具有連貫性。弄清記憶在大腦中是如何存儲的,對於我們理解自己必不可少。那麼,什麼是記憶呢?所謂記憶,就是人們對信息的選擇、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記憶離不開大腦。神經細胞傳遞和接受信息的功能,為記憶奠定了生理基礎。科學研究表明,人腦中大約有140億個神經細胞,而每個神經細胞上有3萬個突觸,因而這些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聯繫數不勝數。如此一 來,大腦就成了一個龐大的信息存儲庫,將我們過去的知識、經驗存儲在其中。那麼,記憶在大腦中是如何存儲的呢?
  • 如何有效改善大腦記憶?這些研究值得一讀!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大腦記憶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那麼我們如何有效改善記憶呢?【1】Nat Med:阻斷蛋白VCAM1可阻止年老小鼠的記憶喪失doi:10.1038/s41591-019-0440-4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阻斷一種將循環免疫細胞附著到血管壁上的蛋白——VCAM1——能夠讓年老的小鼠在記憶和學習測試中的表現與年輕小鼠一樣好。
  • 心理課堂|心理期末測評,記憶提取練習
    準備材料:一張考核卷、一支筆、一本成長手冊、一個你      教師導入:大家是否好奇我一對一心理輔導時如何在50分鐘裡記住足夠多的信息,又如何運用遺忘技術來平衡工作生活,大家最感興趣的是我如何做到在第二次學生來訪的時候,能夠回憶起該生第一次溝通交流的完整且精細的記憶片段,這涉及到記憶的提取技能。
  • 「知識科普」心理學之記憶 | Memory
    左側額葉的言語運動區受損,將造成言語記憶的缺陷。右側額葉受損,非言語刺激的記憶發生困難。可見,無論是左腦還是右腦,都有負責記憶的腦區。記憶是一項複雜的大腦機能,除了對其生理基礎的研究之外,對記憶的定義和看法,現代心理學也有著不同的觀點。
  • 提升記憶的訣竅:提取
    也從此對如何記憶才能把知識高效率的記住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後來有一個人專門對如何記得更好這個話題進行了實驗。在2008年的某一天,有研究者做了一個實驗。實驗的內容是教一群美國大學生學一門外語。研究者將這些大學生分為了四組。這裡有一個前提:大家的記單詞的速度都差不多。
  • 大腦是如何進行記憶的?
    那有的人就辯解說,我的記憶差,我有什麼辦法呢?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長記憶方面的高手,擁有很強的記憶能力的。這不是在說大話,是有科學根據的,只是你們缺乏對大腦的認知,不清楚它有什麼具體功能,不清楚它在記憶東西的時候是怎麼分工的,除了死記硬背,你別無其他辦法了,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記不住,記不久。
  • 心理學家道破真相:記憶術沒用,最有效的記憶方法是這個
    各種鼓吹全腦開發、照相記憶的記憶術,都遵循一些相似的方法:對記憶的內容進行固定格式的編碼,利用大腦記憶圖片比記憶文字更快捷的原理,對內容進行圖像化加工。這種記憶術的弊端是:能夠記憶的內容很有局限性,更適用於缺乏邏輯聯繫的,孤立分散的記憶內容,比如元素周期表、圓周率,機械的背單詞等等。
  • 2007年1月浙江省自學考試實驗心理學真題
    2.當你坐在一列火車裡盯著外面移動的景物看很長時間之後,如果火車停止了,那麼你會覺得此時外部靜止的景物在向前運動,而列車卻在慢慢地向後運動,這便是________ 。3.在心理學實驗中,要求保持恆定的變量是________。4. ________是認知心理學進行思維的計算機模擬收集經驗數據的方法。
  • 心理學解讀:記憶的「七宗罪」,我們如何引導孩子規避虛構的記憶
    為什麼孩子們有時努力的學習和記憶,最後考試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為什麼有時我們明明發現孩子在撒謊,而他卻矢口否認?……原來問題都出在記憶上,因為,它有時會騙人。二、錯誤歸因同學A把自己的書借給了同學B,恰巧那會兒A聽到同學C在和人談論某事,這個情景給A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他在回憶時錯誤地認為自己把書借給了C,並且深信不疑。
  • 5招重塑你的大腦激發你的記憶潛能
    當然,你也可以隨身攜帶一些名片,利用上下班的時間記下地址和電話號碼回憶法———細緻我們通常會聯繫很多人和事,記得很多,但是因為記憶很少,所以很多記得的事又逐漸模糊。經常回憶,儘可能細緻,是鍛鍊記憶力的好方法。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從記憶中提取資訊,是極有效的學習方式
    所以,當一個記者問塔倫提諾是怎麼成為電影專家的,他無奈地大笑,好像被那個問題激怒了,說道:「假如你拋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那你最好把它搞透一點。」從回想中提取資訊是極有效的學習辦法讓咱們更細心檢視一種有必要費很大力氣的前進辦法,專家稱之為「提取操練」。
  • 心理學——記憶及其分類
    說到記憶,那麼記憶是什麼呢?心理學上把記憶定義為在頭腦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更準確地說,記憶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包括編碼、存儲和提取。精細進行複述是存儲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它指把要記住的內容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繫起來。存儲是記憶過程的中間環節,有著重要的作用。(3)提取是指從記憶中查找已有信息的過程,是記憶的最後一個階段,是「憶」的階段。記憶的好壞就是通過提取表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