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鏡劇場|Mirror Theater藝術展

2021-01-21 新主義
 菱鏡劇場|Mirror Theater藝術展正在進行中   



360°絕美沉浸式光影空間

千變萬化的超A菱鏡劇場

切換夢境&現實的破次元通道




菱鏡劇場的空間裝置製造選用虛擬和真實相對應的方式,進行一場「真實和虛擬」的沉浸劇幕,進入的每一個觀眾和作者本身都是一個「角色的設定」。千變萬化的鏡面,也折射出人生百態,通過鏡面找到自我,探索自我更多的可能性。千變萬化的菱鏡映射著每一個我們,而在多樣鏡面之中呈現的很有可能是未曾發現的自己,透過鏡面去探尋更多真我。而由數扇菱鏡組成的拱形門,設定是一個從虛擬走向真實的路徑。走進拱形門便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通往劇場。真實的人生和虛擬的戲劇在此交匯,人生如戲,劇場是我們生活中的縮影,即使是幕後人員,總有一天生活就需要你登場,去尋找內心深處未被發現的自我,不斷地去探索未來新世界。


當走到劇場中央,360°環繞的巨屏呈現在眼前,聲光色相融合,來自新媒體藝術前沿的的4位全國頂級新媒體藝術家們,用他們的全新藝術作品,在菱鏡劇場大屏內打造一個科技與藝術相融合的沉浸式劇幕,以充滿魔幻感的視覺衝擊去打破「自我的設定」。





策展人:張紅雷Zhang Hong Lei


藝術家:甘健、施政、RMBit、能火


展出地點:仁和新城






 

從藝術家的眼中了解更多菱鏡劇場



策展人|裝置藝術家張紅雷 :這次給仁和新城帶來「Dream Theater |菱鏡劇場」這個作品的創作初衷是想用沉浸式藝術場景的打造用場域視感氛圍的方式結合時尚形成一個動靜相融的感覺,形成一次真正的藝術與時尚的完美跨界裝置,被設定在公共空間它既有自我藝術語言的表達又在場景中半開放的形勢包容每一次的時尚活動和觀眾置身其中的考量,我們希望藝術可以是融合生活融合日常的,甚至裝置在創作的時候也有更多人性關懷在其中,整體裝置的互動體驗我們希望觀眾可以在置身作品當中的時候通過作品的感覺於空間於作品甚至自我進行一場對話,空間裝置製造整個虛擬和真實相對應的方式,好像是一場「真實和虛擬」的沉浸劇幕,如夢境般帶有一種未來感,進入的每一個觀眾和作者本身都是一個「角色的設定」,從整個裝置主體討論從真實走向虛擬的過往,每一個門的設定是一個從虛擬走向真實的路徑,而設定本身是每一個參與者對自我認知的鏡像。此次跟仁和新城的合作我們也被仁和新城勇於創新和融合的精神打動,也希望到來的每一個觀眾在其中找到一種向內的力量,無論是面向未來或面向更向前的自己都可以找到一個自我審視自我強大自我突破的勇氣。






新媒體藝術家眼中展出作品想要傳遞的藝術理念和對藝術與時尚的跨界理解。



 


藝術家施政:(1990年出生,2014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2019年獲得芝加哥藝術學院碩士學位。現生活、工作於上海和紐約。作為媒體藝術家,施政的創作形式涉及電子音樂、Audio-Visual 裝置以及現場演出。其作品通過電腦技術儘可能地擴大觀眾視聽通感體驗,在其中聲音與影像是一體存在的兩面,缺一不可。從作品 Offset (2014) 開始,他更加沉迷於屏幕內部所建構的虛擬景觀,在完全由電腦程式所生成的虛擬世界中,他不僅僅是創造者,更像是墜入其中的漫遊者,最終融合顆粒化的聲音和影像呈現給觀者他所獨自漫遊其中所產生的冷寂的感受。在他最近對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的研究和創作中,作品 Frosty Morning (2019) 試圖透過技術哲學的⻆度去探討計算機視覺背後的「潛在時間」。施政在集中創作個人作品的同時,也和其領域內的優秀藝術家進行合作。2013年他與能火、王志鵬、翁巍共同成立媒體藝術小組 RMBit(人⺠比特),結合當下的社交媒體現象進行創作。他和能火也是 Audio-Visual 演出團體 OSC(Open Super Control)的成員。其個人與合作作品也曾多次出現在國內外重要的美術館、藝術機構、媒體藝術節中,包括 Sound Art China(中國聲音藝術大展)、FILE Electronic Language InternationalFestival、Ars Electronica(奧地利電子藝術節)、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倫敦當代藝術中心)、都靈 Castello di Rivara 美術館、The Lumen Prize 倫敦、上海二十一世紀⺠生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OCT當代藝術中心深圳館。 )

參展作品《 Nimbus》

作品介紹:「Nimbus」這件作品的構思大概是從2015年初的一組平面作 品「noplanet」開始的。但是,我發現充滿著流動感的靜止畫面使我難 以得到滿足,於是決定從中著手進行新的創作,這樣就有了「Nim- bus」。 這次它不像以往的作品那樣以至高的視點觀看我所創造的虛擬 空間內的景象。開始企圖深入進這個空間的內部,去捕捉這團氣態漂 浮物流動變化的細節。但是在⻓時間觀看這些像是被光賦形的雲氣時產 生了一種恐懼感,這種在其中所產生的複雜情感也讓我開始思考聲音 的問題。其實這也正是我在持續進行虛擬空間的 Audio-Visual 創作時 所期望的。 





施政:這次展出的是一件聲音影像(Audio-Visual)作品 Nimbus(2015),此類型創作結合聲音與影像,在觀看時需要將他們視為一個整體,聲音可以是影像的一種迴響,同時影像是聲音的某種觸發源。Nimbus 雖然在視覺上描繪了一片不斷變化的 「雲氣」,但它的另外一部分也通過聲音得到了體現,從這層關係上看,聲音和影像就如同一體存在的兩面。


此外,對我來說藝術創作一直也是一個分享的過程,藝術家都會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我最開始是從 Second Life 這個虛擬社群去理解虛擬世界的,所以從那之後的創作總會有帶有某種 「漫遊者」 的視角,每當我創作一件新的作品,或者說構建一個新的 「世界」 時,就會有一種身處 「沙盒」 的感覺。試著把這個 「沙盒」 想像成一個透明的玻璃容器,我既能透過這個容器觀察現實世界,又能通過鏡像反觀自己,我想這其中現實和虛擬的疊加狀態正是我想藉由這次的作品分享給觀眾的。 



 

藝術界與時尚界的從業者們始終有從彼此的創作和想法中汲取靈感,我也希望可以通過跨學科的合作與互動得到更多創作上的啟發。




藝術家能火 :(熊振凱 「能火」1987 年出生於臺灣臺北,現生活工作於上海。創作媒介涉及裝置、程序演算、電⼦音樂和現場表演等。從 2013 年開始,熊振凱 (能火) 作為藝術團體 RMBit (⼈民比特) 和 OSC (OpenSuperControl) 的成員, 多次以團隊參與影像聲⾳現場演出:同年於中國聲音大展「上海聲納」呈現作品《@》;2014 年於上海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CAC)呈現 360 度環幕裝置作品《Project_O》;2018 年於上海摩登天空呈現個人作品《!dlroW olleH 》。)



能火:無智幻想 這個作品是我對機器的思維的幻想。現在這樣的合作也不算跨界了吧,感覺兩者在現代已經結合得很緊密了。

 

參展作品《無智幻想  / Softaware》

作品簡介:5分鐘循環影像「我曾見過你們人類難以置信的東西。戰艦在獵戶座的肩端之外燃燒。我看見了C光束在湯豪澤之門附近的黑暗中閃爍。所有這些時刻都將消逝在時間裡,就像雨中的淚水。」

-羅伊·巴蒂-





藝術團隊RMBit(⼈民比特) :(成⽴於2013年,以影音互動即興現場演出,程序設計與開發, 社會媒體反喻,社交數據操控為研究⽅向進⾏團體創作。當RMBit講起他們的團體創作時,提到⼀個重點:聲音與影像(audio&visual)的關係⾮常微妙並且具有吸引力。聲⾳與程序影像的結合不僅是強烈烈的感官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觀眾帶入到藝術家們共同創作的程序空間、聲響實驗中。成員:施政,熊振凱,王志鵬,王茜,翁巍 )


人民幣特:這件作品呈現的是我們對於數據空間具象化的想像,由此引發關於人與虛擬空間關係的思考。藝術與時尚的跨界結合可以給觀眾帶來新的藝術體驗場景,也為藝術作品的創作動機和傳播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參展作品《進入以太 | Enter The Ether》

作品介紹:作品從一個「空間」入手。改造三維掃描的現實空間,結合電子音樂,用實時渲染的虛擬形象及從二維到三維的轉化,現實空間與數字世界的故障拼貼,對虛擬、現實、網絡這三個次元之間的關係加以隱喻,探究展現深度視聽感中聲音視覺藝術可能性。





藝術家甘健 :(聲音與視覺藝術家,現居北京,創作裝置、視聽現場、影像和電子聲音藝術,從音頻元素與不同介質間的通感聯繫中獲取材料,以空間與建築形態實現多維度的視聽作品。)



甘健:這次希望能在常規的商業消費環境中使用的聲音與對應的視覺創造出一塊具有不同密度與質感的區域。在這個當下時代很多原有的界限都開始模糊和重建,我在基本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挑選相對適合的作品,願意看到更多的嘗試和可能性。 

 


參展作品《巨像 colossus》

作品介紹:《巨像 colossus》沉浸式的聲景與金屬紋理以特定的動態方式呈現彼此間的通感聯繫,以固有的裝置形態為基礎呈現出不同的運動、變化與光澤,如同流動的建築,在空間中創造出一個具有工業之美與宗教感、深邃而凝重的視聽現象。








菱鏡劇場的更多可能還在發生|展覽持續2020年10月4日


多元包容萬象

萬象承載新生

創造改變未來




新主義 

倡導新型藝術生活方式

 NAISSANCE 

Promoting Brand New Artistic Lifestyle 




「 N A I S S A N C E 」   藝術|設計|生活 集成概念店籌備中敬請期待!

藝術家|設計師|商業空間設計、藝術改造、新媒體藝術場景、公共藝術項目洽談|聯繫:naissance@vip.163.com





相關焦點

  • 時髦精盛宴「菱鏡劇場不止於秀」 獨家專訪策展人及藝術家
    時髦精盛宴「菱鏡劇場不止於秀」, 獨家專訪策展人及藝術家,菱鏡劇場|Mirror Theater藝術展正在進行中。千變萬化的菱鏡映射著每一個我們,而在多樣鏡面之中呈現的很有可能是未曾發現的自己,透過鏡面去探尋更多真我。而由數扇菱鏡組成的拱形門,設定是一個從虛擬走向真實的路徑。走進拱形門便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通往劇場。
  • 「菱鏡劇場不止於秀」 專訪策展人及藝術家
    活動現場 「菱鏡劇場不止於秀 菱鏡劇場的空間裝置製造選用虛擬和真實相對應的方式,進行了一場「真實和虛擬」的沉浸劇幕,進入的每一個觀眾和作者本身都是一個「角色的設定」。千變萬化的鏡面,也折射出人生百態,通過鏡面找到自我,探索自我更多的可能性。千變萬化的菱鏡映射著每一個我們,而在多樣鏡面之中呈現的很有可能是未曾發現的自己,透過鏡面去探尋更多真我。
  • 菱鏡劇場不止於秀丨 專訪策展人及藝術家
    菱鏡劇場的空間裝置製造選用虛擬和真實相對應的方式,進行了一場「真實和虛擬」的沉浸劇幕,進入的每一個觀眾和作者本身都是一個「角色的設定」。千變萬化的鏡面,也折射出人生百態,通過鏡面找到自我,探索自我更多的可能性。千變萬化的菱鏡映射著每一個我們,而在多樣鏡面之中呈現的很有可能是未曾發現的自己,透過鏡面去探尋更多真我。
  • 青丘狐系列【菱鏡】
    離開青丘的菱鏡,桃花眼閃著興奮與好奇,凡塵的任何東西都可以吸引他的注意,菱鏡看看這瞧瞧那,玩的不亦樂乎。           溫昶是微服私訪來到荊河的,在荊河小鎮上偶然看到了菱鏡,溫昶站在茶樓上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菱鏡的手中早已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物品,不出意外由於菱鏡的東西太多,撞到了人,而這人正是得到溫昶太子微服私訪的消息的官員。
  • 凱芙蘭小菱鏡|春夏不來一支顯白的口紅嗎?
    等小編為你揭秘吧——凱芙蘭菱鏡幻色唇膏,暱稱小菱鏡。首次推出的7個色號,個個高級顯白不挑皮。趕緊看看這波神仙色號吧。S02月影莓果凱芙蘭小菱鏡S02月影莓果,帶著微玫調的復古紅色,冷色系的玫紫調,帶給人一種充滿自信、從容不迫的貴族氣息。而且,這種顏色不僅會顯得你的皮膚非常白皙,還會顯得你的牙齒都非常白,堪稱顯白小能手。
  • lululemon要在門店都安裝mirror,一個家庭智能健身鏡|GymSquare
    lululemon收購mirror健身鏡之後,要在門店裡都安裝上。作者/啟立編輯/GymSquare編輯部在以5億美元收購家庭健身鏡mirror之後,lululemon做的第一個大動作,是將這個互動式家庭健身鏡,陸續安裝在旗下社區門店。
  • 凱芙蘭小菱鏡唇膏,素顏制勝的法寶
    凱芙蘭小菱鏡唇膏S10柔光柿紅,棕調的豆沙色,不帶螢光感,素顏塗抹也沒有壓力,也是深唇妹子的福音,通勤必備的顏色,塗上唇溫柔又顯氣質,日常隨意抹抹,就能即刻擁有知性美!除了豆沙色,橘色和紅色也是素顏最適合的顏色。凱芙蘭小菱鏡唇膏S05日照鮮桔,是橘調的水紅色,橘調和紅調相結合的顏色,顯白實力自然不在話下,素顏塗抹起來立馬白一個度。
  • 好用又滋潤的口紅盤點,小菱鏡值得擁有姓名!
    而凱芙蘭小菱鏡唇膏又是眾多滋潤口紅中最讓人驚豔的一款,憑藉超高的顏值和高級水光質地實力出圈,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款心水口紅吧。凱芙蘭小菱鏡,設計十分討喜,作為顏控根本抵擋不了。它採用炫光菱形切割設計,稜線分明,造型獨特,珠光貝母色在光線的折射下流光溢彩,帶來更加靈動的感覺,收割一眾少女心,讓人忍不住想剁手。
  • 小菱鏡唇膏為你傾心打造嘭嘭水光唇
    如今國貨口紅爆款很多,經常會有兼具顏值和性價比的好物,比如凱芙蘭和橘朵等等,唇膏就是凱芙蘭家的王牌產品,但在挑選時,小夥伴也有凱芙蘭唇膏好用嗎這樣的疑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凱芙蘭小菱鏡唇膏到底好不好用。凱芙蘭唇膏好用嗎?
  • 別告訴我是「look at mirror」!
    look at mirror ≠ 照鏡子 mirror [ m r r] n.鏡子;寫照;反映某種情況的事物 v.反映;映照;反射 mirror作名詞的意思是鏡子和寫照,look at是看的意思,但是look at mirror的意思絕對不是照鏡子,而是看著鏡子,並不是看鏡中的自己,大家可千萬要分清,不要說錯了。
  • 「照鏡子」的英文怎麼表達,可以說成「look at mirror」嗎?
    是否可以說成"look at mirror"? 01 1 look at mirror ≠ 照鏡子 mirror [ m r r] n.鏡子;寫照;反映某種情況的事物 v.反映;映照;反射 mirror作名詞的意思是鏡子和寫照,look
  • 以「月相」傳遞女性力量 周筆暢月相藝術展開幕
    11月12日,北京798藝術園區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周筆暢與UCCA Lab共同出品的「月相 Lunar Phases」藝術展正式開幕,來自藝術領域和時尚領域的名人和藝術家,以及霍思燕、譚卓等知名藝人紛紛出席盛大的盛大幕慶典。這是繼舉辦個人攝影展後,周筆暢以出品人和聯合創作人的身份投身藝術領域。
  • 成都IFS「Nature Connects 方塊動物世界」樂高藝術展啟幕
    2018年6月21日,成都IFS(開業時間:2014-01-14、已籤約280個品牌)(全稱「成都國際金融中心」)聯合美國知名藝術家Sean Kenney攜手舉辦的「Nature Connects 方塊動物世界」樂高藝術展盛大啟幕,這也是Nature Connects全球巡迴展中國內地首站,成都也成為內地唯一引入該展覽的城市。
  • 除了幽靈燈和摔斷腿,劇場裡還講什麼迷信?
    當然不管詛咒如何,可以想像在點燈普及之前,採用蠟燭照明的劇場裡,這必然是巨大的安全隱患。忙碌的人群和昏暗的環境下,碰倒蠟燭的代價可能就是燒毀劇院。不過這個迷信後來顯然受到了大熱音樂劇《歌舞線上》中一個著名的鏡前場景的挑戰。
  • 你吃的菱,是2角、4角還是0角?
    圖片:txgqzhmin / 圖蟲創意自帶氣囊的神奇植物在《中國植物志》中,菱的正名為歐菱(Trapa natans),是菱科菱屬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植物。分類學上的分分合合,使得菱屬植物身世曲折。最初,菱屬曾歸在柳葉菜科之下,後來獨立成了菱科。而在最新的APG IV系統中,菱屬又被併入千屈菜科,成為了菱亞科的一個屬。
  • 秦始皇的「照骨鏡」,能照出人體五臟六腑,材料是菱鐵礦石
    還真的有關於這面鏡子的記載,《西京雜記》卷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硋。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首先是關於這個鏡子的大小,「廣四尺,高五尺九寸」,按照秦朝時期的尺寸單位換算,大概也有一米開外了。《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便說:「鄒忌修八尺有餘。」
  • 「照鏡子」可不是「look mirror」啊,那用英語怎麼說呢?
    梳完頭髮,我們得好好照照鏡子看看無與倫比的臉龐,「照鏡子」可不是「look mirror」啊,那用英語怎麼說呢?我們之前學過look,比如說看著我叫做look at me,但是照鏡子,你不可以說look at the mirror,因為這樣表達的意思就是說看著這個鏡子。你可能看的是鏡子的背面,不強調照鏡子。
  • 北京首屆亞洲數字藝術展拉開帷幕
    在整部錄像作品中,自動化和同步化的劇場設備激發出一種超越圖像本身的張力。隨著二重唱的展開,老虎和人逐漸融入了對方的樣子,而呈現作品的媒介也逐步拓展到「真人實景」。《引力場域研究 — 鏡像 / Study of gravitationalfield-mirror image》,2018-2019by  陳小文
  • 「大象遊行」藝術展亮相曼谷
    這是12月1日在泰國首都曼谷市中心一處廣場拍攝的「2015曼谷大象遊行」藝術展一角。 12月1日,「2015曼谷大象遊行」藝術展在泰國首都曼谷開幕。本次藝術展由社會企業「大象遊行」主辦,共展出88尊形態各異、1比1大小的幼年亞洲象彩繪雕塑。主辦方希望通過展覽呼籲人們關注大象保護,並公開拍賣所有展出的大象彩繪雕塑,拍賣所得將捐獻給金三角亞洲象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