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欽
一小塊薄吐司,一勺顆顆飽滿、閃著誘人光澤的黑色魚子醬,是影視劇裡描繪有錢人精緻生活的典型場景。
由於奢華消費場景的設計和高昂的價格,黑色魚子醬被譽為「黑金」。世界各地的食客們一擲千金, 悉心品味面前那一小勺魚子醬時,也許想不到,這些魚子醬其實很多都「made in China」。
魚子醬,是鱘鰉魚卵、鮭魚卵等的醃製品。在波斯語中意為魚卵,嚴格來說,只有鱘魚卵才可稱為魚子醬。百度百科顯示,產於接壤伊朗和俄羅斯裏海的魚子醬質量為佳。
傳統魚子醬市場的老大的確不是中國。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和伊朗長期主導魚子醬市場,裏海的白鱘魚是其長期穩定的供應源,直到過度捕撈使其位於瀕危物種之列,供應量隨之斷崖式下跌,日本、以色列和中國隨之入局,填補了這一空缺。目前,中國境內野生的鱘魚有8種,包括分布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史氏鱘、達氏鰉、和庫頁島鱘;分布於長江、金沙江流域的中華鱘、達氏鱘和白鱘。
中國魚子醬的出口量增長迅猛,從2012至2017年增長了五倍。到2017年,中國出口了超過130公噸的魚子醬,同年美國的魚子醬產量不到16公噸。而今,中國產的魚子醬已佔據了全球60%以上的市場。
價格相對低廉的中國魚子醬搶佔了美國魚子醬公司的市場份額,許多美國魚子醬公司銷售額下滑50%。2014到2018年,美國的魚子醬進口額從760萬美元增加到1780萬美元。2018年,美國進口的魚子醬中近一半來自中國,這迫使許多美國生產商壓低25%的價格,即使當年9月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也未能幫美國魚子醬在價格上佔到優勢。
據《南華早報》報導,全球一半以上的魚子養殖加工場都位於中國。中國鱘魚協會預測,到2020年,中國每年將消耗100噸魚子醬,目前全球每年魚子醬產量約200噸。
儘管中國產魚子醬正在佔據全球食客的餐桌,但這種「侵略」是悄悄進行的。全球奢侈食品供應商和消費者還不習慣「Made in China」的標籤。例如,法國專業魚子醬品牌Petrossian所選用的魚子醬一半以上產自中國,然而Petrossian將魚子醬銷往各大米其林餐廳時,卻不願透露產地。
總部位於浙江省千島湖的Kaluga Queen成立於2005年,2011年成為漢莎航空頭等艙魚子醬的供應方,2016年成為G20峰會的官方魚子醬供應商,同樣也是比利時布魯塞爾水產展的常客。去年,該品牌在接受《China Daily》採訪時表示,最初人們一聽到「中國製造」,就會立刻拒絕,甚至不願意打開罐子品嘗。Kaluga Queen之所以能擠進漢莎航空的供應鏈,是因為漢莎航空採用盲品模式來決定供應商。
實際上,Kaluga Queen是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魚子醬品牌,鱘龍科技也是全球魚子醬產量最大的企業。2018年,這家公司共生產魚子醬79.79噸,銷售魚子醬78.47噸,佔據了全球35%的市場份額。在其天貓旗艦店,Kaluga Queen歐鰉大白鱘魚子醬100g禮盒的售價為18000元。
英國市場調研公司Technavio預測,到2021年,全球魚子醬市值將達到15.5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近75%。中國魚子醬企業還有時間、空間,去打破人們的產地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