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中國最強悍的將軍,如果他不死,袁世凱估計也只能靠邊站

2021-01-11 歷史娛樂觀

在清朝的晚期,武毅軍可以說是滿清中國唯一能夠依靠的部隊,他們裝備精良不遜任何一支八國聯軍,內戰內行,外戰也打得十分漂亮,而他們的首領,聶士成,更是堪稱清朝陸軍最後的脊梁!

聶士成,安徽人,武童出身的他先後參加過鎮壓太平天國、西捻軍、陝西回教起義等戰爭,戰功赫赫,獲賜巴圖魯稱號,32歲就當上了提督。

這並不算什麼,聶士成的名揚天下,主要是在對外戰場上獲得的,1884年中法戰爭,他率軍赴臺支援將法軍趕出了臺灣;1894年的甲午戰爭,他伏擊成歡,奇襲連山關,防禦摩天嶺,打出了清末對日少有的勝利;1900年,他率武毅軍在廊坊擊敗八國聯軍(別扯是義和團的),聯軍也不得不承認「自與中國交兵以來,從未遇此勇悍之軍」。

值得一提的是袁世凱帶到山東鎮壓義和團的新建陸軍。與同時期的武毅軍相比,新建陸軍的規模較小,實戰經驗幾乎沒有。

可惜的是,作為職業軍人的聶士成沒能躲開背後封建官場射來的暗箭,1900年,聶士成在天津被義和團偷襲,被八國聯軍圍攻,決意以身報國,血染八裡橋,而聶軍門的冤屈,一直拖到了1902年,由袁世凱出面才得到昭雪。

與聶士成將軍相似的,沙場求死的愛國將軍也還有一位,張自忠。蘆溝橋事變後,張自忠被百姓罵為「漢奸將軍」。其後數年,張自忠在疆場上自陳冤屈,捨生取義。看來愛國賊們的輿論殺敵不行,殺忠臣良將還是蠻厲害的。

相關焦點

  • 如果沒有袁世凱,孫中山很難推翻滿清統治,中國將支離破碎
    處心積慮稱帝的袁世凱飽受詬病,其實在歷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了不可或缺的貢獻。一、推翻滿清統治的貢獻清朝的滅亡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歷次王朝更替中代價最小的一次。其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皇帝選擇了主動退位。 按說,辛亥革命中革命黨人的戰鬥力遠遠不如太平軍。
  • 袁世凱如果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
    我們只能假設,如果袁世凱不稱帝,滿足於1914年的《中華民國約法》及《修正大總統選舉法》,做一個大權獨攬的終身總統,那麼當時的中國政局會有怎樣的改變。那麼,是不是如果袁世凱不稱帝,北洋系就不會瓦解,中國就能免於軍閥割據呢?
  • 如果慈禧不死,袁世凱有機會嗎?
    第二天早上,袁世凱為謝恩再次見到光緒帝時,光緒帝便對其說了一句具有深意的話:「人人都說你練的兵辦的學堂甚好,此後可與榮祿各辦各事。」這一系列的舉動透露出了光緒帝與維新派對於袁世凱和他的新建陸軍所寄予的希望,而這也成為了變法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但是站在袁世凱的角度上,這一次的恩遇,無寸功,受重賞,決不為福。
  • 蔡鍔將軍,他是第一個享受國葬的將軍,感嘆恨不逢時
    他是中國民國時期最出名的一位將軍,他帶領人民反抗袁世凱的暴行。他還是中國第一位享受國葬的將軍。今天小編帶大家真正的了解一下蔡鍔將軍!蔡鍔將軍一生之中,做的最成功的事情一共只有倆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在雲南發起了反對清朝統治的起義,第二件事情就是他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統治的護國運動。可能老天再妒忌他的才華,在他僅僅只有30歲的時候就讓他離開了我們,大家都知道男生三十而立。
  • 袁世凱最害怕的人,究竟有多厲害?他不死不敢逼溥儀退位!
    網絡配圖他是清朝時期最為著名的軍事領導人之一,皇室宗親,在軍事方面有非凡的才能。當年他從士兵一步步的,慢慢成長為一個具有卓越軍事才能的人。由於清朝的那些老臣們都反對自己,再加上袁世凱的心機,良弼的職位很快被馮國璋掌管。良弼的行為不僅得罪袁世凱,還把當時一個革命派得罪了,這不僅僅加速了讓袁世凱與清朝關係的破裂,更增加了袁世凱建立臨時政府的決心。
  • 世界上最可怕的爬行動物,可狩獵大型動物,鱷魚蟒蛇都得靠邊站
    世界上最可怕的爬行動物,可狩獵大型動物,鱷魚蟒蛇都得靠邊站提起鱷魚蟒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們是非常可怕的冷血爬行動物。體型龐大攻擊力極強一旦被它們盯上很難逃生。不過有一種生物卻比鱷魚和蟒蛇更加的可怕,即使是鱷魚蟒蛇遇到它們都得靠邊站,到底是什麼生物呢?
  • 他有中國人的血統,卻當了美國第一位華裔將軍,祖先是滿清貴族!
    近代以來,中國經歷了無比艱難的時刻,為了救亡圖存,無數仁人志士向外國學習經驗,去西方國家留學,但因為當時中國的國際地位還很弱,中國人到了外國後,經常受到欺負,所以說當時的中國留學生的處境是很艱難的,不過也有人能夠忍辱負重,默默努力,最後在外國混得風生水起。
  • 你們知道袁世凱死後,諾大的中國是誰管嗎?總統竟然都是個空殼子
    彼時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雖然為了促成革命而奔走多年,可是在一眾軍閥面前他是沒有什麼實權的。軍閥豪強們也不過是把他當成一個書生來對待,來矇騙。團結在他周邊的人也大多數都只是一些沒有兵權、空有豪情壯志的革命黨罷了。在萬般無奈之下,孫先生只能選擇接受袁世凱的要挾,讓袁取代自己來維護革命的果實。
  • 袁世凱死後留下傳位名單,他繼承了位置,讓中國避免了一場內戰
    說起清末的時候,當時的中國因為辛亥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封建制度,可是當時的袁世凱已經一人獨大,他不希望放棄這個當皇帝的機會,那麼袁世凱又是怎麼的做的呢?當時的袁世凱可以說掌握了中國的一切權利,而袁世凱也是非常的聰明的,他自己不說要稱帝,卻利用國外的群主立憲制度,讓自己登上這個位置,可以說當時的北京和各省統一上書的時候,都是袁世凱暗中操作過的。
  • 袁世凱上臺後,將一地區改了「名字」,如果實現,中國將更強大
    其實,袁世凱最初不想稱帝,想實現共和,這個願望直到他臨死前還念念不忘,囑咐他信任的人一定要為中國「再造共和」,然而當時由於歷史局限性,除了稱帝,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讓人們「聽話」。在袁世凱執政期間,他提出的很多口號,下達的命令都是具有進步意義的,比如「五族共和」,因為中國當時比較分裂,凝聚力不強,加上民族眾多,由於習俗不同互相排斥,很多臨時政府或者有魄力的軍閥、中國的領導人,都沒辦法將破碎的文化觀、民族觀粘合起來,而袁世凱提倡各民族平等共處的「五族共和」,這個政策對國內形勢是一種鞏固。
  • 民國第一「狗」將軍
    他們都是中國的敵人,也是最了解中國的日本人。如福島曾在來華刺探情報,指出滿清的弊端:「清國的一大致命弱點就是公然行賄受賄,這是萬惡之源。但清國人對此毫不反省,上至皇帝大臣,下到一兵一卒,無不如此,此為清國之不治之症,如此國家根本不是日本之對手。」
  • 如果袁世凱沒有稱帝,還會發生軍閥混戰嗎?
    袁世凱一死,使得中國當時群龍無首,袁世凱的那些部下,誰也沒有足夠強大的威信,因此互相爭執不斷。而這種爭執,也造成了北洋軍閥互相混戰的局面。高層的這種軍閥混戰,也帶起了底層的軍閥混戰。連四川這樣一個地方,也是一直打鬥不休。從這裡可以看出,袁世凱的稱帝,影響確實是非常大的。
  • 他是袁世凱的孫子,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為中國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說到袁世凱,大家對他估計就一個印象,奪去了辛亥革命勝利的果實,還妄想復闢帝制當皇帝,真是太可笑了。清末時,他在新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和平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長達千年的封建帝制,推動了中國近代化。和他的功績相比,他被指責的更多,被大家稱為「竊國大盜」,他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人物。儘管對袁世凱有不少爭論,但他的孫兒卻是極不尋常的,聞名遐邇,此人就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袁家騮。根據《袁世凱傳》中的記載:袁世凱找了個朝鮮女人當妾,並且還生了一個兒子,叫袁克文。
  • 現實版「牛魔王」,非洲最霸氣的牛,平頭哥都得靠邊站
    現實版「牛魔王」,非洲最霸氣的牛,平頭哥都得靠邊站大自然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我們永遠不知道在地球的某個角落到底生活著什麼樣的生物,或者說是發生著什麼神奇的事情,無論是動植物界還是我們人類世界,單單是動物界,就有很多神奇的生物存在著,比如說,現實版的「牛魔王」,非洲最霸氣的牛,平頭哥碰見了都得靠邊站
  • 民國娛樂圈拾零 袁世凱之子與《紅粉骷髏》
    其生母身世傳說頗多,但肯定不是野史中的高麗公主,根據袁克文自稱的三韓旺族、袁世凱留下的家書、當時朝鮮與滿清的關係以及朝鮮的文化背景,其母很可能是朝鮮兩班貴族人家的庶女。不過這位生母早死,袁克文實際上是被袁世凱另一位姨太太沈氏撫養長大,而且因為少年早慧又是袁世凱尚未得勢時就出生的兒子,所以和袁世凱非常親近,從小受寵,各種培養的資源可謂是無一不精。
  • 袁世凱臨死前說:「他害了我」,為何不說出是誰?令人唏噓不已
    文 人文視角編輯 九歌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晚清的結束,相對其他朝代而言,基本上和平過渡的。在這過渡時期,袁世凱是很難繞開的,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逼退溥儀退位,袁世凱是有功勞的。我們在研究民國史的時候,不禁會思考,袁世凱都做到了大總統的位置了,為什麼還會想著當皇帝?即便當時袁世凱作為大總統,權力受到了內閣的牽制,但也不至於冒著這麼大風險去復闢。袁世凱本身雖然想當皇帝,但是他內心是下不了這個決心的。因為在政治上老謀深算的袁世凱,明白復闢帶來的利弊。在袁世凱稱帝的背後,和一個人的慫恿是離不開的,甚至說和這個人的謀劃是離不開的。
  • 慈禧太后不死,袁世凱敢不敢篡位?借幾個膽子都不敢,原因很簡單
    這是一個好問題,首先擺出觀點:慈禧太后要是活著,縱使袁世凱能力超強,他在慈禧太后面前也是沒有多大機會的,或者說他還要繼續等待機會。1901年,保定直隸總督府來了一位新上任的官員,此人身材矮小,但聲音洪亮,一派軍人作風,他就是袁世凱。
  • 他在阻止袁世凱復闢上,起到什麼作用
    蔡鍔是中國近代史上相當有名的一位政治家和軍事家。後世的歷史研究專家曾評價說:如果蔡鍔沒有英年早逝,恐怕民國時期的歷史會完全被改寫。他經常向袁世凱提出建議,為國防建設和軍隊規劃出謀劃策。但袁世凱卻是一個野心家,他不但不採納蔡鍔的建議,反而瘋狂地倒行逆施,始終想成為一個獨裁者。尤其是在1915年,袁世凱為了復闢帝制,竟然同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這件事使得蔡鍔徹底對袁世凱失望。表面上,蔡鍔裝作對一切都滿不在意的樣子,整天出入於北京八大胡同中,和名妓小鳳仙傳出了許多緋聞。
  • 揭秘:袁世凱的臨終遺言暗含幾層意思
    中國之華盛頓」,卻最終成為舉國唾罵的「竊國大盜」,在眾叛親離中羞恨而死。對這樣一個官宦子弟而言,如果民國就這樣延續下去,那麼隨著袁世凱的去世,他也將墮入常人的世界。因而,對袁克定來講,如何更好地利用其父的權力,就成為他面對的最大課題。按照中國傳統思維,有子承父業一說,因此,作為袁世凱長子,袁克定也一直有當「皇太子」的強烈願望。   在袁世凱統治逐漸穩固之後,袁克定便開始在他身邊精心營造帝制氛圍。
  • 孫中山初期為何鬥不過袁世凱?在這4個方面有著巨大差距
    歷史中關於孫中山的評價是國父民族英雄,關於袁世凱的評論更多趨於負面,兩人在中國近代史進程中也算是政敵。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革命先烈孫中山先生就在眾人擁護聲中當選民國臨時大總統。然而當時的臨時南京政府並不能迫使清帝退位,民國政府和袁世凱進行談判,如果袁世凱能夠讓清帝退位就把大總統的身份讓給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