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野國家:因全民公投禁止獵殺,食草動物泛濫成「災」

2021-01-07 行走在陌路

如果說生態最好的大陸是非洲,那波札那的生態保護就是非洲大陸中的佼佼者,這個國家獨立(1966年)至今都未曾有過戰爭,還因全球第二大鑽石產量以及豐富的黃金、煤礦、石油,而名列非洲最穩定國家之首。穩定安全的社會是波札那能獲得非洲「最野」國家稱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生態最為原始、動物最野性的意思。

波札那的生態主要集中在全球最大的內陸三角洲內,全國總面積也才58萬平方公裡,一個奧卡萬戈三角洲就佔到了2.2萬平方公裡。當其他國家因汙染和破壞導致溼地越來越少的時候,波札那卻號召將奧卡萬戈三角洲「無限」擴大化,也因此被聯合國讚賞為「非洲的新希望」。

當遊船在河道內緩慢前行時,土著嚮導很自豪的說:你所處的位置只是三角洲近千條洩洪河道中的一條,它們從南部沼澤地收集雨水再緩緩排放到最東部的乾旱處,遊船轉越野車走完全程至少需要5天時間才能到達保護區的南北兩個營地之一。

難以想像的是,僅僅是其中一條洩洪道就如此美麗,兩岸依稀傳來的動物鳥叫聲此起彼伏,令人無比放鬆的陶醉在濃濃秋意中,頗有「魚米之鄉」的既視感。路邊偶爾還會出現幾個土著狩獵者,他們會對著遊船上的遊客用英語高聲問好,完全沒有排斥抗拒感。

波札那是個38%國土都被列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的非洲國家,其中國家級動物保護區就有3個,也是非洲最早成立國家公園保護動植物的國家,1990年就率先實施全民動物和環境保護法。2017年被原始生態吸引來的國際遊客達到300多萬,以每年超過10%的比例穩定上升中,也是波札那的第二大外匯來源。

波札那的野生大象多到什麼程度?簡單的說,南非、納米比亞、辛巴威三大鄰國的動物,都把波札那當成繁殖和定居的首選,導致奧卡萬戈三角洲的野生動物不降反增,其大象數量與種類比印度和泰國的總和還多,僅卡拉哈裡大象的數量就超過了80萬頭,這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生態天堂」隱約有動物泛濫成「災」的趨勢。

聯合國甚至都建議「適當獵殺大型食草動物,以避免生態出現失衡」,但波札那各個部落聯合起來反對這個做法。在他們看來,人類大量獵殺動物會引起動物反撲,更何況食草動物對人類毫無危害。因此,全民公投發對後聯合國也懶得再說什麼。有趣的是,波札那政府從2013年起一直拒絕籤發新的狩獵證,還表示以後也不會籤發。

越往北,氣候變化也越明顯,尤其是鄰近三角洲與丘比國家公園區域時,更能感受到由南到北的溼潤與乾燥變化。但這個區域的內陸動物的種類卻豐富到連嚮導都很難準確解說,最常見的就是獅子、大象和水牛,這三大群體也被當地人稱之為「溼地管家」,堅決不允許人為幹預大自然的生態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想去波札那體驗自然生態的遊客非常多,目前申請進入保護區露營的遊客已經排到了一年後,但波札那政府仍然拒絕開設新的露營地,依舊維持南北各設一個的規劃。不想賺錢嗎?當然不是,就跟嚮導說的那樣:「我們希望有更多遊客前來體驗,但不希望現狀被打破,可持續性發展才是最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非洲最「野」國家:因全民公投禁止獵殺,食草動物「肆意繁衍」
    今天介紹的這個國家是非洲的箇中翹楚,這個國家從獨立以來,到現在從未發生過戰爭,並且還以鑽石及黃金和煤礦等礦產資源聞名世界,這個國家就是波札那。這裡被稱之為是最野的國家,並不是指當地民風彪悍狂野,而是因為這裡生態非常原始野性。
  • 最具野性美的非洲國家,全民公投禁止獵殺,是大型食草動物的天堂
    即使是像非洲經濟狀況最好的南非雖然開採出了許多金礦,但是這些金礦的實際開採權仍然是掌握在那些西方國家的手中,並沒有對本地人的生活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沒有工業化的汙染也讓非洲儘可能保持了原始的風貌,它的自然風光和眾多珍稀野生動物同樣也是人類寶貴的財富。
  • 南美洲唯一不想要回主權的國家,全民公投卻被全民拒絕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12個國家組成的南美洲裡面,還有一個被法國直屬管理的法屬蓋亞那,也是南美唯一一個沒有主權的國家。15世紀末開始,蓋亞那就一直在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荷蘭手中被輪流佔領,最終四分五裂被法國給佔了南美東北部的8萬多平方公裡,成為如今的法屬蓋亞那。
  • 為什麼群居食草動物不抱團攻擊獅子和老虎,反而是四散而逃?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成群的食草動物不團結起來攻擊獅子或者老虎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每一種大型的食肉動物都有相對固定的食譜,也就是相對固定的獵物,比如非洲獅的主要獵物以斑馬、角馬、羚羊以及非洲水牛為主,而老虎的獵物主要以鹿科動物以及野豬為主。
  • 為什麼食草動物眾多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沒有老虎生存?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就是對大草原的寫照。草原跟大海一樣,都有著寬闊的胸襟,令人神往不已。(跑題了)我們言歸正傳。草原最常見的是草(廢話),而草則是食物鏈中最低級又是最基礎的存在,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只有有成片的草,就會有食草動物,有食草動物就會有食肉動物。內蒙古大草原上有著數之不盡的食草動物,那麼,為什麼沒有食物鏈頂端的貓科動物老虎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只會逃跑,那為何它們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我們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面的動物,那些獅子、大象還有長頸鹿之類的,但有一點是沒有辦法忘記的,就是一群食草動物竟然可以被幾隻食肉動物給吃掉,有的時候感覺很悲傷,這些食草動物只能被食肉動物活活的被吃嗎?為什麼不進化出反抗的能力來呢?
  • 人類為何只吃食草動物,幾乎不吃肉食動物,你知道嗎?
    在大自然間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同的物種,我們人類只是其中一環,而在大自然界食物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就分為了不同的物種,比如說有的動物專門吃草,也有的動物專門是食肉型的動物,我們人類都是出了名的雜食的,不僅吃肉而且也吃素,許許多多的動物都成了人類餐盤當中的食物,就比如說我們非常喜歡的牛肉羊肉等等,但是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規律
  • 這食草動物中的四大金剛,每一種都可單挑老虎獅子
    這食草動物中的四大金剛,每一種都可單挑老虎獅子草食性動物不獵殺其他動物,並不代表它們的戰鬥力就更弱。別的不說,今天我列舉的這四種食草動物,在戰鬥力方面都是一等一的存在,即便是獅子老虎也不一定能夠勝得過。
  •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羊豬牛,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知道,食肉動物由於要捕食獵物,所以爪子比較鋒利,牙齒比較尖銳,咬合力比食草動物要強。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在捕食獵物的過程中,有很大的概率會被食肉動物所傷。而食草動物的攻擊力較弱,人類在捕食食草動物時比較方便,傷亡率不高。
  • 非洲野生動物數量減少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尤其是在非洲,比較貧困落後的國家,這些武裝衝突好像更加的頻繁一些。其實戰爭除了會造成我們人類大量的死亡之外,生活在自然界之中的很多野生動物的滅絕,也跟戰爭有著密切的關係,就說非洲這個地區吧,這裡原先生存著很多的野生動物,而且數量一直非常的穩定,不過就因為這裡頻繁的出現武裝衝突,所以導致很多的野生動物數量在大量的減少。
  • 食草動物都怕食肉動物,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
    食草動物作為食物鏈中較為低級的動物,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淪為食肉動物的獵物。然而有些動物就比較特別,河馬就是其中的一例。一般認為,河馬是純素食主義者,但是身為食肉動物的鱷魚卻不敢輕易招惹它們。為什麼食草的河馬不怕食肉的鱷魚?我們來簡單討論一下。
  • 「禁野令」後,這些動物不能吃!|畜禽遺傳資源目錄|野生動物保護法|...
    不久前,全國人大審議並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這意味著國家從法律上禁止任何人觸碰野生動物這個「病毒開關」。對於我們普通民眾來說哪些動物是可以吃的?哪些又是不能吃的?
  • 大自然中,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有什麼好處?
    表面上看,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幾乎每一種食草動物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天敵,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瞪羚的天敵就有獵豹、鬣狗、非洲野犬、獅子、花豹等超過5種。而且食草動物的多寡直接會影響到食肉動物的數量。而食草動物則不同,雖然大多數食草動物的繁殖能力不算強,比如非洲水牛僅僅是妊娠期就長達11.5個月,但是,食草動物的數量基數比較的大,因此,它們的數量其實是呈上漲趨勢的。此時,食肉動物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 細說非洲的食草動物角馬,了解動物大遷徙背後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小編小白,喜歡我的文章的小夥伴,記得點讚加關注哦~在非洲大草原上,陸地上最大的動物與最小的動物共享空間,這是最廣闊的未開發地帶之一。野生動物要麼成群聚集,要麼單獨行動。雨季和旱季如期輪番上演,天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生態系統的節奏。
  • 為什麼人類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而很少以食肉動物為食
    肉類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像牛肉,羊肉,豬肉等,這些肉的做法有很多種,每一種的味道都是不同的,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平常吃的肉都是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的肉卻很少,這是因為什麼呢?
  • 為何人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性動物?是不好吃嗎?
    一般來說,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比如兔子、羊、牛;或者是雜食動物的肉,比如雞、鴨、鵝,幾乎不吃像獅子、老虎、黑豹這類的食肉性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是食肉性動物的肉不好吃嗎?想要了解這一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什麼是食草動物!
  • 動物世界闖入二次元,食肉動物究竟該如何與食草動物成為朋友?
    動物狂想曲: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成為好友,不但如此還是同學良友關於腦洞的創造力,在這個地球文明之上,我想沒有比島國日本更為牛掰的國家了,能被稱作為動漫之國,自然有著因為所以的邏輯性道理,表現在10月新番作品中,就顯而易見了。
  • 聯名建議修法禁食野生動物專家:吃啥補啥理念待改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社會公眾高度關注因濫食野生動物進而威脅公共衛生安全的問題。《決定》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上,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為導向,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作為提出上述建議的4位聯名專家之一,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四川大學「自然災害應急管理與災後重建研究智庫」首席專家、民革黨員王建平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禁食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繁殖率從繁殖力這一方面說起,食肉動物的繁殖性比食草動物的繁殖率低,故人類更加傾向於食草類動物,因為它們能夠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資源。為什麼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繁殖率低呢?
  • 都是吃肉,為什麼人類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
    都是吃肉,為什麼人類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在我們人類的食譜上面,基本上沒有,就連我國家的八大菜系上面,也很少有關於這些動物的菜譜。 而在遠古時期,那個時候的人類的食物是極其缺乏,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人類基本上只能通過採集山林當中的野果為食,同時也會選擇獵殺一些動物,而對於動物的選擇,自然也就會選擇性格比較溫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