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齊侯」青銅器等兩百件古文物,一睹齊文化風採

2020-12-03 澎湃新聞
「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呈現齊文化腹心地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至秦漢時期的近200件(組)文物精品,力圖讓觀眾對海岱之間的齊地文化面貌有全面的了解。同時,這是繼「江口沉銀」「禮出東方」「古蜀華章」「大唐風華」「漢世雄風」等展覽之後 ,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地方兄弟文化、文博單位之間的又一次成功合作。

一睹齊地文化的獨特風採

此次展覽以齊文化腹心地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至秦漢時期的精品文物為主體,以時代演進為脈絡,從文化源起、演變、交流、互動的動態視角考察該地區考古學文化的淵源、脈絡及其時代和區域特色,力圖讓觀眾對海岱之間的齊地文化面貌有更加全面、直觀、具體、深入的了解。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自古以來,中國古代文明即呈現出多元一體的發展態勢,源於東方並在傳承東夷文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齊文化,至商周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面貌,秦漢以後深度融入中華主流文明之中,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開幕 攝影:餘冠辰

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展覽匯集的近200件(組)文物精品,大多出土於臨淄齊故城及其周邊,還包括高青、臨朐、海陽等地的重要考古發現,堪稱山東地區最能代表齊文化特色和發展水平的代表性考古遺物。其中,高青陳莊遺址是近年西周考古取得的突破性重要發現,出土的「豐」青銅鼎等帶有「齊公」「祖甲」「齊師」等銘文的青銅禮器,對於研究齊國早期歷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展廳現場

「齊侯」青銅甗則是為數不多的帶有「齊侯」銘文的禮器之一。臨淄齊故城是古代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早期城市之一,臨淄周邊的高級貴族墓葬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數量之豐富,製作之精美,令人嘆為觀止。「公子土斧」青銅壺、「國子」青銅鼎、「高子」青銅戈等珍貴文物揭示了齊國世家大族參政、主政的歷史細節;「齊叔姬」青銅盤、「郾王」青銅劍、「吳王夫差」青銅劍等則是齊國與周邊邦國之間進行交流互動的重要物證;大武齊王漢墓、稷山漢墓出土的鎏金青銅燻爐、鎏金青銅編鐘等則讓我們有機會一睹西漢時期齊地文化的獨特風採。

展品細節,攝影:範立

時代發展下的齊地文化演變

展覽以時代發展和齊地文化演變為主線,整個展覽分為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多源同流

此單元介紹自新石器時代至商、西周時期的齊地考古學文化面貌,個別文物的時代可晚至春秋早期,重點展示齊地早期考古學文化的發展演變以及不同文明之間持續存在的交流、互動。本單元重點文物有高青陳莊遺址出土的「豐」青銅鼎、「豐」青銅甗等帶有「齊公」「祖甲」「齊師」銘文的八件青銅禮器,它們是近年來揭示齊國早期歷史的突破性考古發現。此外,「齊侯」青銅甗則是為數不多的帶有「齊侯」銘文的禮器之一。

齊侯甗

自遠古時代以來,魯北地區的夷人部族在東方大地上孕育了悠久燦爛且特色鮮明的海岱文明。中原文明與齊地的海岱文明之間一直存在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和聯繫。夏王朝建立後,齊地的東夷部族曾一度賓服於夏,夏的政治勢力也曾抵達東夷腹地。商人滅夏後,加強了對東夷地區的控制,尤其薄姑、逢、奄等古國所在的淄水流域與商王朝交往甚密,出現了東夷文化與商文化初步融合的跡象。商周之際,姬周部族和齊太公所屬的姜炎部族也都直接受到商文化浸潤,文化面貌發生顯著變化。武王滅商後,齊太公等姜炎貴族被分封到山東,齊文化正式誕生,開啟了周文化與東夷文化新的融匯歷程。

從文化人類學角度講,先秦時期的齊文化融合了我國早期東夷、姜炎、商、周等多個時期、多種族群的文化元素,它本身即是一個多元複合體;從地域文化角度講,齊文化融合了濱海文化和內陸文化的特點;從經濟模式角度講,齊文化兼具農耕文化、畜牧文化、漁牧文化、工商文化之所長。總而言之,西周時期的齊國立足於殷商故地,在周文化的主導之下,以東夷文化為基礎進而融匯各種文化元素,終於孕育出自成體系、特色鮮明的齊文化。

第二單元 :競爭稱雄

此單元主要結合出土文物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歷史文化來介紹春秋戰國時期齊地的文化面貌及其特色,重點突出齊都臨淄、世家大族、邦國關係、歷史拐點、禮儀變革等特色性、關鍵性的主題內容。本單元的重點文物有「公子土斧」青銅壺、「國子」鼎、「齊叔姬」青銅盤、「郾王」青銅劍、「吳王夫差」青銅劍,以及淄江花園出土的一系列青銅禮器,它們是見證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內政、外交等歷史文化事件的重要物證。

「公子土斧」青銅壺

自齊國受封建國開始,齊文化就被賦予銳意革新的精神內核。太公建國後,政治上「尊賢尚功」,文化上「因其俗,簡其禮」,經濟上則「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不僅鞏固了政權基礎,並開創性地完成了對夷俗和周禮的初步改造,一舉奠定了齊文化開放務實、變革求新的精神格局。

「郾王」青銅劍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重大的變革、轉型時期之一。周平王東遷,開啟了春秋戰國的時代大幕,中國古代歷史自此進入諸侯群起、霸權迭興的新階段。動蕩失序的政治格局給各諸侯國帶來激烈的競爭,大國爭霸,小國圖存。齊國數位君主都曾主動變法圖強,使齊國長期躋身於大國之列。春秋早中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等賢臣,實行「四民分業」「官山海」「相地而衰徵」等政策,終於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令齊國一躍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田氏代齊後,齊國依然保持著強國地位。齊威王整頓吏治,嚴罰重賞,選賢任能,廣開言路,齊國一度「最強於諸侯,自稱為王,以令天下」。齊宣王、湣王時期,齊國進入戰國史上的盛世,文化影響力也極盛於一時。伴隨政治、經濟形勢的巨變,春秋戰國時期的物質文化生活也發生了諸多顯著變化。齊國青銅禮器在器類、器型、紋飾方面均呈現出不少鮮明的區域文化特色,對周邊地區也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第三單元:融歸一統

此單元主要介紹秦漢時期的齊地郡國文化,重點突出齊文化逐漸融入秦漢統一王朝並最終演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過程和趨勢。本單元的重點文物有大武齊王漢墓陪葬坑出土的青銅鼎、鎏金青銅燻爐、鎏金青銅弩機等文物,以及稷山漢墓發現的鎏金青銅豆、鎏金青銅編鐘等,讓人們有機會一睹西漢時期的齊國物質文化面貌。

「木蘭」銀豆

秦漢時期是中華傳統文化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時期,秦漢王朝建立後,破除了可能阻礙區域文化交流的政治壁壘,為多元一體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公元前221年,齊國被秦所滅,其地盡歸於秦;漢承秦制後,大一統的國家形態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隨著齊國政權的滅亡,齊國舊地淪為大一統王朝的郡、國屬地,甚至被分割為數個封國。齊文化喪失了強有力的政權支持和相對穩定的疆界屏障,這意味著邦國政治意義上的齊文化遭到顛覆和終結。然而,社會及族群意義上的齊文化不僅沒有消失,反而繼續保持著異常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鎏金青銅燻爐

實現大一統的秦漢中央王朝逐漸融合了此前流行於各地的種種區域文化,使之成為波及全國的統一的思想文化,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積澱數千年的齊文化早已超越邦國形態,演化為一系列優秀的思想文化基因,為大一統格局下中華傳統文化的新生作出了卓越貢獻,對秦漢時期乃至整個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最終,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成為一條匯納百川的文化長河,奔流不息,澤被後世。

據悉,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文物局、淄博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展覽為期近3個月。

(本文綜合自弘博網、齊魯壹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青銅器演變發展的高峰期
    中國青銅器演變發展的第二個高峰在春秋晚期到到戰國時代。實際上,如果仔細考察,在春秋中 期的後段,即公元前6世紀之初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新變化的一些端倪了。與此呼應,青銅器上種種禽獸龍蛇形的裝飾,也都呈現出如同精雕細刻的外貌。青銅器細節 青銅器的功能,在相當程度上也改變了。儘管禮樂器繼續存在,不屬於廟堂之上的生活實用器物顯著增多,質量也一樣精美。
  • 華人收藏家範季融向中國捐贈9件秦公晉侯青銅器
    美籍華人收藏家範季融胡盈瑩夫婦向中國捐贈9件國寶級秦公晉侯青銅器。範季融胡盈瑩夫婦在美國紐約的首陽齋是當今世界重要的青銅器私人收藏之一。 範季融·胡盈瑩捐贈文物交接儀式在北京舉行。
  • 「收藏」不同樣的青銅器(一)
    不同樣的青銅器(一)青銅器家族相當龐大,除了常見的兵器、食器、酒器、樂器,還有大量的雜器,生活用的銅鏡、銅燈,出門、徵戰需要的車馬,日常必不可少的錢幣等。從本期起,將陸續推出「不同樣的青銅器」系列內容,帶大家一同認識那些藏在博物館裡青銅器的眾多「面孔」。鄧絲竹水器篇?
  • 「曾國寶藏」亮相廣州,再現先秦精湛青銅器鑄造神工
    套)青銅器精品,今天(2日)起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開展,將在羊城再現一段神秘曾國700年的赫赫威儀,讓廣州市民家門口一睹先秦時期精湛青銅器風採。此次展覽為曾國青銅器首次到訪廣州,展出的曾國青銅器精品不僅為楚文化以及曾楚關係等相關論題提供了廣闊視野和豐富材料,還再現了兩周之際諸侯國的群雄爭鹿,讓觀眾得以見證漢水之濱豐富多元的先秦青銅文化。
  • 戰國青銅器塑生動鳥獸
    原先莊重威嚴的青銅器,變得輕巧實用,成為款式新穎的商品,融入日常生活。南京博物院藏出土於江蘇漣水三裡墩漢墓的錯金銀立鳥壺、嵌綠松石臥鹿、錯金銀犧尊,均為國家一級文物,代表了戰國晚期青銅器工藝價值的最高水平。/大公報記者 陳 旻 文、圖  在距今四千多年前春秋時期,江蘇漣水人煮海為鹽。時漣水屬齊,為齊國重要的鹽產區。
  • 成博一睹風採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11日,展覽中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共計250餘件,其中包括了55件一級文物。何尊據介紹,位於秦嶺兩側的成都平原、漢中平原和關中平原自古就是滋生文明的沃土,商周時期青銅文明相繼進入繁榮時期,三地青銅文明所體現的不同文化內涵和文化交流
  • 只因兩年沒來看周天子,齊哀公被扔進沸騰的大鍋?
    齊哀公,名如其人,非常的悲哀! 作為齊國國君,姜子牙的第五世孫,齊哀公的死實在是太冤了,只做了12年的諸侯王就被周天子扔進鍋裡給活活地煮了,而煮他的理由竟然是因為他2年沒給周天子上貢?有人可能會覺得臣子必須要朝貢天子啊,齊哀公2年不來就是他不對嘛。可是在周宣王時期,魯國的魯武公12年才來見一次周天子,而且當時的周宣王還把這件事當成是一次盛大的慶典,並記載於史料中。一位是2年不來就被煮了,另一位12年才來一次被當成貴賓招待,這待遇差距不是一般大啊!
  • 中國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探析
    19世紀30年代丹麥考古學家湯姆森根據人類在不同時代使用的主要工具,將人類經歷過的歷史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這一划分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影響深遠。青銅時代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世界各地都經歷了青銅時代,世界上最早進入青銅時代的是西亞兩河流域,距今約6000年。
  • 公侯伯子男?西周五等爵制沒這麼簡單
    77.4西周貴族墓青銅器關於"爵"一字的來歷說法很多,認真研究起來會極其複雜。大家只需理解太陽為何叫"日",狗為何叫"犬",都是老祖宗定的名稱,至於其文化和文字淵源,非專業人士無需深入了解。甚至爵制這一叫法都是出自儒家手筆,如《孟子》、《周禮》、《禮記》、《儀禮》、《白虎通·爵》等文獻等,全部是儒家所編纂。
  • 全球九大地標建築,集齊五福可點亮,你集齊幾個?
    全球九大地標建築,集齊五福可點亮,你集齊幾個? 而一說到成都,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這是熊貓的故鄉,有許許多多的國寶大熊貓,全世界的遊客都不遠千裡來到成都,就是為了一睹大熊貓的真容,所以作為地標性建築,成都當然是要打卡熊貓塔了。相信你看到了成都的熊貓塔,也會非常喜歡這一建築,甚至可能會喜歡上成都這一座可愛的城市吧。
  • 濰邑吉金 禮樂文明——濰坊地區浩瀚廣博的青銅器文化
    青銅器作為人類社會跨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在中國先民的生活和精神體系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華夏文明的初始進程血脈相連、同頻共振,並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與浩瀚廣博的文化內涵。其為後世考古學、歷史學、文獻學、古文字學、書法史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提供了豐富而鮮活的佐證。
  • 弘揚崇德向善 厚植企業文化——記山東省東營齊潤化工有限公司
    齊潤集團始終秉持尊老敬老愛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積極倡導並參與老齡事業建設。近年來,公司開展了一系列愛心助老公益活動,逢年過節走訪當地敬老院,慰問老人並提供各種資金、物質幫扶。在得知丁莊敬老院老人們使用的沙發、茶几破舊後,集團第一時間採取行動,聯繫購買了100個沙發、50個茶几,為老人們改善了生活環境。
  • 劉雄:關於異形青銅器的辨偽鑑定問題
    著有《青銅器鑑定學基礎》、《青銅詞典》、《中華民間藏品文物精粹》等,代表作品有《文物科學鑑定體系》、《北大資源宏微文物網刊》。先後在《首都師範大學學報》、《文物鑑定與鑑賞》、《收藏快報》發表多篇考古與文物研究論文。專家風採這個問題的由來源自於友人前些年所購一件龍頭馬青銅擺件。
  • 西周齊哀公被烹殺後,齊國內鬥三代人,最後卻回到原點
    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這件事是西周的大事件了。而這件事對於齊國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迫使齊國經歷了三代內鬥之亂。【冤死的齊哀公】一切要從齊哀公被烹殺說起。《史記》的解釋是,紀候向周王進讒言,於是冤殺了齊哀公。
  • 天津博物館建館百年 三大鎮館之寶齊亮相
    為慶祝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推出四大展覽,其中,西周太保鼎、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軸、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這三大鎮館之寶真跡真品齊亮相。天津博物館副館長張玲介紹說,這四大展覽分別是《守望文明 百年榮光——天津博物館1918-2018》大型特展、《清代中期繪畫特展》《文海擷珍——天津博物館藏近代文獻展》和《琉光溢彩——王桐發梁世平夫婦捐贈西洋玻璃器展》。
  • 遠古時代的天籟之音——晉侯蘇鍾
    晉侯蘇伐東夷——紀事之鐘晉侯蘇鍾共16件,均是甬鍾,據器形和銘文判斷,這是一套西周厲王時代(公元前9世紀中葉)的編鐘,鍾大小不一,可分成兩組,第一類是大鐘,第二類是中小型鐘,各有八件,兩類鐘的紋飾和特有的旋、斡等皆不相同,每一組均大小成編,具有兩列八度音,工藝先進,製作精巧。
  • 周夷王為何要活煮了姜子牙的後人齊哀公?既要殺雞也要儆猴!
    周夷王煮齊哀公的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件很有影響力的大事,很多人可能會問,齊哀公是姜子牙的後人,是功臣之後,為何還會遭到周天子這樣的對待呢?縱橫今天就給大家簡單掰扯掰扯這件事。分封制的核心其實就是一種按照血緣親疏確立的等級制度,天子只有一個,剩下的諸侯國按照「公、侯、伯、子、男」進行排序。這個排序在西周初期的時候,的確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到後來,僭越的事情就經常發生了,比如當時地處偏遠地帶的楚國,原來就是一個小小的子爵,是屬於不入流的諸侯,到周天子祭拜的時候,還要去幹活。
  • 極具歷史價值的西周青銅器
    ,西周青銅器的花紋和款識是鑑別的關鍵。不同時段的西周青銅器設計是不一樣的,如夏代西周青銅器以花紋簡單為主,而商代西周青銅器則是主張繁華美,所以在西周青銅器身上會有很多花紋,西周青銅則是趨於平凡樸實,春秋戰國時期的西周青銅器則是百花爭豔般,非常清新脫俗。
  • 青銅器與青銅文化
    一、青銅的概念:是紅銅(純銅)與錫或鉛的合金,因其銅鏽呈青綠色,故名青銅。青銅器就是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製成的器皿、用器等。二、青銅器發展史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天熱紅銅製成的銅器是在土耳其南部恰約尼遺址發現的公元前七八千年的銅針和銅錐。中國最早的銅器出在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文化中。1973年,從姜寨遺址發現的黃銅片、黃銅管,充分說明了在 6500 年至 7000 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掌握了對銅的冶練、鑄造技術。
  • 周天子為何把齊哀公活活煮了?他到底是犯了什麼樣的罪?
    被周天子活活煮死的是齊哀公,他是一個政權博弈的犧牲品,源於誹謗,死於沸鼎。姜子牙「興周八百年」,幫助「武王伐紂」滅了商朝、建立西周。周天子犒賞功臣、分封疆土,姜子牙被封到了齊國,也就是現在山東省的膠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