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科學計劃概述:人類基因組計劃
這一重大成就立刻受到全世界的矚目,各國均給予了高度評價,人們認為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斷曼哈頓原子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的第三大科學計劃,它對人類認識自身,提高健康水平,推動生命科學、醫學、生物技、製藥業、農業等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的完成是該計劃實施的一個裡程碑,標誌著人類在研究自身的過程中邁出其不意關鍵的一步。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簡介
197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面對全球日益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發起了一項政府間的科學計劃——「人與生物圈計劃」(MAB),其目的在於整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力量,以合理及可持續地利用和保護全球生物圈資源,增進人類及其生存環境之間的全方位關係。
-
2019人與生物圈計劃青年論壇在長白山開幕
2019人與生物圈計劃青年論壇在長白山開幕 2019-09-17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於人類基因組計劃「大科學」的六大經驗
日前,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的三位歷(現)任所長回顧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大科學項目實施所取得的歷史經驗。他們認為,幾年前圍繞HGP的討論主要集中在該計劃已經或將對人類疾病的認識帶來何種見解。但現在明確的是,HGP除了極大地加速了生物醫學研究,還開啟了科學研究的新方式和組織管理新模式。
-
「阿耳忒彌斯3號」欲建月球大本營 NASA最新登月計劃概述七大科學...
據美國媒體12月8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發布了一份長達188頁的報告,概述了其2024年開始的「阿耳忒彌斯3號」(Artemis III)任務的七大科學目標,其中包括進一步闡釋地球—月球系統的撞擊歷史等,以揭開籠罩在「月亮女神」頭上的「神秘面紗」。
-
人類基因組計劃25年:給大科學六大啟示
Library & Archives 25年前,新創建的美國人類基因組研究國家中心(NHGRI,現在的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和美國及國際合作夥伴聯手,發起了「人類基因組計劃」(HGP)。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代表了最具歷史意義的科學努力之一:歷經13年,對人類基因組全部30億個鹼基對進行測序。
-
第二屆「人與生物圈」計劃青年論壇長白山宣言
「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共同參加在「人與生物圈計劃」中國國家委員會的支持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和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共同組織承辦的第二屆人與生物圈計劃青年論壇。青年和「人與生物圈」計劃,需要更具體支持來確保其有意義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文化多樣性保護同樣重要。《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15次會議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與人與生物圈計劃的核心價值觀高度一致。
-
美國航空航天局概述了到2024年月球上第一個女人的計劃
作為一項名為Artemis的計劃的一部分,美國宇航局將在1972年以來首次與人類登陸時,將一名男女送入月球表面。當然,太空服-包括Artemis計劃在內的所有內容。」但他解釋說:「我們現在要向眾議院和參議院提出的預算要求中,包括了到2021年用於人類著陸系統的32億美元。獲得32億美元至關重要。」
-
江蘇「大腦計劃」呼之欲出 搶佔人類腦科學研究制高點
本報訊 「發達國家競相投巨資探究人類大腦,江蘇作為發達省份,應儘快啟動大腦計劃,搶佔人類腦科學研究制高點。」這是參加9日在南京郵電大學舉行的江蘇大腦計劃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們達成的共識。 此次江蘇大腦計劃研討會,吸引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市腦科醫院等高校和醫療單位參與。
-
冰凍圈遙感:助力「三極」大科學計劃
本文介紹了冰凍圈遙感學的基本研究內容和方法,進一步回顧國內外冰凍圈遙感的相關研究進展,並分析我國冰凍圈遙感的優勢與不足,最後探討了冰凍圈遙感如何助力「三極」大科學計劃。 冰凍圈遙感概述 冰凍圈遙感學由遙感科學的基本原理發展而來,其研究對象又是具有特殊電磁波特性的冰凍圈要素。
-
《環球科學》2013十大科學新聞:人類大腦計劃
歐盟、美國分別宣布「大腦計劃」入選理由:人類基因組計劃後最宏大的研究項目。2013年1月和4月,歐盟和美國分別宣布投入10億歐元和38億美元,啟動大腦研究計劃。其中,歐盟的「人類大腦計劃」(Human Brain Project)旨在用巨型計算機模擬整個人類大腦,而美國的「大腦活動圖譜計劃」(Brain Activity Map Project,或稱Brain Initiative)則著眼於研究大腦活動中的所有神經元,繪製詳盡的神經迴路圖譜,探索神經元、神經迴路與大腦功能間的關係。理解大腦的運轉機制,是人類與科學面臨的最偉大的挑戰之一。
-
「上海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的路徑與運作方式研究...
8月25日,同濟大學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主辦的「上海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的路徑與運作方式研究」研討會在滬舉行。作為中國對外開放、促進有責任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對於應對人類面臨的諸多全球性難題具有重要意義。 同濟大學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副教授常旭華介紹了「上海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的路徑與運作方式研究」課題的進展情況,並就全球現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的現狀與管理規律進行了匯報。
-
腦科學日報|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技術;人類腫瘤圖譜網絡計劃
1,Cell:人類腫瘤圖譜網絡計劃分享追蹤癌症的策略來源:生物通人類腫瘤圖譜網絡(Human Tumor Atlas Network,HTAN)計劃於2018年9月啟動,屬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資助的癌症登月計劃的一部分。這項計劃旨在利用一系列的單細胞圖譜來定義人類癌症發展過程中的關鍵過程和事件。
-
美國「腦計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
原標題:美國政府「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三年進展情況 [導讀] 美國政府2013年提出「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目標包括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開發大腦不治之症的療法等。
-
車濤:冰凍圈遙感,助力「三極」大科學計劃
本文介紹了冰凍圈遙感學的基本研究內容和方法,進一步回顧國內外冰凍圈遙感的相關研究進展,並分析我國冰凍圈遙感的優勢與不足,最後探討了冰凍圈遙感如何助力「三極」大科學計劃。 1 冰凍圈遙感概述 冰凍圈遙感學由遙感科學的基本原理發展而來,其研究對象又是具有特殊電磁波特性的冰凍圈要素。
-
人類基因組計劃
其宗旨在於測定組成人類染色體(指單倍體)中所包含的30億個鹼基對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並且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達到破譯人類遺傳信息的最終目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研究人類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策略、思想與技術,構成了生命科學領域新的學科——基因組學,可以用於研究微生物、植物及其他動物。
-
中國生物圈保護區醞釀未來十年行動計劃 允許社會資本適度參與
包括33家自然保護區在內的中國生物圈保護區正在醞釀未來十年行動計劃,以實現保護區建設與國家戰略、區域發展的全面協調和融合,促進周邊區域居民福祉的提升,並打造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典範。
-
「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將啟動
力爭2025年完成小鼠、2035年完成獼猴「圖譜」繪製本報訊(記者黃辛、卜葉)9月27日,「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啟動前期工作座談會在上海召開。本次會議明確了該計劃的推進路徑,宣布了中國工作組的成立,並就該計劃的具體實施思路和舉措進行研討。
-
推進大科學計劃,建設大科學裝置……院士專家共話「大科學」發展
「我們聯合了國內一批科學家做這件事,並已經吸引十多個國家地質調查局和國際研究機構參與這個大科學計劃。」陳駿說。牽頭組織實施大科學計劃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科技影響力和創新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科技工作者應有的擔當和作為。
-
地球系統科學(地球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概述 ,信息量很大!
)、土壤圈和生物圈(包括人類)組成的有機整體。地球系統科學主要研究各圈層的物質組成、結構分布、各圈層內部及之間一系列相互作用過程和形成演變規律,以及與人類活動相關的全球變化,為人類認知地球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支撐,以應對全球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