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不現實引擎」——EMDrive,突顯了我們最大的失敗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最大的失敗——NASA「不現實引擎」,EMDrive

作為人類,我們習慣認為只要保持開放的思維,一切就皆有可能。若能夠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地做研究,充分發揮自身能力,我們不僅能像專家一樣很好地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且可以為任何感興趣的領域(像是能源、環境、健康和醫學、甚至物理和數學等)做出寶貴貢獻。

同時我們也意識到,想要成為任何一個領域的合法專家,通常需要經過多年乃至數十年的研究。即使對於我們之中最聰明、最具才華的人來說,在奉獻畢生的領域中取得突破性發展,也是很困難的。

圖源:forbes

但儘管如此,我們始終秉持這樣一個浪漫的觀念:如果某些才華橫溢、特立獨行的人帶著新穎的視角出現,哪怕他們沒有合適的背景,他們(也有可能是我們自己)依然能永久地改變歷史進程。

這告訴我們自己的故事:像艾爾伯特·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他的廣義相對論已經100多年了;這是關於特斯拉、愛迪生、法拉第、牛頓等人的故事。我們都知道隨波逐流、從眾心理的危害,以及接受科學中目前已知的絕對真理的危害。這就是為什麼當涉及到最大的謊言和惡作劇時,我們之中最聰明的人往往是最容易受騙的人。

EM Drive 圖源:Forbe

你可曾聽說過冷核聚變,或者在幾千度(而非幾百萬度)的溫度下控制核轉化的可能性?

也許你聽說過「NASA非現實太空引擎」——EM Drive,它是如何在明顯違反物理定律的情況下提供無排氣的動力?

也許你迷戀於真空零點能的概念,或者說我們可以在空曠的太空從量子真空本身提取可用能源的概念?

再或者,也許你贊成永動機的概念,相信只要運用適當的機構及恰到好處的創新,它終究會被實現?

COMSOL遺傳場表面分布 圖源:Forbe

我不會說所有的這些概念都不可能實現,但它們極不可能成為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因為世界存在已知的既定物理定律。這些定律不僅需要遵守,而且是我們對宇宙理解的基本組成部分。

冷核聚變——像e-Cat這樣的設備——幾乎可以肯定是騙局,因為(經過充分研究的現象)它違反了目前建立和理解的電磁物理已知定律、核物理已知定律。

EM Drive僅僅運用了傳統材料和傳統反應,據稱違反了動量守恆的原則。動量守恆是愛因斯坦物理學以及所有量子和經典理論的基石。

真空零點能和永動機則違背了熱力學定律,通常已被摒棄,但偶爾也會隨著頭條新聞宣稱物理定律已被推翻,而使某個離譜的主張通過並引起國際關注。

諾曼·羅克韋爾,1920年10月號《大眾科學》雜誌,永久運動 圖源:Forbe

儘管EM Drive經過多個團隊的反覆測試(可信度存疑),給出了很小的正面結果(微牛頓推力)。但這與測量它的設備靈敏度相關,且無法擴大測試規模。它持續吸引著許多普通大眾。糟糕的科學報導和來自實驗室的可疑結果被徹底扭曲成最終的炒作機器:對自由能源、無限動力,甚至星際旅行的承諾。

只需一幅漂亮的圖,就能講述我們這個世紀的科學故事?

很難。

這是磚家們在自欺欺人,而這就是你能獲取的所有知識。

馬克·拉梅德克私下(通過推特)為NASA Eagleworks實驗室合成的圖片

現實情況是,我們前面提到的「特立獨行的天才」——愛因斯坦,愛迪生,特斯拉,法拉第和牛頓——都是經過了漫長時間的實踐練習,才在自己的領域取得進展;他們是真正的專家,而非門外漢。

當有人違反物理定律做發明,並聲稱自己是「發明家」時,實際上只有兩種可能:

你面對的是這樣的人:他構建了自己也不理解的東西,產生了一定的混淆,基本上就是將這個設備展示給其他人並表示:「我在這裡做了什麼?」這是一個善良的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發自內心地在努力做一件好事。

你面對的是一個欺騙藝術家。他們故意欺騙大眾,通常試圖從某種情況中騙取大量金錢、權利和(或)聲望。其本質是惡劣的,並且是掠奪性的(在很多情況下甚至是犯罪)行為。

e-Cat,2011年的演示 圖源:Forbe

我們最大的失敗是,我們根本沒有資源和能力成為各種領域的專家,卻又不信任那些確實做到了這一點的人。EM Drive、e-Cat以及其他各種「科學上不可能的事」會繼續激發我們的熱情與想像力——若我們不懂得欣賞、尊重科學事業本身和那些依法實踐科學事業的科學家。在這一天到來之前,你可以保持懷疑的態度,也可以欺騙自己的內心。但如果你選擇後者,請留意理察·費曼在一代人之前提出的警告:對於一項成功的技術,現實必須優先於公共關係,因為自然是無法被欺騙的。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FY: Plusone

作者: Ethan Siegel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NASA證實無燃料EmDrive引擎可行:結果引爭議
    ▲研究人員正在努力降低太空航行的成本、提高飛行速度,增強我們的太空探索能力。▲人們一度以為這款無燃料引擎不可能實現,但它如今離現實又近了一步。圖為EmDrive引擎的一款原型機。據悉,EmDrive引擎只需十周就能將人類送上火星。▲該系統可以產生每千瓦1.2毫牛頓的推力,比霍爾離子推進器的功率小得多,後者的推力高達每千瓦60毫牛頓。
  • 推進引擎EmDrive又出現在新聞裡 它真的靠譜嗎
    前不久,該團隊取得了一項裡程碑式的突破——通過實驗證明的「電磁推進系統」( EmDrive)論文正式發表,而此前許多專家對此都不看好。該推進器能在不使用任何燃料的情況下,為太空中的太空飛行器提供動力。該團隊在論文中表示,電磁推進系統通過在閉合的空腔內來回彈射微波,將電能轉化為推進力。理論上,這種輕量級的引擎能夠在70天內將太空飛行器送到火星。
  • 曲速引擎是真的嗎?
    近日,騰訊一篇《美國宇航局測試曲速引擎:去月球只要四小時》的文章引起熱議,那麼曲速引擎是真的嗎?上面這張圖片是一張的假想圖,目前太陽能推進技術已經列入NASA的研究課題,寄希望將來為NASA的小行星任務,載人登陸火星,以及深空探索服務。
  • 比NASA還快些?天宮二號測試無燃料EM引擎獲突破
    EmDrive引擎的原理是,讓光子微波在密閉的錐體內部反彈,從而在錐體較細的一端產生推力,推動宇宙飛船向前飛行。但從牛頓的運動學第三定律來看,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任何運動都會產生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而EmDrive引擎不會向外噴射任何廢料。(可以聯想一下火箭,它們就是通過高速噴出氣體和其它物質獲得前進的推力的。)
  • 【動力|行業】曲速引擎是真的嗎?
    近日,騰訊一篇《美國宇航局測試曲速引擎:去月球只要四小時》的文章引起熱議,那麼曲速引擎是真的嗎?我們來看下面這張截圖。
  • 打破次元壁 EmDrive引擎或成真,星際旅行不是事兒
    即將到來的2017年對我們來說就是最近的未來,新的一年也許又會有新的驚喜。曲速飛行是一種通過在壓縮時空中航行的技術,其原理就是在運動物體周圍利用反物質驅動的曲速引擎製造一個人工的曲力場,從而使物體能在這個扭曲的時空氣泡中以幾十倍於光速的速度移動。電影中虛構的情節似乎離現實也並不太遙遠。近日一篇外洩的論文顯示,科學家正在研發EmDrive引擎原型機,引發了大量爭議。
  • 中國稱成功製造出「無燃料引擎」EmDrive 有望應用於衛星系統
    這種全新的名為EmDrive的引擎不需要燃料,而是通過在空腔內反射微波來獲得推力,這個機制引起了轟動,因為它與物理法則相悖。       EmDrive引擎最近引發了爭論,美國宇航局(NASA)的團隊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他們可能成功掌握了這項技術。如果這種違背物理學法則的理論變成現實,那麼製造出的引擎只需10周就可以將人類帶到火星。
  • CryEngine 5引擎讓你分不清現實與虛幻
    CryEngine 5引擎讓你分不清現實與虛幻 2016年03月28日 16:39作者:張孟偉編輯:張孟偉     提到高畫質引擎,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可能是德國Crytek公司的「顯卡危機」吧,10年前上市的《孤島危機》是否驚豔到當時的玩家了呢?
  • NASA試圖驗證超光速曲率引擎-NASA,超光速,曲率,引擎,科幻 ——快...
    簡單來說,懷特博士正試圖搞清楚,他是否可以將光子周圍的時空扭曲,從而使其在不改變速度的情況下運行更遠的距離。懷特博士表示:「宇宙從137億年前的大爆炸之後便一直在膨脹。而當你觀察一些宇宙學模型時,你會注意到有一部分模型指出在宇宙極早期曾經存在一個暴漲時期,當時宇宙經歷急劇膨脹,當時宇宙中任意兩點之間都會以極高的速度相互遠離。」
  • 打破發動機傳統,量子引擎正在成為現實,未來離我們還有多遠?
    不過今天我們要展開說的,並不是「斜爆轟衝壓發動機」。量子引擎將拋棄這種物理性運動方式,並不依靠點燃燃料來工作,也不需要機器本身的做功提供動能。量子引擎通過雷射迫使粒子中的內部電子加速「跳躍」,並通過「量子糾纏」原理使得粒子之間產生作用力,而量子間的作用力將通過納米機器將其傳導給機械,從而為機械提供能量。
  • 曲速引擎是科幻?還是現實?
    運用空間翹曲(space warp)作為引擎來推進已成為一些物理學家所研究,例如米給爾·阿庫別瑞的阿庫別瑞引擎。目前尚未有堅實的技術方法被提出,也不知道阿庫別瑞所提的效應理論上要怎麼引發。    曲速引擎被認為是一個科幻元素。    目前美國宇航局已經對這種非人類科技的動力裝置進行了研究,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
  • 「不可的」無燃料電磁引擎EMDrive或許已得到合理解釋
    關於Roger Shawyer的EMDrive,電磁引擎EMDrive千真萬確的存在推力,但原理上卻解釋不通,也無法通過可靠可信原理途徑提升推力,更無法定量地控制推力大小。其實可以用一種很簡單的方式解釋,這樣的解釋符合牛頓定律。就如同冰箱、空調看似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實際卻是遵守了,只是人們的對規律認識不到位。
  • 火星的EmDrive引擎,民科、神啟還是世紀大發現?
    EmDrive 在科學界是個異數,是個「違反經典物理學」的存在,很容易被認為是引人嗤之一笑的民科。然而,十多年了,EmDrive 並沒有滑落到塵埃裡,反而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權威如 NASA 這樣機構,都無法否認它產生的實驗結果,而更令人費解的是,至今都沒有人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就連它的發明人 Roger Shawyer 也無法解釋清楚。這讓人不禁想起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永恆的終結》裡的場景:未來的人類通過時間旅行,將一個名為維科·馬蘭松的人送來 21 世紀,製作出了超越當時科技水平的機器。
  • NASA:一個被航天事業耽誤的設計公司
    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執行STS-7任務的標誌。(圖源:nasa.gov)紀念卡西尼號任務終結(圖源:nasa.gov)(圖源:sohu.com)(圖源:sohu.com)NASA 有它神秘的一面,但是這似乎並不妨礙它們追隨潮流,融入大眾。而其實和 NASA 聯名的申請門檻也不高,只需要將資料和請求發送到他們的官方郵箱就行了。
  • NASA一周新聞(2021.1.29)
    我們在1月27日的發布會上預演了著陸和任務。美國宇航局科學科學副局長馬斯·祖布琴(Thomas Zurbuchen):「作為我們的宇宙鄰居和目的地,火星繼續吸引著我們作為科學家和探險家的想像力,似乎每次我們有新發現,我們就會發現更多的問題。」
  • 彼得·傑克遜揭示了《掠食城市:致命引擎》最大的粉
    《我們再來一次》並沒有說服你,一項剛剛發布的研究證實了票房觀察家已經懷疑的事實:女性主演的電影正穩步超過男性主演。這對於彼得·傑克遜來說也不是什麼新聞,他親眼目睹了對女性驅動的電影製片廠特輯的渴望。傑克遜是後世界末日大片《掠食城市:致命引擎》的執行製片人,該片由克裡斯蒂安·裡弗斯執導,今天在影院上映。每當電影為測試觀眾放映時,他都注意到女性是最有聲望的擁護者之一。
  •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表示:曲速引擎在未來可能成為現實
    然而,如果你想去離我們最近的大星系仙女座,它距離我們大約250萬光年。即使人類能夠造出一艘能以光速航行的飛船,我們也需要250萬年才能達到那裡,這遠遠超出了人類的壽命。然而,如果我們能造出一艘比光還快的飛船呢?儘管這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的內容,但曲速引擎可能離現實又更接近了。
  •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表示:曲速引擎在未來可能成為現實
    然而,如果你想去離我們最近的大星系仙女座,它距離我們大約250萬光年。即使人類能夠造出一艘能以光速航行的飛船,我們也需要250萬年才能達到那裡,這遠遠超出了人類的壽命。然而,如果我們能造出一艘比光還快的飛船呢?儘管這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的內容,但曲速引擎可能離現實又更接近了。
  • 《火星救援》中的離子引擎可能成為現實,星際旅行已經不遠了
    而支持著赫爾墨斯號宇宙飛船在火星與地球持續航行的就是離子引擎。這種引擎主要是通過向氬氣或者氙氣通電,將這些物質加速到大約每小時35萬公裡的高速然後是釋放,以此使宇宙飛船實現高速飛行。這種引擎雖然加速度不大但是可以持續很長時間,同時處於宇宙飛船中的太空人並不會感到傳統航天引擎在工作時所產的巨大的加速度、噪音以及震動所帶來的不適。這種引擎技術對人類以後探索宇宙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10周到火星:反物理的EmDrive引擎是個什麼神器?
    現在我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我不知道媒體報導的4小時到月球、10周到火星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但是能比傳統動力的飛行器速度快,原因就在這。動量守恆定律: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為零,則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動量在經典物理學中(牛頓力學體系)是物體質量和速度的乘積,表達運動物體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