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發動機傳統,量子引擎正在成為現實,未來離我們還有多遠?

2020-12-27 大國銳評

近日,中國科學家成功在風洞中測試一款速度高達16馬赫飛行器的消息,引起關注,據獲悉之所以我們能研製速度如此之快的飛行器,主要是因為我國科學家攻克了「斜爆轟衝壓發動機」,這種發動機被認為相比較於當前高超音速飛行器所使用的「超燃衝壓發動機」更先進,也讓我國在高效率發動機的研製上站在國際前列。

「斜爆轟衝壓發動機」的概念是由上世紀80年代一位名叫理察·莫裡森的美國工程師所提出,該工程師認為可以研製一款衝擊波轉換為能量的發動機,從而提升發動機效率。然而「斜爆轟衝壓發動機」卻並不被美國主流社會所認同,因此這款發動機長期只存在於概念中,直到中國科學家完成了它。

(量子引擎概念圖)

不過今天我們要展開說的,並不是「斜爆轟衝壓發動機」。說起概念性的發動機,除了「斜爆轟衝壓發動機」,還有一些想法更加「奇特」的,比如中子電子發動機,無活塞發動機

核聚變發動機、量子發動機等等。而不久前我國的量子計算機取得歷史性突破,那麼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將來研製量子發動機的可能。

(科幻作品中採用量子引擎的宇宙飛船)

量子發動機又名為量子引擎,顧名思義是利用量子的特性來進行發動機驅動。而量子引擎的概率也常常被引入科幻作品中,比如說《三體》中的人類未來所製造的宇宙戰艦採用曲率引擎,而曲率引擎就被認為是量子引擎的延伸,而量子引擎與傳統發動機的不同之處又在哪裡?

傳統的引擎發動機基本上都是屬於活塞引擎,儘管種類複雜,但其原因基本都大同小異。簡單來講活塞引擎就是在一個氣缸中,由機械活塞在其中做功。此外在氣缸的兩側各有一個用於燃油噴射的噴射器,另有個進氣口和一個排氣口或多個氣門。可以根據燃料類型添加火花塞。而發動機中的活塞在兩個燃燒室之間線性地往復運動,將動能轉化為熱能並驅動機械整體運轉。

(量子引擎原理)

總的來說,傳統引擎活塞做功越大,產生的熱能越多,發動機的效率也就越高。量子引擎將拋棄這種物理性運動方式,並不依靠點燃燃料來工作,也不需要機器本身的做功提供動能。量子引擎通過雷射迫使粒子中的內部電子加速「跳躍」,並通過「量子糾纏」原理使得粒子之間產生作用力,而量子間的作用力將通過納米機器將其傳導給機械,從而為機械提供能量。

不少科學家相信,量子引擎所產生的能力幾乎沒有多餘的消耗,也不需要化石燃料,並且其效果要遠好於傳統的活塞引擎。就目標科技的發展來看,量子引擎似乎離我們還很遠。實際上量子引擎的原理與量子計算機的原理很像,但作為一款發動機,其便攜性以及如何實現常溫下量子運動都是我們需要面對的難題,相當於如何把一個龐大且複雜的量子計算機簡單化與小型化,並且能隨時隨地啟用。

(量子引擎概念圖)

作為被認為未來科技的方向,量子引擎的前景還是相當被看好的,目前不少國家實際上已經展開關於量子引擎的研究,量子引擎正在成為現實,那麼我國能搶佔先機麼?當然我國作為量子領域研究的前沿國家,肯定也不會落下,未來或許並不遙遠。(子文)

相關焦點

  • 量子計算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量子世界裡,所有物質都可以被還原成61種基本粒子。其中最重的基本粒子,質量也不超過3.1×10^-25千克。20世紀40年代,圖靈精確定義了算法的含義,並描述了我們現在所稱的圖靈機(Turing machine):可以執行任何算法的單一通用可編程計算設備。此後,計算機逐漸發展成為了一個產業,並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 陳根:量子計算離我們還有多遠?
    此後,計算機逐漸發展成為了一個產業,並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自此,量子力學進入了快速轉化為真正的社會技術的進程,人類在量子計算應用發展的道路上行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如今,量子計算離我們已不再遙遠。傳統計算機永遠無法處理這種任務,但在量子領域,這樣的計算則成為可能。
  • 科幻電影中能量護盾這種「黑科技」離我們還有多遠?當下能實現嗎
    比如,我們現在經常能看到的全息影像,這就是一種半成品科技,離電影中的那種全息影像還很遠。還有一種則是能量護盾技術了,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講講這種「黑科技」離我們目前還有多遠。能量護盾那麼現在我們離這類武器還有多遠呢,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發這種防護罩,利用電能脈衝抵擋火箭、榴霰彈等炮彈的攻擊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我們離「行星發動機」還有多遠?
    根據《戰狼2》《紅海行動》大賣之後國內該類電影瘋狂湧現來看,接下來,我們可以期待一大批國產科幻的出現。跳出電影市場,對於整個科幻領域來說,《流浪地球》在網上引發科幻、科學大討論,有可能點燃全民科幻熱情,這才是其最大的功績。無論是高11000米、運作聲像心跳的巨無霸行星發動機,還是外表剛勁耐x、行駛時動力澎湃的巨大卡車,亦或是主角身上極具未來感的外骨骼系統,都符合人們對未來的幻想。
  • 量子計算機也無法突破的極限,未來,基因隱私會成為人類致命弱點
    也許,在現實中,一種在基因隱私上相當簡單的下一代密碼學就是如此安全,甚至這種密碼未來的量子計算機也無法破解它。我們今天常用的加密並不能使我們的數據完全安全,每當一個人需要進行任何計算,例如對測序的基因組進行必要的醫學基因測試時,這些數據就必須被解密,因此,這些數據很容易被盜竊和洩露。
  •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日前,央視新聞《新聞1+1》連線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對熱點問題進行解答。一、我們對病毒有多少了解?周琪表示,對病毒的研究,可以用「萬裡長徵第一步」來形容。面對病毒,它從哪兒來、將到哪兒去,它是什麼樣子?
  • 量子引擎,是幻想還是現實?科學家為你解惑
    就像幻想文學中的蒸汽朋克概念一樣,一些物理學家也試圖將量子物理、信息理論和熱力學這三大領域結合起來,創造出「量子引擎」這樣具有科幻色彩的新技術。21世紀人類的發展似乎到了一個瓶頸期,很難有更大的進步,特別是動力發展這一塊,人類依然無法衝出太陽系,歸根結底就是我們的動力發展緩慢,難以使飛船達到第二宇宙速度,從而飛出太陽系。
  • 科幻電影《星際迷航》的諸多技術正在成為現實
    去年,美國宇航局一個實驗室宣稱開發出名為EMdrive的超速引擎。據說它引發許多爭議,因為它打破了物理定律。可是如果這種引擎真的試驗成功,它可能大大減少我們前往月球、火星乃至更遙遠宇宙的時間。這種引擎還不屬於曲速引擎(warp drive),但它可能成為我們開發超光速旅行方式的踏腳石。
  • 用基因預測疾病治療疾病 離成為現實還有多遠?
    用基因預測疾病,離現實還有多遠?  每個人都需要擁有一張含有個人遺傳信息的「生命說明書」,這些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關於基因檢測的研究,利用獲取的基因研究數據,來評估人類身體的健康走向和疾病發生率,希望因此而使人類規避病痛,更加健康。我們真正做到了嗎?
  •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如果這項技術可行,未來的火星居民可以居住在氣凝膠製造的溫室「大棚」裡,溫室裡的水保持液態,植物可以生長,溫度適宜居住。改變世界,還是改變自己即使我們解決了水、氧氣和溫度,還要面對輻射暴露的問題。火星沒有地球那樣的磁場,所以無法抵擋太陽風。有科學家提出可以建造大量低溫超導體環,產生人工磁場,但這仍是一個紙面上的粗淺概念。
  • 《科學美國人》發布2018全球十大新興技術:我們離未來還有多遠?
    我們都知道,人類和計算機信息的交互需要通過電腦來完成,和現實世界之間的交流則不需要介質,如果計算機生成的信息可以與現實世界融合,其帶來最大的改變是:1.計算機信息的呈現,會更多元、直觀、有血有肉;2.我們與計算機交流的方式也更豐富
  • 打破經典熱力學的極限 科學家嘗試用量子物理學改變規則
    「在某些情形下,你可以利用相同的等式推斷出單個原子發動機和汽車引擎的性能。」Kosloff介紹說,「但這同樣看起來令人震驚——可以肯定的是,當物體變得越來越小時,應當會達到某個量子極限。」在經典熱力學中,單個粒子並沒有溫度。因此,德國弗萊堡大學量子物理學家Tobias Schaetz認為,隨著做功的系統及其環境趨近這一極限,想像它們會遵守標準熱力學規則越來越成為一件荒謬的事情。
  • 曲速引擎可以通過量子推進器成為現實
    美國宇航局物理學家哈羅德「桑尼」懷特正在實驗室中使用雷射測量裝置在較小規模上試驗這些概念。科學家正在尋找幹涉儀上光子路徑長度的變化,因為這可能產生正在尋找的效果。在不同的分析技術和不同的實驗中,已經看到光路長度的變化。讓幹涉儀的一條腿看起來有點短,因為這個設備處於打開狀態,而設備關閉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正在尋找它。
  • 人類距離光速還有多遠?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可以實現嗎?
    距離光速還有多遠?人類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是美國的帕克探測器,該探測器在近日點的速度最高達到192km/s,只有光速的千分之一,不過也是目前所知速度的極限。該探測器只是在太陽引力的加速作用下產生的飛行速度,就算用該速度在宇宙中航行,到達距離我們4.3光年外的比鄰星需要1500年。
  •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表示:曲速引擎在未來可能成為現實
    然而,如果你想去離我們最近的大星系仙女座,它距離我們大約250萬光年。即使人類能夠造出一艘能以光速航行的飛船,我們也需要250萬年才能達到那裡,這遠遠超出了人類的壽命。然而,如果我們能造出一艘比光還快的飛船呢?儘管這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的內容,但曲速引擎可能離現實又更接近了。
  •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表示:曲速引擎在未來可能成為現實
    然而,如果你想去離我們最近的大星系仙女座,它距離我們大約250萬光年。即使人類能夠造出一艘能以光速航行的飛船,我們也需要250萬年才能達到那裡,這遠遠超出了人類的壽命。然而,如果我們能造出一艘比光還快的飛船呢?儘管這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的內容,但曲速引擎可能離現實又更接近了。
  • 未來的7個太空引擎
    然而,已經有人對沙爾發動機的異常推力提出了其他可能的解釋,一般來說,這違反了通常的物理定律。例如,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版本:發動機能夠產生推力是因為它與物理真空的相互作用,而在量子水平上,真空的能量是非零的,充滿了不斷出現和消失的虛擬基本粒子。最終誰會是對的--這個理論的作者、沙爾本人還是其他懷疑論者,我們將在不久的將來找到答案。
  • 《火星救援》中的離子引擎可能成為現實,星際旅行已經不遠了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可以替代傳統的飛機渦輪發動機的離子引擎已經初步研製完成。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副教授Steven Barrett表示:「這種全新的引擎可以讓飛機更安靜,機械構造更加簡單,並且在飛行時不會排放汙染物」。離子引擎技術最直觀的優點就是可以大大的減少飛機發動機的組成部件,例如飛機兩側的螺旋槳。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世界領先,還有首顆量子衛星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從量子晶片、量子通信以及我們的量子衛星,都已經是世界領先的,並且刷新了世界紀錄,讓我們在未來的智慧化、智能化城市中掌握先機。,或將帶領我們走進一場新的數據變革,讓科幻變成現實!
  • 打破晶片壟斷的希望:量子科技碾壓傳統超算,未來15年世界領先
    讀者來稿,作者:果不其然678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就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21世紀最燒腦的前沿科學就是量子力學。普通人都認為量子力學離我們很遠,但事實上量子力學是支撐現代科學大廈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