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Hayabusa2號任務正從一顆名為琉球的小行星上返回,該小行星攜帶著非常特殊的太空巖石,但地球可能不是飛船的最終目的地。
根據最近的聲明,負責這項任務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正在評估其太空巖石調查的第二站。
這樣的任務延長將持續十多年,可能會看到Hayabusa2號繞第二顆小行星運行。
延期的機會來自兩個因素的組合:太空飛行器的發動機仍然擁有大約一半的燃料,而且它不需要降落在地球上就可以完成其議程上的樣品返回部分。
相反,該任務的主太空飛行器將部署一個裝滿小行星碎片的小型太空艙,該太空艙將於12月6日穿過地球大氣層,降落在澳大利亞內陸。
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工程師運行數字時,他們意識到Hayabusa2號的主太空飛行器可以將太空艙送上軌道,並且仍然準備進行更多的冒險。
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一份聲明,太空飛行器需要留在內太陽系才能獲得足夠的太陽能,但團隊計算出,太空飛行器將有足夠的燃料訪問354個不同目的地中的一個,包括金星、火星、附近的彗星和一系列小行星。
任務人員已經將飛船潛在的第二個目標縮小到只有兩個候選者,都是帶有名稱而不是專有名稱的微小太空巖石。
這些天體都是近地小行星,就像琉球本身一樣,但每個都只有隼鳥2號第一個目的地的十分之一寬。
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說法,儘管它們的體積很小,但這兩個候選行星在科學上都很有趣,Hayabusa2將能夠滑入其中任何一個的軌道,而不是簡單地飛過,使這些小行星成為更有趣的目標。
當然,計劃軌道運行的前提是太空飛行器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足以與這些物體會合,這是一個很大的假設。
Hayabusa2的設計只是為了承受最初六年的任務,而不是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額外的十年。
但對於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來說,除了繼續操作太空飛行器的成本之外,嘗試幾乎沒有什麼風險。
在任何一個潛在目標的情況下,Hayabusa2都需要進行一次漫長而曲折的旅行,節省燃料,轉而依賴從地球、金星或另一顆小行星飛過的引力助推,將探測器驅動到目的地,只有在2029年或2031年才能到達,這取決於哪個物體獲勝。
雖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希望更快地到達,但根據該機構的說法,Hayabusa2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沒有一個目標可以達到。
也就是說,宇宙飛船將能夠在達到新目標之前很久就進行科學研究。
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說法,Hayabusa2可以研究從星際塵埃反射的黃道光,並在其巡航的安靜部分尋找系外行星。
它可以在繞地球飛行時研究月球,以實現其目標。
而且,根據最終目的地的不同,太空飛行器還需要擺動通過金星或另一顆小行星,提供另一次觀測機會。
當然,還有小行星目的地本身。
這兩個競爭者被稱為2001 AV43和1998 KY26,使用的是發現小行星時分配給它們的典型的數字字母名稱。
這兩個都是近地天體,就像琉球和本努一樣,根據NASA的此類天體資料庫,NASA的樣本返回任務OSIRIS-Rex目前正在圍繞Bennu運行,每個天體大約每500天繞太陽運行一次。
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評估,這兩顆小行星都有幾個有趣的特徵。
它們都很小,直徑只有100到130英尺(30到40米),旋轉速度都很快,大約每10分鐘就旋轉一次。
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說法,科學家們從未近距離觀察過如此快速旋轉的小型太空巖石,這使得它們特別耐人尋味,因為這種旋轉產生的外力很可能比物體的重力更強。
此外,這些特徵讓科學家懷疑這兩塊太空巖石是固體還是所謂的「碎石堆」小行星,就像琉球本身一樣,它們是由碰撞產生的碎片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當然,這兩個可能的目標並不完全相同。
2001年的AV43看起來有點細長,可能是巖石材料和金屬的混合物,這對小行星來說是一種不太常見的配方。
相比之下,1998KY26更圓,很可能是一種更富碳的小行星,是最常見的太空巖石類別,與琉球和本努都屬於同一類別。
Hayabusa2可能在2029年11月達到2001AV43,而要到2031年7月才能達到1998 KY26。
與所有的小行星任務一樣,Hayabusa2號潛在的第二站是平衡兩個不同的目標。
在某種程度上,科學家研究這些太空巖石只是為了了解太陽系。
但這部作品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主義焦慮。
畢竟,近地小行星可能會變成有點太接近地球的小行星。
雖然我們的大氣層保護我們免受許多這樣的太空巖石的傷害,但也有一些穿過了地球表面,造成了破壞。
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稱,儘管這兩個潛在目標大小範圍內的小行星太小,不會造成臭名昭著的滅絕大型恐龍的災難性影響,但這些巖石仍然可以在當地造成真正的破壞,預計每隔一個世紀或幾個世紀就會撞擊地球。
來源:Meghan Bart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