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能延長(隼鳥2)Hayabusa2小行星任務

2020-08-20 冬哥譜科


日本的Hayabusa2號任務正從一顆名為琉球的小行星上返回,該小行星攜帶著非常特殊的太空巖石,但地球可能不是飛船的最終目的地。

根據最近的聲明,負責這項任務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正在評估其太空巖石調查的第二站。

這樣的任務延長將持續十多年,可能會看到Hayabusa2號繞第二顆小行星運行。

延期的機會來自兩個因素的組合:太空飛行器的發動機仍然擁有大約一半的燃料,而且它不需要降落在地球上就可以完成其議程上的樣品返回部分。

相反,該任務的主太空飛行器將部署一個裝滿小行星碎片的小型太空艙,該太空艙將於12月6日穿過地球大氣層,降落在澳大利亞內陸。

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工程師運行數字時,他們意識到Hayabusa2號的主太空飛行器可以將太空艙送上軌道,並且仍然準備進行更多的冒險。

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一份聲明,太空飛行器需要留在內太陽系才能獲得足夠的太陽能,但團隊計算出,太空飛行器將有足夠的燃料訪問354個不同目的地中的一個,包括金星、火星、附近的彗星和一系列小行星。

任務人員已經將飛船潛在的第二個目標縮小到只有兩個候選者,都是帶有名稱而不是專有名稱的微小太空巖石。

這些天體都是近地小行星,就像琉球本身一樣,但每個都只有隼鳥2號第一個目的地的十分之一寬。

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說法,儘管它們的體積很小,但這兩個候選行星在科學上都很有趣,Hayabusa2將能夠滑入其中任何一個的軌道,而不是簡單地飛過,使這些小行星成為更有趣的目標。

當然,計劃軌道運行的前提是太空飛行器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足以與這些物體會合,這是一個很大的假設。

Hayabusa2的設計只是為了承受最初六年的任務,而不是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額外的十年。

但對於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來說,除了繼續操作太空飛行器的成本之外,嘗試幾乎沒有什麼風險。

在任何一個潛在目標的情況下,Hayabusa2都需要進行一次漫長而曲折的旅行,節省燃料,轉而依賴從地球、金星或另一顆小行星飛過的引力助推,將探測器驅動到目的地,只有在2029年或2031年才能到達,這取決於哪個物體獲勝。

雖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希望更快地到達,但根據該機構的說法,Hayabusa2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沒有一個目標可以達到。

也就是說,宇宙飛船將能夠在達到新目標之前很久就進行科學研究。

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說法,Hayabusa2可以研究從星際塵埃反射的黃道光,並在其巡航的安靜部分尋找系外行星

它可以在繞地球飛行時研究月球,以實現其目標。

而且,根據最終目的地的不同,太空飛行器還需要擺動通過金星或另一顆小行星,提供另一次觀測機會。

當然,還有小行星目的地本身。

這兩個競爭者被稱為2001 AV43和1998 KY26,使用的是發現小行星時分配給它們的典型的數字字母名稱。

這兩個都是近地天體,就像琉球和本努一樣,根據NASA的此類天體資料庫,NASA的樣本返回任務OSIRIS-Rex目前正在圍繞Bennu運行,每個天體大約每500天繞太陽運行一次。

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評估,這兩顆小行星都有幾個有趣的特徵。

它們都很小,直徑只有100到130英尺(30到40米),旋轉速度都很快,大約每10分鐘就旋轉一次。

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說法,科學家們從未近距離觀察過如此快速旋轉的小型太空巖石,這使得它們特別耐人尋味,因為這種旋轉產生的外力很可能比物體的重力更強。

此外,這些特徵讓科學家懷疑這兩塊太空巖石是固體還是所謂的「碎石堆」小行星,就像琉球本身一樣,它們是由碰撞產生的碎片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當然,這兩個可能的目標並不完全相同。

2001年的AV43看起來有點細長,可能是巖石材料和金屬的混合物,這對小行星來說是一種不太常見的配方。

相比之下,1998KY26更圓,很可能是一種更富碳的小行星,是最常見的太空巖石類別,與琉球和本努都屬於同一類別。

Hayabusa2可能在2029年11月達到2001AV43,而要到2031年7月才能達到1998 KY26。

與所有的小行星任務一樣,Hayabusa2號潛在的第二站是平衡兩個不同的目標。

在某種程度上,科學家研究這些太空巖石只是為了了解太陽系。

但這部作品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主義焦慮。

畢竟,近地小行星可能會變成有點太接近地球的小行星。

雖然我們的大氣層保護我們免受許多這樣的太空巖石的傷害,但也有一些穿過了地球表面,造成了破壞。

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稱,儘管這兩個潛在目標大小範圍內的小行星太小,不會造成臭名昭著的滅絕大型恐龍的災難性影響,但這些巖石仍然可以在當地造成真正的破壞,預計每隔一個世紀或幾個世紀就會撞擊地球。

來源:Meghan Bartels

相關焦點

  • 進擊的隼鳥2號
    然而到了12日12時(日本時間)左右,隼鳥2號並沒能降低到預定高度,而是只降到了距離龍宮表面600米左右時就自動中止並返回了。隼鳥2號項目組推測,可能的原因是「龍宮」表面太暗了,以至於用於檢測探測器到小行星表面距離的雷射高度計(LIDAR)無法進行測量導致的[5]。
  • 隼鳥2號的2019年:大展身手,滿載而歸
    在2018年的下半年,隼鳥2號已經出色完成了多項科學考察,順利投下了2枚巡視器和1枚著陸器。(詳情參見:進擊的隼鳥2號)隼鳥2號攜帶的巡視器MINERVA-II1(左)和著陸器MASCOT(右),已分別於2018年9月21日和10月3日投下。
  • 隼鳥2號又有新任務!曾首次採集到小行星地下物質
    隼鳥2號又有新任務!(JAXA)宣布了其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的一項新任務:到達1998 KY26小行星並對其展開研究。JAXA表示隼鳥2號要到2031年7月才能抵達目的地。其實,隼鳥2號在去年就已經完成了發射之初設定的主要任務,2019年2月它成功從小行星龍宮(Ryugu)表面採集了10克樣本。該太空飛行器隨後轉向任務第二階段,於當年7月發射撞擊器在龍宮表面製造了人工隕石坑,隨後採集到了小行星地下樣本,它也成為第一顆收集到地下樣本的太空飛行器。
  • 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2月22日,由日本研製發射的隼鳥2號探測器在龍宮小行星表面成功完成了首次著陸,並按照計劃在著陸後飛離了小行星表面。3月5日,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在youtube上發布了這次著陸過程的視頻畫面。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將小行星樣品帶回地球
    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投下的一個裝有小行星「龍宮」上塵土樣本的返回艙,已經成功在地球著陸。「隼鳥2號」情況簡介「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是日本發射的「隼鳥」的後繼探測器,於2014年12月由H-2A運載火箭搭載從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其任務是探測小行星「龍宮」。2018年6月,「隼鳥2號」抵達「龍宮」預定軌道。2019年2月,首次在「龍宮」著陸,收集地表樣本並發現了水合礦物質。
  • 如果你也了解隼鳥號兩兄弟,不如進來比劃比劃?
    下面這張圖,是日本JAXA的隼鳥號任務「御用」插畫家池下章裕繪製的工作中的隼鳥號示意圖,但,因為這幅畫是繪製於任務發射很久之前的,所以很多細節當時並不知道,也就導致了這幅畫和最後的實際任務差別非常大。那麼,火眼金睛的小夥伴們,這裡有個小quiz了:1、上面這幅畫想表現的是探測器的哪項探測內容?2、上面這幅畫實際想表現的是隼鳥號還是隼鳥2號?為什麼?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密封艙分離
    (觀察者網訊)共同社12月5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稱,探測器「隼鳥2號」於日本時間5日下午2點半左右(北京時間5日下午1點半)分離,並向地球釋放了裝有樣本的密封艙。這段歷時6年、飛行距離約52億公裡的探測之旅進入最終階段。
  • 小小的一隻「隼鳥」也想「大鬧」龍宮?| 邁向太空
    隼鳥2號(日文:はやぶさ2)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小行星探測計劃,原隼鳥號的後續計劃。
  • 隼鳥2號返回艙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圖片來自日本宇航局(JAXA)/東京大學/高知大學/立教大學/名古屋大學/千葉工業大學/明治大學/會津大學/日本工業技術院(AIST) 2019年2月,日本的隼鳥2號在降落此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曾發射過一架「隼鳥」探測器(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指遊隼),它於2010年從小行星25143(又名「糸川」)返回了樣本,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以小行星為目標開展取樣返回任務,也是除隼鳥2號外,迄今為止唯一將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的航天任務。
  • 隼鳥2號返回艙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
    來自日本宇航局(JAXA)的藝術概念圖:隼鳥2號的採樣返回艙攜帶著"龍宮"表層塵埃飛經地球(圖片來自JAXA)2019年2月22日,日本宇航局(JAXA)的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短暫降落於近地小行星162173 "龍宮",並向小行星表面發射了一顆子彈,並收集了此過程中濺出的塵埃樣本。隼鳥2號將其珍貴的小行星塵埃樣本裝入倉內的膠囊後,正在返回地球。
  • 隼鳥2號的小行星龍宮之旅·彩色「龍宮」是什麼鬼?
    一點簡單的前情提要:2014年12月3日,日本JAXA隼鳥2號探測器發射,2018年6月27日抵達小行星「龍宮」,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伴飛探測,其間順利完成了兩次著陸採樣[1]。兩次著陸採樣點TD1和TD2的位置。
  • 返回地球前,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都做了哪些事?
    北京時間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著陸。該回收艙攜帶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微量塵埃和巖石樣本,JAXA將對其展開後續研究。小行星常被用於專指太陽系內非彗星的小天體,一般被認為是由太陽系形成時期的微行星演變而來,是至今發現數量最多的太陽系天體。
  • 李會超: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 2月22日,由日本研製發射的隼鳥2號探測器在龍宮小行星表面成功完成了首次著陸,並按照計劃在著陸後飛離了小行星表面。 3月5日,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在youtube上發布了這次著陸過程的視頻畫面。
  • 日本「隼鳥」大鬧「龍宮」!Nature、Science 連發:890 萬年歷史的...
    近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小行星探測器、吉尼斯紀錄認定的「世界首架從小行星帶回物質的探測器」「隼鳥號」(Hayabusa)的後繼探測器「隼鳥 2 號」(Hayabusa 2)傳回照片,再次助力人類對地球起源、演化進程的認知。
  • 「隼鳥2號」在小行星「龍宮」上的著陸揭示了地表的秘密
    「隼鳥2號」觸碰到了「龍宮」小行星的表面,並完成了整個拍攝。 日本的「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在與約1.8億英裡外的小行星龍宮會合後,正 在順利返回地球,但它繞著巖石宇宙流浪者繞行時所做的工作揭示了龍宮的更多秘密。揭秘了它神秘的面紗,讓我們知道它為什麼是紅色和藍色。 日本航空研究所於2014年12月發射了「隼鳥2號」任務,並為旋轉形的小行星龍宮做了一條直線,該行星繞太陽在地球與火星之間飛行。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踏上歸家旅途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1月12日宣布,「隼鳥2號」探測器13日從小行星「龍宮」出發飛往地球。預計將在2020年底返回地球,帶回裝有小行星砂石樣本的回收艙。 在約1年半的觀測期間,隼鳥2號2度著陸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巖石密布的小行星,彰顯了日本的技術實力。
  • 日本「隼鳥 2 號」採集的小行星巖石樣本亮相
    IT之家12月27日消息 今年除了嫦娥五號成功採集月球表面樣本之外,另一重要成就便是日本 「隼鳥 2 號」採集樣本的成功返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 近日公布了一組照片,展現了 「隼鳥 2 號」從小行星 「龍宮」收集的兩份樣品。
  • 「隼鳥2號」在「龍宮」上扔了兩個反光球
    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已對名為「龍宮」(Ryugu)的小行星進行了一年多的觀測,希望能對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有更多了解。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在此期間,探測器採集了巖石樣本;製造了一個人造隕石坑;並於近日在「龍宮」表面投放了兩個目標標記,還拍攝了一張照片,記錄下了這一珍貴時刻。
  • 日本「隼鳥2號」踏上歸途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劉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稱,該機構的「隼鳥2號」探測器已對小行星「龍宮」進行了深入探測,將於13日開啟它的回家之旅,預計明年年底「到家」,其從「龍宮」採集的樣本有望揭示有關太陽系起源的奧秘。
  • 日本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上帶回了黑色砂粒狀物質
    日本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上帶回了黑色砂粒狀物質 來源:新華社時間:2020-12-21 08:47:59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