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文化是什麼意思怎麼產生的 喪文化由來、表現與內涵

2021-01-13 閩南網

  喪文化是指一些90後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而難以自拔的活著,他們喪失心智,漫無目的,蹣跚而行,沒有情感,沒有意識,沒有約束,只能像行屍走肉一樣麻木地生存下去。

  喪文化產生背景

  一張來自1993年的照片,就這樣毫無預警地在我們的社交網絡上爆紅。圖片上的葛優還有頭髮,但和現在一樣削瘦。他嘴邊續著鬍渣,穿著奶奶花襯衫,嘴角微張宛如靈魂出竅,一臉生無可戀,癱躺在舒適鬆軟的大沙發上。這張圖出自情景喜劇《我愛我家》,這集說的是葛優所飾演的季春生,在賈家蹭吃蹭喝的故事。

  季春生,這個男人不僅在個人儀表糟糕,而且行為舉止也惹人鄙夷。這個角色的傳遞出來的形象,就是個每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不想自我奮鬥,獲不獲得成功也沒有關係,希望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 —— 一個90年代的社會廢物。

  這樣的形象跟所有年代所提倡的積極、健康、向上主流精神相悖論,但卻在此時此刻,恰好跟這個時代青年文化無縫切合。他的頹廢、絕望、悲觀、生無可戀,正是這批超時工作、超額吃飯、壓力大、掙錢難的大眾內心狀態。

  喪文化表現

  「我差不多是個廢人了」、「其實並不是很想活」、「漫無目的的頹廢」、「什麼都不想幹」、「躺屍到死亡」、「頹廢到憂傷」,這些搭配在葛優躺圖片上的文字,也從來都沒有掩飾過這批青年人想通過葛優來傳到什麼思想感情。簡單說,就是想要躺著,不想思考,什麼都不想幹了。

  原因分析

  關於90後的研究我們也看過不少。他們所身處的成長環境,是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他們經歷了空氣汙染、數次地震、房價高企、就業困難等種種壓力,他們通過網際網路得知全球範圍的動態,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這是一個風險社會。跟其他年代尋求外部擴張不同,90 後知道外部擴張是要承擔風險的。並且,他們享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更為扁平的家庭和就業關係,對他們來說外部擴張不是必須的。他們更經常談論的是「我」,是「成為我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網際網路工具成為他們情緒的宣洩口。有一部分人通過網際網路釋放自己的裡人格(在這裡,裡人格指內心想法),他們把負面情緒、犬儒的理想釋放在網上,而在日常生活的這個「我」,似乎跟網際網路上的那個「我」沒有半點關係,他們看起來就像是共用一具軀體的兩個不同靈魂。但更多的是另一部分的人,他們是內外統一的青年人 —— 我就是我,我是一個完整、獨立,並勇於為自己發聲的個體。

  這批內外統一的年輕人樂於做自己,不需要扮演別人心目中三好青年的完美形象,所以承認自己是垃圾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他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缺陷,並為自己而活,接受自己是一個這樣的人,與自己和解。

  像葛優躺這有帶有負面情緒的形象在微博走紅,是青年人勇於去轉發、去分享、去傾述、去再創作,去告訴別人「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我覺得躺著什麼都不用做的狀態挺棒的」。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在以前,內心迫切希望當一個不勞而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也會羞於開口吧。

  先前我已經說了,葛優一躺表現出來的頹廢、絕望、悲觀、生無可戀,正是這批超時工作、超額吃飯、壓力大、掙錢難的大眾內心狀態。壓力大很容易理解,但為何壓力大導致的不想努力會成為全民狂歡?是什麼導致了他們選擇了葛優躺來傳遞內心的渴望?

  我認為,這是因為傳統努力已經難以實現生活的質變和階層的上升了。目前在這個國家,由於社會成本高居不下,下層通道往上的空間逐漸已經堵塞。我們都知道「不努力就去死」、「越努力越幸運」諸如此類的勵志名言,但是更有把握的是「努力未必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會很輕鬆。」

  這樣絕望特質的發言,是青年人洞悉並受困於自身無能的「喪(sàng)文化」的崛起。

  其它代表人物

  除了葛優躺外,喪文化代表人物還有網紅青蛙 PEPE,有四肢的鹹魚,還有舶來品懶蛋蛋諸如此類的形象。他們無不例外都是在傳遞一種「我已經是個廢物」自嘲式的信息。

  喪文化表達內涵

  這些形象既不是犬儒主義,也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沒能力、沒智商的「廢物」。在我看來,他們都表達了沉浸青年人,對於現實再如何努力也難以打破固化的階級的絕望 —— 發展前景太過迷茫,前進的路太過曲折,我們洞悉並受困於自身無能。既然如此,就讓我們躺一躺,就這樣,到躺屍到死亡。

  相關推薦:喪文化搞笑句子語錄大全 2017年度最佳50句喪格言集錦

責任編輯:曾少林

相關焦點

  • 「小確喪」是什麼意思? 和「小確幸」一詞對應而出
    「小確喪」是什麼意思? 和「小確幸」一詞對應而出時間:2019-04-22 15:14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確喪是什麼意思?和小確幸一詞對應而出 葛優躺的出現使得喪文化開始逐漸的流行起來,同時也逐漸衍生出一個新的網絡詞彙叫做小確喪,關於小確喪是什麼意思,小確喪的出處在哪,一起來看看吧: 小確喪是什麼意思 該詞的意思為微小而確實的頹喪,是稍縱即逝的   原標題:「小確喪」是什麼意思?
  • 「喪文化」下,很多年輕人都有「鴕鳥心態」,成為「廢掉」的一代
    「喪文化」下,熬夜成為了年輕人的「標配」,踩點上班成為了年輕人的共同能力,叫外賣也成為了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看到,年輕一代,是焦慮的一代,是無奈的一代,也是「廢掉」的一代。那麼,什麼又是「喪文化」呢?「喪文化」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了哪些影響?百科資料:喪文化,指一些90後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像行屍走肉一樣麻木地生存下去。
  • 《紅頭髮的N》:喪,但我仍然很棒
    再往後翻,詳細的自我介紹裡面,又透露出一種「姐雖然普通,但你也高攀不起」的氣質,這不禁讓人對這本書產生了閱讀的興趣。這本《紅頭髮的N》作者崔賢廷,一位30多歲的韓國水原女性,獨居撰稿人。01這項工作雖然不符合我的期望,但我仍堅強地生活著「喪文化「走入人們的視野已經有幾年了,收到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它是需要抵制的惡魔
  • Billie Eilish(比莉·艾利什)在「喪」什麼
    而跟這些明媚耀眼的成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喪」氣的風格。色調陰暗,情緒陰沉,氣氛壓抑,是聽她的專輯最直觀的感受。在「喪」文化席捲全球的今天,展現悲觀、絕望、不安的作品層出不窮,早已見慣不驚。可是,在聽這樣一張備受追捧的專輯的時候還是不禁發出一個疑問——她到底在喪什麼?
  • 第三代哈弗H6超貼心,帶你告別喪文化!
    實際上,「網抑雲」不過是喪文化的冰山一角,是一種對冷漠社會、孤獨情感的溫和「反抗」。作為「喪」成員,小編的髮小最近被一輛SUV溫暖。它就是「國民神車」第三代哈弗H6。有一份很喜愛的事業,所以非常忙碌;十分獨立也很堅強,但偶爾疲憊來襲會有點「喪」。當他找小編一起選車時,小編第一反映就是要為他選一輛足夠舒適、智能的高質價比車型,讓他的生活能擁有更多「小確幸」,而最終我們將目光鎖定在了第三代哈弗H6與長安CS75 PLUS這兩臺自主熱銷車型身上。
  • 現代年輕人很喪的原因,不會「窮」開心,還沒有鈍感力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喪文化逐漸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百度上對喪文化的定義是專指90、00後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生活、學習、事業、情感等的不順,進而對生活失去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出當前青年的精神特質和集體焦慮。
  • 農村老人常說:「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
    就比如下面這句:壽不送煙,喪不後不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不要著急,聽我慢慢說來,在過去老人都會過八十大壽什麼的。人家過壽,你總要送一些東西,以表達自己的誠意吧!千萬記住,送禮物的時候,送什麼都可以,唯獨香菸不能送,因為煙和奄奄一息差不多,你送人家香菸,就相當於詛咒別人的意思,就好比一個老人過九十九歲的生活,你卻祝福人家長命百歲是一個道理。
  • 俗語「一喪三年時運衰,一婚十年人丁旺」什麼意思?是迷信嗎?
    死亡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事,婚姻大事也是人生大事在過去就有一句話,說「一喪三年時運衰,一婚十年人丁旺」,這句俗語到底啥意思呢?裡邊有沒有道理?還是說是老人們迷信的說法呢?「一喪三年時運衰」,這上半句的意思是說,一個家庭中如果有人去世,那麼這三年之內,這個家庭中都很難有好的時運,但是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體的規律,是自然的法則,是避免不了的,人的年紀到了一定的歲數,就要面臨這死亡,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古代多少帝王想要追求長生不老,多少美女像要青春永駐,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人是無法與時間抗衡的,與宇宙相比,人只不過是這浩瀚中的浮遊而已,所以人的生死有怎麼可能避免
  • 李雪琴:能喪,說明你心理還健康
    這個時代把你工具化,它不需要你具有什麼人性,只需要你不停運轉就行。 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喪、抑鬱、焦慮正是一種人性的自然反應。 但不管時代怎麼變,人性的需求是不變的。 其中也許溫飽需求得到滿足,但情感上的需求,例如尊重和愛、歸屬感,反而更加匱乏。 現代的人變得很宅,什麼信息都能從網上得到,什麼事都可以讓別人完成,連吃飯都可以不用出門。
  • 「打工人」爆火網絡,這個又喪又燃的詞,英語怎麼說?
    要了解一個梗為什麼能火,首先還是要了解它到底是什麼,我們不妨從各種打工人語錄開始:從這些網友的調侃中看到,簡簡單單「打工人」三個字充滿了苦中作樂的黑色幽默,概括了打工群體認清現實後的無奈自嘲情緒競爭越來越劇烈,大家也變得無奈+佛系、這使得「喪文化」大行其道。
  • 最近很火的「打工人」,爆火用語又喪又燃!英語該怎麼說?
    要了解一個梗為什麼能火,首先還是要了解它到底是什麼,我們不妨從各種打工人語錄開始:從這些網友的調侃中看到,簡簡單單「打工人」三個字充滿了苦中作樂的黑色幽默,概括了打工群體認清現實後的無奈自嘲情緒。跟此前的「社畜」一樣,「打工人」這一次爆火,無疑戳中了時代情緒,引發了共鳴。競爭越來越劇烈,大家也變得無奈+佛系、這使得「喪文化」大行其道。
  • 為什麼如今只要搭上「喪」,很多東西都能成為流行?| 好奇心人類學
    與之相應的是,一個概括此類精髓的漢字——「喪」——在年輕人間流行了起來。《瀨戶內海》這一代焦慮的年輕人,把「喪」看作生活的真面目就像「腐」一樣,「喪」字起初被國內年輕人用起來,和日本流行文化的強大影響力有關。2005 年前後,日文中出現了「喪女」(モ女)這個說法。它和「乾物女」近似,指的是「缺乏魅力的女性」「モテない女」。
  • 從社畜到打工人,青年亞文化不喪了?
    他們怎麼加油,我不知道。」熱衷於給自己加油打氣的「打工人」,似乎不能和馬男產生共鳴。如果把「打工人」的段子作為文本分析,會發現它們從屬於一套「佛喪混雜」的語義系統,更像是披著海綿寶寶皮的馬男波傑克。第一層往往是樂觀樣貌,第二層才是辛酸悲情,第三層則是五味雜陳的「悲喜交加」。「打工人起的早,打工人身體好。
  • 北大李雪琴爆紅後首度發聲:喪一點沒什麼不好,天天打雞血才可怕!
    爆紅之後,李雪琴在《巔鋒》節目中首度接受媒體專訪,被主持人cue到:「很多人說,你是『喪』文化的代表?」李雪琴調侃:「那不是李誕嗎?我能喪過他嗎?」李誕喪不喪,暫且不論,但李雪琴是真的喪,她形容喪,就像那些病病歪歪的老人,平時身體老不好,但很能活。
  • 張楚罕見接受採訪,50歲依然天真純淨:不是詩人喪,是時代喪!
    記者說:「詩人的底色其實都是憂傷或者是有點沮喪的,張楚老師你在創作的時候也是帶一點喪嗎?」張楚直接回答:「沒有」,並說「我不想進你這個圈套」。他說詩人也有很天真的一面,他只是在某些時代,詩人被賦予了一種很喪的色彩,「喪的不是詩人,而是時代。人們把時代的東西強加到詩人身上,我覺得這個不公平。」張楚1968年出生,今年已經過了50歲,到了天命之年。
  • 農村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雖說禮物是為了表達心意,可是如果不懂送禮的規矩,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首先說這「喜不送傘」,聽村裡的老人說,早年間農村的條件比較落後,如果有哪家辦喜事,糧食、白酒、豬肉之類的物品都可以當作祝賀的禮物。
  • 鄭州cbd是什麼意思 鄭州cbd的由來
    有的人剛去鄭州打工,所以對於這座城市還不熟悉,有特別多的地方都非常的陌生,因為有一些地方是由字母代替的,所以,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字母是什麼意思的話,就不清楚它究竟在哪個地方,那麼,我們可以先看一下鄭州cbd是什麼意思,然後,再具體的了解一下鄭州cbd的由來。
  • 小丑竟是我自己,為何最近「喪」梗頻出?
    「喪」其實是為了「不喪」,這波第五層的操作你看懂了嗎「小丑竟是我自己」是什麼?  小丑兩字,原本指馬戲團裡塗滿濃妝、做出滑稽表情動作來供人取笑的表演者,但像是其他網絡熱梗一樣,「小丑竟是我自己」中的「小丑」,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比如說最普遍的——「舔狗」。
  • 豆瓣9.1丨「喪」中帶暖,輕鬆熊陪你度過漫長歲月
    呈現一些很「喪」的情境,再為我們帶來持續的、淡淡的感動:每當想要做出一點改變時,就會四處碰壁。水逆當頭急切想要轉運,折騰半天,依舊喝涼水都塞牙。決心減肥,想瘦下來之後和自己暗戀的人表白。一個又一個「喪」的瞬間,串聯出我們大部分人的影子,忍不住在看的過程中輕嘆一口氣。但小薰比我們幸運,因為她在這糟糕的生活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小確幸」。三隻萌物的到來,將她身邊的「喪氣」全都趕走,低落過後仍然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 小學數學文化主題式教學的內涵
    數學文化對人是一種隱性的潛在的影響,它通過活動作用於人的思想觀念,又通過人的行為活動表現出來。在數學教育中,學生學習和積累的知識只有轉化為人的思想和行為才真正成為一一個人的素養。數學文化表現為數學思想數學精神指導下的數學活動。基於對數學文化教育價值及其文化意蘊的理解,本研究對數學文化做出以下界定:狹義的數學文化是由外顯的和內隱的數學行為模式構成,通過數學的語言、符號傳遞,表現為數學思想指導下的數學活動,包括數學思想、數學精神及由此產生的數學活動;廣義的數學包括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也包括數學史、數學美以及數學與其他文化之間的相互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