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葉斌團隊發表城市層面氣候風險量化評估重要研究成果

2020-12-05 南方科技大學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訪問助理教授葉斌在環境可持續發展頂級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上以「Research on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 risk at an urban scale: Review of recent progress and outlook of future direction」為題發表綜述論文,系統梳理了城市氣候變化風險評估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未來研究展望。

城市佔全球能源消費的三分之二,貢獻了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0%。由於人口、財富和基礎設施的高度集中,城市不僅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貢獻者,也是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區域,圖1描述了當前氣候變化給全球城市帶來的潛在風險。評估和預防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對城市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但以往研究多側重於全球、國家或區域尺度的氣候變化風險評估,針對城市尺度的研究剛剛起步。鑑於此,該論文對現有城市尺度的氣候變化風險評估研究進行系統性梳理,在此基礎上對未來研究方向和重點進行展望。

圖1. 全球城市化趨勢及城市氣候變化風險。(a) 基於《2016年世界城市報告》的全球城市化模式,(b) 處於不同風險等級的城市數量,(c) 城市面臨的主要氣候風險暴露,(d)氣候風險暴露度最高的城市部門。

該研究由兩部分構成,如圖2所示。第一部分對城市氣候變化風險量化和評估的相關研究進行歸納、分類、討論和評述,發現從全球尺度的氣候變化到城市尺度的風險評估主要包含四個核心步驟,依次是大規模氣候變化模擬的降尺度、城市微觀氣候的模擬與預測、城市氣候變化脆弱性評估、以及複雜不確定條件下城市氣候變化風險的綜合評價。近年來,隨著降尺度、偏差修訂、經濟社會發展模擬、微觀氣候預測、模型耦合、脆弱性評估、不確定性分析、風險識別、風險量化等模型和技術的發展,準確地量化和評估城市尺度的氣候變化風險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舊面臨嚴峻的挑戰,包括: 如何實現中觀尺度和城市尺度氣候變化模擬的無縫耦合?如何表徵複合型氣候變化事件?如何在脆弱性評估中涵蓋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非市場的、長期持續的影響?如何反映氣候變化風險在城市各個系統之間以及不同城市之間的傳導?

圖2. 論文研究的總體框架

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該研究第二部分結合城市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和管理的現實需求,從四個方向對現有研究的改善提出建議:一是完善研究方法和模型,包括多時間尺度的局地氣候驅動力模擬、區域和城市氣候模擬模型的雙向耦合、氣候變化脆弱性函數的形式設定、氣候適應性影響評估、多變量氣候模擬標定、多維度氣候風險統一核算和綜合評價模型等。二是豐富氣候變化對城市系統影響的相關認知,包括全球、區域和城市尺度氣候變化的關聯、複合型氣候事件的形成及影響、氣候變化-氣候適應-氣候風險之間的交互作用、不同城市系統氣候脆弱的關鍵閾值、以及城市內部和城市之間氣候變化風險的傳導機制。三是提高數據的豐富度和可得性,包括城市尺度的溫室氣體和相關汙染物排放清單、高質量的空間數據、氣候脆弱性門檻值、數據標準化和基於Web的數據共享平臺。四是探索城市氣候風險服務的最佳實踐,包括構建由廣泛專家和利益相關者參與的氣候風險聯合工作組,針對不同類型用戶提供易於理解和應用的氣候風險服務,並且根據數據和需求的變化不斷更新和升級氣候風險服務產品,如圖3所示。

圖3. 針對不同類型用戶提供和不斷更新、升級城市氣候風險服務

葉斌為論文第一作者,南科大為論文第一通訊單位。哈工大(深圳)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蔣晶晶,南科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劉俊國、教授鄭一,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周南參與了論文的討論、撰寫與修改工作。

本項目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深圳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16/j.rser.2020.110415

相關焦點

  • 南方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發表城市層面氣候風險量化評估重要研究成果
    ,系統梳理了城市氣候變化風險評估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未來研究展望。由於人口、財富和基礎設施的高度集中,城市不僅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貢獻者,也是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區域,圖1描述了當前氣候變化給全球城市帶來的潛在風險。評估和預防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對城市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但以往研究多側重於全球、國家或區域尺度的氣候變化風險評估,針對城市尺度的研究剛剛起步。
  • 伊萊娜·莫拿斯特若羅、斯泰法諾·巴提斯頓:前瞻性氣候風險評估...
    在將氣候風險納入金融決策過程時,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面臨的首要障礙就是缺乏基於最新科學發現且系統性的方法,來量化評估未來不同低碳轉型政策對金融資產價值的影響。為了填補這一空白,筆者及團隊開發了具有較強操作性的CLIMAFIN模型方法。CLIMAFIN模型可在未來氣候政策高度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前瞻性地評估和管理潛在的氣候風險。
  • 南大張利劍團隊發表關於量子探測器相干性的研究成果
    Plenio教授課題組、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劉子文博士和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俞能昆教授合作的成果&34;發表於 《物理評論快報》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5, 060404 (2020), DOI: 10.1103/PhysRevLett.125.060404)。
  • 後代自閉症風險可通過量化男性精子鑲嵌來評估
    後代自閉症風險可通過量化男性精子鑲嵌來評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5 11:19:11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Joseph G.
  • 南京大學在全球變化生態學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建龍教授團隊在中國草地資源驅動因素定量優化核算及其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響應研究中再次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該團隊基於遙感數據、氣象數據(氣溫、降水和輻射)、植被分類數據(GLC2000)和部分人類活動數據,利用改進的CASA生態模型定量核算了全國草地的實際淨初級生產能力(NPP),並計算了人類活動幹擾所佔有的生產能力,通過構建不同評估情景定量核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中國草地實際淨初級生產能力變化的相對貢獻。
  • 細解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系統
    由此,一份題為「2020年6月以來南方暴雨事件風險評估」的《災害風險評估快報》應運而生,詳細介紹了南方暴雨事件的量化特徵及其影響。  當然,實況分析只是該系統應用的一部分,其另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是風險預估。
  • 財經大數據團隊在JCR一區國際期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1日訊(通訊員 孫光)日前,JCR一區期刊CMC(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連續發表湖南財院副校長樊曉平教授領銜的財經大數據研究團隊兩篇研究論文Expanding Hot Code Path for Data
  • 中科院發布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研究系列重要成果
    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簡稱「碳專項」)之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以專輯(Special Feature)形式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對成果發布作出批示,副院長丁仲禮出席發布會並講話。
  • 中科院「生態系統固碳」系列研究成果發布 為氣候談判提供重要支撐
    原標題:中科院「生態系統固碳」系列研究成果發布 為氣候談判提供重要支撐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人類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導致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被認為是引起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 【中國科學報】區域汙染的生態風險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團隊:辨識...
    6年前,一篇題為《將「冷」變「熱」就是創新》的文章發表於《中國科學報》,文章的主角是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呂永龍,記者至今仍記得他當年的一句話:「我就想好好地做科研。」  如今,呂永龍已兌現他當年的諾言,其區域汙染的生態效應與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工作,取得多項開拓性成果。「要麼不做,要做我們就做得最好。」日前,再次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的呂永龍如是說。
  • 江蘇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入選Nature研究亮點!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劉健教授課題組在明朝末年崇禎大旱的氣候演化模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以&34;為題在2020年8月出版的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發表;8月25日,Nature雜誌將該論文遴選為Research Highlights(研究亮點)論文進行了介紹。
  • ...植物》發表論文評估「氣候變化對高附加值農產品市場的影響」
    人類食物消費已從「吃飽」向「吃好」轉變,「吃得開心」等飲食文化逐漸成為食物消費的新標準,但目前有關氣候變化對農業及農產品市場的研究主要關注糧食。鑑於顯著的氣候變化將發生在人類膳食結構進一步變化的2050或2100年,我們除了關注氣候變化對口糧等糧食作物影響,也應該關注氣候變化對肉、蛋、奶、飲料和酒類等消費品供給的影響。
  • 南大一附院馮珍教授團隊在NNR雜誌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近日,南大一附院康復醫學科馮珍教授團隊在全球神經康復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NNR雜誌(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發表重要研究成果《Vagus Nerve Stimulation Attenuates Earl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y Regulating
  • 南科大Sandro Lera團隊在PNAS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風險分析預測與管控研究院、信息系統與管理工程系助理教授Sandro Lera團隊為複雜網絡中的動態風險管控開發了新的方法。該研究以「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disproportionally dominant agents in complex networks」為題,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
  • 預測氣候風險,模型越簡單反而越準確?
    為獲取更多的地球系統細節,研究人員不斷將氣候學的計算模型優化,使其越來越複雜。但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9月25日報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指出:較簡單的模型能夠更好地對不確定性事件進行採樣並評估其發生概率,可能是用於風險評估的更好選擇。
  • 海大學者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子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原標題:海大學者在Science子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2019年6月1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題為「楊氏雙縫路徑測量中動量擾動的實驗觀測」(Observing momentum disturbance in double-slit 「which-way
  • 模型越簡單,越能準確預測某些氣候風險
    為獲取更多的地球系統細節,研究人員不斷將氣候學的計算模型優化,使其越來越複雜。但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9月25日報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指出:較簡單的模型能夠更好地對不確定性事件進行採樣並評估其發生概率,可能是用於風險評估的更好選擇。
  • 《自然》發表同濟大學結核菌感染致病重要研究成果
    同濟大學醫學院、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戈寶學教授研究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院士研究團隊發現,結核菌中有一種分泌出的蛋白非常「聰明」,它能利用人體的蛋白分子攻擊其自身的免疫功能,從而產生毒力,導致結核病的發生。  該成果將為新型抗結核藥物的開發提供更精準的靶點。北京時間1月16日凌晨2時,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這一重要醫學研究成果。
  • 國際研究探討利用森林減緩氣候變化面臨的風險
    圖片來自原文2020年6月19日,《科學》(Science)發表題為《森林減緩氣候變化的潛力面臨著氣候驅動的風險》(Climate-driven Risks to the Climate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Forests)的文章討論了全球森林面臨的威脅,探討了評估森林持久性面臨風險的方式,並就如何以對生態和社會負責的方式對森林進行投資提出建議。
  • 趙佔正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柳葉刀》系列雜誌發表
    此研究是對多種族、近5萬2型糖尿病患者隨訪跨度近25年的回顧性隊列研究,探討了種族相關的遺傳背景因素對多種臨床預後結局的影響,通過分析種族相關的遺傳背景因素對2型糖尿病患者終末期腎病發生風險的影響十分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