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光源二期首條光束線站出光
《解放日報》報導 11月2日凌晨4時,上海光源二期首條光束線站順利出光。幾天前,在李政道研究所第一次國際諮詢委員會上,日本理論物理學家Yana Gida確認出任該所教授。半個月前,華虹集團六廠的首批12英寸矽片進入工藝機臺,開始28納米晶片產品的製造流程。
-
上海光源二期首條光束線站11月2日調試成功
11月2日凌晨4點,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首條光束線站成功完成首輪調試。這意味著上海光源二期工程正式進入了調試通光階段。硬X射線通用譜學線站(BL11B)是一條基於彎鐵光源、以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為主要研究方法的通用線站,是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首條建設完成光束線站,該線站從前端區,到水冷單色器、單色光狹縫、鏡箱及壓彎機構等,全部由上海光源設計、國內自主加工完成。BL11B的首輪調試成功,是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開工建設以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標誌著上海光源工程正式進入了調試出束階段。
-
為科創上海點讚!上海光源二期工程首條光束線站今晨出光
今天凌晨4時,上海光源線站工程新建16條光束線站中第一條進行調試的線站——在上海光源硬X射線通用譜學線站,成功出光,完成首輪調試目標,這也標誌著上海光源線站工程正式進入了調試出束階段。 2016年11月20日,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開工,屬於國家「十二五」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國家、中科院和上海市共同投資,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16條性能先進的光束線站、實驗輔助系統、光源性能拓展、建安工程及配套公用設施,建設周期6年。預計2020年前使上海光源擁有近40條光束線站。
-
合肥先進光源用戶需求與線站規劃(視頻)研討會圓滿舉行
2020年合肥先進光源用戶需求與線站規劃(視頻)研討會於2月27日至3月4日順利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辦,分為九個分會,圍繞譜學、成像、散射等先進實驗方法與技術,探討合肥先進光源(英文名稱Hefei Advanced Light Facility,簡稱HALF)在物理、化學、材料、能源、地質、環境、生命、健康以及工業等領域的潛在應用。
-
上海光源工程建設:2021年將擁有近40條光束線站
上海光源工程建設:2021年將擁有近40條光束線站 原標題: 國際科技前沿的競爭,早已告別紙筆時代,誰擁有更先進的大科學裝置,誰就有更多可能探知未知世界。同步輻射光的應用,使全世界科學家收穫了一項又一項最新科技成果。
-
上海光源硬X射線微聚焦光束線站首輪調試暨首臺真空波蕩器自主研製...
硬X射線微聚焦及應用光束線站(BL15U1)是上海光源工程首批光束線站中,第一條進行調試的真空波蕩器光束線站。2月6日下午,科研人員完成了調束前準備工作,晚18:00開始正式調束,隨即在光束線螢光靶和絲掃描探測器上分別觀測到波蕩器輻射光斑和光電流,21:30分在實驗站鈹窗出口處的電離室上探測到波蕩器輻射的5.4 keV單色光(3次諧波),並掃描獲得該能量下單色器搖擺曲線,實現了首輪調束目標。
-
青年科學家王勇:歷經三種角色 守護「上海光源」
光的這頭是末端,站著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勇,往前45米的那頭,是這個光束線站起始的光源點。這個中間空心的建築是中國這幾年興起的知名大科學裝置之一——上海光源,它是中國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
-
光源介紹 - 中國:上海同步輻射光源
,坐落在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包括一臺150MeV電子直線加速器、一臺全能量增強器,一臺3.5GeV電子儲存環和首批建造的7條光束線和實驗站。 上海光源首批7條光束線站支撐廣大用戶在眾多學科領域開展研究,大幅提升了我國在蛋白質結構、材料結構與表徵、催化、生物醫學成像等方面的實驗研究能力,促進了我國多個學科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上海光源線站工程納米自旋與磁學線站BL07U、動力學研究線站BL05U
上海光源線站工程(光源二期)中的納米自旋與磁學線站(BL07U)、動力學研究線站(BL05U射線光束線,研究局域納米尺度上材料的電子性質。光束線站近90%的關鍵設備由上海光源自主研製,包括雙橢圓極化波蕩器、單色儀、各鏡箱系統和單色光狹縫等。
-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何建華:參與上海光源建設改變了我的研究生涯
走近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科創上海的頭號地標——被形象地比喻為「鸚鵡螺」的上海光源頗為引人注目。今年11月,上海光源二期工程首條光束線站出光,引出更多洞察微觀世界的科學之光。 從1996年開始參與上海光源前期立項、預製研究、工程建造、運行開放到今天的持續發展,何建華見證了中國科技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光源及其線站工程
10 年來,上海光源已發展成為我國用戶最多的大科學裝置,運行線站累計為用戶提供實驗機時超過 35 萬小時,執行通過專家評審的研究課題 12 619 份,用戶遍布全國 537 家單位(其中高校 274 家、研究所 166 家、醫院 36 家、公司 61 家),2 557 個研究組利用上海光源開展了科學研究,實驗人員達 53 675 人次,共計 25 279 人;產生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科研成果,發表
-
「上海光源」開放十年 為世界前沿科研作「光嫁衣」
上海光源鳥瞰圖 上海光源 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5月6日電 題:「上海光源」開放十年 為世界前沿科研作「光嫁衣」作者 鄭瑩瑩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一個外形酷似「鸚鵡螺上海光源的建成,標誌著中國加入了「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俱樂部」。如果將上海光源比喻成一個周長達432米的「甜甜圈」,將其截成數十段,每隔一段距離伸出一條長長的線,就是一個光束線站。目前上海光源有15條光束線19個實驗站開放運行,裝置總體性能位居國際先進水平。
-
上海光源 照亮微觀世界科學大門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2004年12月開工建設,2009年5月6日對用戶開放,這一科學地標的崛起,使得中國以同類裝置最少的投資和最快的建設速度,加入到世界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的第一方陣。
-
上海光源變包含角平面光柵單色儀系統通過方案評審
8月2日,長春光機所承擔的上海光源變包含角平面光柵單色儀系統項目方案評審會在長春召開。由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徐洪傑及有關專家組成的評審組認真聽取了系統方案設計報告,並就關鍵技術問題與該所科研人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一致認為該方案設計滿足指標要求,同意通過方案評審。
-
上海光源點亮大科學夢想之「光」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2004年12月開工建設,2009年5月6日對用戶開放,這一科學地標的崛起,使得中國以同類裝置最少的投資和最快的建設速度,加入到世界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的第一方陣。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組織召開「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中期評估會
4月1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組織召開「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中期評估會。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各技術方向17位同行專家參加了會議。
-
「上海光源」開放試運行9年,有力支撐國家實驗室建設-上海,光源...
胡蔚成攝 今年 4月,英文名為「Shine」,寓意「閃耀」的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在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再次按下加速按鈕。「閃耀」的鄰居,正是中國大陸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
-
合肥先進光源預研項目總體工藝測試會順利召開
2020年12月28日,由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和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組織的合肥先進光源預研項目總體工藝測試會於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召開。總體工藝測試專家組成員由來自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學、蘇州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等科研機構及高校21名專家組成,組長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趙紅衛院士擔任。
-
上海光源自主研製成功首臺真空波蕩器
硬X射線微聚焦及應用光束線站(BL15U1)是上海光源工程首批光束線站中,第一條進行調試的真空波蕩器光束線站。2月6日下午,科研人員完成了調束前準備工作,晚18:00開始正式調束,隨即在光束線螢光靶和絲掃描探測器上分別觀測到波蕩器輻射光斑和光電流,21:30在實驗站鈹窗出口處的電離室上探測到波蕩器輻射的5.4 keV單色光(3次諧波),並掃描獲得該能量下單色器搖擺曲線,實現了首輪調束目標。
-
中德真空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能源利用前沿研討會在大化所召開
9月22日至27日,由中德科學中心資助的「真空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在分子、團簇和表面研究中的應用——能源利用前沿研討會」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本次研討會的組織者為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和德國哥廷根大學Alec Wodtke教授。來自中國、德國和第三方國家的48位科學家,以及所內相關研究人員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中德科學中心主任Heike Strelen博士也蒞臨此會,並就中德合作的以往經驗以及該項目的合作前景進行了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