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源二期首條光束線站11月2日調試成功

2020-12-08 騰訊大申網

11月2日凌晨4點,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首條光束線站成功完成首輪調試。這意味著上海光源二期工程正式進入了調試通光階段。

硬X射線通用譜學線站(BL11B)是一條基於彎鐵光源、以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為主要研究方法的通用線站,是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首條建設完成光束線站,該線站從前端區,到水冷單色器、單色光狹縫、鏡箱及壓彎機構等,全部由上海光源設計、國內自主加工完成。BL11B的首輪調試成功,是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開工建設以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標誌著上海光源工程正式進入了調試出束階段。BL11B的主要驗收指標是實現寬溫區(10K-1200K)的原位譜學實驗能力,下一步科研人員將不斷優化線站參數,使線站儘快達到驗收指標。上海光源線站工程將按照計劃的6年工期於2022年12月竣工完成,爭做質量一流,速度國際領先的先進光源。

目前上海光源已建成一條基於XAFS方法的光束線站(BL14W1),在開放七年多的時間裡,已經完成了上千個課題,用戶覆蓋了物理、化學、材料、生物、環境、地質等各個學科。在運行過程中,用戶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實驗機時緊缺。利用XAFS線站,用戶已經完成了眾多高質量的工作,在Science、Nature、PRL、JACS、Angew. Chem.Int. Ed.等國際一流雜誌上發表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圖1.1),同時吸引了國內更多的研究組投入到XAFS站用戶這一群體中來。這也導致了日益嚴峻的機時壓力,機時申請獲批率呈逐漸下降趨勢(圖1.2)。從國際上來看,很多成熟的光源都有約1/4的線站具有吸收譜的採集能力,上海光源目前的一條XAFS線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2)對新實驗方法尤其是原位時間分辨方法的強烈需求。如能源、環境、材料等研究領域,在毫秒到秒的時間尺度上原位地研究一些動態過程的結構變化,是解決這些領域中的一些重大基礎性問題的關鍵。從國際上來看,快速掃描XAFS(QXAFS)是一種發展比較成熟的快速掃描技術,可以實現毫秒-秒級時間分辨,能夠滿足不同學科的研究需求。當前國際上許多XAFS線站都具備了時間分辨功能(如SLS SuperXAS,SOLEIL SAMBA等),QXAFS技術已經成為XAFS方法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從解決用戶研究的實際需求出發,硬X射線通用譜學線站的建設目標為:

1)建立通用XAFS實驗方法,滿足一般用戶需求,緩解目前日益緊張的機時壓力,分流和擴大用戶群體;

2)發展毫秒-秒級時間分辨的QXAFS方法,開展原位動態過程研究,滿足部分領域關鍵性科學問題的研究需求。

線站建成以後,將與現有的BL14W1線站互為補充,無論從機時還是實驗方法上,都能夠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從而為用戶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二期工程較一期難度更大,技術要求更高,得益於近年來上海光源工程隊伍的加強,工程的許多關鍵技術如單色化裝置、X射線鏡箱等都實現了自主化設計和製造,達到國際一流水準,也為國內其他光源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和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

相關焦點

  • 上海光源二期首條光束線站出光
    《解放日報》報導 11月2日凌晨4時,上海光源二期首條光束線站順利出光。幾天前,在李政道研究所第一次國際諮詢委員會上,日本理論物理學家Yana Gida確認出任該所教授。半個月前,華虹集團六廠的首批12英寸矽片進入工藝機臺,開始28納米晶片產品的製造流程。
  • 為科創上海點讚!上海光源二期工程首條光束線站今晨出光
    今天凌晨4時,上海光源線站工程新建16條光束線站中第一條進行調試的線站——在上海光源硬X射線通用譜學線站,成功出光,完成首輪調試目標,這也標誌著上海光源線站工程正式進入了調試出束階段。  2016年11月20日,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開工,屬於國家「十二五」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國家、中科院和上海市共同投資,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16條性能先進的光束線站、實驗輔助系統、光源性能拓展、建安工程及配套公用設施,建設周期6年。預計2020年前使上海光源擁有近40條光束線站。
  • 上海光源二期光束線站研討會召開
    6月28日至3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國家科學中心(籌)在江蘇常熟召開了上海光源二期光束線站研討會,邀請國內相關專家研討同步輻射發展趨勢及用戶需求,對上海光源二期光束線站總體規劃、線站科學目標及主要技術指標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 上海光源硬X射線微聚焦光束線站首輪調試暨首臺真空波蕩器自主研製...
    硬X射線微聚焦及應用光束線站(BL15U1)是上海光源工程首批光束線站中,第一條進行調試的真空波蕩器光束線站。2月6日下午,科研人員完成了調束前準備工作,晚18:00開始正式調束,隨即在光束線螢光靶和絲掃描探測器上分別觀測到波蕩器輻射光斑和光電流,21:30分在實驗站鈹窗出口處的電離室上探測到波蕩器輻射的5.4 keV單色光(3次諧波),並掃描獲得該能量下單色器搖擺曲線,實現了首輪調束目標。
  • 上海光源自主研製成功首臺真空波蕩器
    硬X射線微聚焦及應用光束線站(BL15U1)是上海光源工程首批光束線站中,第一條進行調試的真空波蕩器光束線站。2月6日下午,科研人員完成了調束前準備工作,晚18:00開始正式調束,隨即在光束線螢光靶和絲掃描探測器上分別觀測到波蕩器輻射光斑和光電流,21:30在實驗站鈹窗出口處的電離室上探測到波蕩器輻射的5.4 keV單色光(3次諧波),並掃描獲得該能量下單色器搖擺曲線,實現了首輪調束目標。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光源及其線站工程
    10 年來,上海光源已發展成為我國用戶最多的大科學裝置,運行線站累計為用戶提供實驗機時超過 35 萬小時,執行通過專家評審的研究課題 12 619 份,用戶遍布全國 537 家單位(其中高校 274 家、研究所 166 家、醫院 36 家、公司 61 家),2 557 個研究組利用上海光源開展了科學研究,實驗人員達 53 675 人次,共計 25 279 人;產生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科研成果,發表
  • 上海光源工程建設:2021年將擁有近40條光束線站
    上海光源工程建設:2021年將擁有近40條光束線站 原標題:   國際科技前沿的競爭,早已告別紙筆時代,誰擁有更先進的大科學裝置,誰就有更多可能探知未知世界。同步輻射光的應用,使全世界科學家收穫了一項又一項最新科技成果。
  • 上海光源線站工程納米自旋與磁學線站BL07U、動力學研究線站BL05U
    上海光源線站工程(光源二期)中的納米自旋與磁學線站(BL07U)、動力學研究線站(BL05U  自旋與磁學光束線站(BL07U)通過2射線光束線,研究局域納米尺度上材料的電子性質。光束線站近90%的關鍵設備由上海光源自主研製,包括雙橢圓極化波蕩器、單色儀、各鏡箱系統和單色光狹縫等。
  •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何建華:參與上海光源建設改變了我的研究生涯
    走近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科創上海的頭號地標——被形象地比喻為「鸚鵡螺」的上海光源頗為引人注目。今年11月,上海光源二期工程首條光束線站出光,引出更多洞察微觀世界的科學之光。  從1996年開始參與上海光源前期立項、預製研究、工程建造、運行開放到今天的持續發展,何建華見證了中國科技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
  • 上海光源 照亮微觀世界科學大門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2004年12月開工建設,2009年5月6日對用戶開放,這一科學地標的崛起,使得中國以同類裝置最少的投資和最快的建設速度,加入到世界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的第一方陣。
  • 上海光源點亮大科學夢想之「光」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2004年12月開工建設,2009年5月6日對用戶開放,這一科學地標的崛起,使得中國以同類裝置最少的投資和最快的建設速度,加入到世界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的第一方陣。
  • 光源介紹 - 中國:上海同步輻射光源
    ,坐落在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包括一臺150MeV電子直線加速器、一臺全能量增強器,一臺3.5GeV電子儲存環和首批建造的7條光束線和實驗站。         上海光源首批7條光束線站支撐廣大用戶在眾多學科領域開展研究,大幅提升了我國在蛋白質結構、材料結構與表徵、催化、生物醫學成像等方面的實驗研究能力,促進了我國多個學科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青年科學家王勇:歷經三種角色 守護「上海光源」
    光的這頭是末端,站著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勇,往前45米的那頭,是這個光束線站起始的光源點。這個中間空心的建築是中國這幾年興起的知名大科學裝置之一——上海光源,它是中國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
  • 「上海光源」開放十年 為世界前沿科研作「光嫁衣」
    上海光源鳥瞰圖 上海光源 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5月6日電 題:「上海光源」開放十年 為世界前沿科研作「光嫁衣」作者 鄭瑩瑩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一個外形酷似「鸚鵡螺這個建築就是海內外知名的大科學裝置之一——上海光源,它是中國大陸第一臺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5月6日,上海光源迎來開放十周年。資料顯示,上海光源於2004年12月25日開工建設,2009年4月29日竣工,同年5月6日正式對用戶開放。
  • 探索新型冠狀病毒的「花冠」,上海光源在行動--中國數字科技館
    探索新型冠狀病毒的「花冠」,上海光源在行動2020-09-11 13:31:00   為共同抗擊疫情
  •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建成
    上海光源能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中能光源之一。上海光源從裝置到建築均為我國自己設計和集成。在4月26日至27日舉行的上海光源建設國際評估會上,來自11個國家的34位權威專家對該項目給予高度評價:上海光源主要性能指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該光源首批7條光束線和實驗站向用戶試開放以來,已經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 國之重器在此集結,世界級光子科學中心正在上海張江崛起
    2021年,上海光源將有約30條光束線和50個實驗站投入使用;年接待用戶能力將過萬上海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通過國家驗收;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推進順利……上海光源坐落於浦東新區張衡路,俯瞰之下,像一個充滿未來感的鸚鵡螺安置在碧水之中。不知不覺間,這一「鸚鵡螺」已延伸出更多管道,通向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未來。
  • 「上海光源」開放試運行9年,有力支撐國家實驗室建設-上海,光源...
    胡蔚成攝  今年 4月,英文名為「Shine」,寓意「閃耀」的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在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再次按下加速按鈕。「閃耀」的鄰居,正是中國大陸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
  • 送出最亮助攻 上海光源助力破解新冠肺炎病毒關鍵蛋白結構
    圖說:上海光源俯瞰圖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自2019年12月以來,新冠肺炎爆發肆虐全球,截至目前,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百萬,導致5萬多人死亡,感染和死亡病例還在持續增加。上海光源作為大科學裝置用戶平臺,積極響應科研戰線的迫切需求,自2020年1月份起開設綠色通道,全力支持「新型冠狀病毒」研究的科研攻關。在主動徵集用戶研究的同時,上海光源緊急組織、協調加速器、光束線站、公用設施等相關專業技術和運行人員,迅速恢復正在停機維護的加速器,恢復光束線站,特別是晶體學線站(BL17U1、BL18U1、BL19U1)的運行開放。
  • 增強光束性能!機器學習,人工智慧也被成功應用到同步輻射光源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同步輻射光源是強大的設施,通過加速電子在受控光束中發射光,產生各種「顏色」或波長的光(從紅外到X射線)。解決一個數十年的問題但是一些光束特性仍然表現出性能的波動,這對某些實驗提出了挑戰。其中許多同步加速器設備為數十個同時進行的實驗提供不同類型的光。並且在這些單獨的光束線上增強光束屬性的小調整可以反饋到整個設施整體光束性能中。同步加速器的設計者和操作員幾十年來一直在與各種方法搏鬥,以補償這些波動中最頑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