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灶王爺的傳統大約在晉代就開始有了。最早送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是臘月二十三和臘月二十四這兩天,那時候規定的是「官三民四」,也就是說當官的家裡二十三祭灶,平民百姓二十四祭灶,據說是在民國時期規定統一二十三過小年,大傢伙一起送灶王爺爺上天。民間傳說,灶王爺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也就是過小年的這天晚上,上天匯報,除夕接財神時,再行接灶神之禮,也就是從除夕灶神有返回人間。
現在還有的地區習慣二十四祭灶。對於灶王爺的稱呼也不太一樣:灶神、灶王爺,灶君,司命菩薩、灶君司命。灶王爺按理說就是一個小神,可是為什麼上到官下到民都要供奉他,乃至不敢得罪於他到底是為什麼?
傳說灶神臘月二十三這天晚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人家善惡,一旦你得罪了這位大神,他就會專挑你做的錯事稟告玉帝,然後玉帝會懲罰你家,所以送他上天的時候都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所以把灶神尊為"一家之主"。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亂歲》:"廿五至除夕傳為亂歲日。因灶神已上天,除夕方旋駕,諸兇煞俱不用事,多於此五日內婚嫁,謂之百無禁忌。"好像是說這幾天灶王爺不在家你幹什麼都可以,幹了壞事這老頭也看不見,不用擔心去玉皇大帝那告你的狀。
灶王爺爺到底長得什麼樣?還記得小時候灶王爺的畫像是一男一女一對老夫。古有不同說法,據《莊子·達生》記載"灶有髻 " [西晉] 司馬彪注:"灶神,其狀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灶中出"。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漢族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漢族民間供奉的灶王爺,往往是一對老夫婦並坐,即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的畫像。
春秋時期,人們就流傳著"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的俗諺。
葛洪《抱樸子·微旨》說:"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一百日也"。大概意思就是說,誰要是得罪了灶神,嚴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輕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這大概就是人們為什麼不敢得罪灶王爺爺都要敬之的原因吧 。古代用神來約束人們行善積德做好事,到也是挺有效果的。
古傳臘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
家有杯盤豐典祀。
武強年畫《灶神》
豬頭爛熟雙魚鮮,
豆沙甘松粉餌圓。
男兒酌獻女兒避,
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
貓犬觸穢君莫嗔。
杓長杓短勿復雲,
乞取利市歸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