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立法保障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

2020-12-02 巴彥淖爾新聞網

 

  記者從山西省衛健委獲悉,《山西省保障和促進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辦法》近日經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確,由省人民政府制定鄉村醫生崗位補助標準,縣(市、區)人民政府在核算補助經費時,服務人口不足800人的,按照800人補助標準核定並補足。

  山西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主任李福明介紹說,辦法中許多條款都具有創製性,如規定縣級醫療集團及所屬醫療衛生機構實行行政、人員、資金、績效、業務、藥械「六統一」管理,明確醫保基金支付方式和結算管理制度。

  辦法不僅完善了縣級醫療集團內部和縣域向外轉診規範,建立雙向轉診平臺,開通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優化轉診服務流程,而且規定通過下放專家門診、開展業務指導、進行巡回醫療、制定優惠政策等方式,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醫療衛生資源下沉。

  此外,辦法明確,鄉村醫生收入由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基本藥物專項補助、崗位補助以及承擔的其他醫療衛生服務相關補助、醫療收入等組成。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鄉村醫生崗位補助標準,建立鄉村醫生收入和老年退養村醫生活補助定期增長機制。

相關焦點

  • 海鹽縣人民醫院「牽手」浙大二院 打造全省縣域公立醫院改革的標杆
    原標題:海鹽縣人民醫院「牽手」浙大二院 打造全省縣域公立醫院改革的標杆   昨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與海鹽縣人民醫院籤署緊密型合作協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海鹽分院揭牌成立
  • 【重磅】《中國衛生》雜誌社年度「雙十大」榜單公布
    55家網際網路公司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十大新聞人物山西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 武晉事跡——武晉擔任山西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以來,組織實施「健康中國·山西行動」,以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為牽引,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 ...廳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
    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全面推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指導地方完善公立醫院薪酬總量核定、內部績效考核和收入分配辦法,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的運行機制。統籌盤活用好醫療衛生領域編制資源,重點用於加強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各級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機構編制配備。
  • 張宗久:讓醫務人員共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成果
    通過改革與改善醫療工作的經驗總結,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向前推進,醫療服務持續改善,都離不開醫務人員這個主力軍,離不開廣大醫務人員的廣泛參與。在未來三年的改善服務中,不但要強調讓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同時也希望醫務人員共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成果,要求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更加關愛醫務人員,各級領導要主動深入醫療的第一線與醫務人員交朋友,下力氣改善醫務人員的待遇、工作環境和後勤保障,讓他們能夠更加舒心、順心、安心的為患者做好服務。
  • 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增長,村衛生室卻在消失?
    >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100.5萬個。與2018年6月底比較,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增加7344個,其中:醫院增加158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7545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減少1864個。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共有醫院3.3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1萬個。與2018年6月底比較,公立醫院減少180個,民營醫院增加1760個。
  • 王鈞調研全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工作
    1月1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鈞在調研我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加強班子隊伍建設,提升硬體條件設施,突出優勢重點學科建設,提高醫療醫技水平,建設人民滿意
  • 《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解讀
    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建設應當堅持政府主導,根據區域醫療資源結構布局和群眾健康需求實施網格化管理。二是堅持政府辦醫主體責任不變,切實維護和保障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三是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引導醫聯體內建立完善分工協作與利益共享機制。四是應當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進疾病預防、治療、管理相結合,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
  • 渭南市華州區舉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啟動暨掛牌儀式
    區衛健局黨委書記局長劉俊利渭南市衛健委副主任易新松啟動儀式上,易新松指出,醫共體建設是一項「惠民生、解民憂、聚民心」的重大改革,渭南市華州區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掛牌成立,是渭南市華州區衛生事業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標誌著渭南市華州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邁出了新的臺階。
  • 老徐評醫 | 縣域內就診率90%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最近,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很熱。標誌有三:一是中部某省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二是某媒體正在通過網絡舉辦醫共體建設培訓班,據說聽者甚眾;三是按照國家要求,今年是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要出成績的年份。
  • 重大疫情期間公民權利保障的立法完善
    本文將從立法層面對重大疫情期間的定位、可能侵犯的公民權利、公民權利保障現狀等方面進行分析,並在分析的基礎上就重大疫情期間從立法層面完善公民權利保障問題提出思考意見。重大疫情期間,人的生命健康權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求醫問藥和在個人無力負擔醫藥費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幫助的權利,以及一線醫護人員生命健康的保障。同時,政府還具有採取合理管控措施阻斷傳染源保護廣大人民生命健康的責任。  重大疫情期間,由於醫療衛生資源緊張,容易導致一些患病人員不能得到及時收治。
  • 山西「十四五」規劃:鞏固電力外送基地國家定位,提升跨區域配置...
    、縣鄉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等重點改革事項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生態環保成效顯著,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深入推進,國考斷面水體全面消除劣V類,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太原都市區和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民生事業全面進步,初步構建起覆蓋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打好打贏山西戰役、支援湖北戰役、拱衛首都戰役、統籌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安全穩定民生戰役,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 衛生計生委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財政部
    衛生計生委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財政部中醫藥局關於印發《村衛生室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衛基層發〔2014〕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衛生廳局、人口計生委)、發展改革委、教育廳(教委)、財政廳局、
  • 多地對輔警立法釐清職責邊界強化權益保障 解管理之困
    目前,已有天津、山西、江蘇、河南、寧夏等多個省區市對輔警進行專門立法,四川、黑龍江正在對相關草案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福建、湖南等地已將或擬將輔警管理列入立法計劃。  專家認為,從近些年輔警的發展狀況、中央文件和地方立法等層面來看,國家層面的立法具有較大的可行性。建議適時對人民警察法進行修改,通過設立專章、作出原則性規定等方式,對輔警管理的重要問題進行規範。
  • 立法法施行20年,聽地方立法者講述立法故事
    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上海地方立法實現了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協調同步。」丁偉說。山西:做足立法保障改革發展這篇文章曾幾何時,有這樣一個說法:中國一半的燈火都是山西煤炭點亮的。作為全國能源基地,山西省為國家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但是也因此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產業結構單一,轉型發展任務十分艱巨。
  • 胡大一:醫療體系高度壟斷 大醫院鍋碗瓢勺通吃
    點擊查看 這次醫藥衛生改革之所以如此之難,與所有重大社會改革一樣,必須面對利益的再分配。國家不斷增加醫療衛生投入,也設法把更多常見病多發病和一些基本手術放在縣域和更基層承擔,比如在基層就醫增加醫保報銷比例,但卻成效不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巨無霸醫院有充裕的經濟資源應對國家強基層的舉措,醫保鼓勵在基層就醫增加的報銷金額,巨無霸醫院給病人䃼貼,並專車免費接送病人來大醫院手術。
  • 中國縣域社會治理百強榜單出爐
    榜單是根據該學院創立的中國縣域社會治理指數模型計算排列的。  中國縣域社會治理指數的評估對象為內地27個省、自治區(不含4個直轄市)的2759個縣(市)區。課題組研判分析了全國現有的38個縣域指數榜單,從全國2759個縣(市)區中篩選出1375個上榜單位,確定為初選樣本。
  • 重慶擬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立法:單位和個人有權反映相關隱患
    重慶擬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立法:單位和個人有權反映相關隱患 上遊新聞客戶端12月2日消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和應急能力受到一次重大挑戰。
  • 2020山西特崗計劃招錄3300人!
    五項重大改革包括:推進教育評價機制改革、深化農大農科院合署改革、深化民辦基礎教育管理改革、深化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在深化民辦基礎教育管理改革中,省教育廳明確提出,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合理控制民辦基礎教育辦學規模,全面停止審批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
  • 用法治力量助力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協同立法作為立法領域的新事物,對於落實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具有積極意義。區域協調發展涉及跨區域的重大改革,而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因此協同立法具有很強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地方之間如何建立完善協同立法工作機制?
  • 調研報告範文: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範例三篇
    **年全市縣域經濟平均規模億元,較**年增加億元。各縣(市區)整體水平明顯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187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529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長 %。各縣(市區)財政對民生的投入持續加大,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