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出「蛋白質機器」的外貌

2021-01-18 科學網
描繪出「蛋白質機器」的外貌 ——解讀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

 

在生物化學領域,核糖體被親切地稱做蛋白質合成的加工廠,更有科學家將其稱為「蛋白質機器」。雖然人們早已獲悉它的功能是生產蛋白質,但其生產過程如何,卻一直難以破解。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託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女科學家阿達·約納特,他們分別採用X射線晶體學方法,繪製出核糖體的三維模型,不僅讓我們知曉了核糖體的「外貌」,而且在原子層面揭示了核糖體功能的機理。

 

跨越時空的合作

 

不難發現,此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3位科學家是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所作的研究且取得了成果。雖然3位科學家獨立工作,有時甚至是競爭狀態,但他們都用X光晶體學展示了核糖體的結構以及它們是怎樣在原子水平上發揮作用的。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認為,他們在不同時期所獲不同發現彼此啟發、互相補充,堪稱「非傳統意義上的合作」。

 

20世紀80年代,約納特率先對核糖體展開深入研究,被稱為「孤獨的旅行者」。1987年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約納特提出了通過對細菌核糖體及其他相關有機體實施冷凍並通過X射線對其造影成像以研究其結構的想法。在當時的情況下,約納特的想法可以說是勇氣十足,也被人形容為瘋狂至極,因為它大大超越了當時條件所允許的範圍。

 

但約納特堅持了下來。作為核糖體研究領域的先行者,她在2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一直致力於研究核糖體蛋白質合成機制及相關抗生素作用模式的課題,並藉助一種被稱為「X射線晶體成像」的技術,發現了不同抗生素與細菌核糖體結合的20多種不同模式。

 

而拉馬克裡希南所造的「尺子」令核糖體研究得以精確測量一些數值,從而突破先前的局限。

 

施泰茨1998年成功解決「相位問題」,他利用X光結晶學和分子生物學摸清蛋白質及核酸的構造和運行機制,有助於人們理解基因表達、複製和重組。

 

可以看到,3位科學家一開始都是希望解決最簡單的問題,而隨後的一步一步推進,最終成就了完美的結果。

 

針對此次的獲獎成果,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認為,這項研究可以很快在實際中得到應用。今天的抗生素藥品治療很多疾病,主要是通過阻止核糖體細菌發揮作用,沒有發揮作用的核糖體,細菌就不能生存。

 

「蛋白質是賦予生命功能最主要的分子,把其生產的機制研究清楚對後來的研究意義重大。」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高福對《科學時報》記者說。

 

高福認為,過去人們只理解核糖體的功能,對其認識還完全停留在宏觀的角度,但現在正因為有了其原子結構,在原子的水平上解釋清楚了其工作機制,為基礎的藥物設計提供了可能。

 

蛋白質機器如何工作?

 

20世紀50年代,人們發現了核糖體,上世紀70年代觀察到了完整的核糖體大小亞基形態結構,上世紀90年代通過電鏡的運用對核糖體結構的認識達到2.3納米的解析度。而現在,核糖體的兩個亞基都有低於0.3納米的高分辨圖。

 

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王樹及其助手劉禮兵博士在接受《科學時報》採訪時表示,理解核糖體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對於科學地理解生命過程是非常重要的。核糖體上具有一系列與蛋白質合成有關的結合位點與催化位點。

 

王樹和劉禮兵解釋說,核糖體一直被稱做是蛋白質合成的加工廠。電鏡下可以觀察到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核糖體,它廣泛存在於一切細胞內,其唯一功能是依據「模板」mRNA的指令,通過「搬運工」tRNA將游離於細胞質中的胺基酸,精確且高效地排列成各種各樣的蛋白多肽鏈。

 

這一知識已被直接應用於實踐,比如,目前許多抗生素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阻滯細菌核糖體的功能從而產生抗菌抑菌作用達到治癒多種疾病的目的。這就是為什麼核糖體對於新開發的藥物來說是如此重要的一個靶標。

 

王樹和劉禮兵說,獲獎的3位科學家以及其他一些實驗室,都相繼提供了核糖體的高清晰度結構圖。

 

「根據這些信息,現在不僅可以通過電腦模擬核糖體的結構,而且還能回答核糖體是如何保證肽鏈合成的準確性,以及阻滯核糖體的藥物是如何影響核糖體工作的,等等。這也正說明了科學是共通的,但也需要不斷創新。新理論、新發明的產生,經常是在學科的邊緣或交叉點上,這也推動著科學本身向著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這是符合自然界客觀規律和科學發展規律的。」王樹說。

 

上世紀90年代末曾有人預測,21世紀初是結構生物學騰飛的時代。此次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的結果,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一預測。

 

高福說:「這次的獎項給了結構生物學,原因之一在於結構是功能的基礎。有了結構就能推動研究更多的功能。例如,此次獲獎的研究就是通過X射線的衍射,解構了核糖體的三維結構,也就是核糖體的晶體結構,隨後才能從原子水平在機制和功能上將其解釋清楚。」

 

在結構生物學領域,高福認為,今後應集中對功能比較重要的蛋白、酶和核糖體進行研究,「我們也管核糖體叫蛋白質機器。比如,大的蛋白質機器複合物的結構是什麼?這應該是當前全世界包括我國應該集中研究的問題」。

 

凸顯競爭合作的重要

 

其實,同一領域的科學家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卻在作同一個研究,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

 

高福表示,不可否認,除了3位獲獎者之外,世界上肯定還有許多科學家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此次諾貝爾化學獎充分說明了牛頓曾說過的一句話,「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有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人員都知道這個題目很重要,但就是要看誰能夠在前人原有的基礎上巧妙地設計出一種別人沒有設計出來的方法進行突破性的研究。」高福說。

 

基於核糖體研究的有關成果,可以很容易理解,如果細菌的核糖體功能得到抑制,那麼細菌就無法存活。在醫學上,人們正是利用抗生素來抑制細菌的核糖體從而治療疾病的。

 

不過,高福認為,基礎研究是任何應用的前提,而基礎研究需要競爭。「回顧以往的獲獎成果,也不難發現,很多研究是在合作的基礎上才能做出來,這也凸顯了競爭推動科學進步的作用,所以還要強調科學的競爭合作。」高福說。

 

據王樹和劉禮兵介紹,目前,我國相當多的化學和生物實驗室基於核糖體的這種結構與功能關係做了許多工作,但在研究蛋白合成機制方面還很少。

 

「不過,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上與國際差距不是很大。應該加強基礎研究,加強積累,鼓勵競爭合作的科研模式。」高福說。

 

高福認為,基於對核糖體的工作機制理解的延伸,在未來的研究上,如果能對一些合成蛋白質的酶進行改造,也就是對合成酶的「機器」進行改造,會對現在存在的環境問題、生物能源問題的解決具有指導意義。

 

《科學時報》 (2009-10-14 A1 要聞)

相關焦點

  • 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3個項目啟動實施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蛋白質機器三維結構導向的新型藥物研發關鍵技術研究」、「信號轉導過程中蛋白質機器的活細胞標記與在體調控」和「蛋白質機器動態結構的核磁共振研究方法及應用
  • 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4個項目啟動實施
    復旦大學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4項,分別是「病原菌核糖體調節因子的發現、鑑定及調控機制研究」、「表觀遺傳調控中關鍵蛋白質機器的結構功能研究
  • 靶向蛋白質「製造機器」阻斷耐藥細菌感染
    2014年9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針對如何消滅有害細菌最大的挑戰就是許多細菌已經對抗生素產生了抗性,近日,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細菌細胞中製造蛋白質機器的形成進行靶向作用來有效阻斷細菌的感染
  • 科學家繪製出生物界的蛋白質圖譜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tthias Mann團隊繪製出生物界的蛋白質圖譜。2020年6月17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研究人員使用先進的蛋白質組學工作流程(其中肽分離步驟是通過微結構且可高度重現的色譜系統執行的)來深入研究100種分類學多樣的生物。通過以標準化方式獲得的200萬個肽段和340,000個嚴格的蛋白質鑑定,研究人員利用科學界已知的可靠實驗證據將蛋白質的數量增加了一倍。
  • 認識真核生物細胞內使基因轉錄的蛋白質分子機器……張萌 昌增益
    認識真核生物細胞內使基因轉錄的蛋白質分子機器——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工作介紹(節選)北京大學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萌與教授昌增益在《2007科學發展報告》發表了一篇題為「認識真核生物細胞內使基因轉錄的蛋白質分子機器
  • 物理學院毛有東課題組在Nature發文 蛋白質機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重大...
    這是Nature首次發表系統性、優於3.6埃解析度水平實驗研究超大複合蛋白質機器的動力學過程和原理的論文,標誌冷凍電鏡的發展開始進入期待已久的全原子動力學分析的新時代,被審稿人譽為相關領域的「裡程碑」。Nature編輯部和審稿人對該論文的發表極其重視,從9月11日投稿、審稿到11月12日正式在線發表,用時僅兩個月時間。
  •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分子機器」將如何改變現實生活
    這是一個有關在分子層面的微觀尺度上設計機器的故事。這三位獲獎人開發出了比人類頭髮絲直徑還要小1000倍的分子機器。製造分子機器的最初構想要回溯到1950年。當時,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第一次提出,未來可以製造微小機械讓其能夠實施各種各樣的作業。儘管費曼並沒有提出分子機器人的具體概念,但是從那以後,製造分子機器人就成為人類夢寐以求的嚮往。
  • 外貌協會是什麼意思?外貌協會是什麼梗?
    「外貌協會」英文名稱叫做good-looks club,指的是對特別注重外表,奉行「外貌至上」理念的人的統稱。是那些特別以對方的外貌作為評判標準,甚至以此決定是否繼續交往的族群。該詞還有一個另外的說法叫做「顏控」,也特指這一族群,2007年電腦網路時代開啟,QQ聊天中被經常使用到此詞。
  • 時光機器真實存在麼?來了解下科學家給出的7個依據
    你是否相信某個人在某個地方藏有時間機器,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很難找到時光機器的證據。時光旅行的概念是可能的,並且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一艘以光速行進太空飛行船中的人,會比一個待在家裡面的人衰老得慢。下面來為大家介紹有關時光機的重要證據。1.
  • 外貌、性格……單詞全匯總!
    從外貌到性格,從特徵到風格,掌握以下詞彙你也能用英語準確描繪出一個人。 Physical Appearance 外貌
  • 如何描述一個人:外貌性格詞彙全總結
    從外貌到性格,從特徵到風格,掌握以下詞彙你也能用英語準確描繪出一個人哦。Physical Appearance 外貌►Hair 頭髮Straight 直(發)Curly 卷(發)Cropped 短(發)Black 黑色Auburn
  • 科學網—新冠病毒「複製機器」核心部件的三維結構現身
    魡解析度電子顯微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新冠肺炎藥物奠定了基礎。
  • Cell:開發出分析蛋白質-RNA互作網絡的新型工具 有望開發癌症等多...
    2018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所有RNA分子在完成重要任務時都需要蛋白質作為結合伴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開發出了一種新方法,這種新方法能幫助分析細胞中完整的RNA蛋白網絡的組成情況。
  • 下一個諾貝爾獎:蛋白質摺疊
    其實答案很簡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細胞的複雜程度,要遠比人類文明現有的所有機器的複雜程度,還要複雜很多。我們人類的一切活動,絕大多數都和蛋白質有關。心臟能夠跳動、肌肉能夠運動,這也都是蛋白質的功勞。你的消化系統,循環系統,都和蛋白質的活動有關。你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甚至愛情,一切都與蛋白有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就是一部複雜的機器,從外部獲得蛋白質,分解蛋白質,然後再組裝成自己的蛋白,由蛋白質構成的微型機器不斷的運轉這樣一個過程。所以你攝入的營養,蛋白質是不可缺少的。
  • 下一個諾貝爾獎:蛋白質摺疊
    其實答案很簡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細胞的複雜程度,要遠比人類文明現有的所有機器的複雜程度,還要複雜很多。我們人類的一切活動,絕大多數都和蛋白質有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就是一部複雜的機器,從外部獲得蛋白質,分解蛋白質,然後再組裝成自己的蛋白,由蛋白質構成的微型機器不斷的運轉這樣一個過程
  • 探秘蛋白質的「前世今生」——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籌)印象
    蛋白質則不同,一旦溫度、溼度、光線等環境因素發生變化,就會有變質的風險。  在傳統的生物學實驗室裡,穿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手持移液槍,往裝有不同液體的瓶瓶罐罐裡添加試劑是常見的場景。在上海設施的規模化蛋白質製備系統裡,這一幕正在被自動化的機器操作所取代。  高通量克隆構建實驗室的中心區域是一個用玻璃超淨間封閉起來的自動化機械操作平臺。
  • 談古代文學作品描寫美女外貌的鼻子缺失
    美女緣何不見「鼻」《簪花仕女圖》(局部)中描繪的古典美女形象  古代文學作品對美女外貌的描寫可謂觸目即是,但極少寫到美女的鼻子。  其三,男子的外貌描寫中提到鼻子的次數明顯多於女子,表明人們更多關注男性的鼻子。
  • 蛋白質流變學登上《Science》:三體人?星際旅行?蛋白質相變或給你...
    12 12:34:33 來源: 高分子科學前沿 舉報   相信大家對《三體1》中劉慈欣所描繪的三體人脫水至類似休眠狀態
  • 生物化學:奇妙的分子機器
    這些動物也被稱為加利福尼亞市場的魷魚,已經進化出了不斷細微調整其顏色和光澤的能力,達到了其他生物無法比擬的程度。這使他們能夠進行交流,並躲藏在明亮且通常沒有特徵的上層海洋中。在以前的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稱為反射蛋白的特殊蛋白質控制反射性色素細胞(虹膜細胞),反過來又有助於改變生物的整體可見性和外觀。但是,仍然有一個謎是反射素如何真正起作用。
  • 機器學習遇見生物學:詳解蛋白質摺疊預測中的算法
    今天這篇文章就主要介紹機器學習是如何在生物科學中大放異彩的。本文首先介紹了蛋白質以及蛋白質領域目前面對的難題,然後介紹了機器學習能在這一領域做出什麼貢獻,最後對這一領域的問題及未來進行了展望。什麼是蛋白質蛋白質在我們的生命活動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