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7年時間,浙江省象山縣凃茨鎮旭拱岙村完成了從矛盾複雜、賭博盛行的「問題村」,到省級善治村、全國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會議現場考察點的轉變。
「領頭雁」葛聰,是黨齡31年的老黨員、在任近8年的村支書,做事果決有想法、做人實在又正直。
年過半百時,他放下紅火產業,搞起群眾事業,領著家鄉走出了一條可學可鑑的鄉村善治路。
「不是不肯,是怕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
呼喚新時代的好幹部,群眾的呼聲是第一信號。葛聰敏是被群眾「賴」上崗的村支書。
農家小院遍布花草、人工湖畔笑語歡聲……旭拱岙一派美麗風光。市級文明村、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省特色精品村、省3A級景區等榮譽,是她鄉村振興的勳章。
上世紀的老支書謝賢海說:「我幹了30年的活,不如阿敏1年幹得漂亮!」。
在旭拱岙,人人都覺得這幾年村變化大得跟做夢一樣。
三面環山、一面海的旭拱岙,人多地少,資源稟賦不好。村裡舊時十頓飯裡七頓番薯,窮到隔壁村的人繞著走。上世紀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旭拱岙通了電,修海塘、打平路。
此後,村裡發展陷入停滯。拿交通來說,象山港大橋2008年開建、2012年開通,象山灣兩岸「天塹變通途」。同年,旭拱岙只有2.5米寬機耕路一條,窄得汽車總「打架」,「有道不通」是尋常。
浙江自2003年開始「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踏上飛躍徵途。
路都通不了,何談「飛躍」和小康?
旭拱岙太需要有為擔當的「領頭雁」。可現實殘酷。
城鄉一體化加速推進,「推」走了鄉村人才。鄉村變革加劇,基層矛盾更加複雜。一任任村支書要麼幹一屆就撤,要麼因群眾不滿被罷免。
葛聰敏的前一任是在外辦廠的能人,自覺「沒本事」,任期未到主動辭職,留也留不住,只丟下一句話:「去找葛聰敏吧!」
時任村組織委員虞法興剛鎮上下來,不了解情況。「我找了村裡20戶人家調研。一聽葛聰敏,20戶同意,還有1戶說『我和他都行』。村民也講不出理由,直說『他來,準行!』」
組織還在猶豫,群眾率先出擊。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廬」。為請葛聰敏,村民自發組團上門少說四次。
最後一次,村委代表拉著鎮班子成員一起上。鎮婦聯主席夏燕飛求中有嗔:「老葛啊,你再不同意,大家就賴著不走啦!」
終於,葛聰敏同意接任。「當初我不是不肯,是怕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
那些天,他交辦清楚生意,決心「脫產創業」:「做書記要全心才算盡心,不可以叫別的事分心」;
他一直在做妻子工作:「錢是賺不完的。家鄉需要我。你也是黨員,得支持我啊」;
他和朋友袒露心聲:「村基礎差,說沒壓力是假。書記我不當也罷,當了就不會做逃兵」;
辦紡織廠、跑外貿、搞建築、開民宿……憑多年累積的人脈,他還未上崗,就跑去鎮上拜訪各部門,動起拉項目進村的腦筋。
去鎮裡受命時,葛聰敏拍著胸脯:「只要你們信我、支持我!把家鄉建設好,我說到做到!」
「幹實事,怕事怎麼行」
新時代催生新使命。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最艱巨的農村,村支書要有腦力和魄力。
「基層有矛盾,很多時候出問題的不是人,是制度。」 2012年10月,他一上任就面臨棘手的麻煩。
土地和海是旭拱岙人的命根。那些年,縣裡開展「道人山圍墾」工程,村群關係極度緊張。「不光天天有人鬧,到處都是大字報,實名舉報村幹部受賄分贓。」村監委員主任莫悠歡直搖頭,「阿敏接了『爛攤子』啊!」
「鄉村矛盾多因為社會發展。萬一是誤會呢?」葛聰敏挨個上門找主告人了解情況:大多「證據」是「耳聽為虛」,唯有一事 「眼見為實」——村帳目有筆250噸水泥支出,當年卻沒有工程開建。
緊急追查下,原來貪汙是假,但村委有人為了村建設用了錢後,發現款項不能報帳,違規做成「水泥」是真。
聯想到村民的不信任、各地頻出的基層幹部腐敗,葛聰敏心頭一緊。
「查帳!」
他帶隊1個多月審計了8年的新舊帳,發現內控制度缺失導致財務管理薄弱、民主意識淡薄導致財務公開不到位等問題潛藏。
積弊不除,必有後患!
2013年春節前夕,旭拱岙召開村民大會,幾百號人坐不下就站著,擠滿會堂。近幾十年,塗茨鎮21個村裡,唯有旭拱岙開過村民大會,至今已連開7年。
當著全村人的面,葛聰敏嚴正表態:不僅要把幹部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村民不守也得罰!
制度易立,習慣難改。葛聰敏「剛」著上。
旭拱岙曾是「賭博村」,打架吵架不斷,討債的來潑紅油漆。村裡「小賭場」為搶客,每天打好幾個110互相舉報,臉丟到了鎮公安局。「禁賭我六親不認。抓到了我親自報警!」葛聰敏下令,對場所提供者、工具提供者、活動組織者嚴厲打擊的同時,每天入戶上山日巡夜巡。
還有人為能分到好點的宅基地,託在任縣領導來「求照顧」。「這不符制度。他不是低保戶、無房戶。你知道我的人,別難為我。」葛聰敏當場拒絕。
全村300多戶,只有一個葛家。朋友怕他事太剛遭人恨,沒人撐腰。葛聰敏怒斥:「幹實事,怕事怎麼行!」
而今,村「八項制度」被刻成標識,挺立村路:市裡要求村級5萬以上工程必須公開招標,旭拱岙自提底線到1萬;村委每天必須有人值班,無辜曠班的扣年度工資;「誠信指數」考評制度明確村民責任義務,掛鈎實際獎懲……
在因地制宜、令出必行制度執行下,7年間全村累計上馬項目20餘個,涉及款項2000多萬,近3年涉及政策處理156戶、累計拆建160間,沒有出任何糾紛。
「沒有黨性的人不配做幹部」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做人行得正,做事才有底氣。
「我常和家裡說,我做書記,你們只有吃虧,沒有享受。」葛聰敏說到做到。
今年春節期間鬧新冠疫情,妻子想讓住在市裡的孫兒和懷著二胎的兒媳婦「進村躲一躲」。防疫任務重,他不同意。日夜守村門,他1個多月沒見家人。
舅舅承包村垃圾清運工作3年,做得挺好,第4年想走個後門不招標。制度不能破,他不同意。舅媽哭著罵他「不講人情」,整整2個月不和他講話。
道是無情卻有情。葛聰敏把「情」,留給了百姓。
「村務小事多,處理不及時就是大事。」他堅決不做「走讀幹部」,把家搬到村裡。不會做飯的他總是忙得錯過村委食堂飯點,就自己花錢保姆。
「人民比天大。沒有黨性的人不配做幹部!」就算「被指著鼻子罵爹娘」,他從不計較,而是一遍遍耐心勸導。年輕人被氣得不想上班,他講道理;老幹部被氣得「撂挑子」,他當眾訓。
有時,村民會送來魚蝦表達感謝,不收傷感情。逢年過節的紅包、順道捎的特產……他總有理由再「送」回去。低保戶補貼指標有限,他還偷偷貼錢「加量」。
不和百姓算小帳,葛聰敏卻和自己較勁。
「要始終和習總書記的政治思想高度保持一致」是他的名言。鎮黨委書記鮑明燦起初覺得「這人官不大,口氣不小」,交流多了心生敬佩,還有了「本領恐慌」。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基層幹部要主動提高自身能力順應新形勢。」葛聰敏白天辦事,晚上學習。縣、市、省、國家「四級」新聞聯播期期不落,並堅持記筆記。看電視劇都挑農村題材。
化思想為實踐,他註冊商標推廣農產品,聯合高校創新「二十四節氣點心」做電商,搞休閒魚塘走鄉村旅遊……原來薄弱的村集體經濟已超百萬。通村公路、村莊改造、文化禮堂、休閒公園等惠民工程建設完成。
日子過好了,旭拱岙人在外走路都帶風,逢人就誇「我們書記好」。越來越多人覺著黨員身份是驕傲,村裡每年都有人爭著入黨。
旭拱岙和葛聰敏的名氣漸大,考察的人來了,邀請也來了。
這回,輪到葛聰敏覺得跟做夢一樣:「沒想到我一個初中畢業、字寫不好,普通話也說不好的人,還能給市幹部講課!」
群眾的眼睛雪亮。「一切為了人民」的葛聰敏沒意識到,自己已是活脫脫一個新時代好黨員、好幹部的標杆、榜樣。(通訊員 嚴粒粒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嚴紅楓)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