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號超越冥王星後面的柯伊伯帶,進入遙遠的外太空帶來新視野

2020-12-05 玻璃小帥

射手座,是冬季天空中的一個常見景觀,很容易被構成其前半部的「茶壺」狀所辨認。朝著弓箭手的方向看,你正凝視著銀河系的中心,銀河系是茶壺噴口噴出的「蒸汽」的來源。

用家庭望遠鏡,你可以看到人馬座內的瀉湖星雲,或者像梅西耶54這樣的球狀星團。然而,如果你能使用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太空望遠鏡,你可能會發現其他更小更模糊的東西。

這正是2014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在該地區進行勘測時所發生的事情,當時地面望遠鏡未能在那裡發現任何東西,哈勃太空望遠鏡希望能為「新地平線」任務找到新的目標。當時,美國宇航局對冥王星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但很明顯,探測器在與遙遠的矮行星相遇後,會朝著人馬座的方向前進,如果在它的路徑上發現一個更遙遠的物體,它也會繼續前進並遇到這個物體。由於船上有大量的二氧化鈽來發電,預計探測器將繼續工作多年,時間足以以超過36040英裡/小時(58000公裡/小時)的速度探索太陽系的外部區域。

哈勃發現的物體命名為(486958)2014 MU69。括號中的數字是它的小行星數——我們知道超過50萬顆——而2014年是發現的一年。M代表6月下旬,U69表示這是這兩周內發現的第1745個物體。現代技術和太空望遠鏡正在發現許多物體。2014年,由於公眾投票,MU69很快獲得了一個暱稱,Ultima Thule。在希臘和羅馬文學中,圖爾是你能到達的最北邊,經常與格陵蘭島或冰島聯繫在一起。後來加入「最後通牒」,意思是「最遠」,是指一個超越世界邊界的地方。

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太陽系邊界上有成千上萬個未知世界,但很少有一個是在新視野所能到達的正確位置。它們被統稱為跨海王星天體(TNO),光線暗淡,分布極廣,距離為1天文單位(AU),即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通常介於兩者之間。最著名的是冥王星,它是距離太陽30到55個天文單位之間的空間中已知質量最大的天體,被稱為柯伊伯帶。

我們知道帶裡還有其他一些大的東西——其中兩個被歸類為矮行星,比如冥王星——還有比冥王星更重的東西,矮行星厄裡斯。但是厄裡斯距離太陽的距離是被降級的第九顆行星的三倍,而且由於它的極端距離,它不屬於柯伊伯帶天體(KBO)——它屬於一個被稱為星盤的區域。許多科學家還認為,有證據表明在較小天體的軌道上有一個較大的天體,但假設的行星9還沒有被發現。

一個物體通常需要一個直徑至少186英裡(300公裡)的單體才能被認為是矮行星。然而,最著名的KBO比冥王星(1477英裡(2377公裡)寬得多。還有Lempo,一個雙星系統,至少有一顆附加衛星,總直徑約249英裡(400公裡),與土星的衛星Mimas相同。萊姆波是以芬蘭神話中的愛之神命名的,就像很多KBO一樣,顯得極其紅。還有DRAC,只有56英裡(90公裡),以布拉姆·斯託克著名的計數命名。DRAC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的傾角很高,而且它的軌道是逆行的——與大多數其他物體相反。

「新地平線」號能夠持續發送此類非凡數據的時間受到太空飛行器上的電力和燃料供應以及其路徑上合適目標的可用性的限制。當你以每小時36040英裡(58000公裡)的速度行駛時,改變方向並不容易。

然而,斯特恩並不擔心未來。」「我們有一個非常健康的太空飛行器,」他說。我們的核電池裡有燃料和能量,至少可以運行15年,也許20年。如果美國航天局繼續資助它,如果美國航天局認為它在科學上是值得的,這艘宇宙飛船將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或之後運行。這與航海家號在20世紀80年代完成了對行星的探索,但在發射40年後仍然返回有用的科學數據非常相似。」

相關焦點

  • 新視野號關於柯伊伯帶的發現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近距離飛掠伊伯帶小天體2014MU69,如約為我們揭開了這顆小天體的神秘面紗,這也是人類通過探測器近距離探訪到的最遠的太陽系天體。儘管這次電光火石的邂逅只有幾個小時,而參與此次行動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已經在宇宙中服役了12年。不斷地探索太陽系的新疆界。2006年1月19號,新視野號探測器正式發射升空,而當時新視野號的目標是探測距離太陽約四十個天文單位外的冥王星。
  • 冥王星地下黨和新視野號的故事
    房間內,一位金髮女性的辦公桌上特別醒目地放了一個小熊吉祥物,顯得與眾不同,她就是新視野號的任務運行經理愛麗絲·鮑曼,也是NASA歷史上首位女性任務運行經理。這隻小熊代表著遙遠的新視野號,此刻它正頭戴禮帽,舉著國旗,端坐在顯示屏旁。
  • 新視野號歷經九年已經到達冥王星,其也發回了柯伊伯帶的照片!
    科學家們對於柯伊伯帶的描述就是它應該是早期太陽系開始。在太陽系開始初期,都處一片昏暗,大量的天體和塵埃充斥在其中。之後強大的太陽風把太陽系的小型的天體吹到了太陽系之外,慢慢的太陽系內變得乾淨了,而在太陽系之外也擁有了一條環形帶,它就是柯伊伯帶。
  • 解密冥王星—不平凡的新視野號
    你或許聽說過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不是行星,或者認為它是行星的「弟弟」。但是,絕大部分行星科學家還是認為冥王星是行星。這就是我們使用這個術語的原因。我們從地球上能了解到的有關冥王星的知識很有限,因為它離我們太遠了。然而,冥王星是科學的金礦。它處於名叫柯伊伯帶的地區,是眾多小行星的家,也是成百上千的古代冰體,以及數萬億彗星的家。
  • 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近距離探秘冥王星系統和神秘柯伊伯帶
    新視野號是行星際太空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 「新前沿」計劃的一部分。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L)和西南研究所(SwRI)設計,由 S. Alan Stern領導, 該太空飛行器於2006年發射升空,主要任務是執行於2015年對冥王星系統進行飛越研究,並在隨後的十年中進行了第二次飛行任務,以飛行並研究一個或多個其他柯伊伯帶天體(KBO)。
  • 新視野號飛船訪問過的最遙遠物體
    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又譯新地平線號,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旨在探索矮行星冥王星(在發射時間仍然被認為是一顆行星)和柯伊伯帶的行星際機器人太空船任務,它是第一艘飛越和研究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凱倫、尼克斯和許德拉的太空探測器。NASA可能還會批准它飛越一個或兩個古柏帶天體。
  • 「新視野號」New Horizons
    」將掠過火星,成功越過危險的小行星帶,並在極短的時間內靠近木星,再憑著木星強大的引力加速跨過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軌道,預計2015年中旬到達冥王星。今年中旬它將開始執行它的第一項任務,隨後它將進入遙遠的柯伊伯帶,最終,它終究敵不過命運的宿命,踏上孤獨的徵程,在飛離太陽系的時候,它將掉轉方向,向我們的太陽系、向它的地球母親深情的望上最後一眼,再一次為人類留下太陽系大家族的「全家福」,然後義無返顧地踏上新的徵程,奔向浩淼的星空。
  •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首次成功造訪冥王星外小天體
    新視野號飛掠柯伊伯帶小天體2014 MU69藝術想像圖,最近點只有3500公裡。此前對2014MU69沒有太多了解,只知道它的軌道很遠,甚至比冥王星還要遠上15億公裡。並且它的尺寸非常的小,它應該是柯伊伯帶天體殘留的物質塊。最近距離將只有3000至10000公裡。這比「新視野」號距離冥王星最近距離的12500公裡還要近。
  • 新視野號飛掠太陽系最遙遠古老的天體,還拍了照片
    ,造訪了太陽系內最遙遠的天體,也是太陽系內最古老的天體。 這個太陽系級別的「天涯海角」,是太陽系邊緣的一個天體,距離地球 65 億公裡,位於柯伊伯帶(Kuiper Belt)。柯伊伯帶是太陽系中海王星軌道外側一片天體密集的圓盤狀區域,有數十億顆天體,並保留了太陽系演化所留下的痕跡。
  • 新視野號抵達64億公裡外,拍到一些照片,讓天文學家們激動不已!
    在太陽系的最邊緣有一個隕石帶「柯伊伯帶」。正是由於這個隕石帶的存在,使得旅行者一號無法飛躍。柯伊伯帶就像是巨大的守護太陽系的存在。雖然地球上的探索器並沒有辦法通過突破柯伊伯帶,進入太陽系之外的世界。但是這也表示著,太陽系之外的危險也無法突破柯伊伯帶,來到太陽系、來到地球。
  • 新視野號2019年將抵達下一個目標
    ,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進入了柯伊伯帶的旅程,要知道新視野號下一代打算探索的目標就需要清楚為什麼美國宇航局要對冥王星進行飛掠,這是一點很重要。新視野號首席科學家艾倫-斯特恩認為在1992年,科學家使用夏威夷大學的望遠鏡發現了冥王星之外的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證實了在太陽系內八大行星軌道之外還有其他天體存在,這個發現促進了美國宇航局對柯伊伯帶的研究。去年7月,艾倫-斯特恩在奧蘭多地球與空間會議討論了探測器下一個任務。
  • 新視野號冥王星探測結果公布:取得超過50G數據
    摘要:這張圖像展示的是新視野號「拉爾夫/多光譜可見光成像相機」(MVIC)拍攝的冥王星大氣霾層結構。經過9.5年,約30億英裡(48億公裡)的長途跋涉,作為人類歷史上發射速度最高的探測器,新視野號飛船於2015年7月14日飛抵冥王星附近,它也因此打破了另外一項記錄,那就是在抵達主要探測目標之前飛行距離最遙遠的探測器。
  • 新視野號終於傳回一張照片,然而科學家見了之後,直呼前所未聞
    文/行走天涯新視野號終於傳回一張照片,然而科學家見了之後,直呼前所未聞新視野號太空探測器是美國在多年之前向冥王星發射的,當時這艘探測器的最主要的目的和工作就是研究冥王星,雖說這顆星球距離地球和太陽非常的遙遠
  • 新視野號近距離飛越太陽系邊緣小天體—新聞—科學網
    此時,「天涯海角」距太陽大約65億公裡,比冥王星還遠約16億公裡,從「新視野」號傳回的信號需6個多小時才能抵達地球。   「天涯海角」編號為2014 MU69,位於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這裡被認為隱藏著大量冰凍巖石小天體,它們可能還完好保存著46億年前太陽系剛剛形成時的信息。此次飛越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近距離觀測柯伊伯帶小天體。
  • NASA「新視野」號飛掠迄今最遠天體
    「新視野」號的主任務是探測冥王星,探測冥王星的時候是飛掠而不是環繞,但其實進入它的軌道環繞是最最理想的方式,為什麼做不到?就是因為能量限制,如果要讓探測器制動剎車,消耗的能量太大。當「新視野」號飛掠過冥王星後,調整自己軌道能力已經極弱了,因此只能在它有限的可調整範圍內選擇一個路徑相對較近的小行星,所以並不是完全主動去選擇「天涯海角」,而是沒有多少可選擇的餘地。
  • 新視野號明晚抵達冥王星 最近地月距離僅1/30
    在過去的一周時間裡,新視野號不斷傳回的冥王星最新圖像讓人們首次能夠隱約分辨出這顆太陽系邊緣遙遠星球地表上的一些特徵。比如在最新傳回的圖像上,冥王星的地表上似乎存在一些「點狀」結構,科學家們目前還不清楚這些結構究竟是什麼東西。但隨著冥王星的自轉,這些點狀結構很快就將轉到冥王星背面。
  • 紀念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5周年——分享關於冥王星的10件趣事
    2015年,新視野太空飛行器飛躍了遙遠的世界,科學家們由此了解到10項冥王星系統最酷,最新奇,最不可思議的發現。冥王星有顆「心」,驅動著這顆行星的活動 冥王星的心臟——「新視野」號在接近冥王星時觀察到的標誌性特徵之一,並在「新視野」號飛越期間以高解析度拍攝到——是一個巨大的、百萬平方英裡的氮冰川。
  • 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在探索冥王星的旅程中看到了什麼?
    2006年1月新視野號探測器,開始了探索冥王星的漫長旅程。它成為第一個造訪冥王星的人造物體。而且還探索了柯伊伯帶中名叫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小行星。為了到達太陽系外部區域並完成探索任務。新視野號首先穿越了小行星帶,這是它拍攝的第一張圖像。
  • 新視野號2019年的飛掠飛行計劃
    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任務已經為其2019年新年將要進行的飛掠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天體2014 MU69設定飛掠距離
  • 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 拍下史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
    北京時間昨晚,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飛掠冥王星,也使人類第一次看到了冥王星的清晰照片。  曾經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為什麼依然引起人們的關注?揭開冥王星的神秘面紗意味著什麼?  位於美國馬裡蘭州的新視野號開發人員與飛行控制中心裡,興奮的科學家們舉著美國國旗歡呼雀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