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聯合國2030年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與監測看中國教育丨公開課筆記33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教育部規劃中心 教育之弦 收錄於話題#「十四五」教育規劃線上公開課24個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國育大講堂#

#教育「十四五」規劃#

#公開課筆記# 第三十三講

聯合國教育發展目標的演進

01

教育指標的誕生

教育指標及教育指標體系是教育管理和評價活動的重要載體,是衡量教育系統狀況的重要工具。在20世紀70年代,世界範圍內曾形成一個研究社會指標的熱潮——「社會指標運動」,研究者試圖通過建立社會指標體系、框架,採用統計指標、數字,客觀、可測量地探測和預測社會的變化,從而找到一種既能對社會系統進行結構化認識,簡化和梳理繁雜的社會信息,又能對系統演化和運行過程實時監測的工具。

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教育指標作為社會指標的一部分,在世界範圍內,作為匯集教育數據、監測教育發展和支持教育決策的重要工具,逐漸成為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02

教育指標體系的功能

描述功能

呈現教育系統的發展狀況;

評價功能

通過測量分析和比較,對教育系統內部和教育系統之間進行事實判斷與價值評價;

監測功能

對教育系統目標達成和各環節的運轉情況進行監測;

預測功能

基於歷史分析,對未來的發展前景或可能出現的問題作出預測和研判。

03

國際社會通過教育指標監測全球教育進展的發展脈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致力於推動各成員國在教育、科學、文化及信息方面的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教育事務,在教育理念、國際教育數據統計等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國際教育目標的發展變化:1990年提出「全民教育」目標;2000年作為千年發展目標之一——MGD2「普及初等教育」;2015年作為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SDG4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

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千年發展目標的比較

2030年教育可持續發展指標的更新

SDG4的核心內容

總目標是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子目標是7項子目標(中小學教育、幼兒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技能、教育公平、成人掃盲、可持續發展和全球公民意識)和 3項執行手段(教育設施和學習環境、獎學金、教師)。全球指標11項,專題指標32項,共計43項具體指標。

SDG4指標的更新

SDG4指標數據多元

SDG4指標不僅包括官方數據、經費數據,也包括調查數據和測評數據等,數據來源多元。在指標設立的初期,有些指標比較成熟,也有些指標方法、標準、數據獲取方案等尚待明確。國際社會將指標分為三級,只有一級各國有定期發布數據,二級數據周期不定,三級的標準尚有待研發。

TCG小組的工作

國際組織與成員國專家代表組成TCG小組,負責SDG4指標的進一步研發,不斷推進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TCG將於10月召開第7次會議,評估全球COVID-19危機的影響,並討論前進的方向,目的是提出一套建議,促進艱難時期可持續發展目標4的監測與實現。

指標研究的最新進展

所有全球指標的分級達到二級及以上。SDG4.1增加一項全球指標:中小學完成率,全球指標增加到12項。SDG4.1和SDG4.2均為2項。確定了UIS(SDG )核心指標系統。

2030年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 監測進展與我國教育

01

中小學教育

該領域的進展是衡量SDG4落實程度的關鍵標準之一。到2030年,確保所有男女童完成免費、公平和優質的中小學教育,並獲得相關和有效的學習成果。

2018年國際基礎教育完成情況(中小學完成率)

2018年國際的技術教育完成的情況,對於世界範圍來說,有85%的學生完成了小學教育,全球大概不到50%的青少年完成了高中階段教育,也就是全球還有一半的青少年還沒能完成高中階段的學習。而高收入國家中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的完成率要優於低收入國家。我們國家也非常高。但是高中階段,各國家差距明顯,高收入國家高中階段的完成率大概是88%。據教科文統計,這幾年我們國家的進展非常大,小學教育的完成率是96%,初中教育的完成率是85%,高中教育的完成率是59%。

2010年的普查數據推算(小學教育的完成率是99%,初中教育的完成率是93%,高中教育的完成率是44%)表明,我們還處於2018年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是這兩年我們提高很快,2015年抽樣數據推算:小學教育的完成率是99%,初中教育的完成率是97%,高中教育的完成率是66%,每年基於招生入學的情況,到2020年左右,我們大概已經接近高收入國家的水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也會進一步驗證這個數據。

中小學生閱讀、數學達到最低熟練程度的比例

國際數據情況(有國家測評的國家比例(%))

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方案的數據顯示,近15年來高收入國家略有退步(五分之一的學生沒有達到基本能力水平)。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四年級語文81.7%,數學84.8%。八年級語文79.3%,數學78.8%。

02

幼兒教育

到2030年,所有男女兒童都能獲得優質的兒童早期發展、保育和學前教育,為接受初等教育做好準備。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超越了保育和教育作為滿足兒童學習需要的手段,關注了幼兒生理、社會情感和語言認知領域的發展。

在健康、學習、社會心理方面發育正常的5歲以下兒童比例

只有46個國家有數據,低收入國家均值60%。中國還缺乏相關基礎,計劃啟動。

學齡前一年有組織學習參與率

就世界範圍而言,學前一年大概有67%的兒童參加過學前一年的學習,高收入國家是91%,中上收入國家是83%。

2019年我國小學新生中接受過學前教育的比例是99.3%。

學前教育毛入園率

關於學前教育的毛入園率,世界範圍的比例大概52%,高收入國家是83%,中上收入國家是78%,我國統計的2019年毛入園率是83.4%,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的結果偏高,2018年的毛入園率是88%,這是由於學齡人口不同導致的。

03

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到2030年,確保所有男女平等獲得承付得起的優質技術、職業和高等教育,包括大學教育。

青年和成人繼續教育(正規與非正規)參與率

面臨的挑戰是關於成人教育和培訓類型沒有制定標準化問題;年齡範圍不統一;參照期不匹配——多項勞動力調查只針對過去一個月,而全球指標統計過去一年。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2018年,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38%,高收入國家是75%,中上收入國家是53%,2019年,我國公布的數據是51.6%。進入普及化的階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和我們的統計結果比較接近(2018年51%)。

04

工作技能

到2030年,擁有相關技能(包括技術技能和職業技能)的青年人將大幅增加,保證其實現就業、從事體面工作或投身創業。

掌握不同類型ICT技術的青年/成人比例

世界:涉及的9項信通技術基本技能,至少半數成人能夠掌握其中四項或更多技能的國家還不到總數的三分之一,而且沒有一個低收入國家或中等收入國家報告有半數成人掌握了三種以上技能。歐洲:掌握複製黏貼52%,在電子表格中使用公式35%。中國:尚未有數據。

05

教育公平

到2030年,消除教育中的性別差異,確保包括殘疾人在內的弱勢群體、原住民 和弱勢兒童群體獲得平等的各級教育和職業培訓。

均衡係數

在全球範圍內,從學前到高中階段教育的入學率實現了性別均等。

各級教育毛入學率性別均衡指數

06

成人掃盲

到2030年,確保所有青少年和大部分成年男女都具有識字和識數能力。

成人/青年識字率

就世界範圍來看,青年(15-24歲)識字率是92%,成人(15歲以上)識字率是86%;因為對於全球而言,2030年希望達成初等教育的完成,非洲國家,尤其是一些比較貧困的國家還存在沒有完成小學教育的情況,所以就會繼續產生新的文盲。

熟練掌握功能性(a) 讀寫能力和(b) 計算能力的成人所佔比例

只有極個別國家有數據,中國無相關數據。

07

可持續發展和全球公民意識

到2030年,要確保所有學習者都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保證他們能夠通過可持續發展教育、可持續生活方式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倡導和平和非暴力文化教育、全球公民身份教育,並理解文化多樣性及文化對於可持續發展的作用,藉此來推進可持續發展。

08

教育設施和學習環境

對兼顧兒童、殘疾和性別平等的教育設施進行建設和升級,為所有人提供安全、非暴力、包容和有效的學習環境。

能提供——

(a)通電(b)教學用網際網路接入(c)有教學用計算機學校的比例(d) 為殘疾學生提供適合的設施設備、材料學校的比例(e) 基本飲用水; (f)分性別的基本公共衛生設施;(g)基本洗手設備學校的比例。除(d)尚未有統計標準外,我國中小學校基礎設施配備比例已接近100%。

09

獎學金

到2020年,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非洲國家的高等教育獎學金數量將大幅增長,其中包括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參與職業培訓,以及就讀信息通信技術、工程和科技項目的獎學金。

援助國政府提供的,用於支持受援國教育發展的獎學金金額。目前2018年全球的獎學金總的估計值大概是35億元,在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學生提供獎學金方面,政府舉措佔了主導地位,中國是最大的提供方,每年提供超過12,000個機會。

10

教師

到2030年,大幅增加合格教師人數,具體做法包括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開展師資培訓方面的國際合作。

符合國家標準的合格教師比例

對合格教師的定義:「合格」可以從兩方面理解——學歷合格(即教師完成的教育等級)和培訓合格(順利完成代表最低教學要求的培訓課程)。我國採用學歷合格。

合格教師比例與生師比

對我國教育發展的思考與啟示

▋ 數據能力建設還需努力。

▋ 12年免費教育目標尚任重道遠。

▋ 應加強教育全過程的質量監測與評價。

▋ 以學生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仍有待重視和落實。

▋ 思考中國教育與全球教育的共性與個性問題。

明確未來前進的方向,加強中國教育的理論研究,走既有中國特色,又有世界水平的中國未來教育發展的路徑。

RECOMMEND

原標題:《從聯合國2030年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與監測看中國教育丨公開課筆記33》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行動起來,共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線上研討會
    12月1日,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舉辦「行動起來,共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線上研討會。會議邀請聯合國相關機構負責人以及中國、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民間組織約50名代表出席。、搭建合作平臺、實施專項行動等有效措施,持續促進解決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全球性問題,推進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
  • 湖科大參與研製編寫的我國首個踐行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定量...
    由湖南科技大學地理空間信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陳浩副教授師生團隊參與研製編寫的我國首個踐行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定量評估報告《德清踐行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展報告(2017)》發布。湖南科技大學陳浩副教授師生團隊完成了中國樣本(德清縣)的17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四個目標(目標1,2,6,7)的定量、定性和定位相結合的本土化評估,並編寫入《德清踐行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展報告(2017)》,為大會製作了德清可持續發展知識服務系統中相關部分目標(http://www.deqing-sdgs.net)。
  • 我國首個踐行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定量評估報告發布
    11月2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在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期間舉行的「基於地理與統計信息開展德清可持續發展定量評估」分會上,我國首個踐行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定量評估報告——《德清踐行 2030 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發布。
  • 有獎投票 | 中科院科技支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取得重要成果
    經院相關職能部門推薦,2020年第3季度「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候選條目包括:新冠肺炎疫苗抗體和檢測試劑研發等方面取得突破基於單原子催化的5萬噸/年乙烯制正丙醇工業裝置投產中科院科技支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取得重要成果
  • 中國利用地球大數據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題:中國利用地球大數據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科普名稱為「廣目」專項)負責人郭華東近日在中國科協年會上做大會主旨報告透露,中國利用地球大數據技術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取得顯著成效,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的框架下,實現科技創新對可持續發展目標
  • 華高萊斯丨知識簡報: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計劃
    什麼是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計劃(Decade of Ocean Sci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源自於2015年9月25日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正式通過的《2030年議程》中,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第14項——「水下生物」目標。
  • 彭麗媛聯合國英文演講 倡導"可持續發展教育優先"
    年3月任命彭麗媛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中國網9月27日訊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當地時間9月26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夫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彭麗媛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可持續發展教育優先(Education Firs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高級別會議」上表示,教育事關婦女和女童,教育事關平等,教育事關年輕人。
  • 國企公開課丨中國海油楊華講述「出於藍,勝於藍」的國企改革發展故事
    4月2日,國資委黨委和教育部聯合開展的「領導幹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100講、國企骨幹擔任校外輔導員活動正式啟動。6月20日,中國海油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聯合舉辦「領導幹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專場報告會。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楊華作了題為《出於藍、勝於藍——從中國海油看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的主題報告。
  • 前沿研究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技術不確定性背景下的長期項目
    編者按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從涉及多個地區的大範圍訪談中提煉而成的,就目標內容以及2030年的目標完成期限已經達成了廣泛共識,然而關於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目前尚無定論。就工程領域而言,一些工程項目耗時多年,有的甚至超過10年,如何在技術不確定性背景下管理好長期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及...
    2016年,我國先後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國發〔2016〕69號),明確提出了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任務和建設創新示範區的具體要求。  經過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發展,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迅速建成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史上的奇蹟。
  • 中國人口發展經驗有助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
    本報訊 記者田原報導:今年7月11日是第三十個聯合國「世界人口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每年這一天,都再次提醒我們人口問題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緊密相關」。那麼,當前全球人口整體面臨哪些問題?各國人口發展合作進展如何?對人類可持續發展又有何影響?
  • 中國在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科研產出全球第一
    11月18日,全球信息分析和科技醫學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以科研的力量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報告,以提高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努力的關注。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國在16個可統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有15個領域的相關科研論文數量位居全球前十;其中與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科研產出居世界第一。過去5年,全球相關科研論文達410萬篇據了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於2015年提出,它確定了在2030年實現全球可持續和更加公平未來的宏偉目標。
  • 聯合國《2019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給...
    然而,形勢並非不可逆轉,根據聯合國在2019年9月11日發布的這份《2019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科學有能力幫助減輕為實現相互關聯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所帶來的權衡,並使我們重新走上正軌,在2030年以前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該報告由聯合國秘書長根據聯合國成員國的授權任命的一個獨立的科學家小組編寫,是第一份四年期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
  • 中國「官宣」的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怎麼建?後續進展來了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董瑞豐)「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建設。」聯合國技術促進機制10人組成員、中科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負責人郭華東25日表示,該中心是全球首個以大數據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機構。
  • 聯合國:2030年全球人口將是這個數
    中國新聞網聯合國1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預計到2030年,
  • 《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教育倡議》中英文版發布!
    大會期間,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美國、日本、英國、以色列、菲律賓、泰國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科學教育專家與我國科學家一道,在「科協素質促進:科學教育與可持續發展」專題論壇上,共同發布《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教育倡議》(以下簡稱《倡議》)中英文版。《倡議》內容中文版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從強代表宣讀,英文版由美國詹姆斯麥迪遜大學綜合科學與工程學院創始院長Bob Kolvoord宣讀。
  • 愛思唯爾報告顯示 中國在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科研產出全球第一
    11月18日,全球信息分析和科技醫學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以科研的力量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報告,以提高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努力的關注。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國在16個可統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有15個領域的相關科研論文數量位居全球前十;其中與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科研產出居世界第一。過去5年,全球相關科研論文達410萬篇據了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於2015年提出,它確定了在2030年實現全球可持續和更加公平未來的宏偉目標。
  • 人的可持續發展:國際教育反貧困研究的內在邏輯與中國意義
    三、人的可持續發展成為貫穿國際教育反貧困研究的內在邏輯  國際反貧困研究歷史演進的梳理,以及國際教育反貧困研究主題的提煉顯示:無論是反貧困效果,還是防止返貧,均取決於人的可持續發展。人的可持續發展,也由此成為國際反貧困研究的重點領域,更成為貫穿國際教育反貧困研究的內在邏輯。
  • 聯合國報告:2030年全球人口將達85億
    聯合國1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85億;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7億。但未來數十年內人口增速將減慢。  這份名為《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的報告稱,未來3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約半數集中在九個國家: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剛果(金)、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印度尼西亞、埃及和美國。
  • 聯合國高級別研討會 各方盛讚「一帶一路」助推可持續發展議程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級別研討會,會議由聯合國首席經濟學家哈裡斯主持。他表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目前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些解決方案值得推廣,其中包括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萊恰克說,「一帶一路」倡議既是中國的發展戰略,也是全球性的。它代表了中國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多邊主義的承諾。作為一個致力於多邊主義的國家,中國正在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分享財富和最佳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