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小編分享一種新的螢光探針,其在水緩衝溶液中對次氯酸根陰離子的檢測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選擇性。該探針具有高的水溶性、pH穩定性和高的生物相容性。一種可能的檢測機制是HOCl將C=N鍵氧化成醛,從而產生明亮的發射。結果表明,該探針對次氯酸根離子的檢出限為7.3nM。此外,該探針還成功地用於活細胞中次氯酸鹽的監測。

螢光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見的激發和發射,在生理pH下螢光最強,甲醯化螢光素保留了螢光素的強烈螢光。通過甲醯化螢光素的醛基引入螢光素螢光團中,提供了各種檢測分析物的螢光傳感器。在本工作中,以甲醯化螢光素衍生物為基礎的探針1合成路線如圖所示。螢光素單醛是根據先前報導的方法在乙醇中,甲烯單醛與1-(吡啶-2-基)肼反應生成磚紅色粉末狀探針1。探針1的結構經氫譜,碳譜和質譜確證。

首先,為了評估探針1是否能在ROS存在下選擇性地表現出對ClO-的光學響應,得到了不同ROS存在下化合物的發射光譜。如圖1所示,10 mM探針1溶液在PBS中(pH=7.4,10 mM,含1%乙腈)顯示出非螢光(494 nm激發)。在添加100 mM NaOCl後螢光增強。顏色溶液由粉紅色變為淡黃色。

時間依賴螢光強度分析表明探針1與NaOCl的反應可在5s內完成,這對於實時檢測非常重要。為保證反應完成,在與NaOCl混合1min後收集滴定實驗數據,隨著NaOCl濃度的增加,螢光強度在521nm處逐漸明顯增強。這種螢光強度的增加是由二氧化氯的選擇性氧化引起的。在0~30mm濃度範圍內,探針1的螢光強度與NaOCl呈線性關係。因此,基於S/N確定檢測限為7.3nM。

研究探針1與HOCl的反應機理,對ClO-與探針反應進行了ESI-MS分析。NaOCl濃度範圍從0到8當量。實驗結果表明,隨著NaOCl含量的增加濃度從0到4當量,探頭1的峰值下降,而螢光素單醛峰增加。當NaOCl濃度達到4當量時,出現新的峰值。隨著NaOCl的進一步增加濃度,螢光單醛峰消失,M/z484.07處的新峰增加。從最初的設計策略來看,ClO-可能與C=N或肼基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