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陝西話怎麼讀 陝西人徹底凌亂了

2020-12-05 鳳凰網房產

這個暑假,要說全國最火的電影,非國產動漫新晉票房之王《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莫屬。截至昨天,這部充滿年代記憶的動畫片,票房已突破30億元大關。

這部動畫片不僅有超高的人氣,咋舌的票房,更不缺話題。上映以來,不少觀眾對全新「打造」後的哪吒印象顛覆,這個「史上名字最難讀的主人公」,也成為全民討論和調侃的對象,最近,各種方言的「哪吒」讀法火爆網絡。那麼咱老陝對「哪吒」又是怎麼讀的呢?

「哪吒」各地怎麼讀

天南海北各不同

《哪吒》上映後,記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微信朋友圈,話題最多的不是劇情本身,而是一個充滿喜感的「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讀?

記者通過熱搜發現,全國各地網友的回答可謂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方言讀「哪吒」,似乎成了一個搞笑的陣地。四川話發音是「那抓」,廣東有人說「拿砸」,浙江有人說是「挪扎」或者「拿扎」,江蘇人則說成「鬧趙」。一個名字,似乎有著孫悟空般的「七十二變」。

在西安讀大學的徐偉老家在陝南旬陽,前幾天他和女友相約一起去影院看《哪吒》時,就鬧出了一個小尷尬。

「我們老家的方言把『哪吒』讀成『e za』。小時候外婆給我講《哪吒鬧海》的故事時,就是這麼發音的。上學後學說普通話,才知道正確發音是『ne zha』。那天看完電影後,我和一個老鄉打電話,說起這個電影時,我就說的家鄉話,女朋友當時就說我,『哪吒』的名字說錯了,我給她解釋了半天,她也搞不明白。」

小徐笑著告訴記者,他女友老家在四川樂山,用四川話說「哪吒」,也是別有一番趣味。「我當時問她,你們老家怎麼說這兩個字?她用四川話給我說了一遍,四川話發音居然是『na zhua』,我倆說完後笑了一下午,真是太逗了。」

「哪吒」老陝怎麼念

五花八門版本雜

幾年前,陝西著名相聲演員苗阜、王聲在一檔作品裡,也有過關於「哪吒」的橋段,引來全國網友的開心一笑。苗阜把「哪吒」讀成「na tuo」,王聲趕忙糾正,用普通話做出「ne zha」的發音。

雖然相聲帶有喜劇色彩,但是真正的陝西各地方言,對「哪吒」卻有不同的讀法。眾所周知,陝西方言根據地域不同,有多種發音,陝北話、關中話和陝南話有著極為明顯的差別。關中話又有著西府(寶雞一帶)和(東府)(渭南一帶)兩種較為明顯的不同。西安話又有「自成一派」的發音。陝南一帶漢中話、安康話和商洛話都各有各的讀音。因此「哪吒」兩字陝西話怎麼讀,也各不相同。

用關中話說「哪吒」,又會是一番什麼景象呢?老家在渭南蒲城的張先生,又冒出了一個新版本。

「其實苗阜在相聲節目中發音『na tuo』並不只是搞笑,我們當地人就是這麼讀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小時候媽媽給他買童話書講故事,就是這麼讀的。「我上學後老師教生字改了普通話的發音,我還問過我媽,她說老一輩給她也是這麼教的。可能是老人們不知道『哪』是多音字,『吒』又相對生僻,就讀出『na tuo』這種發音。」

張先生在西安做生意,經常西安、蒲城兩地跑,慢慢也學會了西安話。「西安話的發音讀『ne za』,雖然和普通話版本非常接近,但是仍然有區別。我們一家三口那天去看電影,我和我愛人還有孩子居然有三種發音,特別搞笑。」

張先生的兒子剛上小學,從幼兒園起,老師就特別用標準的普通話教了「哪吒」的發音。「通過這個小細節我發現,普通話的推廣非常有必要,孩子通過正規教育,可以正確認識漢字的讀音,但是家鄉話也可以讓孩子們了解一下。普通話是一種非常好的交流溝通工具,如果所有人都只說方言,那陝西人到廣東可能就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福建人到了東北,語言交流上也會出現障礙,這時候,講普通話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但鄉音也是一種情感寄託,是鄉愁的一部分,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孩子們只要會,能聽懂,也是好的。」

連日來,記者先後採訪了近30位陝西人,發現寶雞話把「哪吒」念成「le za」,榆林人則念「na za」,延安方言讀成「e za」,石泉話念「la za」,渭南人說成「na tuo」,綏德方言念「na te er」(納特兒),西安人則多念成「ne za」。版本多種多樣,讀起來地域色彩也非常鮮明。

「哪吒」為啥這麼難念

專家為你講緣由

為什麼「哪吒」在各地方言中發音各不相同?這兩個字為啥如此難讀?最標準的讀法到底應該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專門從事語言表達和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的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教師董雯。

董老師告訴記者,「哪吒」兩個字的發音為什麼「與眾不同」,首先要看這個神話人物的由來。「哪吒是一個神話人物,本是佛家護法神,印度傳說為毗沙門天王之子。《封神演義》裡,託塔天王李靖在陳塘關當總兵時,夫人生下一個肉蛋,李靖用劍劈開,蹦出一個小孩,起名哪吒。從漢人習俗看,這個名字看上去怪怪的,讀起來也怪怪的,是因為生搬外來傳說的緣故。」

無論是用普通話還是用方言,「哪吒」兩個字都不太好讀,原因是什麼呢?董雯說,這是漢語方言中一種特有的現象。一些漢字在方言中有兩種讀音,一種是讀書識字所使用的語音,稱為文讀,又叫讀書音;另一種是平時說話時所使用的語音,稱為白讀,又叫做說話音、白話音等。在中國,吳語、閩語、甌語的文白異讀現象最為頻繁複雜。

「哪」在「哪吒」一詞語境中讀「ne」,這是符合普通話讀音規律的。漢字讀音怎麼讀,都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來自於古代的韻書。在當代,可以根據工具書《方言調查字表》來判斷漢字讀音。《方言調查字表》是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製作,為記錄現代漢語方言的語音用的。字的次序按照《切韻》《廣韻》一系列韻書所代表的中古音系統排列,現代方言的音系大體上可以從這個古音系統出發來研究。

根據《方言調查字表》,「哪」和「挪」理論上應該是一個韻母「uo」。但兩者中只有「挪」走向了正常的演變道路,由「uo」變成了「nuo」。而「哪吒」的「哪」在「uo」之後,卻沒有根據正常規律走,而是像「g、k、h」這類舌根音聲母字一樣,韻母也變成了「e」。普通話「我」按規律應與「鵝」一樣讀「e」,現實中卻讀作「uo」(wo),也是類似現象。

陝西方言

調值最接近普通話發音

董雯表示,「哪吒」本身就是一個人名,一個特殊的稱謂,它的發音在語言學上並不構成規律,所以只要遵循其歷史上約定俗成的讀法就可以了。關於「哪吒」這兩個字,陝西方言作為北方方言區,其中關於「哪吒」的發音調值,不像其他地區方言版本奇多,其實陝西方言是在調值上最接近普通話發音的。

不同之處在於,陝西方言中部分地區會把「ne zha」的「zha」翹舌音讀成平舌音「za」,就像陝西標誌性的一句話「liao嫽扎咧」,地方音讀「liáo」(二聲)「za」(輕聲)「lie」(輕聲)。這個詞為陝西方言,所以很多到了陝西的人,想學一句很正宗的陝西話,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

董雯說,聲母、韻母、調值是普通話最重要的組成元素,這麼多不同版本的讀法當中,有趣的是一些因為地域性語言調值習慣而產生的變調。而有些則是口口相傳的誤讀,這本身就偏離了方言,而是錯誤推廣造成的。因此,國家下大力氣推廣普通話,規範通用語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是,能把方言的幽默和普通話結合成藝術的塑造更為重要,就比如《哪吒》電影中的太乙真人,就詼諧地說著一口「川普」,很符合這個人設,也為該片增色不少。

本報記者 葛蘭

相關焦點

  • 「拿作」or「挪作」……「哪吒」上海話到底怎麼讀啊?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一路飄紅,「哪吒」也成為了「史上名字最難讀的電影男主人公」。連日來,朋友圈瀰漫著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念啊?」「拿抓」、「拉雜」、「挪炸」、「呢扎」、「鬧趙」……無奇不有,朋友圈大型搞笑現場就是他了前段時間,一個小朋友看書上的哪吒故事,「哪吒」讀出來的是「那坨」。哎,普通話已經撓頭了,更別說方言了!!!廣東人說「拿砸」,浙江人有人說是「挪扎」或者「拿扎」,江蘇人說「鬧趙」。雖然《哪吒》導演餃子也現身說法,說四川方言念「luoza」。
  • 「拿扎、落咋」…全國都在討論「哪吒」用家鄉話怎麼念,上海話到底...
    」用家鄉話怎麼念,上海話到底怎麼說?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一路飄紅,「哪吒」也成為了「史上名字最難讀的電影男主人公」。  連日來,朋友圈瀰漫著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念啊?」
  • 「拿扎、落咋、辣砸」…你的家鄉怎麼讀「哪吒」?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一路飄紅,「哪吒」也成了「史上名字最難讀的電影男主人公」。連日來,朋友圈瀰漫著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念啊?」當然,這只是一個文字錯讀的搞笑段子,其實,哪吒這個經典人物,很多人小時候在不識字的時候,就開始聽大人講故事了,以至於念書後看到哪吒兩個字,會有點奇怪,原來是這麼寫的啊!所以,哪吒兩個字怎麼念,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牽涉到各地方言,就熱鬧了。相信很多人都會帶入自己的家鄉話念一下,然後好奇地問朋友:「你家鄉怎麼念?」
  • 地道陝西話|陝北方言——「八奓二舞」
    地道陝西話|陝北方言——「八奓二舞」 「八奓二舞」
  • 「哪吒」的「哪」應讀 né,拼音沒錯
    近日不斷有網民在抖音上喊話,質疑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有誤,chuā和né拼不出對應的漢字,是誤人子弟。見到新聞後,部編本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溫儒敏在微博公開回應質疑:né對應「哪吒」的「哪」。
  • 新中國成立以來,生於陝西或籍貫是陝西的兩院院士共55人
    A、中國科學院陝西籍院士【29名】 1.楊鍾健(1897——1979)字克強,陝西華州人,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2.段學復(1914——2005)陝西華州(今華州區)人,數學家, 中國群表示論的奠基人。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陝西飛碟說_奇幀影視
    就像很多人不會談米爾文,所以說,在很多的研討會上,導演常常對很多人說,演技或表情在戲裡是很重要的。例如導演最近看的一部日本影片- 《Departure》,講日本話,他一句都聽不明白,可是畫面就已經能夠告訴觀眾有關的故事,看了很感動。他們的出發點是以娛樂為主,看完了《近打》,出現在他們腦袋的是,「哦,原來以前採錫礦是這樣子的」。
  • 哪個字最能代表陝西方言 「咥」字網友呼聲高
    原標題:哪個字最能代表陝西方言 「咥」字網友呼聲高 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當人來到這個世界,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多數就是父母的方言。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家鄉,在外打拼,新一代的人甚至對家鄉話已經些許陌生。你還會說家鄉話嗎?還記得家鄉方言怎麼說嗎?
  • 夏至die個面,陝西話die是什麼意思?
    咱陝西人在夏至這一天吃什麼呢……biangbiang面、油潑麵、臊子麵、酸湯麵、乾拌麵、疙瘩面、蘸水面、擺湯麵、烙面、花面、手撕面……咥一碗麵面,我們陝西是認真的,我們認第二,誰敢認第一。咥(die),是陝西關中一帶的方言土音,這其實就是吃的一種方式,幹了一天的農活,往路邊一蹲,哧溜哧溜咥碗面,還有比這個更爽的事情嗎?如果有,那就是「加瓣蒜」!咱陝西人自然是,一天不吃碗麵,渾身不舒坦。那麼在夏至的時候,南方人會做些什麼呢?
  • 陝西和山西各有一個城市,縣名相反,字相同讀音不同,很多人讀錯
    陝西和山西這兩個省份位置相鄰,都是我國著名的優秀旅遊大省,兩個省份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不過他們的旅遊景點主要還是以人文旅遊為主,只是山西的地上文物古蹟多一些,陝西的地下歷史古墓多一些,因此有著「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陝西」的說法。
  • 陝西科技大學VS陝西理工大學?誰更好?
    校徽陝西西安有很多名校,比如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等,還有類似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樣不在西安的雙一流高校,今天小編講的兩所高校,同樣不在西安,但是綜合實力卻有所差別。校門陝西科技大學是原88所重點高校之一,後轉為陝西省直屬。
  • 阿房宮的正確讀法引起爭議,一共三種你是怎麼讀的?
    「天下第一宮」阿房宮的正確讀法,共有三種究竟該怎麼讀?阿房宮是大秦帝國的修建的宮殿,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宮」,和萬裡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這些建築都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誌。
  • 陝西高校——陝西科技大學
    #高校#陝西科技大學(陝科大,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集團公司與陝西省政府共建,還是新中國第一所輕工高等院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
  • 來了陝西的程福波……
    在一些認知裡,程福波說話時「語調謙遜」,重慶人那種風風火火的印記似乎並不多。近期,程福波再次來到陝西。不過這次不是推銷飛機,而是以陝西省副省級領導幹部的身份出現。70後的程福波入陝履新,其航空背景顯然有了「用武之地」。
  • 陝西:東漢青銅搖錢樹被成功修復
    經過陝西文物保護人員連續兩年多的清理和保護,近日,一件出土於寶雞南郊東漢時期的青銅搖錢樹被成功修復,其造型精美、工藝複雜,雖然通高只有110釐米,卻包含有主幹、枝葉和底座三部分,樹幹上縱橫交錯的枝葉有五層,擁有人物、動物、銅錢等諸多裝飾元素,造型獨特而華麗,十分罕見。
  • 陝西方言匯萃
    陝西方言匯萃西北狼陝西方言知多少,搜集道聽僅點點。
  • 陝西方言翻成英語怎麼說 陝英翻譯風靡網絡
    陝西人是如何翻譯這些英語的 來源:新浪微博    華商網訊(實習記者 張琰)學過外語的人對漢語與英語之間的翻譯再熟悉不過,然而方言翻譯的英語卻並不多見近日一則《陝西話是如何翻譯這些英語》的帖子在網上熱傳,通俗、幽默,被陝西網友熱贊「美包包」。   這則簡短的陝西話與對英語的翻譯列出了30個日常英語短語,以及普通詞彙,然而當用陝西話翻譯後,卻變得非常富有幽默效果。
  • 陝人社建社70年 | 陳超英:我與陝西人民社的兩代情結
    屈指算來,離開家鄉,告別陝人社,已經二十七載。在明麗靜謐的環境中,辦公室裡一群斯斯文文的人在堆滿書稿的桌前聚精會神地伏案工作……想著都美。(隨著陝西出版業的發展,現在除了那棟破舊的小樓作為歷史見證外,其他已被拔地而起的大廈所替代。是後話。)     小學時,出版社之前出版印刷的《紅巖》《王若飛在獄中》等書停止發行,被大量堆積在球場和食堂,卻也為我們平添了很多樂趣。
  • 血液病裡的大人物 專訪血友病研究領航者劉陝西
    研究院的專利之一「複方血友膠囊,」已經被陝西省藥監局批准為院內製劑,使用後因子的活性能得以改善,先天遺傳的患者可以上升2%-10%,雖不能完全徹底恢復,但可使患者從重度血友病轉變為中度或者輕度,從而達到改善止血功能,預防關節病變的目的;先天非遺傳的患者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後天獲得性血友病患者清除抗體也摸索出了一整套療法,經過治療,等患者抗體水平恢復正常後就能徹底改善止血功能。
  • 陝西中的「陝」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有陝西卻沒有陝東?
    陝西作為我國古代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它的名字由來可以追溯到西周,可是很多人肯定對於「陝西」也有很多疑問,為什麼沒有「陝東」、「陝北」呢?現在的「陝縣」和陝西又有什麼瓜葛呢?圖片來源於網絡:「陝」一、歷史上確實有過「陝東」「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