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內部什麼樣?科學家逐層「解剖」,滿足你的好奇心

2020-11-24 怪奇菌

太陽對於地球生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地球上大部分的能量來源都是太陽,比如太陽能、風能甚至是煤炭的形成都離不開太陽的幫助。

正因為太陽對如此的重要,所以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在研究它的運行規律。但是由於科技水平的限制,太陽對於人類來是一直都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而這種情況直到近代才迎來了改變。

得益於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人類對於太陽的了解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古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已經將太陽研究透徹了,因為即便是有各自科學儀器和方法的幫助,人類對於太陽的了解實際上還只能算是初級階段,還有許多機制沒弄明白。

不過,目前科學家雖然沒能將太陽研究透徹,但是至少已經知道了太陽內部的大致構成,下面就來看看科學家對太陽的逐層「解剖」圖,滿足一下你的好奇心吧。

一、太陽核心

經過近百年對宇宙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宇宙中幾乎所有的天體都有自己的「核心」,那裡物質結構非常緊密,一般來說環境極為惡劣。而太陽的核心也是如此。

在太陽的核心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劇烈的核聚變反應,大量的氫原子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變成氦,而新形成的氦原子質量會稍小於最開始的氫原子,這多出來的質量會以光子或者高能射線的形式釋放出來,也就是我們在地球上感受到的溫度和看到的光。

根據科學家的估計,太陽內部發生核聚變的地方,溫度能夠達到驚人的1500萬攝氏度,那裡的密度比我們熟知的「鉛」還要高上至少十倍。

二、輻射區

太陽核心外外面的一層被科學家稱為「輻射區」,之所以將這層區域稱為「輻射區」,是因為核心核聚變產生的能量要經由這一區域傳輸到外部。

值得一提的是,太陽核心區產生的光子,至少需要10萬年的時間才能從輻射區中出去,因為這些光子到達輻射區之後並不是直線運動直接就出去了,而是會跟蹦蹦球一樣上下反彈。

三、對流區

輻射區的外層區域名為「對流區」。跟太陽核心區的溫度相比,「對流區」絕對可以稱得上「涼爽」,因為這裡的溫度已經降到了200萬攝氏度以下。

而之所以叫它「對流區」,主要是因為這裡的等離子體會產生對流。太陽內部的等離子體因為溫度相對較低並且不透明,無法通過輻射的形式發散出去,所以會在太陽內部形成不斷湧動的對流。能量通過這一層的速度是很快的,不用像經過輻射區那樣等待超10萬年的時間。

四、光球層

光球層應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層結構,因為它就是人們常說的「太陽表面」,而達到地球的「光」大都是來自這裡。這裡的溫度長年穩定在5526攝氏度左右。

五、色球層

色球層是位於光球層上方的薄層,它的名字來源於希臘語中的「顏色(chromos)」一詞。人的肉眼是無法看見「色球層」的,只有通過特殊的檢測儀器才能夠看到。

經過對「色球層」反覆的研究,科學家們認為這個肉眼不可見的色球層,對行星能夠順利接收到太陽發出的熱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六、日冕

太陽最外層結構被科學家命名為「日冕」。人類依靠肉眼能直接觀察到它,但是卻有個重要的前提條件——日全食,也就是說人類只有在全日食的情況下才能夠用肉眼觀察到它。正因為這個嚴苛的前提條件,導致人類對日冕的研究推進速度極為緩慢。

七、太陽風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太陽風」並不能算是太陽內部的結構,但是這從太陽上發出,由高電荷粒子組成的太陽風是太陽影響行星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時速一般在200-800km/s左右。此時此刻我們地球大氣層的外部就被大量的太陽風所覆蓋著。

可能許多人不知道,雖然太陽風是人類進入太空的主要威脅之一,但是它卻是太陽系名副其實的「保護傘」,因為它將大部分來自宇宙深處的有害粒子擋在了外面,使得地球有充足的時間和安全的環境孕育生命。

事實上,太陽不僅僅是一個體積巨大的光球,它本身還具有複雜多變的磁場,而磁場時不時的會發生劇烈的變化,將內部一些高能粒子和等離子體噴射到表面,甚至有時噴射出來的高能粒子和等離子體還會奔向地球,對地球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

根據科學家的觀察研究,太陽磁場一般11年會變化一次,在變化過程中太陽耀斑、太陽黑子以及太陽風暴的數量和次數將會逐漸達到峰值,而在保持幾年之後又會慢慢的下降。這一過程被稱為「太陽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死亡」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規則,不僅人類這樣的碳基生物無法逃脫,就連太陽這樣的恆星也同樣無法逃脫。

根據推算,太陽將會在50億年之後走上「末路」,屆時它會變成體積比現在大數倍的紅巨星,然後變成白矮星徹底結束自己的「一生」。而那個時候的人類會怎麼樣,只能交給命運去安排了。

相關焦點

  • 滿足你多年的好奇心!來看看一些東西的內部構造都是什麼樣的吧?
    相信不少人都十分好奇一些東西的內部構造到底是什麼?今天就來帶著大家一起看看它們的內部吧,不看不知道,看完一定能滿足你多年的好奇心的!五彩斑斕的煙花讓單調的夜空變的璀璨了起來,內部的構造會根據煙花的造型來讓火藥均勻排布,這設計非常滿足強迫症人群的感官了!
  • 太陽內部什麼樣子?如果有人或者進入太陽中心,是怎樣的經歷?
    太陽內部什麼樣子?如果有人或者進入太陽中心,是怎樣的經歷?古人認為太陽是一個熾熱的火球,是給地球提供溫暖的天體,顯得異常神秘,根本不知道太陽的工作原理和它的本質是怎樣的,在中國古代關於太陽的神話傳說也是非常多的。太陽化作金烏,還出現了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
  • 你的好奇心,科學家們親自來拯救
    今天的北京天文館,開啟了一場滿足你對整個世界的好奇心的科學聚會。在這裡,蟲洞、隕石、星系……一個又一個的未來場景被描繪和展覽,天馬行空,又令人嚮往;生命、外星、人工智慧……一個又一個對世界的疑問神秘出現,又得以被解答。
  • 珍視科學家的好奇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從實踐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都是憑藉執著的好奇心、事業心,終身探索成就事業的。對一位科學家來說,好奇心是如此重要,是科學研究的驅動力。創新的秘訣之一是先人一步,好奇心幫助科學家刨根問底、永不停留。假如別人已經踏出了一條上山的道路,科學家被好奇心驅使著,總想試試更快更好的道路,想去更多的山頭看看風景。
  • 科學家是如何了解太陽內部的?
    科學家是如何了解太陽內部的?然而我們都知道太陽是個難以接近的「大火球」,那麼科學家是如何知道太陽的內部情況的呢? 首先,當太陽發出的白光通過稜鏡時,它會分裂成七種不同的顏色,這些波長大小不同的單色光依次排列就組成了光譜。實際上,太陽光譜並不是完全連續的,科學家利用光譜儀(專門分析光譜的儀器)檢測太陽光時,發現太陽光譜中有一些黑線。
  • 帕克太陽探測器,能進入高達100萬攝氏度的日冕層!
    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又從西邊落下,東西半球的明暗交替,讓我們看到了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微妙關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人類每天都要經歷的事情,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不僅要依靠著遠在天邊的太陽,安排著自己的生活作息,還要從它散發的光芒中吸收能量,供應我們的日常所需。
  • 珍視科學家的好奇心(創新談)
    每一次「問」,背後都有一份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而這種本能,在科學家身上表現得更加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從實踐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都是憑藉執著的好奇心、事業心,終身探索成就事業的。
  • 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了太陽能量從內部傳遞到大氣層的過程
    它們是如何影響太陽內外表面溫度的?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給你答案。你無法從地球上判斷,但太陽外層大氣溫度是它表面的幾百倍這一持久存在著的謎題,花了天文物理學家很多年的時間來研究。現在,我們可能有了答案。科學家們此前認為,從太陽內部因受熱發出的等離子體射流,被稱作「針狀物」,是其產生熱效應的源頭。現在,最新的研究首次直接觀測到了這一過程。新的觀測結果顯示,當太陽表面的磁場反轉和調整時,「針狀物」就形成了。磁場能量轉換成為動能和熱能,隨即產生了這些「針狀物」。這些「針狀物」穿過色球層,來到太陽大氣的最外層,也就是日冕層。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只是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
    原標題:「只是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   因「為複雜化學系統發展了多尺度模型」,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馬丁·卡普拉斯、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麥可·萊維特和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亞利耶·瓦謝爾共同獲得了2013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 從球狀星團內部看夜空,那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
    在那個擁擠著無數恆星的地方,任何一顆行星的天空上可能都掛著好幾顆「太陽」,幾乎沒有夜晚。如果有一天夜晚突然降臨,那裡的人們會看到什麼?科幻作品中的印象從球狀星團內部看夜空,那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那麼,從球狀星團內部看到的夜空,真實的情況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為了給出更加有說服力的答案,加拿大麥克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創造了一個虛擬的類地行星(在本文中我們暫且也稱之為「拉格什」),將它放置在同樣虛擬的球狀星團內部,然後對球狀星團的演化過程做了動力學模擬,看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 太陽的核心是什麼樣?科學家猜測:可能是少女心爆棚的粉紅色
    核聚變主要發生在從太陽中心至四分之一半徑的核反應區,每秒400萬噸的質量損失,釋放出360000000000000000000(二十個零)千焦的能量,使得太陽核心處溫度高達1500萬度,壓力相當於3000億個大氣壓。那麼高溫高壓的太陽核心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將要去太陽中心旅行。當我們乘坐宇宙飛船接近太陽表面時,已經能夠感受到太陽的強光和炙熱。
  • 太陽的核心是什麼樣?科學家猜測:可能是少女心爆棚的粉紅色
    核聚變主要發生在從太陽中心至四分之一半徑的核反應區,每秒400萬噸的質量損失,釋放出360000000000000000000(二十個零)千焦的能量,使得太陽核心處溫度高達1500萬度,壓力相當於3000億個大氣壓。那麼高溫高壓的太陽核心是什麼樣子的?
  • 地震的產生和太陽有關聯,太陽活動會影響地球內部的變化!
    地球的表面每年都要發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而對人類生產和生活影響比較大的就應該是地震了,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會引起地球上的地震呢?在之前的研究當中,我們會發現地震的產生是由於地球當中地殼的變化而產生的。而對於這一理論也是大家比較認同的。
  • 假如突然掉進太陽,將會發生什麼樣的悲劇
    再掉進太陽瞬間你成功接近了日冕層,這是太陽大氣層的最外圍區域,而且所拋射出的太陽風更是除太陽核心以外最熱的部分,溫度甚至高達1000萬攝氏度。,由於引力過於強大,你的跌落速度會比地球上快28倍,並將很快到達太陽大氣的最底層光球層。
  • 植物解剖——帶你走進植物內部的精彩微觀世界
    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 人類對於植物的認知經歷了非常漫長的階段,最初人們主要注重的是對植物形態的描述和用法的總結,然而隨著顯微鏡的出現,我們得以觀察到肉眼看不到的植物內部精細結構,對植物進行解剖研究也就應運而生
  • 滿足你的好奇心,七大科學未解之謎,至今科學家沒有給出解釋
    我們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只是多和少的問題。人類的好奇心特徵一直都有兩面性,因為有好奇心,人類才嚮往更多未知的領域,才有了探索的動力,但是也因為好奇心讓我們迷失方向。世界上有很多我們未知的事情,也有很多事情是科學無法解釋的,甚至根本就沒有辦法理解它們,下面就來說一下困擾科學界多年的七大未解之謎。
  • 太陽表面究竟什麼樣?
    我國現有最大口徑太陽望遠鏡是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研製的1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 為了可以拍清太陽的表面,科學家完全重新設計了格雷戈爾太陽望遠鏡(的光學、機械學和電子學,以達到最佳的圖像質量,該團隊將格雷戈爾太陽望遠鏡(改造後的「眼睛」的能力比喻為能夠從一公裡外看到足球場上一根針的細節。
  • 我們的太陽內部有什麼東東?
    通過科學家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努力,科學家了解了在太陽內部存在著什麼,但對於它是如何運作的,還理解得不是很充分。光球層光球層是我們能夠觀測到的太陽最外層,是我們認為的太陽表面色球層太陽的色球層通常很難被感測到,因為它只是在太陽周圍呈現了紅色的光芒
  • 所有好奇心都值得被滿足:10本你不能錯過的科普書
    上一次激發你好奇心的是什麼?一座神奇的紙上博物館,為你揭開典型病毒的秘密生活真相,以及人類與病毒博弈的驚心動魄的故事。 《病毒博物館》通過340餘幅高清電鏡彩圖和示意圖,詳細介紹了全球101種與人類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病毒及其變異種,展現了病毒神奇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揭示了病毒驚人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以及它們對地球生命、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巨大影響。
  • 太陽大氣分為3層,哪一層溫度最高?
    ,又比如我們熟悉的颳風下雨等自然現象,就是反映了冷熱不均引起的空氣和水分的對流;對流層以上是平流層,這裡沒有風雨雷電,最適合飛機安全航行;再往上還有中間層、熱層等,其中熱層受到太陽短波輻射的加熱,溫度可以達到200-1700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