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問世 讓基因編輯脫靶無處躲藏
不過,近日有好消息傳來:中國科學院神經所楊輝實驗室團隊與合作者開發了一套新型脫靶檢測技術,能夠準確、靈敏地檢測到基因編輯方法是否會產生脫靶效應,有望開發出精度更高、安全性更大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建立行業新標準何謂脫靶?
-
全新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問世
全新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問世 2019-03-08 09:13)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研究組與中科院馬普計算生物學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及美國史丹福大學團隊合作,於近日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
-
Science | 科學家成功開發新型檢測技術,可實時檢測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脫靶效應有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其不確定性和未知的安全風險限制了基因編輯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的基因編輯技術尚無法精準靶向目標序列,並不產生脫靶效應。科學家認為,既然無法完全避免,為安全起見,更好地了解、控制可能產生的脫靶效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脫靶檢測方法的開發成為了基因編輯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
「GOTI」技術讓基因編輯脫靶無處隱藏
央廣網上海3月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科學》今天發表名為《胞嘧啶單鹼基編輯會導致大量單核苷酸突變的脫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楊輝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隸屬的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
農科院基因組所開發出全新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
3月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動物基因組中心左二偉課題組與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馬普計算生物學研究所、史丹福大學遺傳學系合作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的技術。該技術是一種在精度、廣度和準確性上遠超越之前的基因編輯脫靶檢測技術,有望由此開發精度更高、安全性更大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建立行業的新標準。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基因組編輯技術可對特定基因進行精準定點誘變,從而改變其調控的特定性狀,在保證全球糧食安全、人類健康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
-
脫靶基因組編輯:基因科學和醫學領域的新學科
乾貨 | 靠譜 | 實用 編輯:Echo隨著基因組編輯技術的不斷發展,基因組編輯設計過程中的非特異性基因突變導致的脫靶效應形成了一門新的基因科學學科和醫學學科。基因編輯和檢測方法,基因突變的解析方法或對照參考的不同,使基因組編輯發生脫靶效應,從而導致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毒性或動力學改變。對基因組編輯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動態脫靶效應的檢測,是基因編輯臨床應用的關鍵問題。基因組編輯方法的質量是導致脫靶效應產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基因組編輯的脫靶效應的發生機制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複雜多樣。
-
世界首次證實單鹼基基因編輯存在脫靶效應
世界首次證實單鹼基基因編輯存在脫靶效應 原標題: 本報上海3月1日凌晨電(記者顏維琦)基因編輯技術越來越火,然而針對基因編輯工具最大的風險——脫靶效應,一直以來缺乏良好的檢測工具。
-
楊輝等團隊系統介紹GOTI的全基因組脫靶效應檢測方法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稱為GOTI的方法,以通過使用CRISPR–Cas9或鹼基編輯器編輯兩細胞小鼠胚胎的一個卵裂球來檢測脫靶突變。GOTI直接比較編輯過的和未編輯過的細胞而不會受到遺傳背景的幹擾,因此可以高靈敏度地檢測潛在的脫靶變異。值得注意的是,GOTI方法旨在通過結合實驗和計算方法來檢測任何基因組編輯工具的潛在脫靶變異體,這對於準確評估基因組編輯工具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
科學家建立「GOTI」新型脫靶檢測技術
)雜誌發表了一篇名為《胞嘧啶單鹼基編輯會導致大量單核苷酸突變的脫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楊輝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隸屬的計算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史丹福大學遺傳學系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合作完成
-
「三問」基因編輯 中國科學家提出安全檢測新方法
中新網上海3月1日電 題:「三問」基因編輯 中國科學家提出安全檢測新方法 作者 鄭瑩瑩 因為「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基因編輯被視為敏感的生物醫學新技術。人類是否需要基因編輯?什麼樣的基因編輯技術可行?怎樣檢測技術安全性?
-
...編輯技術 編輯工具 同源重組 胞嘧啶脫氨酶 GOTI-中國新聞-東方網
原標題:時隔仨月,這個「85後」科研團隊再次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時隔三個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研究組再次登上了世界頂級學術期刊。這一次,這位「85後」研究員帶領著他的團隊,一路披荊斬棘,首次證明了多個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並獲得三種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
-
楊輝: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藥明康德/報導 基因編輯可以說是2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第三代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DNA編輯方面的簡潔性和高效性使其迅速成為當前生命科學最為炙手可熱的領域之一,但其脫靶效應也是一直急需攻克的難題,制約著其在臨床上的進一步應用。
-
專訪楊輝研究員: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為此,建立更為高效、安全的基因編輯工具,開發更為靈敏的脫靶檢測技術,成為了全球研究的熱點。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組長楊輝,多年來專攻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對基因編輯中的脫靶安全性檢測以及使用該技術建立動物模型和探索基因治療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
-
發現單鹼基基因編輯造成大量脫靶並開發出優化解決方法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團隊與合作者率先建立了一種名為「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的新型DNA脫靶檢測技術,並使用該技術發現: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因而存在嚴重的安全風險。
-
新工具能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瞿劍)記者19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左二偉研究組聯合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
讓基因編輯脫靶無處躲藏
全新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問世—— 讓基因編輯脫靶無處躲藏提起基因編輯,除了科技倫理外,讓科學家們心存疑慮的還有潛在技術風險——基因編輯脫靶。這會導致在基因靶點以外的地方產生錯誤切割,危害健康。不過,近日有好消息傳來:中國科學院神經所楊輝實驗室團隊與合作者開發了一套新型脫靶檢測技術,能夠準確、靈敏地檢測到基因編輯方法是否會產生脫靶效應,有望開發出精度更高、安全性更大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建立行業新標準。何謂脫靶?
-
「基因魔剪」有了脫靶突變檢測系統
據英國《自然》雜誌12日在線發表的一項基因編輯學研究,歐洲與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稱:針對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的全基因組脫靶效應的高效檢測系統,在小鼠身上完成了測試。該研究成果將促進基因組編輯從研究到臨床的轉化。
-
基因編輯可光控!華東師大團隊歷時 5 年:解決「脫靶」、抑制腫瘤
如果說要實現上述所有結果只能用一項黑科技,這項技術必然是「基因編輯」——對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的新興基因工程技術。有了工具是好事,重要的是如何運用,最好是能實現精準的智能控制。基因編輯脫靶怎麼辦?實際上,將智能光控與「基因剪刀」相結合,源於基因編輯技術的潛在缺陷。雷鋒網了解到,CRISPR-Cas9 技術的原理主要是通過 Cas9 酶在特定目標位點切割 DNA 序列。但在錯誤位置剪切的「脫靶」情況(off-target mutations)也時有發生。
-
單鹼基編輯技術有致癌風險!中國團隊發現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
記者 | 陳 冰基因編輯是21世紀生命科學最重要的技術之一。2012年,號稱「基因剪刀手」的CRISPR/Cas9技術問世,通過對相關DNA進行切割和編輯 ,從而起到抵禦病毒及質粒入侵的作用。2019年3月,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楊輝團隊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單鹼基編輯技術BE3存在全基因組範圍內的DNA脫靶效應,為超速行駛的基因編輯技術踩下「剎車」。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研究團隊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減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CRISPR/Cas9是廣泛關注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自從2012年被發明以來備受外界期待。而單鹼基編輯技術是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該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