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是中國的國粹,中國的藝術品當中只有青銅器是被全世界所公認的。從夏代起源,經過商周,秦漢至宋代金石學誕生,青銅器從單一的收藏,變為一種學問,一種研究對象。青銅器的價值被世界公認主要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的大門被打開,外國人進入中國,發現中國的青銅器造型獨特,做工精美。在西方國家裡,18世紀才出現抽象派和印象派的青銅器造型,在中國3000年以前就有了,所以外國人非常喜歡我們的青銅器。如今像牛尊、羊尊、馬尊等大部分流散在國外,中國青銅器的藝術地位在世界上可與西方的油畫、雕塑相提並論,在世界的各大博物館裡都有一個專門的中國青銅器館。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美術館,無不把中國青銅器作為館藏重器,歷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銅器作為鎮宅之寶,世代相傳。如今盛世興收藏,青銅器更是收藏家們競相追逐的寶貝。
銅器上的綠癍怎麼辦?
1、煤油,牙粉除鏽法:先用布蘸煤油擦一遍,然後再用牙粉擦拭,銅鏽即可除去。
2、食醋去繡法:銅質器具上的綠色銅鏽,可用布浸食醋,再加適量的鹽或墨魚骨粉拭擦,即可除去。
3、海鹽除鏽法:如果銅質器具上的鏽蝕很嚴重,可把海鹽放在熔化的蠟中化開,用這種溶液擦拭,可消除銅鏽。
4、檸檬汁除鏽法:如果銅質器具上生了鏽,可用檸檬汁加鹽擦拭除去,如果想使其更亮,可用包香菸的錫紙或者鋸木屑加一些鹽擦拭,效果非常好。
5、滑石粉,細木除鏽法:用160克細木,60克滑石粉,240可麥麩子和在一起,倒入50克左右的醋,拌成成漿糊狀,塗在生鏽的銅器上,風吹乾後,銅鏽即可除去。
銅器的鑑定:銅器鑑定的傳統方法是對器物的類別、器形、紋飾、銘文、鏽色和鑄造工藝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對比來劃分和斷定該器年代、真偽和價值。
1、器物類別的鑑定:中國古代銅器從新石器時代的末期出現至秦漢時期是不斷發展並形成高潮的時期。隨後,銅器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逐漸被其他質地的器物所取代。即使在銅器興盛的時期,由於歷代王朝的社會情況、禮儀制度不同,時代風尚各異,一種器物產生和存留的時間也有先後短長之分。根據器物的類別及出現的時間,就可以判斷器物的年代和真偽。中國古代銅器的種類很多,除銅質錢幣和印璽外,大致可分為禮器、工具、兵器、飲食器、盥洗器、樂器、度量衡器、車馬器及符牌雜器9類。每類中又包括許多不同器物。而每一器物類別只存在於歷史上一個特定時期。商代的銅器,早期已經出現了爵、斝、戈、刀、鏃、鋸、錛、鑿等。商代中期時的銅器物類型就已顯著增多,器型也較大,如銅鼎、鬲、、觚、卣、罍和盤都已發現。
2、同類器物器形的鑑定::即使同一類型的銅器,由於出現時間不同,形體也有很大變化,這也是斷定器物年代和真偽的重要依據,例如,銅爵是銅器中出現最早的一種酒器,在商代早期,爵多束腰、平底,三足短小,無柱,通體素麵無紋;商代中期的爵,三足變長,也沒有明顯的束腰了;商代晚期的爵已經多為釜底、高柱,足也呈三稜狀了;西周早期爵與商晚期無大差別,到西周中期爵的數量則顯著減少。春秋初期,銅爵已經根本不見了。
日本花藝大師、「自然野趣流」代表人物川瀨敏郎說,他插花時不在乎用名貴的花器。但在其名著《一日一花》中,有幾件古銅瓶卻被反覆使用著(我不懷好意地想他手裡沒啥名貴花器)。深諳花道源流的他,想必讀過明代張謙德的《瓶花譜》,知道「凡插貯花,先須擇瓶」;更必讀過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明白銅器才是宋代文人的最愛。先來看看《一日一花》中的幾件銅花器:
器型脫胎於唐代淨瓶的這件宋瓷,從鏽色看,當非傳世品。這件皮殼老熟,應是世代珍傳之物。很經典的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