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商人販賣銅器,船家誤以為金銀,圖財害命

2020-12-03 陳昱成說歷史

明代南京鳳陽府臨淮縣,有個商人叫羅四維,他帶著僕人程三郎,和一百多兩本錢去松江買布,去福建建寧府賣出,然後又去崇安買了一些銅器,用竹箱存放,裝了三擔。羅四維到水口陳四店租船,沒想到遇到了表親林子達,也在這家店裡。

林子達問:都買了什麼貨?

銅器

羅四維說:只買了些銅器,比如銅杯銅盤,打算自己用些,其他的回家鄉販賣。林子達和中介陳四,幫著他租了一艘船。船家賴富、水手李彩、翁暨得等人把羅四維的行李貨物搬上了船,林子達裝銅器的箱子特別重,船家懷疑是金銀,陡起殺心。

於是船家拒絕別人再上船,說天色已晚,明天一早再搭上幾個客人就開船。羅四維讓僕人去買些酒菜,晚上飲用。船老大和同夥商量,錯過今晚,明天就不好下手了。

羅四維和僕人晚上喝得大醉,半夜後,船家把船開到偏僻無人的江邊,一頓亂刀把他們主僕二人砍死,棄屍於江。三個水賊高高興興地打開了箱子一看,不是金銀,是些銅器,也就值個十幾兩銀子。三人都很喪氣,沒想到殺了兩個人,才得到這麼點財物!於是,幾個人把銅器分了分,一路走一路賣。

林子達和羅四維分開後,三個月沒見面。後來林子達去羅家看望羅四維。羅父說:羅四維一去幾個月,到現在還沒回來。

林子達說不對頭,三個月前,他在江西水口的陳四店中相遇,當時羅四維說在福建買了好多銅器,用竹箱裝起來,一部分自己家用,一部分回家鄉販賣。難道船家謀害了羅四維不成。

林子達還沒說完,羅四維父母妻子全家大哭。林子達趕緊安慰說:別哭別哭,也許沿途販賣也未可知,就算船家有歹意,也一定會把銅器四處販賣。我去各個碼頭店鋪尋訪,問其來歷,便能明白。即使銅器沒了蹤影,再到水口中介陳四家,找船家詢問,必得下落。羅父同意了,叫次子羅逵跟著林子達去尋訪。

林子達兩人尋訪到蕪湖縣,在店鋪中看到一些銅器,林子達問:這種銅器是您自己買來的,還是其他商販送上門的?店主說:三個月前,三個客人賣給我的。

林子達問:哪裡的客人?

店主說:江西人。

林子達驚慌失措的說:壞了,真出事了。

於是林子達兩人來到水口,問陳四說:上次幫我表親羅四維運貨的船家,是哪裡人?陳四說「沿山縣人。」林子達就說了始末緣由,陳四就和他們一起去沿山捕捉。

當時,李彩、翁暨得賣了銅器,有了銀子,各自去嫖。林、陳看到了李彩,馬上躲起來。林子達說:他在青樓取樂,一定不願離開。我與你往縣去告,差捕兵緝拿,肯定跑不了。二人就去縣衙告狀,陳知縣派了六名衙役,和二人一起去妓院中抓捕。

李彩、翁暨得兩個人正在和相好喝酒行樂,陳四指認了他們,衙役一擁而上,把他們兩個捉住。又一起來到賴富家,賴富剛剛出門辦事,正好遇到衙役也被抓獲。三個兇手全部到案。陳知縣審問三人,嚴刑拷打後,三人只能供認不諱。他們供認,當初搬箱子上船的時候,覺得很重,以為是金銀。所以臨時起意,把主僕二人砍死拋屍江中。等打開箱子一看,只是銅器,賣了十五兩銀子,後悔無極。現在銀子已經分了,三人甘認死罪。陳知縣下令將三人各打五十板,把他們判處死刑。把贓款贓物收拾一下,發給羅逵、林子達領回。二人叩首而去。

作者按:江湖本來就是比較危險的地方,船家有不少賊膽包天的惡徒,如果帶上銀子在身,一定要嚴密防守,就不要洩露。如果帶著帶銅器鉛錫等物,重量好像白銀,一定 要打開讓船家看到,免得他們垂涎三尺,生起殺心。

相關焦點

  • 追溯宣德爐的前世今生,緣何明代宣德爐成為中國銅器鑄造的巔峰?
    為何在清代依然有著宣德爐的製作,它們是真品還是仿作,真正的明代宣德爐又是什麼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探究一下宣德爐的前世今生。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各種工藝蓬勃發展,各種藝術品層出不窮。宣德三年,暹羅國(今泰國)向明王朝進貢了數萬斤黃銅,受到宣德皇帝的喜愛。
  • 錯金銀:銅器裡的日月之輝
    錯金銀:銅器裡的日月之輝 如果說, 錯金銅蟠龍 三國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戰國秦漢時期, 人們願意在青銅器上鏨刻銘文, 但是,銘文與銅器的本性沒有區別
  • 宣德爐是明朝銅器的代表作 是古代仿製數量最多的銅器
    明清時期的銅器,跟此前的銅器有一個本質的不同,開始使用黃銅,有別於青銅。
  • 館藏明代鎏金佛像欣賞
    明代鎏金佛像領域的「四態」明代鎏金佛像領域有行內、行外、販子和仿造四態。行內是指那些有眼力、明白古玩行規矩的人;行外又稱外行,是指那些沒眼力、沒道行和胡亂收藏的人;販子涵蓋很廣泛,如店家、攤販、行家或經紀人,有正道和邪道之分,主要是指販賣明代鎏金佛像的群體;仿造是古玩業歷來如影隨形的業態,也是古玩業富有挑戰性的攔路虎。
  • 2020龘藏冬拍佛教藝術專場上半場封面視頻|明代宮廷風格鐵錽金銀灌頂嘎巴拉碗
    本季佛教藝術專場上半場封面作品「明代宮廷風格 鐵錽金銀灌頂嘎巴拉碗」,以及下半場封面作品「清代康熙宮廷銅鎏金嵌寶石雙身金剛持」,不論其藝術性、宗教性還是市場稀缺程度都是備受國內外藏家關注。 「龘藏,指引方向,帶你成長,一心做好負責的拍賣!」
  • 探秘在彭山流傳了數百年童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
    國家二級文物三十八件:金西王賞功錢幣4枚、皇帝冊封金銀冊7張、銀錠25枚、花鳥紋金腰牌1個、龍紋金腰牌1個。國家三級文物五十四件:銀西王賞功錢幣8枚、銀錠36枚、皇帝冊封金銀冊2張、獅紋鎏金飾片1個、福壽金手鐲1個、明代官印章1個、一刀平五千錢幣5枚。
  • 銅器如何保養如何清洗 銅器之美
    銅器的鑑定:銅器鑑定的傳統方法是對器物的類別、器形、紋飾、銘文、鏽色和鑄造工藝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對比來劃分和斷定該器年代、真偽和價值。 1、器物類別的鑑定:中國古代銅器從新石器時代的末期出現至秦漢時期是不斷發展並形成高潮的時期。隨後,銅器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逐漸被其他質地的器物所取代。即使在銅器興盛的時期,由於歷代王朝的社會情況、禮儀制度不同,時代風尚各異,一種器物產生和存留的時間也有先後短長之分。根據器物的類別及出現的時間,就可以判斷器物的年代和真偽。
  • 『吉金延祚——陳聰宋代銅器自選集』
    宋人崇古尚禮,大量使用並仿製商周銅器,並以宋人審美改造器型,器用也由祭祀擴大到日用。文人士大夫階層對銅器的推崇,曾一度達到痴迷。這場由皇室引領的復古崇禮之風,到徽宗時達到極致,但不幸被隨後的數度「禁銅令」所遏制。因為商品經濟發達的宋代遭遇了「錢荒」,無奈之下,皇室被迫銷毀銅器,熔銅鑄錢。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銅器的被強制退出,給了宋瓷發揚光大的歷史契機。
  • 鐵器時代·漢代銅器
    匈奴、東胡、西南夷等少數民族的銅器,在種類、形制和紋飾方面都有其特殊的風格,與一般的漢代銅器不同。 傳世的銅器,在宋代以迄20世紀前期的許多金石學書籍中,頗有著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考古調查發掘工作中又有了大量的新發現,為研究漢代銅器提供了更為豐富、可靠的資料。
  • 腓尼基人,商人之祖,航海家之祖,字母之祖
    不過,當時若提到駕船,那麼人們則會豎起大拇指,說住在地中海東邊的腓尼基人,是了不起的航海家。腓尼基,在古希臘文裡的意思是」紫紅之國「。但國家和顏色有什麼關係呢?原來,當時埃及、巴比倫、西臺等國家的國王和貴族,都喜歡穿著紫紅色的大袍子,可是,不論他們用什麼法子,都不能使得顏色永遠保持鮮豔。直到有一天,他們驚訝地發現,有一個地方的人生產的染色不了,居然不會褪色。
  • 古代青銅分三種,主要是銅錫合金,明清銅器大都是合金銅冶煉而成
    古代青銅分三種,主要是銅錫合金,明清銅器大都是合金銅冶煉而成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明清銅器合金成分的。明清銅器大都是合金銅冶煉而成,商周青銅器也是合金銅,但其成分未必相同。
  • 金銀飾品,歷史悠久,中國已知最早的是什麼年代?
    炸珠工藝,即先將金銀片剪裁成金銀線、金銀段,加熱熔化成液體狀,顆粒較小的自然凝聚成小金銀珠,顆粒較大的則要通過孔徑相同的過濾網,將熔液滴入冷水中,使之冷卻凝結成直徑相同的小金銀珠。也可以把金銀碎屑放在炭火上加熱,熔化時,金銀屑成為露滴狀,冷卻後即成粟粒狀的小金銀珠。
  • 創造歐洲「神話」的,不是工業革命,而是美洲金銀
    在覬覦西班牙的金銀錠的同時,歐洲其他國家「聰明的」商人們很快摸清了把這些金銀據為己有的「門道」。對於那些國家的商人而言,獲得美洲貴金屬的最「正當」途徑,是通過塞維亞和安特衛普等中介城市同西班牙進行貿易。西班牙當時面臨這樣的處境:為滿足本土及其美洲殖民地的需求,它不得不依賴西歐其他國家貿易品的進口。
  • 胡椒代替貨幣:歐洲十五世紀金銀大饑荒
    胡椒代替貨幣:歐洲十五世紀金銀大饑荒沒答了有些地方的錢商說,無論他們出多高的價,已經買不到鑄幣所需要的金銀了。另外,歐洲與阿拉伯商人進行的香料和奢侈品貿易,進一步加劇了金銀饑荒;在伊比利亞半島,市面上的黃金基本消失。公元1500年,整個歐洲的所有黃金,包括金幣、裝飾品等,可以放進2立方米的盒子裡,也就是說,整個歐洲的所有黃金的重量也只有38噸左右。15世紀的歐洲極度缺乏金銀,有些地方的錢商說,無論他們出多高的價,已經買不到鑄幣所需要的金銀了。
  • 從金銀裝飾圖案看漢代,論錯金銀青銅器的社會意義與藝術價值
    如果從甘肅東鄉林家出土的第一把青銅刀算起,中國古代青銅器產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從那時起到秦漢時期鐵器推廣之前,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極少的持續使用青銅器的國家。特別是夏商周時期,在一部分青銅器成為禮器之後,青銅器的重要性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中國古代青銅器也因此成為世界上非常獨特的文物。
  • 甘肅男孩挖出8件銅器,賣出後遭不斷轉手,現成為博物館鎮館之寶
    老闆用鋪子裡的光亮擺弄些青銅器皿,他心甘情願地買下這8件青銅器,卻不想用高價收購,便假裝搖頭,秦讓誤以為這八件青銅器一文不值。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只有60個大洋達成交易。這60大洋在當時對於秦家,已經可以說是一筆巨款了,以為自己佔到了便宜,結果古玩店老闆一轉身就以10倍價格賣給了一位古董商,而這8件青銅器可是比黃金還要珍貴百倍的,因為這8件青銅器的遺址早已絕跡了。
  • 維京人的四種職業:航海家、北歐海盜、商人,殖民者
    維京人傳奇:戰斧和長船徵服世界的歷史。 (維京人的長船。) 維京人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麥。
  • 金銀也有藥用價值!?
    李時珍在明代對礦物藥的分類,可以說與這個原則不謀而合。李時珍將礦物藥分為金、玉、石、滷四類。金類收載的是金屬和可以提鍊金屬的礦石。玉類及石類收載的基本是非金屬光澤的礦物。滷類收載的是可以溶於水的鹽類。李時珍是這樣說的:凡使金銀銅鐵,……借氣生藥力而已,勿入藥服,能消人脂。意思是金銀銅鐵這些礦物雖有藥性,但不能直接吃進肚子裡,要有一定的服用方法!怎麼服用呢?比如杭州胡慶餘堂和北京同仁堂的金鏟子,參與了中藥的製作過程。儘管迄今機理尚不十分清楚,或許是一種化學的催化劑?這也算是古人對微量元素與人體關係的一種探索吧。
  • 蘇先生,一位銅器匠人
    蘇先生是一位銅器匠人。蘇先生帥氣的兒子是一個很實在的小夥子,他說他不太了解他爸爸的工作和他們家的店,只知道祖上也都是做銅器的。然後他很熱情的說,可以介紹他的堂哥和大伯給我採訪,他堂哥和大伯是做銅器很成功的,上過很多報紙雜誌,還上過各種電視,包括《天天向上》。他們很會做推廣,開了好多家分店。他說,我爸爸不會做推廣,只會埋頭做東西。所以他們家就只有這小小的鋪子。這鋪子確實很小。
  • 太倉市博物館,珍藏金代和明代的銅器文物!價值不可估量!
    青銅鎏金渣鬥,明代。太倉市博物館藏。高11.5釐米、口徑12.4釐米、底徑7.4釐米。1973年沙溪沙北村四組窖藏出土。渣鬥為衛生用具,由唾壺演變而成,用於宴席上放置肉骨魚刺,流行於宋至清代。該器大口,鼓腹,圈足外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