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侃歷史看今朝,歡迎大家聽我講故事!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發展到現在所有人民安居樂業,而這世界上有一個老話,就是物以稀為貴,所以很多從古代遺留下的東西,到了現在都成為了珍寶,畢竟年代越久遠的東西就越稀少,越少這就越值錢,就算是古代的一個瓷盤,拿到現在也能賣出很高的價錢。
1927年在甘肅的一個很偏僻荒涼的小村莊裡,有一個名叫秦恭小男孩手拿鐵鏟正準備上山去挖野菜,走到了荒草溝之後,他突然看見了一隻兔子正在專心地吃著草,秦恭小心的向兔子靠近,正當他準備下手時,野兔察覺了馬上逃跑,秦恭趕緊追了過去,發現野兔鑽進了一個洞裡,便伸手去掏,兔子是沒有掏著,反而摸到了一個冰涼涼的東西,把這個東西拿出來之後,他又繼續往下挖,結果土很鬆,一個大洞出現在他眼前,然後又挖出來了一個東西。
秦恭將拉出來的兩個怪東西又塞進了洞裡,把土堆在洞門口,記下方位,立刻飛奔回家,迫不及待地向爸爸講述了洞裡的發現。秦恭的父親一聽,立刻就跟著秦恭來到了洞口。父親忙著用鏟子挖土,不一會兒就挖出了8件黑黑的、重的金屬物,並且一個比一個大。
秦恭的哥哥秦讓見狀,認為這裡的鄉下人不認識這些,便把這八件青銅器放在車上,和秦恭一塊兒,一早就趕到了蘭州。次日黃昏時分,終於到了蘭州的一條街道上。古玩店的老闆正打算關門,忽然看見兩個鄉巴佬,心中一動,迎門而去問。秦讓看見了買主,便打開了蓋在青銅器上面的草簾。老闆用鋪子裡的光亮擺弄些青銅器皿,他心甘情願地買下這8件青銅器,卻不想用高價收購,便假裝搖頭,秦讓誤以為這八件青銅器一文不值。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只有60個大洋達成交易。
這60大洋在當時對於秦家,已經可以說是一筆巨款了,以為自己佔到了便宜,結果古玩店老闆一轉身就以10倍價格賣給了一位古董商,而這8件青銅器可是比黃金還要珍貴百倍的,因為這8件青銅器的遺址早已絕跡了。古董商更是用這幾件銅器賺得盆滿缽滿,有2件被一家古玩店收購,剩下的6件最終落到了一個名叫楊慕時的手中,他是一位旅長,本想帶著這6件銅器離開蘭州,但最後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無奈便將珍貴的銅器捐贈給了蘭州民眾教育館,一時間便吸引了眾多專家和學者前往觀賞。
但後來蘭州發生了失竊案,這6件銅器交給了北平故宮博物院保存,並且一併贖回了古玩店中的另外2件銅器,就這樣8件銅器合體了,但最遺憾的是在中國解放的前夕,故宮博物館中的文物全被國民黨運到了臺灣,而其中3件因為太重放棄搬運留在了故宮,就這樣現有5件在中國臺北,3件在國家博物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