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無理由退貨水果店,一年狂賺100億,這才是商業模式的秘密

2020-11-22 騰訊網

沒有實物、沒有小票、沒有理由就能退貨,顧客會不會蜂擁而至?企業會不會倒閉?

百果園就是這樣做的,並且一做就是10年。這家水果企業不僅沒有倒閉,反而越做越大,成為獨角獸。它用數據說話:這些年,「三無退貨」訂單數、退貨金額佔比始終保持在0.5% 上下浮動。

案例原環境

對於很多人而言,百果園可能只是家門口一個普普通通的水果小店,並不清楚它背後的故事。

2002年,百果園開設了中國第一家水果特許連鎖專賣店。創業維艱,前7年的百果園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此後經過經營戰略調整,逐漸扭虧為盈。如今,百果園門店數已達3700多家,2018年百果園集團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

百果園坐實中國水果連鎖規模第一的位置,創始人、董事長餘惠勇曾被人稱為「水果瘋子」,如今則是「中國水果之王」。餘惠勇說營商環境差的根源是不信任,實際上誰先信誰就會贏。百果園用十年數據證實中國人有良知的種子,有信任的種子,也因此有信心未來將在中國開3萬家店。

餘惠勇喜歡穿素色寬鬆的中山套裝,梳著小辮。在百果園的深圳總部,他和我分享了17年的水果創業之路,還有百果園的經營哲學。

餘惠勇 百果園創始人、董事長

辭職

放棄月薪6000,選擇1200

實際上很多都是命運的安排,我原來最早是想從政的。從江西農業大學畢業後,我進了江西省農科院。

正好那個時候改革開放,鄧小平南巡講話,我在農科院動了下海的念頭。出來後就不準備再回頭。1994年我進了深圳一家比較有名的公司,擔任第一任營銷部經理。

在這家公司,我非常努力地工作,幾乎每天早上4點鐘我就到加工廠,了解現場情況。我們做了很多創新工作。過去超市是沒有賣生鮮、賣菜的,就從我們那個時候開始賣的。

我那時的月工資是1200塊錢,手下員工大概八九百塊。公司報銷是一個月一次,但要等到月底,員工根本就熬不住,沒有錢。我就跟財務提一個星期報銷一次的要求。結果當時老闆的妹妹擔任財務經理,不同意。我說如果不同意,我這留不住人,員工都要走啊。這個財務經理的一句話對我刺激很大,她說在深圳四條腿的青蛙很難找,兩條腿的人到處都是,人若想走就走,按規定辦。我就決定不再留在這家公司。

這件事情對我的影響很大。當時我就想如果哪一天,我要做老闆一定要善待員工。1995年我重新找工作。當時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剛進中國的沃爾瑪生鮮部經理,月薪6000塊錢。另外一家是新成立的公司,工資是1200元,它提出「綠色食品總匯」的概念,很吸引我,我最後選擇去了這家。它給我的空間很大,完全讓我去施展。現在看,應該證明我當年的選擇沒有錯。一個人若只看眼前短期利益,可能就沒有未來。

我就這樣進入了水果行業,把外貿做得風生水起,在行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1997年,我看到水果專賣店的前景,就給公司起草報告。因為體制問題,老闆沒通過,他說你別想了,明年還不知道是不是我當總經理,把今年的工作幹好就行。

這段經歷對我也有蠻大的觸動。只要員工有創業想法,老闆若不支持他,這就意味著把他推出去了。當時老闆若同意,我就在公司內部搞,誰也沒想到我會出來自己幹。這個願望已經種下了,它總是會萌發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背景。

一心想做水果連鎖,我2001年決定再次辭職,拿出全部家當創辦百果園。

創業

開店100家,7年連續虧損

公司成立了,我是不適合當總經理的,這個我有自知之明。我的個性比較奔放、浪漫。重複性的工作讓我做,我受不了。我就到處找總經理。

當時我就說了一條,怎麼開店我不管,也不參與,只要告訴我什麼時候開業,我去剪彩就可以了,但要開一個像連鎖店的店。

歷經波折,2002年7月18號,我們開了第一家店,這也是中國第一家水果特許連鎖專賣店。

結果一炮而紅,顧客連續不斷,非常喜歡。我就很興奮,當天晚上12點多鐘打烊,召開全公司的幹部會。我當時很激動,控制不住渾身發抖。因為我們很明白,這麼好的生意生態一定會起來的,將來的競爭會很激烈。於是我說一定要加快速度。

當時我莽撞到什麼程度?給總經理下命令:不管怎樣,你必須給我開店,逢8開店,一個月不能少於3家店。

我的判斷是對的,不到3個月時間,深圳整個市場上就出現了30多個品牌,什麼千果園、萬果園、榴槤園、蘋果園等等。

表面上看,我們的水果店快速擴張,開一家火一家,但到了年底算帳,公司仍然賠錢。

轉折

夫妻搭檔做企業有多艱難!

百果園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虧錢呢,中間要講一個故事,關於我的太太。

我過去的觀念是,天底下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夫妻在一起工作。我的太太徐豔林原來是當老師的,她跟我到深圳後,我沒有讓她進百果園。她就到外面找工作,開美容院。後來有一天我突然在公司見到她,很吃驚。當時是她的舅舅擔任第一任總經理,他把她招進來當文員。我就很不高興,但因為已經進來,只能這樣了。

她從文員做起,反正公司哪裡有問題她就去哪裡。她後來又做過採購、配送等。我對她是很苛刻的。她慢慢地成長起來了,後來做到了總經理助理。

百果園的總經理很難找也很難做,第二任總經理走之後,我又得物色新人員。跟我一起創業的拍檔說:「大哥,你一定要讓大嫂來當總經理,誰我也不答應,就得大嫂來。」我那個時候將信將疑,因為他已經開了口,那就讓她試吧,做常務副總經理,主持工作。

徐豔林是在這種背景下上來的,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打死我那個時候都不敢相信她會有今天。她帶著團隊一步一步地大刀闊斧調整公司,大量壓縮費用。

我們當時一直虧錢,就從一個別墅搬到了一個平房,她經歷了這個過程。因為我的心很大,創業時就想做世界級品牌,最初有幾千平米的配送中心。後來她就把這個配送中心砍掉,換成一個非常小的配送中心,離市場很近。就是她這樣大幅度的變革,整個公司逐漸止血,不再虧損。這是一個轉折點,到2009年底,公司終於開始盈利。

徐豔林是在這種背景下上來的,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打死我那個時候都不敢相信她會有今天。她帶著團隊一步一步地大刀闊斧調整公司,大量壓縮費用。

我們當時一直虧錢,就從一個別墅搬到了一個平房,她經歷了這個過程。因為我的心很大,創業時就想做世界級品牌,最初有幾千平米的配送中心。後來她就把這個配送中心砍掉,換成一個非常小的配送中心,離市場很近。就是她這樣大幅度的變革,整個公司逐漸止血,不再虧損。這是一個轉折點,到2009年底,公司終於開始盈利。

徐豔林的威信正是這樣打出來的,慢慢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她一步一步地成為現在的總經理。我對她的認同也是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也顛覆了我的不少觀念。

不能認定夫妻一起做公司就有問題,哪有什麼絕對行和絕對不行呢?都有利有弊,要揚長避短。後來百果園也不反對親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不能小看另外一半,我們往往會燈下黑,眼睛常常看著外面,忽略掉身邊的人。

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角色,在不同的場合要履行第一身份,把這個想清楚就不會有問題了。在公司我是董事長,徐豔林是總經理,我們就是同事關係。回到家,她是女主人,我是她丈夫,那她說了算,她做主,我聽她的。

把這個想明白後,我們的矛盾就簡化了。還有一個就是觀念,雙方必須要對大的戰略高度認同,達成共識。

我們也鬧過矛盾。有一天早上,她在洗手間洗漱,我又在門口講工作上的事情。我說徐豔林,你太糟糕了。她在洗漱間大喊一聲:啊……我受不了了!那個時候我懵掉了,才知道她承受的壓力有多大,知道了她的底線。我太自我了,一直沒有觀察和關注到她。那一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記憶。

從這就能知道夫妻搭檔做企業有多艱難了。

困難

百果園哪怕倒閉,都要做「三無退貨」

有一段經歷我覺得也特別寶貴。百果園的「三無退貨」也是一步一步被逼出來的。

經過很多年,我們對行業有了很多自己的認識,認定好吃是水果的本質。於是我們提出好吃是檢驗水果的首要標準。既然我們堅守好吃戰略,那就帶來一個問題:不好吃怎麼辦?

我說很簡單嘛,不好吃就退貨。2007年我們推行這個戰略,提出來「不好吃憑實物退」,也就是顧客把水果拿來,我們就給他退。

到了2008年,我們大膽提出來:不拿實物,憑小票就退。結果發現顧客常常買完水果,隨手就扔掉小票。退貨要小票無異於設立了一道無形的門檻。於是2009年,我們乾脆提出不拿實物,也不拿小票,只要講清理由就可以(退貨)。

再往後的話,發現講理由也不行,我們就只剩下一條路:無實物、無小票、無理由。但是要走「三無退貨」的話,這拷問我們的靈魂啊!顧客值得信賴嗎?顧客能信賴嗎?在公司裡討論,誰都反對,覺得不可能,說顧客會鑽空子,又豈止是鑽空子,這簡直是敞開大門。如果顧客一旦湧進店裡都要退貨的話,公司肯定要倒閉。

這是一個很痛苦的決策,選擇「三無退貨」有可能死得更快,不選擇「三無退貨」很可能和同行同質化,進入紅海,也是一個死地。

最終,我堅定地選擇相信顧客。所有對顧客不好的都要拿掉,對顧客好的都要保留,「三無退貨」是百果園哪怕倒閉都要做的事。

奮鬥

誰先相信,誰就贏!

百果園向來不是高調的公司,但前段時間我們專門召開一個新聞發布會,叫「十年數據說,可信中國人」。

我們發布了業內首份退款數據報告:

今年是百果園踐行「三無退貨」的第10個年頭。10年間,百果園門店數從100家增長到3700多家,年銷售額從1億元增長到100億元。

百果園總退貨訂單數(含三無退貨及其他退貨)、總退貨金額佔比始終低於1%,其中「三無退貨」訂單數、退貨金額佔比始終保持在0.5%上下浮動。

我們的門店覆蓋了20個省、70個城市,農村、縣級城市也有同樣的政策,十年間,交易人次10個億,交易營業額幾百個億。這麼大量的社會數據,證實了中國人是值得信賴的!

有人問我怎麼看有顧客吃完水果再惡意退款的事情,我相信一念三千,善意應先。惡意退款的畢竟是極少數,通常都別有隱情 。這時我們需要像傻瓜一樣的堅持下去,終有一天信任的種子會生根、開花結果,相信最終會感化。百果園開到哪,就要把信任的文化帶到哪!

中國顧客若都像現在社會上認為的貪便宜、不講誠信、不講良知,百果園肯定垮了。但是恰恰相反,我們用數據證實中國人太有良心了,你對他信任一分,他對你信任十分。

我也意識到中國的一個窘境:商家生產好產品,不好賣,因為顧客不相信你。實際上顧客想買好東西也不好買,他們不知道到哪兒去買,也根本不知道相信誰,只能選擇相信價格。

這種現象的背後是什麼原因?是不信任讓我們的溝通成本極高。顧客不相信商家,反過頭來商家也提防顧客。營商環境差的根源就是不信任。

企業營銷的本質是溝通,但是這個溝通成本非常高,國內的很多企業現在不重視產品,重視營銷。這對我們的傷害很大,國內整體營商的溝通成本比其它國家高很多。這種錯誤觀念讓國外、甚至我們自己也認為國人不值得信賴。

在我看來,中國是有非常好的文化基礎和文化底蘊的,中國人歷來很講義,義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中國人講究投桃報李,講究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這是中國式信任。只不過我們都被錯誤地引導了,被蒙蔽了,從而造成相互之間的提防、不信任。誰突破這個界限,誰打破它,那就是一片光明!

中國缺乏的是誰先相信!百果園選擇先相信顧客,他們買水果,覺得不好吃,我們都給他們換。這是天經地義的,做到我們應有的本分。這感動了顧客,顧客反過頭來會幫我們做很多宣傳,心存敬意。這是多麼好的顧客,這種信任讓我們也很感動。偉大的顧客才能夠成就偉大的品牌。

現在我們已經開始影響更多的企業。像首旅如家總經理孫堅有一次到百果園參訪,聽完我們的「三無退貨」後,他做了一個決定,酒店不再收押金,不再查房,只要顧客交了住宿費,退完房就可以直接走。

我真的特別希望商家和社會真正樹立起對我們的民族、對我們國人的信心。

管理

能當好媽媽,就能夠做好管理

企業經營的本質是什麼?百果園的經營哲學用一句話說,就是給顧客提供比競爭對手更高的價值。

用兩個字說是「利他」,一定要利他,想著怎麼做,才能對顧客好。只要你一心想著對別人好,想要的一切就自然會回來。

用一個字說就是「愛」,不僅是對顧客,方方面面也是一樣的。對員工我不求別的,就希望百果園提供的是一個比同行更好的平臺。我們重視員工,就要促進員工的成長。這不僅僅是讓他待遇好、衣食無憂,更重要的是促進他的成長和教育,讓他懂得很多道理,像物質追求絕對不是我們最主要的追求。這些認識需要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員工,這一切需要我們點點滴滴的言傳身教。

所以說管理很簡單。我記得有個對話,有人問老乾媽的創始人:

「你學過管理嗎?」

「我沒學過。」

「那你怎麼管呢?」

「我當過媽媽!

這是多深刻的道理啊。能當好媽媽就能夠做好管理,多深刻!

崛起

未來要在中國開3萬家店

從根本上講,百果園是用中國的傳統文化做底蘊的。我們認為整個世界分有形和無形兩個層面,我們能看到、能感受到的都是有形的。無形是我們看不到的,文化以文而化之,是無形的,但是它確確實實存在,會對人產生影響。無形的決定了有形的。

以文化為主導,輔佐以制度,這恰恰是最有效的管理。百果園用文化代替了很多所謂的管理,也就是無為而治,無為而有為,這是我們比較重要的特點。

比如說百果園有信任文化,「三無退貨」的基礎是信任;總部員工不打卡,但他們都很努力,工作到很晚。這也涉及到一個公司的經營,實際上公司經營很重要的是經營邏輯,必須建立起一整套自身的邏輯,邏輯不通,經營就會有問題。

一個人呈現出來的一切其實都是心念所產生的,一個人的想法會演化出行為。我們真正管控的是根本,是內心,是心念。只要心念對,後面的結果自然就對。心動世界就動了,心想則事成。

百果園常講因上精進,果上隨緣。我們認為只要不出意外,未來百果園在中國開3萬家店是沒有問題的。

心生萬物,老祖先不會騙我們的。這都是流傳了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只是我們大多數人現在不能理解。

吃虧就是福;捨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三無退貨」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百果園的案例都充分驗證了老祖先的話,我們只不過踐行、相信了而已。

決策

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創始人的修為

在百果園的整個發展歷程中,我們的重大決策基本證明都是正確的。這又怎麼做到的?

我們相信一句話:人這一輩子無論從事什麼,本質上都是修行。企業家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要不斷地做決策,這就是選擇。一個人選擇的水平背後是由這個人的層次、認識高度決定的。

企業家對問題的認識,如認為顧客不值得信賴是一種認識,這是他的高度決定的。有人說命運是不能改變的,但高度可以改變。在經營的過程中,碰到一件件、一樁樁的事引起我們的反省、反思,實際上都是在提升我們的高度,提升我們的認識水平。一個人心胸不斷地擴大,人不斷地往上升,看到的問題、所能包容的事兒也會越來越多。

講到底,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企業創始人,我指的是一把手的修為。我也相信中國到這個時候了,凡是成大事者沒有一個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只不過是表面上你看不到而已,本質都是在不斷的修行精進。

創始人的境界也就是高度,他的高度決定了企業的未來。企業的高度、企業發展的規模、發展的狀況一定跟創始人的高度是相匹配的。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大連鎖水果店拿4億投資:每年開1000家店
    發展到今天,百果園在全國19個城市擁有1200多家分店(且均為直營店),是中國最大的水果店連鎖品牌。百果園門店的平均面積在50-100平方米之間,店內所售水果品種有60-80種,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  A輪融資後,百果園的估值達到了50億元。藉助這次融資,它會在快速拓展、供應鏈打造、信息技術應用全面升級這三個方面加大投入。  快速開店的需求被放在第一位。
  • 史上最魔幻品牌:靠貼牌一年狂賺13億,市值超580億
    來源:新芽NewSeed「擁有一個史上最最最奇葩的商業模式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國貨品牌「南極人」完全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成立於1997年的南極人,最早的時候僅僅是一家內衣企業。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南極人不斷擴張品類的背後,其實是源於其一個「神操作」。這個神操作讓一家生產消費產品的企業在沒有一間工廠和代工廠的情況下,年收入高達39.1億元,2019年更是狂賺12億元。不得不說,「城會玩」的南極人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最魔幻的消費品牌。
  • 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
    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多久?  靠品牌授權服務  一年賺將近9億  金妹兒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南極人」發現,有「南極人官方旗艦店」「南極人居家日用旗艦店」「南極人夢遐專賣店」等數百家店鋪。售賣的產品從保暖內衣到烘鞋器、足浴盆、紙尿褲、電熱毯、保溫杯、洗碗布、蚊帳、洗衣機等,品類十分之豐富。
  • 又一品牌早變「貼牌貨」,一年狂賺12億,多少人交過「智商稅」?
    之所以出現這一變化自然也是有原因的,說白了這4大品牌已經產生了實質性的變化。而南極人是最有資格來回答這一問題的,現在市面上售賣的南極人,沒有一個是從南極人工廠出來的,因為南極人旗下0工廠。 成立於1997年的南極人,其實最早是以生產內衣為主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品牌卻逐漸「變了味」。以前只是生產內衣,後來旗下的產品包括內衣、母嬰、汽車配飾、保溫杯以及家電等多種品類。簡單點來說,任何你能想到的領域都能看到南極人的身影。
  • 從虧損7年到年銷100億,百果園是如何做到的?
    它2002年就已經開始建第一家店,一直到2020年,突破100億的銷量,在全國80多個城市開設超4500家門店和25個倉儲配送中心,並在全球建立230多個水果特約供貨基地。在線上業務方面,合併了生鮮O2O平臺一米鮮,入駐京東到家、美團外賣、餓了麼、天貓等多個電商平臺,門店規模已經突破4500家。
  • 一年商標賣9億 你買的南極人內衣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
    萬物皆可南極人,一年商標賣9億在你腦子裡可能南極人就是賣內衣的,而事實上,「南極人」們的產品線將不限於服裝類,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世間萬物皆可「南極人」。調皮的說,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標牌的搬運工。與此同時,南極人生產的產品價格也越來越便宜,質量似乎也越來越差。這種狀況絕大部分消費者表示:根本毫不知情。
  • 中國小夥辭職創業,靠3毛錢的生意一年狂賺22億,壟斷半個地球
    大家都知道中國在中國有一句話叫積少成多,那麼其實這也是一句非常勵志的一句名言,很多人都在用這句話來激勵著自己,也堅信這句話的人,有也有很多人,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而有一個人真正的做到了那我們來聊一聊,這個人他靠著三毛錢的生意一年狂賺22億壟斷了近百個國家,那現在她怎麼樣了呢
  • 從8個成功商業模式基因看項目創新的魅力
    萬眾創業,確實想做出一套別人沒有的全新商業模式還是很難的,但是學會商業模式創新的一套理論,有利於我們進行基因重組,為自己的創業項目帶來新的思考與啟迪,以下組合一些創新的項目進行剖析:01 多利農場:「品牌+連鎖」會員直銷商業模式農場租地種有機蔬菜,直接送菜到用戶家中
  • 吉小果水果店品牌:探索開一家水果店需要注意的三點
    吉小果水果店品牌:探索開一家水果店需要注意的三點 2021-01-07 10:50:03   來源:財經頻道
  • 38%毛利全給加盟商 名創優品商業模式是啥?
    我們發現它選擇了一種「投資型加盟」的擴張模式,即加盟商承擔品牌使用費、門店租金、裝修以及首筆鋪貨的貨款,而剩下的都交給名創優品——名創優品負責門店營運、員工聘用、商品配送等。加盟商的收益就是每天營額38%的全部毛利潤。這使得名創優品總部能夠輕資產運作,蛻化為一家供應鏈公司,負責產品設計、系統開發和人員培訓。
  • 1周狂賺1億美元,1929年做空全美國的男人
    在美國一年稅收才42億美元的1929年,「投機之王」利弗莫爾通過做空股市,在1周之內狂搶近1億美元利潤,一己之力戰勝華爾街和白宮,成為「黑色星期二」的最大贏家,青史留名,但他的結局卻略顯悲涼。因為不甘心這樣生活,他離家出走到波士頓的一家經紀商做收報員。他口袋裡只裝著母親給的幾塊錢,在Payne Webber公司找到一份抄黑板的差事,工資微薄,每個星期才領六美元。PW公司僱傭行情收報員,坐在營業廳,行情收報機的股票報價一進來,就得儘快扯開嗓門大喊,以吸引來往的人員進行交易。
  • 這個年僅22歲的湖南人火了:精準舉牌後兩漲停狂賺3000萬 結果卻反轉
    本文轉自證券時報旗下:中國基金報98年的22歲年輕人,剛舉牌A股公司,就剛趕上公司與茅臺合作,股價連拉2漲停,狂賺3000萬。一年前也有位96年小夥,豪擲16億拿下一家上市公司實控權。有意思的是,這兩位95後身份證都是湖南的,湖南的後浪厲害了。
  • 翻譯偷圖紙竊取商業秘密 1年賺1000萬
    張吉在與日本專家的親密接觸中,嗅到了「商機」,他採用複製、偷拍等手段,將處於保密措施的金剛石線鋸生產設備圖紙等商業秘密竊取,以竊來的技術入股創辦了生產金剛石線鋸設備的另一公司,短短一年時間,便獲利一千餘萬元。  昨日,因犯侵犯商業秘密罪,張吉被江寧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200萬元。據悉,這是江寧法院宣判的第一起「侵犯商業秘密罪」案,在南京市是第四起。
  • EMBA管理:逆勢而上 海瀾之家的商業模式有何優勢?
    海瀾之家創始人周建平說:我們不是一家服裝企業,因為我們不賺差價。那麼,海瀾之家賣的不是服裝,究竟是什麼呢?筆者用瑞士商業模式專家Alex Osterwalder的「商業模式畫布(Business Model Canvas)」來描述和分析海瀾之家的零售模式。 商業模式畫布的九個模塊回答了企業提供什麼、為什麼提供、怎麼提供、收益如何以及成本如何5個問題。
  • 中國最大水果店連鎖品牌啟動IPO計劃,去年銷售額120億
    記者 | 趙曉娟編輯 | 昝慧昉1百果園,這個中國最大的水果店連鎖品牌啟動了它的IPO計劃。截至目前,百果園已進駐全國80多個城市,門店數量達4500餘家,在線上線下擁有6000多萬會員,成為中國最大的水果店連鎖品牌。不過,百果園在早期發展得並不快。「從2002年到2009年,我們用8年時間開出了100家店,但後面,只用了5年就從100家開到1000家。
  • 全國首現無理由退房?別誤解!退的是定金不是房款
    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點是,買家在樓盤認購後,「兩天無理由退定」。  根據《東莞市商品房認購書(範本)》,乙方可在認購書籤訂之日起兩個自然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解除本認購書和退還定金,如雙方尚未籤署《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甲方應當解除本認購書並退還定金。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在當前的商業模式中,品牌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品牌效應往往比產品本身的價值要高得多,它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消費者的增多和售價的提高。13億。 其實「賣吊牌」的做法並不是只有南極人一家在做,像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和拉夏貝爾4大品牌也都轉行開始賣吊牌。
  • 一年豪賺126億美元的診所,憑什麼讓全球患者追捧?
    梅奧興盛100多年的秘密是什麼?一、梅奧是誰?前不久,美國《新聞周刊》和全球市場研究和消費者數據公司合作,從全球上千家醫院中,評出了2019年世界十大最佳醫院。美國的梅奧診所毫無爭議地排名第一。這句話,也正是梅奧診所核心價值觀「患者需求至上」的來源。在此之前,梅奧兄弟跟著開診所的父親賺了不少錢,但他倆都覺得自己沒有權力擁有這麼多的財富。於是將各自收入的一半存起來,約定誰也不能因為個人的事花一分錢。它來自為人類服務的事業,就必須回到為人類服務的事業中去。
  • 李子柒一年能賺多少錢?能超過一個億嗎?
    B站(Bilibili)288萬粉絲快手288萬粉絲,抖音3082.8萬粉絲下面一起挖一下,擁有這麼多粉絲的李子柒,一年能賺多少錢。油管的廣告分成油管發視頻是有廣告分成的,一般千次播放量在0.6-1.4美元,直接上Influencer可以看到李子柒的收入預估。
  • 史上最魔幻創業:他靠吊牌一年入帳40億
    靠著「南極人」這三個字,南極電商可謂躺著賺錢,2020年前三季度收入高達28億元,狂賺了7億元,堪稱「賣標狂魔」。現在,南極人囊括了內衣、男/女裝、母嬰、戶外、箱包、鞋品、家紡、小家電等品類,被網友戲稱「萬物皆可南極人」。憑藉著這個不起眼的商業帝國,創始人張玉祥、朱雪蓮夫婦以145億元身家登陸《胡潤百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