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僧僧和大家聊點
不 一 樣 的
之前僧僧在去廈門的時候
見到了一種用蠕蟲製作的土筍凍
敢看不敢吃啊
最後經過導遊的一再勸說
我就心動嘗了一下
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
別說還挺好吃的
於是我就在網上搜了一下關於蟲的吃法
簡直顛覆了我的三觀
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給大家
其實像螞蚱、蠶蛹這類昆蟲
在餐桌上並不少見
而且已經成為了一款高檔的美食
據介紹
我國可供食用的蟲不少於100種
而且世界上有20億人是吃蟲子的
接下來僧僧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來自全國各地的蟲子大餐
注意!
膽小的同學請不要往下翻
僧僧害怕引起不適挨打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炸蜻蜓
這種蜻蜓是一種水蜻蜓
是水蜻蜓哦
同學們可不要路邊隨便逮到一隻蜻蜓
就回家炸吃了
水蜻蜓經過處理之後
放入油鍋直接炸幾分鐘就可以了
酥脆可口
簡直完美
酥炸蜂蛹
蜂蛹是野生蜂巢中幼蟲
一般趁天黑的時候
用旺火濃煙燻蜂巢
讓成熟的蜜蜂離開蜂巢
就可以去除幼蟲
此方法同學們禁止使用
遠離蜂巢
珍愛生命
取出蜂蛹
上籠蒸熟,通風曬乾
用熱油將蜂蛹炸到金黃色時
撒上椒鹽就可以吃了
酥酥脆脆
香啊
烤蠍子
大家都知道
蠍子的尾巴是有毒的
被蟄一下很痛的
但是蠍子的毒素都在尾巴裡
烤之前要剁掉尾巴
或者把尾巴的毒腺去掉
就可以了
一般遊客很多的那種小吃街
都會有賣烤蠍子的
可以嘗試一下
炸蝗蟲
看到蝗蟲第一想到的就是蝗災
是老百姓恨之入骨的蟲災
蝗災的時候
蝗蟲所到之處
寸草不剩
但是自從蝗蟲被當做一道美食以後
蝗災來臨
也不怕它
老百姓用布袋朝蝗蟲大軍罩去
一罩可以罩住數十百隻
捕來的蝗蟲去頭
下油鍋一炸
就成了又香又酥的美食
油煎竹蟲
竹蟲寄生在竹筒裡
專門吃嫩的竹子
從竹尖逐節往下吃
最後藏在竹子的根部
到11月份
是最肥美的時候
如果過了時節
就會變成蛹
而且竹蟲裡含有豐富的營養
同學們不妨去南方的時候可以嘗試一下
大補
醬拌蟋蟀
蟋蟀的俗名就是蛐蛐
以前都是鬥蛐蛐
現在是醬拌蛐蛐
想想都覺得......
等哪天爸爸突然回家一看
我的寶貝蛐蛐呢
你指著放桌上的一碗醬
這兒呢
將蟋蟀除掉翅和內臟
用刀剁成肉醬
拌青蔥、薑末、胡椒等
有祛風、除溼的效果
烤蠶蛹
對於烤蠶蛹
我覺得大家都不陌生
烤串店、大排檔經常會有烤蠶蛹的出現
這個僧僧親測過
非常好吃
可能第一口的時候比較艱難
多吃幾回就會愛上它
嚼在嘴裡
爆漿的口感
回味無窮
酸拌螞蟻卵
這個螞蟻可不是
大家在地上隨處可見的螞蟻
它是生長在怒江兩岸的一種黃螞蟻
因為腹下有一個透明的儲酸小黃球
所以人們把它稱為「酸螞蟻」
這種「酸螞蟻」具有
極強的祛風活血,扶正祛邪,抗炎鎮痛功能
常人堅持使用可強筋壯骨,養發美膚,抵抗衰老
有機會去西雙版納、臨滄等地方
可以嘗試一下
香炸焦蛆
看到蛆這裡
僧僧也有點受不了
這玩意真的能吃嗎?
其實此蛆非彼蛆
它叫沙蛆
生長在江河沙灘中
形狀象一根腸子
呈長筒形,酷似大蚯蚓
想像一下
咦!那也下不去嘴
椒鹽龍蝨
龍蝨可以在空中飛行
而且善於遊泳,速度極快
是一個海陸空全能選手
它還具有滋陰補腎、活血強筋的功效
就是不知道吃著
是什麼口感
它的硬殼也是嘎嘣脆的嗎?
桂花蟬
桂花蟬中文名大田鱉
因為體上生有香腺可釋放香味
外形有點像蟬
所以叫桂花蟬
但是它不屬於蟬類屬於蝽類
吃它的時候也很有講究
先將翅膀、腿除去
然後將頭連同內臟一同拉出
外殼連同殼內淡黃色的蛋白質整隻
吃下去有一種獨特的香味
但是它的肉可憐的少
吃到破產都吃不飽
炸打屁蟲
打屁蟲是什麼?
打屁蟲俗稱:「屁蛋蟲」「放屁蟲」
僧僧一般都管它叫「臭板子」「臭大姐」
實在是沒想到它竟然也是桌子上的一道美味佳餚
但由於圖片太內個了
僧僧就給同學們貼心地打了馬賽克了
要先把打屁蟲放到七八十度的熱水中燙一下
迫使打屁蟲將尿全部排出
釋放臭氣,去除臊味
然後放入鐵鍋
它有一點好處
就是省油
因為它體內自帶油脂
所以不用放油就不會糊鍋
據說嚼著酥脆,別有一番滋味
而且開胃
僧僧怎麼覺得這個「開胃」不是真的開胃呢
炸松虎蟲
松虎蟲又稱「毛蟲」「火毛蟲」
古稱「松蠶」
它是森林中主要的害蟲
老百姓發明這道菜
簡直就是為了保護森林為民除害的吧
這種蟲子在夏末秋初的時候
會變成蛹
抓來用香料精鹽醃製後
用油炸透,剝去殼
就可以吃到帶有松柏之香的蛹仁了
感覺跟蠶蛹的口感應該差不多
行了!
僧僧寫到這裡已經完全不餓了
這些「美食」就已經很滿足了
有勇氣的同學們可以嘗試一下
其實它們味道鮮美,營養含量非常高
只不過長得很不友好
難以下嘴
如果在你的家鄉有其他種類的蟲子大餐
可以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一下哦
信息來源微信公眾號「高中僧」,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