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極動物運動模式發生轉變,氣候變化為誘因,下一個會是人類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對於在北極生存的動物來說,自身的習性與環境因素息息相關,例如春季溫暖的溫度或秋天的涼爽溫度會告訴動物們何時需要遷移、何時適合交配繁衍以及如何正確地尋找食物。在北極這種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無論是捕食者還是被捕食者、鳥類還是哺乳動物,都要遵循這種特殊的感知時間表。而這種生物自身對自然的反饋也有著嚴謹的刻度,僅僅幾天或幾周的氣候變化都可能會對這些動物和生態系統產生未知的影響。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臭氧空洞難愈 巨型冰塊斷裂「新北極」正在形成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報導,今年3月北極地區臭氧的月平均濃度打破了歷史最低記錄。特別是3月12日當日,北極上空局部地區的臭氧層含量最小值達到了史上最低極值,僅有205個多布森單位,甚至比南極還要低。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不僅人類活動產生的含氯化合物會加速臭氧的消耗,氣候變化也影響著極地的臭氧空洞問題。一般而言,相較於北極,南極通常擁有比北極更低的溫度和更強的極地渦旋,也就是說南極更容易出現臭氧空洞。但自去年10月以來,南極上空平流層異常溫暖,極大限制了臭氧的損失,使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出現縮小跡象。
-
氣候是「殺手」,細說氣候變化對北冰洋生物的影響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東陽,歡迎閱讀我的科學文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要關注我哦。你肯定知道北極寒冷的北冰洋孕育了多種多樣的生命,有植物,有動物,還有微生物,那麼依靠北冰洋生活的生物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那麼如果氣候變化了,改變了北極的環境,那生存在北冰洋的生物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呢?今天東陽就會告訴你答案。北極地區主要包括了北冰洋,以及圍繞著它的邊緣陸地海岸帶島嶼、北極苔原、北方針葉林帶。在夏季,北冰洋大約60%的海面上覆蓋著不融化的冰蓋,其餘的海面上漂流著冰山和浮冰,北極的年平均氣溫比南極大約高了24℃,但還是比我們生活的環境要冷得多的。
-
北極動物運動模式發生轉變,下一個會是人類嗎?
,自身的習性與環境因素息息相關,例如春季溫暖的溫度或秋天的涼爽溫度會告訴動物們何時需要遷移、何時適合交配繁衍以及如何正確地尋找食物。在北極這種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無論是捕食者還是被捕食者、鳥類還是哺乳動物,都要遵循這種特殊的感知時間表。而這種生物自身對自然的反饋也有著嚴謹的刻度,僅僅幾天或幾周的氣候變化都可能會對這些動物和生態系統產生未知的影響。
-
氣候寒冷冰雪覆蓋的北極地區,原來始終以獨特方式在影響人類文明
熱帶和寒帶相比較而言,熱帶地區人類的生存條件相對較好,而高緯度寒帶地區,由於氣候寒冷,人類難以開展各類產業活動,一直是人口最為稀少的地區。 北極地區地圖 當然,我們首先要說明北極地區是如何影響人類文明的,因為之前我們已經了解,北極地區主要是北冰洋,也沒有什麼人煙,可謂是一片荒蕪之地
-
氣候變暖給動物帶來什麼影響?北極的狼蛛已經開始殘殺同類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在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今天,全地球的生物都被迫為生存環境的變化而作出自己的應對。只不過,有些動物的變化,令我們震驚……你家的氣溫突破30℃了嗎?近些年來,我們能夠明確地感受到全球變暖帶來的氣候變化。雖然實際上全球平均氣溫並沒有提升得那麼誇張,但是給地球帶來的環境變化足以讓我們陷入深深的憂慮。不僅僅是我們,全世界的生物幾乎都不得不為氣候的變化而作出應對,這是生物的本性,也是我們定義生物的重要標準之一。
-
萬裡遷徙中的艱辛與偉大——屬於動物們的精彩與不可思議
直到遇到這本《遷徙: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我才開始意識到了什麼是遷徙,才開始看到了生命的艱辛與偉大,看到了屬於動物們的精彩與不可思議。所謂的遷徙指的是動物隨著季節的變化,定期的沿相對穩定的路線, 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覓食地之間作遠距離移動的過程。
-
美國計劃出租北極自然保護區開採石油 動物家園恐遭破壞
是否開發北極動物保護區的爭議在美國已經持續幾十年,自70年代開始,美國國會議員曾多次提出保護區石油鑽探計劃,均因遭到反對而擱淺。 2017年,白宮通過減稅與就業法案,這一法案授權美國內政部制定租賃計劃並評估影響。在去年9月發布的評估報告中,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指出石油開採活動可能會威脅到保護區的荒原,這片荒原是許多動物賴以生存的家園。但是在17日,美國內政部依然公布了租賃計劃。
-
氣候變化影響阿德利企鵝生存
學術期刊《PLoS ONE》近日發表文章稱,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化正在改變南極最常見的企鵝——阿德利企鵝的棲息地範圍。氣候變化通過影響南極羅斯海域的海冰含量以及新形成冰山,對企鵝形成顯著影響。 松島冰川是南極洲最大的冰川,佔南極西部冰原的1/4,而氣候變化導致海冰發生了顯著變化,它正在以「不可逆」的速度融化。如果松島冰川全部融化,那麼海平面將上升3米。
-
遷徙是否瀕臨絕滅的現象?保護動物王國物種豐富,揭動物遷徙之謎
之前看過Jacques Perrin拍的遷徙的鳥,個人覺得畫面感更好,配樂也更加精彩。Great Migrations看到第五集的時候,我還覺得只是一部四星的片子。至於第六集,我是第一次看到紀錄片的花絮,這才知道原來動物世界是這樣拍出來的。
-
氣候變化的又一個影響!北極海岸竟然隱藏著歷史悠久的碳源!
氣候變化的又一個影響!北極海岸竟然隱藏著歷史悠久的碳源!,在驚嘆它以往對當地沿海生態系統的貢獻之餘,科學家們也擔心,這個碳源在氣候變化的時代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在《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研究中,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海洋科學研究所和傑克遜地球科學學院、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服務中心以及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水生化學家和水文學家發現了一些證據,表明有未知濃度和流量的溶解有機物正在進入北極的沿海水域,源頭是冰凍凍土上的地下水。這些水會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從陸地流向海洋,研究人員現在認為,這些水攜帶了高濃度的碳和其他營養物質到北極沿海的食物網。
-
氣候變暖,蝙蝠提前遷徙?
不過,一項新研究顯示,與20年前相比,蝙蝠遷徙的時間提早了很多,而這有可能是氣候變暖造成的。這些提前到達的蝙蝠,可能會遭遇困境,因為到達時,它們賴以生存的昆蟲可能還沒有孵化出來,蝙蝠無法為自己和幼崽找到足夠的食物。科學家認為,如果蝙蝠的數量因此減少,那在農作物的生長季,害蟲就會泛濫,這將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
-
氣候變化影響深遠,木本植物向熱帶和北極地區擴散
圖片:安迪·坎迪隨著氣候持續變暖,從大堡礁的「死亡事件」到喜馬拉雅山上遊的植被生長,各種方式正在改變著自然環境。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全球變暖也在推動熱帶稀樹草原和苔原上樹木的蔓延,這對環境是個壞消息。它包括查看來自六大洲899個地點的1000多個木本植物覆蓋記錄,以及溫度和降雨量數據,以確定氣候變化如何推動景觀變化。分析還顯示了野火和動物放牧模式在這些變化中的作用。據研究小組稱,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島、歐洲和俄羅斯的北極苔原灌木覆蓋率比50年前高出20%。同期,澳大利亞、非洲平原和南美洲的稀樹草原灌木和喬木覆蓋率增加了30%。
-
格陵蘭島冰層又斷裂,北極正在向著怎樣的氣候轉變
在我們的印象中,北極始終是冰天雪地的,而現在,北極的氣候正在向著什麼樣的方向來發展。隨著氣候變化推動北極溫度升高,曾經堅如磐石的海冰覆蓋層一直在縮小,到近幾年來的新低。今年預計將是四十年來第二低的紀錄。第一低記錄是2012年,當年有非常大的颶風,刮破了很大一塊海冰。
-
北歐國家點讚中國對北極的貢獻
在芬蘭任主席國的第一年,這項工作進展尚算順利,但後來由於美國總統川普不重視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甚至推動在阿拉斯加北極野生動物保護區開採石油,導致近來美國在兌現減少碳排放方面不但沒有推進,反而有所退步。 在芬蘭卸任輪值主席國的今天,由於美國強烈反對在宣言中提及氣候變化,甚至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字眼都不接受,最後導致聯合宣言流產。
-
全球十大不可思議的動物遷徙,你見過?
全球十大不可思議的動物遷徙,你見過?動物遷徙是自然界裡一些最動人的現象,有的遷徙以速度之快著稱,有的遷徙則以規模見長,有些遷徙距離的和時間最長的則讓人嘆為觀止,一起來欣賞一下吧!帝王蝶有翅膀就能飛翔黑脈金斑蝶前足相當退化,短小無爪。
-
地球氣候變暖,候鳥遷徙時間表「被迫」改寫
南方網訊 對於在高緯度地區棲居的動物而言,每逢春季回歸的候鳥看起來就像沿著一條固定的軌道飛行一樣。但是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地球逐漸變暖對自然界造成影響的最新例證中,英國的鳥類在過去的30年裡似乎將它們每年遷徙的時間表提前了超過一周的時間。
-
人類滿懷敬畏,這是生命的遠徵,動物的遷徙
在動物世界裡我們總能見到一些令人震撼的事情,而出現得最多最能以人類肉眼可見的就是動物的遷徙。面對這種長距離往返於不同棲居地的行為,我們總會感嘆於其遷徙的速度之快,遷徙的距離之長,遷徙的時間之久。但還有一些是我們少有見聞的徵途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說一說下面這兩種動物的長徵行。
-
與南極相比,北極有什麼?
中國的北極活動早於南極,但是中國的北極考察卻晚於南極考察。作為國家層面的中國政府北極活動最早始於1925年,那一年,中國加入了《斯瓦爾巴條約》,為後來我國建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黃河站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