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分別是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南極是一塊大陸,所以稱之為南極洲,而北極則是海洋,所以是北冰洋。地球上的兩極,其實還有很多的秘密,沒有被人類發現。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南極。
地球上最神秘的大陸,就是南極洲,南極洲的面積在各大洲中位列第五,比歐洲還要大,我們之所以覺得南極大陸小,主要是因為南極大陸在世界地圖的最南端,我們很少注意到這塊白色大陸的存在。
南極洲的面積是1400萬平方公裡,我們千萬不要以為這裡是不毛之地,從法律層面上來講,我們每個人在南極都有一塊地,1959年,國際社會籤署並通過了《南極條約》,《南極條約》及其相關協定,規定南極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從理論上來說,這裡的土地屬於全人類共有,我們每個人在南極都有一塊地,《南極條約》所確定的南極範圍,比南極大陸要大很多,南緯60度以南的所有地區都是南極州的範圍,這裡的海洋、陸地、冰架都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總面積為5200萬平方公裡。
為什麼要籤署通過《南極條約》呢?因為自1908年以來,相繼有很多國家宣布南極為自己的領土,這些國家有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挪威、智利、阿根廷等等,僅是英國宣稱的英屬南極屬地,面積就高達170多萬平方公裡,法國宣稱的阿黛利地面積則高達43萬平方公裡,法國宣稱的「阿黛利地」是法屬南部和南極領地的組成部分,法屬南部和南極領地還包括位於非洲東南方的凱爾蓋朗群島以及位於馬達加斯加附近的克羅澤群島等等。
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國家對南極提出領土要求,更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國際社會籤署並通過了《南極條約》,宣布南極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這些國家的領土要求被凍結了,所以,英國和法國宣稱的南極領地,均不被國際社會承認。
從自然環境上來講,南極並不是不毛之地,南極雖然沒有大量的植物資源,只有數量極其稀少的苔蘚植物,但是,這裡卻有豐富的動物資源,這裡的動物主要是以海洋中的浮遊植物為生,而且生活在寒帶的動物,往往體型都非常的大,因為這裡的天敵比較少,可以自由生長。
南極洲的標誌性動物是企鵝,企鵝當中體型最大的是帝企鵝,帝企鵝的身高可達120釐米,帝企鵝走到人類面前,只比人類矮一點點,很難想像,如此龐然大物竟然可以生活在地球最寒冷的大陸之上,當然,在整個南極洲,體型最大的並不是企鵝,而是藍鯨和虎鯨,南極海域分布有地球上數量最多的藍鯨群體,大約有23萬多頭,藍鯨不僅是地球上現存的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是地球生命誕生以來的最大的動物,比恐龍還要大,體長超過了33米,重達170多噸。那麼,地球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哪種動物呢?是北極熊!北極熊生活在北極,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地球的南極和北極沒有什麼生物,這裡不僅有生物,而且體型之大超出了人們的想像,生活在南極的虎鯨也是地球上的大型肉食動物,虎鯨的背鰭直立起來,可高達1.8米。
地球上最大的魷魚,也生活在南極,稱之為「大王酸漿魷」,大王酸漿魷的別名是「南極大王魷」,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大王酸漿魷體長可達4.2米,重量可達400多公斤。大王酸漿魷生活在2000多米深的海裡,人類對它的狀況知之甚少,人類的海船很少有機會能夠捕捉到完整的大王酸漿魷的活體,因此,人們只能根據抹香鯨或南極睡鯊吃進去的魷魚嘴,推斷大王酸漿魷的長度,科學家認為大王酸漿魷能長到10多米。
地球上的陸地動物,並不能越長越大,主要是受到了兩方面的限制,一個是地球的重力,一個是地球大氣層中的含氧量。動物的肉體需要骨骼支撐,骨骼能夠支撐多大的體型,受到重力的限制,體型越大,骨骼所承受的重量也就越大,受到重力的限制,地球上難以出現體型特別龐大的動物,另外,動物的體型大了以後,需要有一個呼吸效率高的呼吸系統將氧氣輸送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因此,受氧氣含量的限制,動物的體型也不可能特別龐大。南極的海洋裡,則不受地球重力和大氣含氧量的限制,海洋有浮力,海洋裡的重力小,南極的深海裡,海水非常的冷,海水冷了以後,氣體的溶解度就降低了,冰冷的深海中,反而氧氣的含量較高,所以,這裡的動物的體型可以變得很大很大。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地球上絕大多數地區,尤其是陸地上,已經沒有體型龐大的動物了,而在歷史上,地球上的動物可以長得很大很大,原因就是現在的地球環境已經發生改變了,重力變大了,大氣層中的含氧量也降低了,但是,南極由於地理環境的特殊性,生活在這裡動物依然保持有史前生物的一些特徵。
然而,南極生物所保有的史前生物的特徵,遠遠不止體型龐大這一項,南極大陸是有湖泊的,湖泊裡面可能生存有地球上的史前動物。南極大陸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並不總是被冰雪覆蓋,在1.7億年前,南極大陸比現在的位置要更靠北,這裡有熱帶和溫度氣候的分布,南極大陸開始被冰雪覆蓋,始於2300萬年前,南極大陸之所以變得越來越寒冷,除了板塊運動使得南極大陸的位置越來越靠南以外,還與全球洋流系統的改變有關,北極的氣候比南極要溫暖得多,冰島甚至就在北極圈內,但是,同樣的緯度,在南極則非常的寒冷,原因就是熱帶和溫帶地區溫暖的海水流不到南極附近,南極大陸原來與南美大陸是相連的,自從南極大陸與南美大陸分離以後,南極大陸就變成了一個相對孤立的大陸,在南極大陸的四周,形成了極地環流,冰冷的洋流沿著緯線可以繞南極大陸環流一圈,這樣一來,溫帶和熱帶的溫暖海水就流不到南極大陸的沿岸,無法給南極的氣候增溫,如果南極大陸有一塊陸地與南美相連的話,極地環流就會沿著南美海岸線北上,而不是繞南極大陸一圈,冰冷的海水北上,溫暖的海水就會南下,形成冷熱交換,有了暖流的作用,南極的氣候會得到改善。
南極被冰雪覆蓋的過程是緩慢的,生活在南極的陸地上的動物,要麼適應海洋的生活,到海裡去尋找食物,要麼就是在南美洲與南極洲分離之前,逃離南極大陸,否則的話,等待它們的就是滅絕。但是,南極大陸,不僅陸地上有動物,大量的湖泊中也有動物,湖裡的動物是無法逃離南極大陸的,也不可能走到南極的海邊,它們只有慢慢等待冰雪將湖泊凍結,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極大陸湖泊的冰層越來越厚,上面還被厚厚的冰雪覆蓋了,然而,這些生物並沒有完全滅絕,湖泊的上層被凍住了,中下層還是處於液體狀態,這裡的生物頑強地存活了下來,因為它們長期被冰雪封存在湖底,無法與地球上其他地方的物種發生交流,這裡的物種依然保持史前的狀態,也就是說,南極洲封存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
1966年,人類在南極洲發現了一個巨型的湖泊,這個湖泊就是東方湖,東方湖又稱沃斯託克湖,沃斯託克湖長約250公裡,寬約50公裡,上面覆蓋了一層厚達4公裡的冰蓋,冰蓋下面的湖水水溫,平均溫度在零下3攝氏度左右,這裡的湖水之所以在零下3攝氏度也不會結冰,就是因為冰蓋的巨大壓力,使得水的凝固點降低了。另外,湖底可能有火山和地震活動,地球內部的熱量隨著地質運動被釋放到了湖水中,使得湖水維持在液體狀態。
科學家認為沃斯託克湖也是地球上含氧量最高的地方,沃斯託克湖雖然被冰蓋覆蓋了,與地面的空氣隔絕了,但是,水溫越低,氣體的溶解度就越低,冰冷的湖水裡蘊藏有大量的氧氣,如果把沃斯託克湖上面的冰蓋掀掉一塊,這些湖水就像剛剛被打開來了的汽水一樣,迅速噴出湖面。
我們都知道,含氧量高是巨型生物存在的一個重要條件之一,沃斯託克湖的湖底會不會存在史前巨型生物呢?人們一直都非常的好奇,於是,從20世紀的90年代開始,俄羅斯和美國的科考人員就試圖使用鑽頭打穿這裡的冰蓋,將鑽頭深入到湖底一探究竟,但是,當科考人員將鑽頭鑽到距離湖面120米處的地方時,突然停止了,原因就是沃斯託克湖的湖底假如有史前生物存在的話,人類的鑽頭會將地球上地面的微生物和細菌帶到湖水中,這些史前生物早在千萬年前就被冰蓋封在了湖底,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它們對地球上最新演化的細菌和微生物,毫無抵抗力,一旦這些細菌和微生物「入侵」到了這裡,沃斯託克湖湖裡的生物將會面臨滅頂之災,人類不能破壞這裡的生態環境。
南極洲沃斯託克湖的湖水中,如果有生物存在的話,那麼,木衛二上也極有可能有生命,因為木衛二上的環境特別像南極的冰湖。木衛二是木星的一顆衛星,上面有豐富的水資源,這裡的溫度非常的低,木衛二赤道附近的表面溫度也在零下163攝氏度,這裡的水都被凍住了,然而,在冰蓋的下面仍然有液體狀態的水存在,木衛二可能有廣闊的冰下海洋,這裡可能有生命存在,因此,南極也是地球上最像地球以外的星球環境的一個地方,人類未來探索宇宙,可以將南極作為科考對象。
南極洲不僅有豐富的生物資源,還有大量的礦產資源,南極有豐富的煤炭、鐵礦資源,還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南極洲的鐵礦資源,現在已探明的儲量,可供人類使用200多年。石油的探明儲量則在500億至1000億桶之間,天然氣的儲量則是在3萬億至5萬億立方米之間,這些礦產資源僅僅是現在的已探明儲量,實際的儲量可能遠遠超過這些,因為人類對南極洲的了解還不夠深入。
南極大陸絕對不是一個毫無用處的大冰蓋,而是資源非常豐富的一塊陸地,是人類沒有開發的最後一個大陸,正因為如此,所以,靠近南極洲的國家對南極的土地表現出了興趣。不過,令人感到慶幸的是,《南極條約》已經規定南極洲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現在是全人類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