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奇門兵刃》:「海上大蝙蝠」——英國海軍的艦載風箏

2020-12-05 騰訊網

在沒有飛機的時候,海軍曾經設想過各種各樣的飛行武器,比如,英國皇家海軍試圖用來控制天空的,便是我們中國人自古便在玩的——風箏。

是的,正是風箏。一個叫做塞繆爾·弗蘭克林·科迪(Samuel Franklin Cody)的美國冒險家1902年給英國國防部提出建議,建議英國軍隊採用風箏作為一種新式武器,掌握制空權(雖然那時候還沒有制空權這個詞)。

科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是通過在範堡羅從事各種冒險表演來維持生計的。他是個非常有夢想的人,對於飛上天空有著近乎痴迷的興趣。他確實製造了一系列巨大的風箏,並利用它們完成了多項試驗,試圖證明其具有軍事價值。他的試驗引起了英國軍方的重視,於是,從1903年開始,海軍和他一起進行了一系列艦載航空兵的初期試驗——使用的航空器,便是風箏。

科迪的風箏很是特別。1903年,科迪在倫敦亞歷山大宮做了一次展覽,即便是中國人,估計也沒見過這麼多古怪的風箏。一個美國人,哪兒來的那麼大對風箏的癮呢?

科迪自己描述,他之所以會變成一個「風箏狂人」,原因是少年時代在市場上認識了一名中國廚子。這名賞識他的東方人教給了他這門神奇的藝術。可惜的是,沒有人知道這位廚子姓甚名誰。

有人對此表示質疑,因為科迪的風箏與中國人的風箏有一定區別,至少,中國人的風箏基本是不會帶人飛行的,而科迪的風箏能帶兩三個人上天。

更認真的學者分析,科迪的風箏,至少受到了三方面的影響。一是他的朋友——氣球飛行家奧古斯塔·高登。科迪的風箏用的吊籃一定吸收了氣球吊籃的設計。二是俄國空氣動力學家哈格雷夫。他在十九世紀末曾幫助沙俄進行過多次作戰風箏的試驗,儘管成果不如科迪,但他是第一個想到可以把風箏設計成箱形的,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風箏的載重能力。不過,中國人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科迪成功地進行過多次將風箏串聯而後飛行的試驗,甚至可以一次將多人載入空中。這種把風箏串起來飛的技術,正是中國人的創造。

科迪在1903年成功地將自己的風箏從軍艦放上了天,而且還利用風箏飛越了英吉利海峽(帶著一名記者),這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假如照這個節奏發展下去,我們可以想像此後的大戰中滿天駕著風箏的英國空降兵這樣的場面。不過,科迪自己把機會斷送了——他提出了一個相當高的合作價格,讓英國皇家海軍望而卻步,決心涼涼這個狂妄的小子。

不過,到了1908年,雙方終於達成一致,於是科迪的試驗繼續進行下去。他先後嘗試了在復仇號、裡克雷特號等戰艦上升空,最高飛到2000英尺,並訓練了一批可以執行任務的飛行員,英國政府也向他小批量訂購了一批「科迪風箏」,形成了皇家海軍最早的航空兵力量。

航母的鼻祖開始在英國海軍中出現了,雖然,它帶的只是風箏。

不過,和許多奇妙的發明一樣,科迪的風箏,最終只是曇花一現,正規的航母沒有選擇風箏,而是選擇了飛機。這是因為風箏在海上使用風險還是太大,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英國軍方建議陸軍優先考慮這種奇怪的兵器,自己並沒有正式採用。

科迪本人對此沒有異議,因為他也出過事故,而且在試驗中發現風箏有一個古怪的毛病——一次軍艦拖著科迪的風箏起飛後,艦長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下了個轉舵的命令,結果因為風向不對,科迪馬上開始往海裡栽,幸好有人發現不對,及時提醒,風箏才沒有掉下來。

風箏只能逆風而飛,否則技術會變得太複雜,但一旦在戰場使用,如果敵人朝軍艦發射魚雷怎麼辦?難道不變航向等著被擊沉嗎?所以,這種兵器還不太適合實戰。

與此同時,飛機開始急速追趕上來,它的技術漸漸成熟,顯示出巨大的潛力。1911年,英國軍隊成立第一個工兵航空營,其中有一個飛機連。此後,英國海軍利用海峽渡輪改造了3艘水上飛機母艦——恩加丹號、女皇號和裡維埃拉號。1914年12月24日,英國海軍最新裝備的這3艘水上飛機母艦使用7架飛機對德國庫克斯港實施突襲,航空兵的飛機與航母時代開始了。

科迪在1913年的一次試飛中不幸遇難,他的傳奇才告一段落。不過,科迪的努力並不是白費的,他的「載人風箏」實際上可以被視為一種特殊的滑翔機,後人形象地稱其為「沒有尾巴的雙翼機」,他的試驗解決了很多當時懸而未決的氣動力問題,為此後飛機的發展提供了幫助。而他的飛行風箏一大特點便是可以在小型艦艇上配備使用,今天中小型軍艦上的無人艦載機,還可以視為他「飛行風箏」的孑遺。

出品 / 中國科協 光明網

監製 / 戰釗

製片人 / 宋雅娟

科學顧問 / 薩蘇

編導 / 肖春芳

攝像 / 肖春芳 蘇凱

後期製作 / 劉傑 戴雋

相關焦點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二部分:海軍艦載戰鬥機
    上文我們理了下英國空軍的戰鬥機,這篇我們接著說英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英國海航在戰前得不到重視,二戰前中期都是靠一些二流多用途飛機兼顧防空,戰後初期借著戰爭期間的慣性也曾經推出一些新型艦載機,但隨著航母艦隊規模不斷縮小,艦載機的發展勢頭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下來。
  • 二戰兵器全集-英國超級馬林海火艦載戰鬥機
    海上颶風艦載戰鬥機的成功改裝鼓舞了英國人。在噴火Spitfire VB戰鬥機上加裝V型攔阻鉤後,1941年底在英國皇家海軍光輝號航母上進行了測試。大批採用B型機翼的噴火進行了類似改裝,編號改為超級馬林海火Supermarine Seafire Mk IB。
  • 盤點二戰後美國海軍歷代艦載戰鬥機:F7U外形激進
    美國海軍是全球首批裝備航空母艦的海上武裝力量之一,早在一戰結束之後沒幾年,美國海軍就擁有了第一艘航母「蘭利」號,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海軍已經坐擁7艘航母,是當時西半球擁有航母數量最多的海軍,僅次於日本海軍。
  • 德國海軍採購31架NH 90 NFH多用途艦載直升機
    這批海虎(Sea Tiger)NH 90 NFH艦載直升機,將提升德國海軍的艦載機行動水平,按計劃從2025年開始,這些新型艦載直升機將取代80年代投入使用的山貓Mk88A機隊;「海虎」艦載直升機裝備了最先進的海軍任務系統,專門為最苛刻的海上作戰場景開發,包括主動聲納、被動聲納浮標、機載武器和萊昂納多LEOSS(具有雷射目標指定能力的萊昂納多最新一代光電系統)。
  • 最神秘部隊亮相遠海訓練「海蝙蝠」標誌瞬間引起熱議
    上個月底,中國軍網的官方網站發布了遼寧號遠海訓練的圖片,其中有一張圖片是直-8,並且直-8的尾翼上邊印有"海蝙蝠"標識,於是關於中國海軍最神秘的部隊海蝙蝠部隊的討論瞬間成為了熱議話題。在遼寧艦剛剛加入解放軍海軍的前幾年,作為遼寧號的艦載直升機更多的是擔負海上搜救和運輸等任務,直到去年才開始擔負起整個遼寧艦的預警任務,才出現了"海蝙蝠"徽章。
  • 波音公司研製的航母艦載無人加油機已完成了首飛測試
    在大國競爭背景下,美海軍提出分布式作戰概念下,航母的攻擊任務可由分布式的小型編隊來分擔,但廣域分布的兵力對信息的依賴性急劇增加。航母在向後部署的情況下,可憑藉其強大的海上保障能力,依靠其搭載的預警機、互聯互通能力更強的有人/無人艦載機等,為分布式艦隊及聯合部隊提供情報監視偵察和態勢感知,形成統一態勢圖,承擔起海戰場指揮中樞的作用。
  • 《戰機世界》二戰期間的明星艦載戰鬥機
    火力方面零式艦載戰鬥機擁有2門20mm的機炮,此外它還能攜帶一對同步機槍,更可利用兩枚炸彈摧毀地面目標。空戰時往往令敵人落荒而逃。零式艦載戰鬥機是日本在二戰期間的主力戰鬥機型,它從中國戰場一直活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整個太平洋地區都能見到它的蹤影,為日本獨霸空中優勢立下了不朽的戰功。
  • 英國海軍「野貓」直升機進行「歐洲燕」飛彈海上試射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據飛行國際5月26日報導,英國皇家海軍(RN)和工業團隊在威爾斯西部海岸完成了「歐洲燕」(Martlet)飛彈試射活動,此次試射在萊昂納多公司的「野貓」HMA2直升機上進行。
  • 二戰時的英國海軍是否浪得虛名?其實放到太平洋比日本還猛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英國海軍,人們可能都不陌生。英國海軍曾是大英帝國的象徵,曾稱雄世界海洋上百年。不過一戰後,英國海軍走向衰落,被美國海軍逐漸趕超。二戰前日本航母數量比英國多,只是英國人沒有那麼強烈的生產需求,如果英國人發飆,很快就能碾壓日本。這就是兩國工業和國力的差距。其次,在造船技術上,英國同樣佔有明顯的優勢。作為日本海軍的老師、世界老牌海軍強國,英國的造船水平和技術積累遠高於日本。當時英國海軍的裝甲航母是現代航母的模板,很多技術引領世界潮流。
  • 獨挑大梁:二戰前期的皇家海軍管鼻燕戰鬥機傳奇
    由於主要的作戰區域都位於敵軍的陸基機場範圍內,英國人特別重視航母的防護性能。後來被全世界海軍認可的封閉式機庫與鋼鐵飛行甲板,在二戰前看來就是非主流異端。因為受此影響,英軍航母的艦載機數量將會大打折扣。加之空軍拿走了大部分作戰飛機份額,就進一步迫使海軍儘可能裝備多用途的艦載機。
  • 僅生產600架,卻獨佔二戰時英國海空軍三分之一戰果
    英國之所以能稱霸海外,全憑著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直到二戰前期英國依舊擁有唯一可以把海軍和部隊部署到全球各地的海軍力量,也離不開各類先進的軍事裝備。據統計,1940年開始服務於英國海軍的「管鼻鸌」戰鬥機,短短五年間就佔據英國艦隊的航空兵在二戰中三分之一的擊落戰果,史無前例。
  • 英國皇家海軍價值32億英鎊的航空母艦嚴重洩漏,機艙被淹
    2020年10月16日,英國郵報忽然傳出排水量達65000噸的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發生了嚴重洩漏,視頻顯示機艙被淹沒了3英尺。船員拍攝的畫面顯示,水從樓梯上噴湧而下,淹沒了電氣櫃和管道。英國海軍現在已經開始對該事件進行調查。
  • 英國皇家海軍新型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
    作為未來艦船技術的核心,整體模塊化技術具有巨大優勢:由於「機敏」級核潛艇全面入役期存在相當長的時間跨度,為保證不同批次的潛艇在性能上不存在過大差距,英國皇家海軍要求「機敏」級在整體設計上必須保證留用足夠的升級空間,採用整體模塊設計將使系統升級變得簡單,同時可以按照不同仵備要求配置系統模塊達到「一艇多用」的戰術目的。
  • 戰時公路起飛,堪稱海上跟蹤奇才
    在海戰中,軍艦往往會以30節的高速在海上航行,一天便可以機動上百海裡,這使得跟蹤軍艦十分困難,對手可以在擊落跟蹤無人機後快速反方向機動躲避追兵。此外,偵察機在進入對手防空圈層後便很容易被對手的巡邏戰機、艦載防空裝備擊落,如果是讓載人飛機來執行這種任務,對手很有可能會以優勢兵力來擊落數架我軍戰鬥機,這對日後的作戰有十分惡劣的影響,探測距離較遠的偵察機又因為飛行速度過慢等問題無法及時趕到戰場。總的來看,我軍是不可能使用目前裝備的幾款巡邏機/戰鬥機來執行海上搜索任務。
  • 1942年印度洋之戰:英國艦船遭日軍大屠殺(圖)
    此時,長期控制印度洋的英國遠東艦隊就成了日本擴張的最大阻礙。為了消滅該地區的英國海軍,日本謀劃針對駐紮在南亞的英國艦隊實施「第二個珍珠港」計劃。  戰前態勢  在1942年上半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打得順風順水,僅以微小代價拿下美國、英國、荷蘭在亞洲的大片殖民地。可是陶醉在勝利喜悅中的日本海軍接下去要往哪打呢?
  • 海空雄鷹團: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1/3官兵「娘家」
    第二天,這則消息成為各大網站頭條新聞,佔據微博熱搜榜榜首,贏得網民紛紛點讚。  只為祖國一聲召喚!穿越50多年時光,不同年代的海空雄鷹人用共同的使命擔當講述著同樣精彩的故事。在海軍航空兵部隊中,該團率先接裝某型三代戰機,新裝備信息化程度高、系統構成複雜、人才培養周期長,如何做到換羽重生?  他們組建「藍軍分隊」,當好「磨刀石」,起飛落地強化大側風、大順風條件下訓練,特技動作突出性能邊界、大載荷機動訓練,儀表課目加強夜間、低氣象訓練,僅單機、編隊進攻防禦戰術機動等基礎課目就設置了幾十套動作。
  • 海上閱兵倒計時!今天,我們給你劇透!
    ★受閱戰機39架,編為預警機梯隊、偵察機梯隊、反潛巡邏機梯隊、轟炸機梯隊、殲擊機梯隊、艦載戰鬥機梯隊、艦載直升機梯隊等10個梯隊。與陸上閱兵相比,海上閱兵有什麼不同?★受閱裝備更加全面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尹卓說,受條件限制,近年來的幾次陸上閱兵只展示了海軍水兵方隊、岸防飛彈、艦載機等部分人員和裝備,絕大多數海軍主戰裝備無法露面。
  • 美海軍加緊研發機器人艦艇 可執行補給及掃雷任務
    美軍地面測試艦載無人加油機他在一篇1月31日發表於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的文章中指出,中國國防戰略家和科學家正在迅速分析美國海軍的這種最新武器。戈爾茨坦指出,「海上獵手」反潛作戰持續追蹤無人艇在2016年揭開面紗,引起了極大轟動,這艘無人艇有望令海戰發生革命性變化,猶如「捕食者」和「死神」無人機從根本上改變平叛和反恐任務一樣。
  • 德國海軍以潛艇偷襲為核心戰術,二戰初期使英國海軍損失嚴重
    德國海軍以潛艇偷襲為核心戰術,使得盟國在北大西洋的戰爭形勢急轉直下。1940年6月法國淪陷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使英軍損失慘重,失去了海上軍事屏障的英倫三島受到德國轟炸機空襲的嚴重破壞,德國把切斷英國的生命線——大西洋海上運輸線作為對英作戰的關鍵,德國海軍利用潛艇集中攻擊英國的海上運輸船隊,用消耗英國船艦的「噸位戰」實施圍困封鎖英國的「慢性絞殺戰略」以迫使英國屈服,英倫三島形勢危急。
  • 「海軍馬鹿」與「陸軍馬糞」,二戰中日本海軍和陸軍的「大內鬥」
    雙方的不睦也深刻影響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個戰場的軍事行動。後來,甚至發展到陸軍造軍艦、海軍造坦克,而且各自的螺絲方向都是反著擰的。戰後,日本天皇裕仁在《昭和天皇獨白錄》裡回溯戰敗原因時,還專門提到日本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陸海軍之間的惡劣關係和作戰上計劃上的相互掣肘。那麼,舊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是怎麼來的?